情愛心理學:出了甚麼事令孩子過早談戀愛?

生態系統理論(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指出,孩子的個人身心發展、家庭經驗和社會大環境對他們過早談戀愛也有影響。

孩子的個人身心發展

一般來說,現今的孩子在九至十一歲左右便會進入青春期,出現第二性徵。男孩會長出毛髮,甚至有夢遺;而女孩的乳房開始發育和有經期。他們開始對性和男女感情有興趣,這是正常的身心發展;重點是家庭、學校和教會等,怎樣提供正確的教導和資訊來引導他們。

家庭經驗

家庭輔導理論指出,家庭經驗對孩子過早談戀愛有決定性的影響,常見的原因有:

(1)父母本身的童年經驗不佳,令他們婚後不太懂得做父母。

(2)父母不懂得用有效的溝通方法去表達關心孩子

(3)父母的婚姻關係不良,二人未能同心關愛孩子。

(4)父母因為照顧有特殊需要的子女或偏愛子女,忽略了某一位孩子的需要。

(5)父母忙於其他事情而忽略照顧孩子,常見情況有過度投入工作或發展個人興趣,或者忙於照顧自己原生家庭的需要,甚至專注教會的事奉等。

社會大環境

電視劇集、電影、愛情小說和網上媒體等,令孩子接觸很多關於感情和性的資訊和故事。當中大多數強調愛情的甜蜜和溫馨的經驗,而性可以隨便發生,不用思考後果和責任。故此,當孩子在家庭裡、學校裡和朋友之間缺乏關愛,而內心又嚮往關愛的時候,愛情彷彿就是「及時雨」,能夠補充這一方面的需要。

父母發現孩子談戀愛怎麼辦?

不少父母第一個反應就是反對和責備。父母必須要小心,在不理智的時候,可能會說出和做了很多傷孩子心的說話和事情;反而令孩子更想逃離家庭,嚮往與戀人傾訴和共聚,正所謂「壓力越大、反抗越大」。相反,有些家長採取開放態度,以正確的戀愛觀引導子女,教導他們不單憑感覺,也要有意志上的委身等。家長甚至可以主動結識孩子的戀愛對象,了解對方,更可以在有需要時從旁協助。父母也可了解孩子與戀人的親密程度,並教導他們某些界線不可僭越,否則後果嚴重。

事實上,當孩子更深經歷和思考戀愛,認識了是甚麼一回事之後,有些人會認真地談戀愛,但有更多人選擇分手。從正面來說,或許這次經驗是一個契機,讓整個家庭反思「過去是否忽略了孩子的需要」,從而檢討怎樣增強對孩子的關愛,以及給予戀愛婚姻的引導。

黃曼君女士

兒童、個人、婚姻及家庭輔導員

澳洲註冊音樂治療師

婚姻心田 之 「枯木逢春?」-阿樂晚年喪偶後境況之出路

上期談及阿樂與阿儀的家庭,因著阿儀的離世,家中發生了一些矛盾衝突,以下我們會嘗試為他們尋找出路。           

阿樂與阿美應更深認識才作委身決定

阿樂與阿美相遇時,雙方的親人離世只有一年多,容易把感情投射到對方身上,以對方的關心及陪伴來填補因失去親人而出現的失落感,與及減輕內心的痛苦。一般我們會擔心這樣建立的關係,可能未完全認識真實的對方,而是對逝去親人的感情投射,若太快做出婚姻的承諾,則可能會在日後因真正認識對方而感後悔,假如他們能多一點時間透徹地認識對方,可以減低「因了解而分手」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他們亦的確要考慮清楚,是否真的可以接受年齡的差距,假如婚後不能生育,阿美真的可以接受嗎?阿美亦要考慮,是否能和對方與自己年紀相若的子女相處得來等實際的再婚問題。

