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家情」 如何拆解孩子的專注力問題

head03

「家庭‧家情」在《明報》教得樂HappyPaMa刊登,本期為2018年4月03日,歡迎奉獻支持經費

近日發生6歲懷疑過度活躍症男童被外婆勒死的事件。事件引發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我的小女兒從小就很難專注學習,上課時四處張望;帶她到興趣班,她總會經常出位,與其他小朋友傾談,無法完成自己的功課。

我嘗試每天替她進行家居訓練,情況才慢慢改善。家長若懷疑孩子有專注力問題,可嘗試從以下幾方面找出問題的根源,再對症下藥。

一、興趣不足

孩子對有興趣的事情會全情投入去做,相反,要是沒有興趣,就提不起勁,像「拉牛上樹」一般。家長們若發現孩子玩遊戲時十分投入專注,可是做功課或學習時卻難以集中,很明顯就是興趣不足了。若是因為能力不足,讓孩子缺乏興趣,就要先幫助他提升學習技巧,例如:語文能力、記憶力和運算能力,滿足學業上的要求。若孩子純粹對學習的内容不感興趣,家長可嘗試降低要求,定下一些較易達到的目標,例如:讓孩子在15分鐘(因應能力而定)內完成抄寫生字或記10個生字等。完成後,給予讚賞和鼓勵。小休後,再進行下一項功課。

二、持續專注力不足

做功課時,某些孩子最初很能集中,但是過了不夠10分鐘,便開始發白日夢或者東摸摸、西摸摸,不能繼續集中了。這些孩子可能是持續專注力出現了問題,難以集中一段較長的時間,影響學習效能。家長們可嘗試與孩子在課餘時玩一些專注力遊戲,例如:Bingo、找數字、捉蟲蟲等。在遊戲中,孩子更容易投入和持續專注一段較長時間。另外,家長也可以按照孩子的能力定下一個持續專注的目標,例如:10分鐘完成一幅拼圖。孩子在進行活動期間,家長在旁觀察,不要騷擾他,若他有分心的表現,只需輕輕提醒,「做得好啊,繼續努力」當孩子完成後,可給予鼓勵。家長若能每天用半小時與孩子做以上的小活動,不久,你會發現孩子的專注力漸漸進步。

三、缺乏忍耐和衝動

某些孩子十分缺乏忍耐力,坐下做功課不久,便很想動起來四處走走,難以坐定一段較長的時間。除此以外,他們可能較情緒化,容易發脾氣和有一些衝動的行為。要幫助這些孩子,家長們可以嘗試教他們一些自我控制的策略;例如:當做功課很難專心時,可以深呼吸三下,或者,在心中慢慢由1數至10,讓自己平靜下來,再繼續下去。又或者,當很想發脾氣時,試試站起身跳10下,又可以在家中來回走走,讓身心放鬆下來。

四、難於過濾環境干擾

某些孩子在一個寧靜、沒有干擾的環境很容易專心,可是在較嘈雜和感官刺激較多的環境,如班房,就很難專注了。這些孩子難於過濾環境中的聲音和影像,很容易被這些刺激吸引。故此,上課時常分心,四處張望,甚至有出位情況。他們在家中做功課的時候,家長可以嘗試播放輕音樂,後來漸漸將聲量放大,讓孩子慢慢適應,並在聲音的干擾下,習慣專注做事。

在課室中,若孩子容易受視覺刺激干擾,可以請老師安排一個靠前的位置,減少環境干擾。若孩子容易受聽覺刺激干擾,靠後的位置最合適,也較能讓孩子專心學習。家長也可以在孩子的筆袋放一張提示卡,寫著「專心上課」,不時提醒他要專心學習。

五、其他問題

若孩子的專注力問題持續超過半年,影響學業、社交和日常生活,有可能因為其他因素影響;例如: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AD/HD)和感覺統合失調等,是因為腦部的缺損造成的專注力問題。家長宜盡早找專業人士進行評估,需要時,進行相關的訓練,早日解決孩子的問題。

最重要常常為你的孩子禱告,無論你是否相信主耶穌,禱告總能夠帶給你和孩子身心的安寧,讓你們得著內心的平安。我也常常在訓練中默默為孩子們禱告,希望他們透過不同的訓練,問題得以改善,讓孩子能正常地學習和生活,健康、快樂地成長。

 

何定邦

職業治療師

國際認可感覺統合評估員

https://www.facebook.com/belovedhome2013/

「家庭‧家情」 爸爸媽媽=孩子「定心丸」

Head1

「家庭‧家情」在《明報》教得樂HappyPaMa刊登,本期為2018年3月20日,歡迎奉獻支持經費

朋友Sue跟我分享了她與兒子的對話及她自己的心路歷程。

『近日,弟弟考樂理,他突然問我是否很希望他能夠拿到distinction(卓越成績)。我想都沒有想,便直接回答他:「當然想啦!」他竟然很用心溫習。弟弟又問:「我要溫習幾百個terms,只是為了回答四條題目,值得嗎?」這次我說:「不用再溫了!」我當時相信他已經盡力了。我發現我一句說話,已經給他很大壓力。考完試,他又問我如果他不合格,我會否不開心?他會否浪費我的金錢?

