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D年長病患者的身體健康

現今醫學已證實「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簡稱ASD)是一種長達整個人生的大腦發展問題,尤其影響病患者的社交溝通及行為表現。現時醫學上,多了不少對「專注力不足過分活躍精神障礙」(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病人的跟進研究,發現他們比其他人較容易有身體「共病」(co-morbidities),尤其是肥胖症及腸胃問題。

至於年長(超過50歲)的ASD患者,這方面的研究仍是很少。曾有一個研究觀察到他們較容易出現骨質疏鬆及腸胃問題(D Gilmore et al, 2021, Autism, Vol.25),也有研究發現,他們與其他人的身體情況沒有甚麼明顯分別(L Bishop-Fitzpatrick et al, 2019,Research on ASD,Vol.63)。因此,一個大型人口普查分析應該能夠提供更準確的答案。

最近,瑞典一班專家進行了這種大型研究分析,他們在超過四百萬長者當中,發現有0.1%曾被診斷患有自閉症,當中36.5%為女性,63.5%為男性。與非自閉症人士比較,他們明顯更容易有「身體受傷」及「跌倒」問題。此外,心臟衰竭、膀胱炎、血糖失調、缺鐵貧血、中毒及自殘的發病率在統計學上也有增加。若ASD患者同時有「智力殘缺」(intellectual disability)的話,則較容易有身體受傷及跌倒情況,但較少人自殺或發生中毒意外。如果將自閉症病人以男女性別作比較,則女性自閉症患者少一些「慢性阻礙性呼吸疾病」(Shengxin Liu et al, June 2023, The Lancet.healthy-longevity)。因此,研究人員建議及早為ASD長者作全面身體檢查,並教育他們多做運動及小心飲食。

至於ASD與身體疾病的相關原因,比較難直接找到因果關係;反而多數受生活習慣及飲食間接影響。正如其他精神障礙病人一樣,大多數人不願做運動,以及偏愛不健康的飲食;在外國更有病人長期濫用煙酒的問題。不過,精神與身體疾病的關連也可能受遺傳或服用藥物等影響;特別是由某些藥物引致的「新陳代謝綜合症」。故此,日後這方面的研究應該考慮上述各種因素。

聖經提摩太前書第五章1節上提醒信徒,要留意年長的人的心理健康:「不要嚴厲責罵老年男人,卻要勸他像勸父親」。

麥基恩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時事特稿

因精神病殺人?

偶爾發生的謀殺案中,絕大部分兇手並沒有真正的精神障礙。不過當中確實有一些行兇者在案發時,出現精神錯亂;而偵查發現,受害者與行兇者沒有關係,互不相識。在審案之時,究竟如何定罪及判決呢?

歷史上,這情況的確是相當難處理。一般法庭定罪的原則是根據犯罪行為(actus reus)及犯罪動機(mens rea)。但在精神病人犯法這方面,他們雖有行為,但動機往往不合常理,令人費解。例如一個有嚴重病態嫉妒的丈夫,在毫無證據之下妄想妻子另有情人而給他「戴綠帽」,在憤怒之下亂刀殺死妻子。假若這丈夫接受治療而復原,相信會後悔莫及。但應該如何審判他?

在1843年6月20日,英國人麥克諾敦(Daniel McNaughton)在倫敦國會大道(Parliament Street)上,在群眾面前向當時英國首相保守黨貝爾爵士的私人秘書(兇手以為他是首相)背後開槍。警方即時將他制服,傷者五日後逝世。他因此被控刻意謀殺,但在調查中發掘到非常複雜的精神病歷。McNaughton生長於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在案發至少十八個月前,他認為有一個陰謀要對付他。他深信天主教教會及英國保守黨已經派遣一些間諜對付他,於是報警求助,但警方沒有給他滿意的效果。

在偵查期間,他詳細解釋自覺有些神秘人跟蹤他到法國、蘇格蘭及其他地方;又誣陷他犯了他肯定沒有犯過的罪案,甚至想謀殺他。因此,他歸咎問題出於保守黨,於是決意謀殺屬於保守黨的首相。