子女要明白年長父親的需要

阿樂的女兒,或許是出於仍未能接受母親離世而引致原生家庭的瓦解,現在好像有一位「新母親」將闖進來,這會改變了家庭原有的結構及組合,所以便要捍衛起來。事實上,她仍未真正認識阿美的為人,便揣測她可能欺騙父親的感情或錢財。如可能的話,她應與阿美接觸,加深對她的了解,細察她是否如自己所想像的那種人。同時,她亦應開放一些,接受父親也有親密關係的需要,不應因難於接受而反對,要學懂尊重他的決定。其實,我們看到香港曾有一位知名年老學者,當年以82歲高齡與28歲的女生結婚,婚後的他們能快樂地生活下去,證明年齡差距不一定沒有好結果。另外,女兒也不應罵弟弟與異性建立關係是失敗的,雖然這間接幫了弟弟和爸爸的關係加深。相反,女兒應多關心弟弟在建立親密關係上的困難,看有甚麼可以幫助他。而弟弟亦應在與爸爸良好關係下,適度地提醒他,特別是以上提及爸爸應多用些時間來認識阿美。

年長父母應作出遺產分配

在此也想順帶提及,年長父母應在生前,意識還良好的時候,及早定明遺產分配,以免日後造成子女「因財失義」和「對薄公堂」的情況出現。尤以父母再婚,亦可減低子女與繼父母產生可能的誤會和猜忌。假如處理不當,可引致繼父母與子女日後因爭產而產生的問題,這些例子我們不時在新聞亦可看到。

末了感謝的話

最後,我倆在此必須要感謝讀者這一年來對「婚姻心田」專欄的喜愛。透過阿樂和阿儀所建立的婚姻和家庭,我們希望探索一段婚姻從開始到結束,當中一些可能出現的危機,並嘗試作出分析和可能的出路。雖然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當中的情節,絕對有可能發生在我們自己或身邊認識的人當中,希望當中的分享能對大家有一些啟迪,這便達到我們寫這個專欄之目的了。萬事有聚有散,希望在不久將來,「婚姻心田」可以與大家再見面。在此先預祝大家聖誕快樂及新年進步,來年主恩更多!

譚日新博士 ︳臨床心理學家
黃曼君女士 ︳個人、婚姻及家庭輔導員

婚姻心田 之 「成功靠父幹?」-阿樂與阿儀成年子女的特別需要

兩年前,阿儀最終沒有考慮阿樂獨自留港的需要,堅持帶兒子到外國升學,並與當地的女兒同住,怎料卻惹來女兒極度不滿,覺得媽媽前來是管束自己。如此過了半年,兒子仍非常不適應那邊的學習,常埋怨媽媽,唯阿儀卻沒有理會,故令兒子開始拒絕與她對話。另外,阿儀與女兒在一次激烈衝突後,女兒搬了去朋友家中居住,兒女的行為使阿儀不知如何是好,心底又不想向子女屈服。她起初想獨自解決這些問題,因不想讓阿樂感到自己到外國生活是錯誤的決定,但過了兩星期後,最终也是致電回港叫阿樂幫忙。經阿樂調停之後,阿儀帶兒子回港讀書,女兒繼續在那邊學習。

兒子回港後重讀中五,捱過了中六文憑試,成績僅僅能考入爸爸專業的主修,但他對這行業不感興趣。相反,他兒時在藝術方面已很有天分,只因父母叫他唸理科才放棄;加上他有一位中學女同學已在歐洲讀大學,主修藝術,每次的分享都令他大開眼界及獲益良多,還有那裡的生活多姿多采、自由自在,都使他十分嚮往。兒子看見媽媽回港後已積極重投自己專業,相信這次不會再陪他到外國升學,故坦白告訴父母,自己渴望像那女同學一樣到歐洲升學,在外租住房子及可以駕車上學。阿儀方面,她認為藝術是不切實際的學科,兒子應留港選讀有前途的科目,並且覺得他的提議很揮霍,更想起兩年前曾帶他到姊姊那邊讀書,他不珍惜而放棄。她認為兒子可能想追求這個女同學,才會想到歐洲那邊唸書,故極力反對。而阿樂這次也不支持兒子,因打算幾年後提早退休,現需要多儲錢。兒子對於父母的決定感到失望,覺得他們很偏心,只送姊姊到外國讀書,而不幫助自己完成心願。