從這件事,我很明白弟弟很愛我,他想我開心,因此而努力考試;我也意識到自己給他很大壓力了。於是,我請他吃大餐,他把考試的事暫時忘記。我發覺自己要多多留心,避免給孩子過重的無形壓力,只要他發揮到自己的能力就好了!

他的名字的意思是「上帝的禮物」。上帝給我這珍貴的禮物,我真是要欣賞、接受和愛他……』

聽完媽媽Sue的說話,我甚欣賞小男孩;他願意對媽媽坦白說出心中的疑問,願開放自己跟媽媽溝通。然而,孩子敢直接說出感受,基於媽媽「願意」聽。Sue從孩子小時候便用心建造溝通的橋樑(說故事、閒談等等),她習慣了聽孩子表述想法,故此,能夠立即理解兒子的心情,繼而適切地調節情況。壓力大?不用多說了,請他吃大餐。

*********************

父母愛孩子,並對孩子有期望,實屬正常不過的事情。唯有時不知不覺過分在意,太緊張了,一味想「為他著想、為他好」,結果排山倒海的學習安排便出來了。此時,忘了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和他的掙扎;又忘了留些空間給孩子休息,讓他梳理自己的情緒。

孩子也很愛父母,很想滿足父母的期望,令他們高興;又希望父母滿意自己的表現,獲得他們的欣賞和肯定。因此,當學習遇上困難,他們未必敢對父母說。即使說出來了,也戰戰兢兢,非常害怕。害怕看到父母失望的神色,害怕聽見責備的說話;或者,白白多了幾堂補習課,又或者要做多幾本補充練習……不獲諒解的處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可謂「百上加斤」。當孩子被困擾,父母留意到困擾孩子的問題有多大,真是幫助孩子的關鍵所在。

*********************

為了滿足媽媽的期望,Sue的兒子也努力考試,想要distinction。他承受著學業壓力,被困擾、疑惑著「值得嗎?」因為有媽媽的支援,心情才被轉化。縱然她對兒子有期望,但是認真地回應,以實質行動幫助他,體恤和安慰才是當前急務。這就是支持孩子成長的力量!

「不用再溫了」、「請你吃大餐」這樣能疏導孩子焦慮、不愉快的心情,讓他有空間休息,便能夠重新再來。Sue及時省察問題,也做到「放手」,可知道媽媽說出「不用再溫了」要多少勇氣?Sue因為珍惜,如她所說:「上帝給我這珍貴的禮物。」這「禮物」就是兒子本身,他遠比distinction重要。

聽見不少人說教育制度有不足之處。大家可能聽過,又可能認同。在環境沒有太大改變之前,父母何不先行動,做些事幫助自己的孩子呢?不是用補充練習和補習課,而是以貼心的關懷、諒解、鼓勵、同行…陪孩子在繁重的學習壓力下,找一條可行的出路。

*********************

「解鈴還須繫鈴人!」父母永遠是孩子的「定心丸」和力量之源,別輕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影響力。與孩子一起,站在同一陣線,一齊迎向成長要面對的挑戰。

父母的傾聽、接納、體諒、同行能夠給孩子正向、積極的成長力量,能夠給他們真正快樂的童年,使他們往後的人生有穩定堅實的基礎,相信爸爸媽媽都很樂意多走一步。一齊加油啊!

博師奶

父母Blog

http://parentblog2013.blogspot.hk

Mingpao-output-20MARCH

「家庭‧家情」「誰的說話最中聽?」

「家庭‧家情」在《明報》教得樂HappyPaMa刊登,本期為2018年3月6日,歡迎奉獻支持經費

「誰的說話最中聽?」

「誰的說話最中聽?」那自然要看是誰人說了!對兒童來說,父母的說話應該最中聽吧!或許,你並不同意。因為不知何時何日起,一張白紙似的幼童開始不老實起來,懂得收藏自己的一些想法;開始含糊其詞,甚至偶爾出言不遜。然而,為人父母者皆深深知道,在經過時間得來的歷練下,自己每一句說話都影響著眼前的新生代。價值觀是從「言」、「行」建構起來的,父母「言出必行」、「言之有物」、「言而有信」、「言無不盡」,實在是以「言教」、「身教」造福自己的孩子,影響他們的一生。君不見許多成年人反思成敗得失的時候,總會提起父母或長者的一句或一番說話對他們的影響;如聖經所言:「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和合本‧箴言25章11節)