當法庭審訊時,所有專家證人都確認他犯罪時精神錯亂,受著妄想影響而犯罪。經過控辯雙方爭論及引用各種法律例證,終於判決McNaughton為「精神失常」(Insanity)。雖然謀殺罪名不成立,他卻被送進精神病院終身監禁,並於52歲時死於獄中。此事引起大眾,甚至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不悅,要求詳細調查此案的細節。經過法官專責小組討論,結果制定了「麥克諾敦法則」(McNaughton’ s rule)及其重點:

一、除非有明顯相反證據,每個人都被假設精神正常及有能力對自己行為負責;

二、假若精神失常的犯人真正知道自己的行為,也應判有罪而受罰;

三、若以精神失常來辯護,必須證明犯人確實不知道犯罪性質及其後果;

四、即使妄想真正存在,犯人也要為妄想下的環境及有關事情負責;

五、最終應該由陪審團裁決是否精神失常。

雖然這法則保障精神病患者避免收監或死刑的判決,但通常要強制進入關閉式的醫院接受治療。在沒有死刑的國家,醫院治療的時間往往會比謀殺判監的時間長。一般被判長期監禁的囚犯,若表現良好,會獲提早釋放;但被判進入醫院接受治療的病人,卻沒有這種待遇。此外,在精神醫學上,妄想的病徵內容及應用性有多種程度,病人未必是完全沒有理性;況且,有時候很難絕對準確界定在犯案那一刻,行兇者的精神狀況真是神智失常。因此在不少國家,上述法則越來越少被引用,反而較多用減責(diminished responsibility)來申訴,將控罪改為「誤殺」(manslaughter)。

耶穌曾經說過:「健康的人不需要醫生,有病的人才需要」(馬太福音9:12)。精神障礙也是一種疾病。

麥基恩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ASD特兒特教 之 醫治自閉症的新發現

多謝醫學與科學家不斷努力及進步,醫治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簡稱「自閉症」)兒童的醫術有新發現,可以提早預防,及早診斷,甚至有非藥物治療。

腸腦軸(Gut-Brain Axis)是最近一個熱門話題。甚麼是腸腦軸?

腸道微生態被稱為「第二大腦」,生存在腸道中數百萬億個微生物會產生化學物質,與大腦/中樞神經系統之間進行交流,稱為「腸腦軸」。腸道微生物就是這樣影響大腦的運作,包括情緒、疼痛容忍力、認知能力、行為及精神健康等等。

人體的腸道與腦部有密切關聯。早在2013年,科學家提到腸腦軸:微生物組如何影響焦慮和抑鬱,並且有研究顯示腸道微生物與行為有關。在2014年,科學家證實微生物群對於小老鼠的社會發展至關重要。科學家分析腸道微生物,學術文獻提及在自閉症兒童的糞便中的腸道微生物群有改變,例如粘液溶解細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和Bifidobacterium spp的相對豐度較低。過往多項研究均發現,腸道微生物與自閉症息息相關,而我們沒有明白它的重要性和意義。

自閉症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會影響行為,有溝通障礙、語言使用障礙和社交互動障礙。只有當兒童表現出不令人滿意的社交行為、溝通和語言發展跡象時,才會作進一步臨床評估。我們知道越早診斷和治療自閉症,效果會越有效和持久,惟早期診斷十分困難。如何能及早診斷?人們認為自閉症的致病成因,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發展而來的。新的研究表明,原來腸道菌群與自閉症的發病機制有密切關係。

香港中文大學(簡稱「中大」)研究腸道微生物與自閉症的關係。由2018年起,收集了128名3至6歲華人兒童的糞便樣本作比對,當中有一半人患上自閉症。2022年在國際醫學雜誌《GUT》發表開創性發現:

  1. 患有自閉症的兒童的腸道微生物成熟度較同齡發育正常的兒童延遲;
  2. 他們的腸道細菌持續發育不全,落後於與他們同齡的兒童,但這些分別與他們的飲食習慣無關。

中大研究團隊發現自閉症兒童的腸道微生態組成與一般兒童有明顯差異。

  1. 在自閉症兒童的糞便樣本中發現,與神經遞質活動有關的腸道細菌數量明顯較少。
  2. 自閉症兒童體內富含幾種梭狀芽胞桿菌(Clostridium species),數量明顯較多,該細菌通過產生毒素,可損害中樞神經系統,與自閉症有關。
  3. 發現了五種獨特的細菌,這些細菌通常不會在沒有自閉症情況的兒童的腸道中發現。以該五種細菌基因可以鑑別自閉症,團隊稱這些細菌標記物識別自閉症的敏感性超過80%。