另外,阿儀渴想女兒畢業後回港工作,故已暗中替她在港找了一份有前途的工作。但女兒在阿儀回港後,認識了一位讀時裝設計的黑人男友,因她不想做朝九晚五的刻板工作,故畢業後想用自己工商管理的專業,跟男友開時裝網店,創作自家品牌,希望能闖出一片天地。她向父母提出,畢業後也想留在當地發展,並希望他們繼續供養之餘,能夠借出金錢幫助「搞生意」,直至生意有起色。阿儀對女兒跟黑人男友同居感到十分震驚,不能接受她與異族談戀愛,更不能接受辛辛苦苦供她到外國唸書,畢業後竟然在網上「賣衫」。她認為女兒剛畢業,應進入有前途的商業機構工作,像她替女兒找到的那份工作一樣,到日後有經驗才考慮其他有前途及實際的生意,這樣才有成功的機會,現在借錢給沒有工作經驗的他們,只會血本無歸。而阿樂方面,雖然很想支持女兒,但兒子又嚷著要到歐洲唸大學,加上年邁媽媽住老人院的費用也不輕,自己更需節省一些錢作日後退休之用,所以對女兒的提議也有保留。

以上是阿樂和阿儀與成年子女需要之間的衝突。下期我們會嘗試分析他們的處境。

譚日新博士 ︳臨床心理學家
黃曼君女士 ︳個人、婚姻及家庭輔導員

婚姻心田 之 「荷爾蒙惹的禍?」一 阿樂與阿儀青少年兒女暗湧之出路

上星期我們談及阿樂與阿儀家庭暗湧之分析,以下會嘗試為他們尋找出路。

阿儀重定生活優先序

阿儀因作全職家庭主婦而放下了專業的發展十多年,現既想重尋自我,又要照顧年老患病的父母,因此忽略了青少年子女的需要。她有很多事情需要同時間處理,如不能排好優先序,會顧此失彼。兒女現已出現了明顯的問題,不可能不介入了,故阿儀首要放輕工作上的比重,照顧父母方面可能需與哥哥彼此分擔。另外,阿樂亦必須多投入家中事務,因阿儀不再是全職家庭主婦,他們已變為雙職家庭,各方面事情最好能達致共識,彼此扶持和合作,而這牽涉到我們過去曾談及夫婦感情必須要夠好的基本因素。

管教方法要有共識

至於管教方法方面,阿樂與阿儀是「寬」「嚴」各持。雖然在兒女還小的時候,他們曾用「雙劍合璧」的方法幫助兒女共渡難關,但隨著兒女逐漸長大,他們好像已放下管教一致的重要性。現在,他們必須再次重視這重點,共同面對子女的問題。事實上,阿儀不離不棄的態度,再揉合阿樂明白子女「壓力愈大,反抗力愈大 」的同理心,一定可以在管教上互補的同時,也不致過鬆或過嚴。

理解子女成長需要

阿樂與阿儀要明白,子女的成長是需要被關注、聆聽和了解。他們的兒子之所以不眠不休地打機;女兒拍拖至很晚才回家,可能是因為在家中得不到足夠關愛,而需要及困難又沒有被聆聽。須知道,在青少年階段他們可能會重視朋友過於家人,但不代表不需要父母的同行,給予指引和支持。

至於兒子打機方面,如他願意的話,阿樂可與兒子打一些共同的遊戲,增進了解和感情。但阿樂必須以身作則,不過分沉迷,與兒子共同訂立清楚規則,並一起遵守,方能讓兒子學習節制。女兒方面,或許她在家得不到感情的滿足,需向外尋求,甚至可能會跟男友以性關係來換取關心,所以阿樂和阿儀要多關愛女兒,以父母的愛作為基礎,讓女兒感受到愛。特別的是,她正面對新高中文憑試的讀書壓力,亦要多鼓勵及幫助她。整體來說,一家人可多建立共同興趣及活動,例如在週末參與義工服務或進行户外活動等,不但能增進感情,亦可培養關心社區的精神。

