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特兒特教 之 「認知功能」與「專注力不足」

注意力對於學習和工作都很重要。導致專注力不足的因素有多種:先天因素如遺傳;大腦的認知功能出現缺失;疾病引發的後遺症例如COVID-19、濫用藥物的後遺症;心理因素如壓力、情緒低落、缺乏興趣、感到學習任務太難而產生「學習阻力」;環境因素如嘈吵、有分散注意力的物品或事情,等等。

如何診斷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沒有單一的評估測試可以診斷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許多其他問題,如睡眠障礙、焦慮、抑鬱和某些類型的學習障礙,都可能有這類似的病徵。也有專注力不足但沒有過度活躍的學童,他們的需要很容易被忽略,因他們在課堂上通常較安靜,但又跟不上學習進度或不懂回答老師的提問。由於他們沒有行為問題,很容易被錯判為乖但學習能力弱的學童。老師通常會要求父母安排學童在課後補習,以關顧他們不理想的學業成績,因而忽略了及早訓練,幫助他們改善專注力不足的問題。

相反,過度診斷或輕率用藥也是一個問題,這可能會令學童不必要地服藥及承受藥物的副作用。曾有一名精神科醫生在個人facebook分享所見所聞,指出不少名校生服食AD/HD藥以提升專注力,望取好成績。坊間稱這類提升專注力藥為「聰明藥」。路德會青欣中心在2018-2019年度訪問了1147位在學的年輕人,了解他們使用一些所謂聰明藥或健康補品的情況。結果顯示有些家長可能在未經醫生處方下安排子女服食「聰明藥」(專注力藥)及健康補品,以提升子女的學習能力 (路德會社會服務處,2019)。媒體Netflix在2019年推出了一部名為Take Your Pills的紀錄片,揭露了美國中學生為了在激烈競爭中取勝,流行服用名為「聰明藥」的阿得拉(Adderall)藥丸這一現象(每日頭條,2019)。除了香港和美國,其他地區的學生如歐洲國家,也有服食「聰明藥」以提升專注力的情況。然而,醫生和藥劑師都明確指出,阿得拉雖能在短時間內讓人提升精力和專注力,但並不會讓人變得更聰明。大量或者長期服用此類藥物對於人的身體健康會有害處。

也有父母分享學童被確診有AD/HD,服藥後感到不舒服,學童不願意繼續服藥,但又未能專注學習和預備測考,功課欠債累累,他們對測驗考試感到很大壓力及極之無助。學童可能會出現逃避行為如寄情於打機,也有因壓力太大而出現失眠或情緒低落等問題。 

如上文提及導致專注力不足的因素有多種,用藥可能只是治標或是短暫方法,若能找出導致專注力不足背後的原因如大腦的認知功能出現缺失、心理因素或環境因素,我們便能治本 — 運用合適的策略來幫助學童。就是先天因素如遺傳或因疾病引發的後遺症例如COVID-19,被確診有專注力不足或AD/HD的學童/成人,接受「導引學習」技巧的培訓後,其「認知功能」得到修補和提升,專注力不足和過度活躍的問題便可得到改善。

區美蘭博士
「學習潛能、認知能力及專注力」認證教練
特殊教育顧問

SEN特兒特教 之 「視覺策略」不可忽略

針對自閉症兒童的學習策略林林總總,但是在芸芸策略之中,最具備共通性和應用性的是「視覺策略」( Visual Strategies )。視覺策略由Dr Eric Schopler (1927–2006 )提倡,在他研發的結構化教學 (TEACCH Model )中廣泛使用。

視覺策略的特質

視覺策略適用於自閉症兒童,主要原因是以視覺方式呈現的提示、指示,例如照片、圖像、文字等等,都是以實體固定的形象顯示,故此可以反覆參考。相對於聽覺提示依靠語言,而聲音卻會隨著時間一瞬即逝,較難把握,不能重拾。各人的學習方式不同,Dr Eric Schopler的研究則發現自閉症兒童的學習強勢則是視覺為優。視覺策略主要分三種性質,包括清晰度 ( Visual Clarity )、視覺組織 (Visual Organization)、視覺指令 (Visual Instruction)。

(1)清晰度( Visual Clarity )

清晰度是指把有關的環境,用視覺提示方式標誌,例如把遊戲角落、溫習角落用圖像或文字標明,幫助自閉症兒童釐清界線,明白不同的活動場地。成人也可收窄範圍,例如把遊戲角落中的不同玩具分類,再以圖像或文字標明,那麼小朋友在選取玩具,或收拾玩具時,便會更有方向,及更有效率。

(2)視覺組織 (Visual Organization)

自閉症兒童較為執著,當被其他人視為弱勢時,視覺組織卻是利用他們能僅守原則的優點,透過圖像或文字,幫助預測將會發生的事情。成人可以把一日的流程,有系統地按著發生的次序標明,自閉症兒童便可隨著時間的推進而參與在活動中。此外,自閉症兒童較少有彈性,對突然的轉變往往會難以駕馭,易產生負面的情緒和行為。成人可以用大月曆,把即將有特別活動的日期標明,例如生日會、旅行等等,然後邀請小朋友注意,這樣的預告可以帶給小朋友安全的感覺。

(3)視覺指令 (Visual Instruction)

視覺指令是把一些適合的程序,以圖像或文字顯示,幫助小朋友明白事情如何開始及如何結束,例如洗手的程序,執拾書包的程序等等。此外,一些關於規則的遵守,也可通過視覺指令表達,例如先舉手、後回答;先說多謝,後拆禮物等等。