喜訊是透過檢測糞便細菌,既非入侵性身體檢查,可作輔助診斷,預測他們患自閉症的風險。這可能有助於早期診斷,從而及早展開治療,甚至探索通過調節腸道微生物群提早進行預防。

中大研究團隊將進行兩項研究,分別招募1,000名3歲至12歲小朋友,和10萬名孕婦,追蹤分析她們由懷孕至嬰兒出生及長大過程中的糞便樣本。希望可以將糞便細菌鑑別自閉症的靈敏度由現時的八成,提高至九成。

我們期望研究結果帶給我們更多新突破、新希望。

鄺碧綠醫生
兒科醫生

ASD特兒特教 之 教師如何處理ASD學童的學習需要

有一部分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學童的認知及語言發展沒有普遍延遲,所以他們也會於主流學校學習。惟他們的社交溝通能力出現障礙,尤其是社交洞察力薄弱,思維習慣缺乏彈性,遊戲想像力不足。這些特徵令他們缺乏社交互動的追求,難以與朋輩建立深厚友誼。帶有這些特徵的學童,一般被診斷為亞氏保加症,並經常被描述為「高功能自閉症」的患者。

在課堂上,患有亞氏保加症的學童經常做出一些令人不快或奇怪的事情,影響學習氣氛,或引致與同學衝突,需要老師加以協助及支援。他們雖然有良好的記憶力,但對話和行動經常只以自己為中心,對他人缺乏同情心。同時,他們無法掌握適合的社交語言技巧,交談時缺乏面部表情,缺乏眼神交流。最後,他們經常被同伴取笑、欺負或孤立。引致社交溝通上的困難,是由於他們未能適當地處理傳入的信息及表現出困難。他們大腦獲取、存儲和使用信息的能力與其他發育中的兒童大不相同,對於教導他們的老師帶來很大挑戰。

作為校內教師或活動導師,與他們接觸時,可能要多了解他們在社交上的不足及怪異表現,從而協助他們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經常遇到的社交處境,可以作出以下調節:

  1. 由於他們較容易適應視覺學習的方式,若課堂上呈現大部分口頭信息,可能令他們難以迅速理解及處理。因此,直觀地讓他們看見信息,或透過圖像筆記及資料,令他們更易明白。結合使用視覺教學方法以及視覺支持策略,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所需要的學習知識。
  2. 不要認為他們東張西望時,就是沒有在聆聽。在老師看來的「缺乏注意力」,可能只是流於表面。事實上,正在畫畫或盯著某一角落看,可能是試圖集中注意力。他們也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表現,向老師傳達了沒有聽課的錯覺。老師可以向他們提出一個與課堂相關的問題,就可以確定他們是否在聽。
  3. 如果學生對挫折感感到不知所措,並經歷了「崩潰」;請保持冷靜,並使用正面及平和的語氣來幫助他們應對壓力。
  4. 要多考慮周圍的感官刺激,會令他們感到不安或作過度反應。他們經常被環境中的變化限制他們的注意力,例如:窗外吹來微風,感覺一陣風就像刺入心胸;飯堂的食物氣味讓他們感到惡心;時鐘的滴答聲似乎像鼓的跳動等等。這種感官反應可能是壓倒性的,通常會導致他們無法集中注意力。無法集中注意力可能導致一定程度的挫折感。為了應對這種挫折感,他們可能會選擇從事某種形式的自我安慰行為,例如:用鉛筆反複敲擊桌子;雙腳像敲鼓一樣敲擊地板等等。對其他人來說,似乎是具有破壞性的行為,實際上可能是他們試圖重新專注於面前主題的方式。老師可能要花時間從感官刺激的角度評估學習環境,作出相應改動。此外,老師亦可酌情安排,讓他們做一些對課堂沒有破壞性的自我舒緩,例如擠壓一個鬆軟的球,或讓他們去喝水等。
  5. 鼓勵及讚賞對改善他們的行為動機,有積極強化作用。當他們完成一種理想的行為,即時讚美和鼓勵他們,他們會願意重複做。即使是簡單的社交互動,也應該受讚揚,從而令他們學懂更好的社交技巧。

總括而言,亞氏保加症雖然處於自閉症譜系障礙的高端,但在正常社交的學校處境,仍然有必要解決他們的特殊需求。雖然這種情況相當具挑戰性,但老師的角色及協助可以大大幫助這些學生在學習上應對各種局限性,從而令他們更容易適應校園生活。

關家力醫生
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

ASD特兒特教 之 孩子真聽話!