談到父母對孩子說話的技巧,最簡單及核心的建議:由「愛」出發。正如聖經所言:「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和合本‧以弗所書4章15節上)。有足夠的愛心,無論說話是「中聽」或「不中聽」,孩子永遠能感受到愛。雖然他們當下或者聽不入耳,但他們總有一天會把說話的意思「消化」出來。

其次,對孩子來說,任何信息若果以故事、比喻,甚或廣播劇、脫口騷、話劇形式演繹出來,他們最容易接收。因為這是「立體的語言」,他們接收的時候帶著影像、聯想等來吸收,事半功倍。高手的信息是放在故事內容裡的,要孩子像猜謎語、捉迷藏一樣尋求答案,由孩子自行發掘信息。他們會有何等的成功感,會有何等深刻的印象呢?讓他們學習及浸淫在這個自我領會、覺悟的思想旅程中,信息就自然地成了建立、塑造他們自我的一部分;從此,不再只是父母的教導及說話了。

記著,主耶穌在聖經的四福音中說了47個比喻故事及37個簡單比喻。主耶穌就是那位最偉大的演說家,祂教化人所引用的例子深入淺出,說故事更成為了祂與我們溝通的常用方式。為人父母,何不嘗試每日多說故事,做個「講古」的父母,為孩子帶來一生受用的人生故事?

李碧心
資深傳媒人


「算了吧!」

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愛聽鼓勵和讚賞的話,可是我卻愛聽一句平平無奇的話,那就是爸爸常常說的「算了吧!」這句話充滿著包容和寬恕。對我這經常冒失的人來說,「算了吧!」給我重大的意義,給我改善的空間,給我自我反省的機會。因此,我最喜歡聽到這句話,尤其是出自爸爸的口中。

爸爸,您是一個「視照相機如命」的人,把它珍如拱璧的看待。可是,因為我一次貪玩,把它打破了;您卻輕輕地懲罰我,賜我一句「算了吧!」我只有默不作聲接受這三個字,但內心的難過和衝突起了爭戰,自我反省的心便油然而生。

爸爸,每一次我調皮,我闖禍,我無理取鬧,我對您不瞅不睬,您總是對我說「算了吧!」這句「算了吧!」就熄滅了我的怒火,建立了我和您的溝通橋樑。

您的包容,教我要體諒他人;您的寬恕,教我如何去寬恕敵人。在沒有懲罰的生活中,我培養了自我反省的能力。爸爸,我愛您,更愛您的「算了吧!」

小五男生

轉載自:《父母成長之說話的力量》

「家庭‧家情」自尊自信‧孩子成才路

20feb

「家庭‧家情」在《明報》教得樂HappyPaMa刊登,本期為2018年2月20日,歡迎奉獻支持經費

香港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家長為了培育孩子成才,由初小開始,便要他們天天「進補」,參加大量興趣班、補習班。可惜有徵文比賽的作品告訴我們,孩子視這些補品如「毒藥」,不但破壞親子關係,更令他們對讀書失去動力和興趣,長久下去失去自尊、自信。這都是家長們的惡夢!

要令孩子成才,最重要是不要令他們失去志氣。怎樣才能保持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呢?學者Borba提出,自尊感包括五個基本組成元素,分別是安全感、獨特感、聯繫感、方向感和能力感。家長如能在選擇課外活動上培育孩子的自尊、自信,比學甚麼來得更重要。

「安全感」是自尊感的最基本元素。如何在課外活動上培養安全感?首先,家長可鼓勵孩子表達他們的意見;讓他們嘗試各樣新事物,而不介懷成敗與否。製造機會,讓子女在能力範圍下接受挑戰,並且經驗成功;還有,要制訂合理和一致的家規,讓子女在安全的環境下學習。

安全感之上是自我「獨特感」與聯繫感。要令孩子欣賞自己,先決條件是家長要接納孩子的一切而不附帶任何條件。因為只有你先接納孩子,孩子才會接納他自己。在參與活動時,切勿把孩子互相比較,因為這會對父母和子女同樣帶來傷害。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特質,家長為孩子選擇興趣班,必須要考慮到子女的獨特性、興趣愛好,並且與子女的生理、心理發展保持一致。不要以為所有活動都適合你的孩子,最重要是所選擇的活動能把孩子的獨特性,用積極、正面的方式表達出來。