以開放態度談論感情關係

兒子在青春期對性有渴求和女兒想拍拖,都是正常的發展。阿樂與阿儀可主動向子女灌輸正確的性知識,但語氣不應太說教,可用輕鬆的方式入手。另外,他們亦可幫助子女建立正面的戀愛態度,例如男女雙方在心理和性方面的不同,要承擔性行為所帶來的後果等,好讓他們知道要謹慎行事,特別是「裙底偷拍」是刑事罪行,一旦有案底可帶來日後嚴重的後果。

譚日新博士 ︳臨床心理學家
黃曼君女士 ︳個人、婚姻及家庭輔導員

婚姻心田 之 「荷爾蒙惹的禍?」一 阿樂與阿儀青少年兒女暗湧之分析

上星期我們談及阿樂與阿儀家庭的暗湧,以下會嘗試分析他們的問題。

青少年子女的發展需要

發展心理學大師艾力遜(Eric H. Erickson)指出,青少年期的發展重點是自我尋索(identity searching),當中會經歷身體、心理及社交等方面的改變及成長,也包括荷爾蒙分泌的影響,但這絕不是所有轉變的唯一因素。舉例而言,青年人會關心別人如何看自己,希望得到同輩認同,故不少男孩喜歡在同輩中被認為打機卓越而沉溺手機,而這差不多是現在所有家長的困擾,特別是一些影響了學業和健康的青年人。

另外,青少年亦開始會對男女感情和性很好奇,因著互聯網的發展,他們很容易在網上看到這些資訊,同輩之間也可能會互相分享,這令家長會擔心子女沉迷和接收錯誤的性觀念。

而阿儀的女兒已到了青少年後期,真的想拍拖,故會著重打扮去吸引異性,因著現在不少青少年很早便有性經驗,難怪家長擔心過早談戀愛帶來的風險。而阿儀因不想加深與女兒的衝突,加上自己忙碌,故想送她到外國留學,希望可斷了女兒的感情瓜葛。可是,不少青年人到外國後反而變了「甩繩馬騮」,有些更受同輩影響去吸毒、酗酒或濫交等,令不少家長恨錯難返。故此,如子女在港已出現問題,應先把問題處理,才考慮到外國升學,可能會較為妥當。

阿樂「管教不了」的態度

阿樂放工回家的習慣是回房打機,管教的責任往往也落在阿儀身上,兒子可能自小已「有樣學樣 」,只是他們玩不同的遊戲而已。另外,女兒可能得不到父母足夠的關愛,故過早去拍拖尋找愛。阿樂以前也曾與女秘書有一段「撲朔迷離」的關係,可能自覺也沒資格在感情事上管教女兒,只好吩咐她請男友回家,希望可以「過目」一下,相信總比「說不准」好;又或許他相信「壓力越大,反抗力愈大」的道理。不過,他這個愛理不理的管教模式,未能與阿儀在管教上達致共識,令她感到憤怒和失望。

阿儀重投工作的掙扎

阿儀因過去要照顧子女而放棄專業的發展,及至他們升上中學,自己被需要的感覺沒過去那麼重,令她決心重投專業,重尋自我價值。而她過去十多年作為全職主婦,因失去賺錢能力,在經濟上要倚靠丈夫,好像不少事也要受制於他,失去「話事權」,故她可能相信擁有經濟能力,便可在家有控制權。但是,她因要贖回十多年專業發展的進度,投放了過多時間在工作上;同時也要照顧年老多病的父母,再加上阿樂在管教上的放任政策,忽略了子女在青少年階段遇到的困惑。直到發現兒子手機的女孩裙底照,以及女兒拍拖和懷孕的疑雲等,他們才驚覺要正視子女的需要。

下星期我們會嘗試為他們的處境尋找出路。

譚日新博士 ︳臨床心理學家
黃曼君女士 ︳個人、婚姻及家庭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