我在學校照顧了Carl已經好幾年了,Carl是一位患有ASD(Autism Spectrum Disorder),即自閉症譜系障礙的男孩。媽媽尤其擔憂他中學畢業後的就業安排,於是我有機會與他的父母一起討論,如何輔導他進入社會就業。對ASD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自由時間」就是父母最傷腦筋的事情。所以Carl的父母除了幫他安排了一些自閉症小組活動外,也需要幫他打算未來就業的路向,他們感到困擾。經過商議後,學校和父母決定讓Carl考完DSE後,來學校擔任「教學助理」;「日薪」為七十元,每星期工作三天,由媽媽按其上班日數,每個星期六發薪金。

由於我對Carl有相當的認識,所以由我安排給他大約四個星期的實習,每星期工作三天。他的工作包括協助我及另外兩位他熟悉的老師,負責執拾語文資源室內的參考書,協助編碼、整理書櫃及更新目錄頁等工作。基於Carl的特殊需要,我安排了循序漸進的訓練給他;而上班時間為上午九時至下午四時,有一小時午膳時間。我們安排第一個星期須帶備自己當日的午膳上班,午飯時間留在學校固定地方進食;第二個星期開始,他有兩天可以單獨外出午膳。我們幾位老師商量好,每星期一次扮成同事,約他外出午膳。從簡單的日常作息開始,訓練他融入群體。

第一個星期,Carl的工作令大家都感到非常滿意。他準時上班及下班,也能每天按指令,下班前十五分鐘到教員室向我報告當日工作的進度及提交當日已完成的工作文件。到第一個星期的最後一個工作日,我再次提醒他,第二個星期開始,他要獨自外出午膳。我給他一張清單,內容是已與家長共識並「獲批」讓他去午膳的三間茶餐廳及一間快餐店。我要求他當日放工,自行到那幾個地方,每個地方拍一張照片,然後第二個星期的第一個上班日,給我看看是否正確。Carl非常清楚我的要求,他完全辦妥。媽媽也非常配合,在週末把他第一週應得的薪金發給他,並告訴他所得薪金可以用作第二週外出吃飯的午膳費。

第二週的第一個工作天,早上Carl簽到後,如常來找我,待我安排當日工作給他。我再次提醒他外出午膳的安排,並問他打算去哪裡午膳?他非常清晰地告訴我所選的地方。我讚賞他的工作表現,又特別提醒他,午膳要準時在一小時內完成;並且請他午飯時獎勵自己,輕鬆一下。

午餐時間過後,Carl竟然沒有回來。我開始有點擔心!到了二時,他仍未回來,我開始著急,我跑過去他早上告訴我會去的茶餐廳找他,找不著。我馬上致電給他的媽媽,她說沒有跟他聯繫上。媽媽趕來學校,大家都不停打Carl的手提電話找他,可惜他沒有接聽。我們幾位老師與到校的媽媽講述事件,似乎越講越擔心!Carl很熟悉家與學校的環境,不論怎樣一定會回家,卻沒有。到大約三時,Carl回來了!我們問他到底去了哪裡?他說:「我按老師的指示,用了一個小時食飯,然後用了一個小時到公園玩。」我們異口同聲問:「你今天要上班,為甚麼去公園玩?」他理直氣壯地回答:「是老師教我,要去輕鬆一下!因為我工作做得很好,所以要獎勵自己去輕鬆,輕鬆就是去公園玩啊!」我和家長相視而笑,放下心頭大石!他當真是個聽話的好孩子,值得我們信賴。

黃麗婷校長

ASD特兒特教 之 ASD之研發治療方法

到目前為止,尚未有一種藥物可以真正治療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簡稱ASD)。不過,對於治療這精神障礙的某些嚴重病徵,確實有一些藥物可以採用。