「聯繫感」是指感到自己與所屬的團體(包括家庭、學校、社區等)有聯繫,獲得群體的接納、認同和欣賞。要培養聯繋感,家長可以透過幫助子女加入他們重視的團體,經歷團體成員的接納,例如:制服隊伍、合唱團、團契、球隊、義工組織,都是一些不錯的選擇。這些活動有助子女學習基本的社交技巧,例如:聆聽技巧、溝通技巧、體育精神、守諾言、同理心、尊重別人等。這些社交技巧都是成為人才的必備素質。

至於「方向感」,是指感到掌握生命意義和目標,並且無須依附別人,能夠表達意願,作出決定和承擔後果。孩子選擇了他們喜愛的課外活動後,家長可以和他們一起訂定目標,他們每完成一個步驟,家長要給予肯定和讚賞。最重要是讓孩子在生活中多作決定,多思考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法和分析行動後果。

「能力感」是指感到自己有能力去學習新事物和應付新挑戰。家長要注意子女做得好的事,多於他們的失敗;不要空洞地稱讚,內容要具體。家長透過時常讚美和鼓勵,讓子女感受到被喜愛、接納和支持;也讓他們知道所想、所做的是正確。同時,給孩子自由發揮的空間,讓他們學到把握自己的生命及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父母的責任是協助他們發掘上主給予的恩賜,並且能夠展現恩賜,便是成才了。

張笑容

資深傳媒人、親子教育顧問

「笑容生活教室」https://www.smiletraining.hk

轉載:《孩子成才攻略前傳》

Mingpao-output-20FEB2018

 

「家庭‧家情」「爸/媽,請給我多一點時間……」

「家庭‧家情」在《明報》教得樂HappyPaMa刊登,本期為2018年1月16日,歡迎奉獻支持經費

在我心中,我們一家人每個都代表著一個音符……

親愛的爸爸 :

您近來工作很忙碌嗎?我多麼想您不用經常工作,多在家裡陪我一起玩,可以嗎?

小時候,您給我講故事,伴我安然入睡;您也帶我去旅行,讓我體驗快樂與親情。後來我長大了,懂事了,我喜歡學習,您就變成了一位嚴師來教導我。但現在,您更多的時間是為了生計,每天早出晚歸不停地忙碌工作。我和您也生疏了,見面少了,雖然我內心十分了解,但我卻希望您能多抽一點時間陪伴我,讓我感受父愛與母愛的珍貴!

爸爸媽媽,我要感謝您們生我、養我的偉大!感謝您們對我的培育和照顧,我決不會讓您們失望。雖然您們有時候有些嘮叨,但是我明白這都是因為愛!所以,從現在起,我要做得更好,我要幫您們做更多的事,減輕您們的負擔,讓您們有更多點時間來陪伴我。

爸爸,您知道嗎?在我心中,我們一家人每個都代表著一個音符,當我們聚在一起時,便能奏出一首和諧動聽的樂曲,所以任何一個也不能缺少!我還有一個秘密想對您說:其實您笑的時候真的很可愛,希望您不要太勞碌,每天多笑一點。辛苦您了!爸爸,我愛您!

祝工作愉快! 萬事如意!

您的小四孩子


 

媽媽可否答應我這個小小的要求:每個晚上臨睡前跟我們玩遊戲……

媽媽,請給我多一點時間和您玩遊戲,我現在已經很少和您一起玩遊戲了。

您一下班回到家裡,還沒有休息,就到我們家附近的快餐店買小吃,我們都吃得飽飽的,您卻沒有吃一點點兒。您不是埋頭苦幹地工作,就是協助我們解決功課上的問題。深夜了,大家也睡覺,一天也就這樣過去了。

當每個晚上臨睡前,我也期盼有機會和您、妹妹、爸爸一起玩遊戲,如:「大富翁」、「跳棋」、「英文串字樂」等。這些玩意雖然不及電腦遊戲軟件、在線遊戲那樣刺激和多元化,但是卻能增進我們的溝通。每次玩這些遊戲的時候,我們總是有說有笑,那些溫馨的片段在我腦海中縈繞,總令我感到甜絲絲,把我的煩惱一掃而空。

媽媽,可否知道每次您和我們玩遊戲的時候,您都帶着輕鬆的笑容,看上去彷彿年輕了十多年。這個笑容是您跟年幼的我在合照中常常出現的,那時的我正在牙牙學語,說話斷斷續續的,您總是以燦爛的笑容鼓勵我慢慢說出心中的意思。

隨着我們日漸長大,您替我們擔憂的事情也愈來愈多,而您那輕鬆愉快的笑容也變得陌生了。媽媽,我想起了一首歌曲,其中有幾句歌詞是這樣的:「爸爸啊,媽媽啊,我們已長大,輕輕地說一聲,您們辛苦啦 !」