傳統上,有不少醫生曾經開方「血清素」(serotonin)類抗憂鬱藥物給自閉症人士,認為他們的腦部缺少了血清素。但目前成效並不明顯,除非病患者有焦慮憂鬱情緒;而這類藥物,根據美國「藥物及食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批核,對於ASD的兒童只有「氟西汀」(Fluoxetine)及「舍曲林」(sertraline)較為安全。至於ASD患者常見之煩躁(irritation)及發脾氣等問題,FDA也推薦兩種抗精神病藥物來使用,分別是「維思通」(risperidone)及「亞立哌唑」(aripiprazole)。由於「維思通」較容易出現類似柏金遜症的「外錐體副作用」(extrapyramidal side effects),醫生通常會先採用「亞立哌唑」。這方面類似的新藥(brexpiprazole)也正在研究之中,目前尚未確定成效。

至於其他市場曾推介的治療產品,例如「螯化作用」(chelating)藥物、高壓氧氣、排毒泥漿浴、二氧化氯等,FDA不單認為沒有用處,更警告胡亂使用會對健康有不良影響。

曾經有專家建議採用「催產素」(oxytocin), 希望能改善社交關係,但效果不明顯。反而在這方面較為有用的方法,似乎是一種深層次「重複性顱外磁剌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技術,針對「背內側前腦」(dorsomedial prefrontal)的大腦皮層加以磁力剌激,似乎可改善社交缺失及社交焦慮(PG Endicott et al, 2013, Brain Stimulation )。

由於自閉症人士很容易有腸胃問題,故也有人認為他們腸內的微生物可能並不健康,導致自閉病徵。目前發現這等微生物確實與中樞神經之代謝過程有密切關係,因此有研究把健康非自閉症人士的大便,經整理後移植到自閉症人士的腸道中,稱為「糞便微生物移植」(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根據分析,這方法似乎十分有潛在價值(Li Youran et al, 2022,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and Treatment, Vol.18)。

在最近的學術研究中,更有針對ASD遺傳成因的藥物研發出來。其中包括一傳統抗癲癎藥(也有用來醫治躁鬱症)的「拉莫三嗪」(lamotigine)。研究人員指出,這種藥物針對腦細胞的「鈉通道」(sodium channels),只要可以影響這有遺傳效應特殊蛋白質,便能令ASD患者腦細胞功能有所轉變,因而更能徹底減少相關病徵(Bettina Weigel et al, 2023, Molecular Psychiatry )。

由此可見,目前醫學上對於自閉症的治療尚未有確實療效的藥物。因此,仍需要以傳統的教育訓練及行為治療來幫助患病人士。在這方面,老師及家人的鼓勵和支持實在是非常重要。

麥基恩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ASD特兒特教 之 ASD與身體共病

由於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簡稱ASD)屬於神經系統發展障礙的一種疾病,因此出現由中樞神經系統引發的其他身體毛病並不出奇。根據專家的分析指,自閉症譜系障礙病人比較多出現的身體毛病包括以下幾種:

一、癲癇症狀:這情況出現在25-40%的ASD病人身上,比一般人發病率高出十倍。假若有家族癲癇病歷或有神經系統疾病,包括認知遲緩(弱智),發病率將會更高。不過有時癲癎的病徵只是瞬間的肌肉收緊、煩躁及衝動,與ASD病徵類似,並不容易發現及分辨。治療方面一般採用抗癲癇的藥物,但要衡量其副作用。

二、腸胃問題:超過一半自閉症患者有各類的腸胃不適情況,包括肚瀉、便秘、肚痛及肚脹等,可能由於飲食失調引起。治療方面主要是飲食調節及針對主要病徵作治標性的醫治。

三、飲食失調:主要是過度選擇性節食,或者相反胡亂進食,又因缺少定時運動,導致大概三成人士體重嚴重下降或上升。這是最難醫治的問題。目前並沒有任何特效藥治療,而有些精神病藥物更會令情況惡化下去。故此需要營養師指點及家人監管,也要適當調校藥物,更要加上恆心實踐,才能有效。

四、睡眠失調:有人認為這是屬於精神科範疇,但其實不少睡眠困擾並不單純與精神障礙有關。有分析指出,超過一半自閉症兒童出現慢性睡眠問題,包括很長時間才能入眠、經常及長時間驚醒,以及非常早醒來而騷擾家人。通常這與睡眠衞生有關,但也會受到家長們本身的睡眠習慣所影響。若能改善生活習慣及睡覺環境,往往比服用安眠藥更實用。