媽媽,我知道今天的我還有很多事情令您擔憂,但您放心吧!我答應您會好好改變自己。不過,您又可否答應我這個小小的要求:每個晚上臨睡前跟我們玩遊戲,讓大家有一段愉快的時光,洗滌一天的辛苦和煩惱。更重要的,就是可以讓我重溫您昔日那充滿陽光的笑臉。

您的小五孩子

「家庭‧家情」1+1+1 學習法

HEAD

「家庭‧家情」在《明報》教得樂HappyPaMa刊登,本期為2018年1月16日,歡迎奉獻支持經費

自從幾年前替大女兒出版第一本繪本《考試升呢秘笈》後,我和她便常有機會到不同的地方分享我們自創的學習法。家長們都帶著極大的期望而來,希望聽到一些他們從未得知,卻又功效神奇的方法。可是,讓他們失望了!因為筆者介紹的不是如叮噹的「神奇記憶麵包」般的法寶,而是父母們已知道,但從未貫徹執行的方法。

就我們觀察所得,不少孩子每天用三、四小時才完成功課,白白浪費了很多學習和玩耍的機會,實在太可惜了!我家則貫徹執行「1+1+1」學習法,意思是:每天用1 小時完成功課、1 小時溫習、1 小時閱讀。這樣,便能為孩子打下穩固的學習基礎。

A. 1小時完成功課

 困難嗎?這要看孩子是否專注和盡力完成功課了。試試用計時器為孩子訂下完成各樣功課的時限,成功了便給孩子一些鼓勵。小休後,再努力下去,一樣接一樣地完成。這樣,七、八樣功課也能順利地做完。

B. 1小時溫習

不少孩子也上補習社,其實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補習老師。因為他們的學生只得一、兩人,是最了解學生的人,知道如何幫助學生取長補短,也明白他們的喜好。

 父母可以先從孩子的考卷和習作中,找出錯誤題目,了解孩子不明白和需要加強的地方。孩子不明白的地方,父母解說一下。然後,父母可以把相關的練習複印,分幾天給孩子重複做三數次,直到能掌握內容為止。

 對一些天資高,在某些科目上超前的孩子,父母可讓他們先預習之後的課程,例如數學方面,可先看看例題,再試試完成課後練習。筆者的小女兒在中文科表現較出色,小學四年級已做六年級的練習了!

C. 1小時閱讀

某些孩子在閱讀方面有偏吃的壞習慣,只愛看中文書;另一些孩子則只讀英文書。這樣,在學習上會吃虧。閱讀能力基本上決定了孩子的成績和學習的能力,若中英文能力不平衡地發展,孩子愈難從後趕上進度。

 父母宜趁早讓孩子習慣每天看中英文書,筆者的大女兒也愛中文多些,每天用很多時間看中文書,卻不願讀英文書。我便要她堅持每天用十五分鐘看英文書。不要少看十五分鐘的力量,持之以恆,她一年已把四十多冊的Magic Tree House 英文故事系列看完了,並漸漸建立了英文的讀寫能力。她升上著名的英文中學後,英文成績是名列前茅的。

小結

「1+1+1學習法」已舉辦過百場親子講座,受惠家長數以千計,培育了一群自律自信的孩子。他們不再是被動地追趕著完成學校的要求,乃是主動地掌握好自己學習的節奏,輕鬆快樂地學習。

有些家長問:「孩子每天連功課也顧不上,哪來溫習和閱讀時間呢?」筆者回應:「先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他們便能在一小時內完成功課。若時間真是不足夠,那就每天設定各半小時,甚或少至十五分鐘的溫習及閱讀時間,又或者週末找一個上午專注地溫習和閱讀也是可行的。」

若你能和孩子一起堅持實踐「1+1+1學習法」,三星期後,孩子便已初步建立起良好的學習習慣。三個月後,這些習慣便紮根了。三年後,這些習慣更會伴隨孩子一生,讓他成為學習上的「贏家」。

何定邦

職業治療師

國際認可感覺統合評估員

https://www.facebook.com/belovedhome2013/

錄自:《輕鬆教出乖孩子》(增訂版)

1月19日講座報名網上報名

Mingpao-Output-16JAN18

「家庭‧家情」「獨特」的成才之路

head

「家庭‧家情」在《明報》教得樂HappyPaMa刊登,本期為2018年1月2日,歡迎奉獻支持經費

從古到今,孩子「成龍、成鳳」皆是為人父母者夢寐以求的心願,特別是現代家庭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將所有的希望集中在孩子身上,為了達到「理想」目標,花盡心思,為子女計劃好一切,還化身成魔術師,每天為孩子變出「多元化」的學習活動,並認為只要子女按著自己編排的那份「好計劃」去做,就能成才。但事實告訴我們:成才與否,方法或取向由得你,結果或後果卻由不得你。「港孩」現象的出現,讓我們反思:為何父母用心良苦卻造就出「三低」的孩子呢?所謂「三低」,就是自理能力低、情緒智商低、抗逆能力低。究竟成才之路,定義如何?價值為何?我們在教育孩子成才的過程中,是否遺忘了一些更重要的「材料」呢?