此外,間中也有腦神經免疫系統的共病出現,包括神經線病、肌肉協調問題及某些遺傳性疾病(例如X染色體易裂症)等,但由於發病率不高,故不在此文章介紹。

至於自閉症譜系障礙之精神障礙共病,主要包括專注力失調、焦慮與憂鬱症、強迫症等等,將會在其他文章中討論。

麥基恩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ASD特兒特教 之 自閉症之社交障礙

社交障礙是自閉症譜系精神障礙主要病徵之一,是影響患者生活及社交功能的重要因素。記得昔日在英國進修時,Lorna Wing教授(著名「亞氏保加症」Asperger’s syndrome專家)形容病患者很多時「在不適當時候說不適當的話」。

由於社交障礙的基本成因尚未清楚,這方面的治療方法目前主要是教導及訓練,稱為「社交技巧訓練」(Social Skills Training)。當中包括四方面培訓:

一、遊戲訓練:如何加入其他人的遊戲活動。

二、對話訓練:如何與他人以說話及身體語言溝通。

三、情緒訓練:如何控制自己的衝動及憤怒情緒,並了解對方感受。

四、解決問題訓練:如何處理衝突,並在社交場合中作出合適決定。

在兒童及青少年方面,治療師通常會採取下列訓練方法:

一、遊戲練習:透過玩具及遊戲視線訓練規則及表現。

二、角色扮演:綵排社交場合上的角色,然後正式參與相關活動。

三、社交故事:討論故事中角色的表現是否適當,那個地方需要小心及改進。

上述之訓練可以透過圖畫及視像示範,讓受訓者模仿。

目前尚沒有任何藥物可以真正改善社交技巧,不過也有一些治標藥物針對衝動及煩躁行為,減少社交上出現的尷尬場面。曾經有人提出,被稱為「愛情賀爾蒙」的「催產素」(Oxytocin)可改善人際間的「連繫」(Bonding),但臨床使用上卻未見對社交障礙有明顯改進。最近德國研究人員在基因工程改造動物(老鼠)的實驗,發現有一種情緒穩定劑(也有抗癲癇作用),似乎可以抑制某些遺傳因子而改變動物的自閉行為。

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團隊也發現採用「微電流」來刺激腦部某些地區(前額葉之神經網絡),再加上社交溝通及認知能力訓練,可以改善自閉症患者的社交能力(見報章《am730》,2023年2月17日,頁A8)。

由此可見,藉著醫學不斷的發展,治療自閉症的特殊問題似乎有曙光了!

麥基恩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ASD特兒特教 之 淺談自閉症譜系障礙與拒絕上學的原因

拒絕上學(School Refusal)是孩子們一想到上學就非常苦惱的狀況。這種困擾是難以透過自身的努力而解決不會自動消失。拒絕上學與逃學不同,父母通常不知道子女逃學,但拒絕上學是家長知道也難以處理。孩子可以從不願意上學到根本無法離開家或上學。這可能意味著他們錯過了部分或全部的上學時間因而影響學習進度及校園生活。拒絕上學不是正式的精神病診斷,而是一個情感和/或行為問題的狀況。

拒絕上學的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兒童,也出現與正常發展兒童相似症狀及行為。在新學年開始時、長假期後或離開學校很長時間後返回學校時,這些徵狀可能會更嚴重。早上準備上學,甚至提到學校也可能很困擾。孩子們可能會:躲在被子裡面,拒絕起床;乞求或懇求不願作出離開床舖的反應;上學前一天晚上睡覺更麻煩,或不願意睡覺;抱怨上學前感到不適和不明原因的身體問題,如果允許他們呆在家裡,情況通常會好轉等等。如果孩子年齡較大,可能有更多激烈的情緒爆發、自殘,甚至帶有攻擊性的暴力行為。

跟其他孩子相比,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孩子拒絕上學,經常會有著與他們社交障礙特徵的相關原因;特別是部分在常規學校上課的孩子,他們的學習能力與其他人相若,但他們對語言及文字的理解較薄弱。在校園生活中,他們經常說出令人難以理解的回應,有時會詞不達意,亦無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因而令他們被人排斥或嘲笑。這些不愉快的社交經歷容易讓他們感到焦慮。逃避上學可以令他們避免一些感到焦慮、擔心或不知所措的事情。