(一)成才之路,「人」最重要

父母是孩子第一位老師,與學校的老師同是教導者。父母了解自己要悉心栽培的那個「人」嗎?他的潛能是甚麼?他的真正需要又是甚麼?我深信上帝造人各有不同的潛能與才幹,但仍需要我們付出時間與心思,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了解透徹,才能發掘得到。父母需要恆常地細心聆聽孩子的心聲,重視及珍惜親子溝通的時間,以「愛」建立良好的關係,並從旁作出適切的支持與分享,讓孩子有信心走上屬於他們的「成才」之路。各位爸媽,請多給孩子一點「傾心吐意」的時間吧!

(二)把成才的「責任」及「主權」交還給孩子

邁向成才之路,過程中少不免遇到挫折及考驗,父母必須學習放手,給孩子成長的空間。若父母過分保護,常擔心孩子經不起挫折,於是把孩子解決困難的責任及主權奪去,只要求孩子安穩地依照自己計劃內的編排去做,這樣,孩子就沒有經歷真正的學習過程,做人也失去責任感及承擔感,容易形成依賴、被動的態度。凡事順利、只許成功,容易生出好勝的心態,一旦遇到失敗,抗逆能力不足,就不能接受。要知道,勝不驕,敗不餒,才能「成才」。其實,在孩子的成才路上,父母應該扮演著啟蒙者、建構者、陪伴者及支持者的角色,孩子才是學習的主人翁。各位爸媽,請多給孩子一點「自己學習」的時間吧!

(三)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特」的成才之路

我深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帝所愛的,是上帝賜予的寶物,而且每一個都被上帝賦予不同的恩賜,有著獨特及成功的潛能,只要獲得適當的培育與關懷,便能發揮個人的潛能,持續成長,人人皆能成才。只要孩子能抱著積極樂觀的人生觀,並且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以及學會有勇氣和信心去面對生命帶來的各種挑戰,做到「最好的自己」,就已經「成才」。既然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他們成才所需的時間也不同,父母切勿過份催趕及強迫孩子學習新事物,也別把子女與其他人比較。各位爸媽,請多給孩子一點時間,多欣賞自己的孩子獨特之處吧!

父母及教育工作者都是孩子成才路上的重要老師,我們必須了解他們真正的需要,對孩子們有信心,相信他們皆能「成才」,讓孩子們活出精采及豐盛的生命。

柯靜如校長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小學

轉載自:《孩子成才攻略前傳》

Mingpao-output-02JAN2018

「家庭‧家情」平安夜的尋寶遊戲

1912

「家庭‧家情」在《明報》教得樂HappyPaMa刊登,本期為2017年12月19日,歡迎奉獻支持經費

 

小時候,你有沒有玩過尋寶遊戲?遊戲方法:由一人先把寶物藏起來,然後讓玩遊戲的人根據地圖的指示四處尋尋覓覓,把寶物找出來。

人生就有如尋寶遊戲,我們總在生活中尋找自己渴望已久的東西。不論追尋甚麼東西,你和我都曾經享受過尋寶的過程。不是嗎?

想不到一段小小的尋寶回憶,竟可將快樂帶到現在。看!有一個小女孩正進行她的尋寶歷程:

平安夜那天,小瑪麗從書櫃中翻出數本舊相簿,在客廳獨自看著。大鐘的分針轉了一圈,小瑪麗還在看著;大鐘的分針又轉了一圈,小瑪麗的眼睛仍然沒有離開過相簿。

「小瑪麗在玩甚麼遊戲?真是在看相簿嗎?」爸爸媽媽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女兒究竟在做甚麼?他們從來沒見過女兒專注得出神的樣子。於是,爸爸媽媽一同擠進沙發中,把小瑪麗抱在大腿上,問她:「小寶貝,你在做甚麼?」

小瑪麗:「我在尋寶。」

媽媽:「尋寶?尋甚麼呢?不是在尋找聖誕禮物吧?」

小瑪麗:「我在尋找相片,一張全家在聖誕節拍攝的相片。」

爸爸:「這張不可以嗎?你看,你跟媽媽笑得多開心!」

小瑪麗仍舊望著相簿,她說:「不可以,因為爸爸不見了!那次聖誕節,爸爸因為要出外公幹,所以只有我和媽媽到樂園慶祝聖誕節。」

媽媽:「這張可以了吧?爸爸跟你在吃聖誕大餐呢!」

小瑪麗:「這張也不可以。看啊!這張相沒有媽媽的份兒。那一年,媽媽要留下工作,只有我們到外地旅遊。」

爸爸媽媽對望了一眼,趕緊替女兒在相簿中尋寶。尋啊!尋啊!尋……爸爸媽媽興奮地說:「看吧!這張相片有爸爸,又有媽媽呢!」

小瑪麗抿著嘴,接著說:「就是沒有我。去年,你們留下我,一起往外地去了。臨行前,還叮囑我好好溫習,預備假期後的考試呢!」說罷,小瑪麗合上相簿,從沙發上跳下來,準備回房間去。小瑪麗經過兩個大大的行李箱時,喃喃自語起來:「老師說,假期後要交一篇《與家人共度聖誕》的文章,看來我還是要運用創意,才能把文章寫好。」

平安夜的尋寶遊戲就這樣結束了。

我們一直在努力,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努力做好父母的角色。我們甘願給予孩子一切生活所需,甘願為孩子提供最佳的成長環境。可是,我們有否想過孩子真正需要甚麼?真是遊戲機、模型飛機、洋娃娃等玩具嗎?也許,孩子在收到禮物的那一刻確實雀躍不已。但是,這真是孩子內心的渴求嗎?你嘗試問問孩子,或乾脆問問自己最深刻和最快樂的回憶是甚麼?你會發現玩具的數目,你忘了;收到玩具的日子,你也忘了;但兒時與父母共度的時刻,卻一直守護著你,直到現在。

就讓我們一起為孩子創造快樂的童年回憶,讓這些回憶一直守護他們,直到永遠。

 

Tommy Chan

學習與個人成長教育機構

EDIT Workshop 創辦人

www.editworkshop.com

聖誕快樂!Merry Christmas!

「看哪!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於萬民的: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加福音2章10-11節) 

 

Mingpao-output-19DEC

 

「家庭‧家情」孩子自信和自尊的重要性

「家庭‧家情」在《明報》教得樂HappyPaMa刊登,本期為2017年12月05日,歡迎奉獻支持經費

孩子自信和自尊的重要性       

兩位母親在接過孩子放學後,在歸家路上閒談著。

母親甲:「我的孩子冇鬼用,這次考試只得六十分,才剛剛合格。唉……」

母親乙:「你的孩子要比我的孩子好。我孩子連合格也談不上,他才是『冇用鬼』呢!」

兩位在母親身旁的孩子,聽得怏怏不樂!

在眾目睽睽下,當眾談論孩子,數點孩子的不是,就像在眾人面前,脫掉孩子的衣服;是在羞辱孩子,在剝奪孩子的自尊。

早在主耶穌在世之時,曾有孩子跑到耶穌的身旁,當時門徒隨即想趕走他們。孩子嘛,麻麻煩煩,打發他們走就是了。只是,主耶穌與門徒的想法截然不同。主耶穌重視兒童,愛顧兒童。有一些孩子很想到主耶穌的跟前,只是在當日猶太人的傳統背景底下,婦女與兒童沒有甚麼地位的。故此,當孩子要前來親近耶穌之時,隨即被門徒打發他們離去。一貫看顧兒童的耶穌看在眼裡,立時禁止門徒的做法,並鄭重地告訴祂的跟從者:「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太十九14)透過主耶穌的舉動及祂的說話,正正能夠提醒我們:作為成年人,要給予孩子恰當的尊嚴及尊重,以便孩子們能建立起他們的自信心。

事實上,自尊與自信,不是成年人的專利;孩子長大成人,能否過自尊、自信的生活,孩童的階段就是一個起步點。我們若能在日常生活細節上,處處為孩子多想一想,也想一想主耶穌對孩子的重視,相信你也能夠培育出一個有自尊、自信的孩子呢!

張漢強牧師

中華基督教會上水堂主任牧師

家長們,請你想一想……

  • 你有否試過在公眾場合,在孩子面前數算他的不是?
  • 回想你的成長經歷,有否因為父母當眾指責而感覺羞憤,甚至失去自信呢?你的感受如何?
  • 在為孩子建立自信、自尊的事情上,你認為自己有哪方面可以調節,從而做得更好呢?如何實行?

轉載自:《給孩子15個A+元素》


別再比較好嗎?