其他想避免的相關事情還包括:與同學衝突、被戲弄或欺凌;回答老師問題時,因為他們無意中的粗魯而被訓斥;教室變化或老師言行舉止變化而產生的不安;要跟隨一個複雜的上課時間表或不可預測的社交情況等;未完成的功課或不願意參與的特定班級或校際活動;及回校過程,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校車的嘈雜聲,都可以令他們產生不滿或厭惡。

他們表現的焦慮相關的行為或徵狀,跟其他孩子有所不同。例如他們可能會更為執著做重複的行為和儀式,如排隊或旋轉物體。另外,他們也可能通過搖晃、旋轉或拍打手來刺激,從而表達自己不安的情緒反應。

當孩子拒絕上課而可以留在家中,就會令他們感覺到不上課的好處,產生繼發性的得益。他們可能會感到安全、舒適和放鬆;可以有更多時間接近或照顧家庭成員或寵物;或做他們最喜歡做的事情,比如上網或玩電腦遊戲等等。

處理孩子拒絕上學的第一步,是試圖從孩子的角度來理解這個問題。家長需確定為甚麼孩子對上學感到困難。問問孩子為甚麼他們不想上學?詢問您的孩子是否與同學或老師相處或溝通感到任何困難,或者他們是否試圖避免一些事情。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很難識別或談論問題,可以嘗試讓孩子對上學時間的每個部分進行評分,例如:乘坐公共汽車、教室、專業課程、教師、同學、課間休息和午休時間。家長可以在上課天的每個部分使用數字及圖片。他們可以用1來表示「我不喜歡」,5表示「真的很喜歡」;一張悲傷的臉和一張笑臉,或者竪起大拇指,從而量化他們的困擾。另外,也想想家裡是否發生了任何事情,讓孩子很難離開家去上學。例如,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或者家中有過死亡或最近搬家等大事件變化等,這些事情可以是他們拒絕上學,留在家中更安心的理由。

幫助孩子解決離家或上學的任何障礙,清楚地查找問題所在,然後集思廣益,才能定出解決方案。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兒童可能很難想出問題的替代解決方案,所以家長應該與學校想出解決方案,是最可行的方法。

關家力醫生
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

ASD特兒特教 之 常用的精神科藥物治療

目前未有藥物能根治自閉症譜系障礙的症狀;然而,若患者具侵略性或自我傷害的行為、情緒困擾、強迫及刻板的行為、過度活躍、專注力弱或睡眠問題,可透過藥物減低其症狀,從而幫助患者在接受其他教育及行為治療的時候,有更佳的表現。

抗精神病藥物(例如risperidone和aripiprazole)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用來治療攻擊或自傷行為。即使如此,還是必須衡量藥物的效果與副作用,副作用包括體重增加或者疲倦等。

至於針對自閉症譜系障礙的社交障礙和狹窄重複行為,暫時並沒有藥物核准。有些文獻指出,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類型的抗鬱藥,例如fluoxetine,可有效減少重複及儀式行為。根據2020年BMC Psychiatry上載的分析Pharmacotherapy of restricted/repetitive behavior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指出,藥物與安慰劑的比較並沒有特別顯著的功效,因此並不建議例行使用藥物,應該是按照患者的特別需要而決定,也要常常檢討藥物的有效性和副作用。

自閉症譜系障礙的患者同時也患上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的比例高達40-70%,是最常見的共病。針對同時出現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的症狀,一般而言,若果行為治療不奏效或者症狀嚴重或影響日常生活,藥物(例如methylphenidate)可能有幫助。

自閉症譜系障礙患者出現情緒障礙的比例也比一般人高,研究數字顯示,抑鬱症的流行率為10-50%,躁鬱症為5%,遠遠高於一般人的流行病率分別為7%和低於1%。一般而言,藥物(例如抗抑鬱藥和情緒穩定藥)對於改善情緒焦慮等病徵,也是頗有成效的。

睡眠障礙在自閉症患者也常見,有些證據指出,自閉症兒童褪黑激素的水平比正常人低,影響他們的睡眠週期。所以,若果睡眠衛生或行為治療未能改善睡眠問題,處方褪黑激素也是可以考慮的。

劉潔玲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