媽媽,我很想跟您說:「我不要比較!」這句話埋藏在我心底已久。

一直以來,您也喜歡把我和其他小孩比較,不論我成績好壞,您總是說:「我女兒的比你的差!」或許,您覺得這只是閒事,但是我可難受了!他人的冷言冷語和難看的臉孔我也不在乎,最難接受的,是您一直也不明白我。

我真的好想知道,比較有甚麼好?想一想,也沒有甚麼好處,真不明白,您為甚麼要經常把我跟他人比較?就好像上次放學,我們碰見XX,您二話不說就拉著X太到一旁談天。我和XX也想知道您們說甚麼,所以盡量走近您們。只聽見「我女兒的比你的差!」這句話,XX得意洋洋地說她比我好,其實論成績、為人等,我沒有一樣比她差。從此「我女兒的比你的差!」這句話一直深刻地刻在我心裡。但是,你一直也沒有留意我、了解我,去嘗試明白我。我需要人去關心、去了解。我想告訴你,我很難受。

小學六年級女生

 

Mingpao-output-05DEC2017

「家庭‧家情」媽媽,我一定要十項全能嗎?

「家庭‧家情」在《明報》教得樂HappyPaMa刊登,本期為2017年11月21日,歡迎奉獻支持經費

見了一個畫畫很漂亮,卻有讀寫障礙的少年人,他確診患上抑鬱症。複診時,他凝重地問我:「若果會考成績不理想,是否代表將來沒有人聘用他?人生是否注定失敗?」看到他鬱鬱不歡的樣子,應該與最近溫習考試的壓力有關;引起我反思:究竟我們這一代人,灌輸了怎樣的價值觀給下一代?

他的媽媽是個「望子成龍」,要求很高的人。從小幫他報讀不同的學習班,英文、中文寫作、奧數、普通話、鋼琴、小提琴、繪畫、足球、田徑,劍擊等,一心提升他入讀名校的競爭力;又幫他報名參加不同的比賽,爭取拿獎的機會。總之,別人說甚麼好,她都會跟著做。可是,兒子語文程度不高,未能圓媽媽想他入讀名校的美夢。這麼多年來,她終日責怪兒子懶惰,不用功讀書。其實,他已經盡力,只是語文資質所限,未能發揮所長。

事實上,我們並不需要有「百般武藝」,才能在社會上生存。我告訴這個少年人,只要有一樣東西令他感到有熱情去做,所謂「內心有團火」,或比一般人較有天賦,向著那個方向發展,就很好了,無須強迫自己樣樣皆精。正如他語文天賦不太強,就不要勉強向律師、翻譯等,對語文能力要求較高的方向發展。但是,他可以考慮向較有興趣及有天分的視覺藝術進發。就算將來收入不太高,至少他能在他那片天空發展,活得自在,又享受其中;說不定將來會成為一個出色的設計師或藝術家。

我們每個人都是上帝造成的精心傑作(Masterpiece),獨一無二的。我們不需要和別人比較,只要活出、欣賞、發揮自己的特質,祝福身邊的人,已經很好了。盲目追求「十項全能」,只會徒添煩惱;不但增加沮喪感,而且會失去應有的快樂。

聖經詩篇139篇13-14節這樣說:「我的臟腑是你所造的,在我母腹中你塑造了我。我要稱謝你,因為我的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深深知道的。」

 

馬燕盈/精神科專科醫生

# 經文引用環球聖經公會《聖經新譯本》


我已經盡力了!

 

日月如梭,轉眼間,我已經由那個天真無邪、甚麼也不懂的小孩子,變成了一個快要升中學一年級的學生。從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開始,你們便很用心地培育我,希望我能夠成為一個成功者,我十分感謝你們的用心良苦。

由於爸媽你們從小的成績就首屈一指,而出來社會的工作職級也很高,自然對我有很高的期望。這雖然是種激勵我的力量,但同時是一種無形中向我施加的壓力,使我喘不過氣來。

記得在四年班的第一學期,我考試獲得了全級第三名。雖然我覺得很滿意,但是你們卻說:「誰是第一、第二名呀?怎麼你就不能超越他們呢?你到底有沒有用心讀書呀!枉我煞費苦心培育你,你卻這麼不爭氣……」我在你們面前沒有說話,只是沉默。我不屑爭論,你們根本就不知道我是如何努力地溫習,就憑你們的幾句說話就完全否定了我所付出的努力!

為甚麼你們每次都不會給一些鼓勵的說話,反而是一串無情的責罵聲?如果我是一些成績較中等的學生,你們會如何對待我?終日都不理睬我?在親友面前數落我?甚至不屑於去責罵我?我真是不敢想像那種可怕的情形。想到這裡,我的思緒就如海浪般翻湧,跑進房間抱頭痛哭……

爸爸、媽媽,近來,見到你們的時間逐漸減少,但我希望你們會是一對真正關心我,體諒我的父母。

 

小學六年級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