視覺策略的整體好處

視覺策略的應用很廣泛,若加以靈活運用,將有助於幫助自閉症兒童在學習時獲得成功感,更有效率和更獨立。此外,也會減少因溝通欠缺暢順而產生的負面情緒和行為。

陳小碧
婚姻、個人、遊戲治療師
婚姻及兒童啟導中心

SEN特兒特教 之 「亞氏保加症」

小儀是一個專業人士,剛剛畢業,成功進入一所大公司工作。她一直成績優異,從小到大學也是在頂尖的名校完成學業,別人看來絕對是人生的勝利組。但是,她跟媽媽的意見總有不同,甚或因而產生了很大的情緒波動,這情況在她進入職場後更見嚴重,近來有自殺的傾向前來尋求幫助。

小儀從小到大在學校裡,是一個數理能力超強的人,但奇怪的是,每次與不同的同學同組做完某些項目之後,都會受到排斥或疏遠。她一直覺得這是因媽媽把自己從一間普通的學校,轉到這名校讀書而引致的不適應,所以心裡常埋怨媽媽幫她作出的轉變。然而,隨著成長,她從高中至大學的生活已習慣了獨來獨往。當進入職場後,上司對她的工作表現十分滿意,因為她一直都是很盡力地去完成工作,但是仍是難於融入同事間談話或相交中,就算試過有同事主動跟她傾談,她也不懂作出回應,甚至會避開那主動跟她接觸的同事。當媽媽知道她的擔心和害怕時,便鼓勵她返回校園讀碩士,再充實好自己才工作,但這個鼓勵卻令小儀覺得媽媽的態度如回到當年,在中學階段迫她去作出轉變。

一直以來,小儀心裡知道自己不是太擅長結交朋友,只在理性上覺得應有社交生活,否則不需要朋友也沒問題;再加上她喜歡獨自研究有關數理或電腦相關的事情。另一方面,因她一直的讀書成績不錯,雖然她常談論的只是自己喜歡的議題,但小儀的父母和老師都從未察覺她的問題嚴重,故一直也未求醫診斷。直至今天,她面對著工作壓力和新環境,加上和媽媽的誤解愈深,才願意前來面見治療師,因此發現她從小已是一個亞氏保加症患者。

自從2013年美國精神醫學會的修正後,在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中將原本常見自閉症名稱,調整為自閉症譜系障礙,並且將「亞氏保加症」的診斷取消,納入自閉症譜系障礙。因此,如今在醫學上的認定,將亞氏保加症視為自閉症的一種。簡單來說,亞氏保加症的重要特徵,就是社交與非言語交際的困難,因此無法感知他人情緒、難理解字詞背後真正意思,所以很容易在不適合的場合裡說錯話。同時,伴隨著興趣狹窄及重複特定行為,他們常常只對自己喜歡的事有興趣,像是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便滿足。另外,他們是喜歡有計劃、順序的規律生活,偶爾的突發事件,可能讓他們覺得焦慮與無助。

其實,亞氏保加症患者有許多美好特質,更像你我一樣渴望被接納、受尊重。他們待人忠誠真摯、工作特別專注投入。然而,亞氏保加症是沒有藥物治療,若要改善其行為,只能靠生活中的對談或輔導機制,好好與其溝通挫敗經驗,疏理及教導其說話策略,讓他們從中一點一滴地學習和改善。

劉潤嬌女士
個人、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香港專業輔導協會會員
婚前/婚後 (Prepare/ Enrich) 關係評估執行師

SEN特兒特教 之 「特殊教育需要」與「學習阻力」(下)

學童抗拒學習或出現「學習阻力」的現象很常見,可以出現在每層教育階段﹕幼稚園、小學、中學或大學,採取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

一名中二ASD學童常因玩電動/網絡遊戲的問題與母親吵架。他可以一整天7至8個小時的玩電動遊戲,累積了很多欠交的功課。母親勸兒子不要玩電動遊戲太久,要求兒子做作業,而且考試快到了,她敦促兒子花時間為考試温習。雖然兒子答應了,但當家中沒有人看管的時候,兒子仍然花很長時間玩電動/網絡遊戲。作母親的試圖設置WiFi密碼,但兒子能夠解開密碼。於是母親把WiFi無線路由器帶回辦公室,確保兒子不能玩網絡遊戲,專心温習。最後,兒子在考試期間將所有試卷留空、一字不填。母親很生氣,她不明白兒子發生了甚麼事。當我會見這年輕人時,他說自己生母親的氣,不做試卷是抗議母親控制他的行為。

「為甚麼學童抗拒學習?」「學習阻力的根源是甚麼?」根源可能在於各種心理、教育和社會因素的交織,這些因素還要聯繫到學生、老師、家庭或環境等層面進行分析,才能了解學童的需要/困難。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童,除了需要面對其特殊需要所引發的困難,他們還像其他孩子一樣,擁有在心理、教育和社會發展等各方面的需要。

從這個案,我們可以從學生、家庭及老師/學校等層面進行分析:

(1)學生層面:學童有自閉症譜系障礙,不善於與母親溝通(認知功能缺失),也難以理解母親的想法和感受(認知功能缺失)。他對學習缺乏興趣,也缺乏自制力(認知功能缺失),電動遊戲把他從學習拉走。

(2)家庭層面:學童來自單親家庭,缺乏父親的管教。母親需要工作,學童在家缺乏監督。母親擔心兒子的學業成績,但兒子並沒有分享母親的擔憂,二人的價值觀非一致。母親把WiFi無線路由器帶回辦公室,期望控制兒子不玩電動/網絡遊戲。兒子表面上鬥不過母親,但他在考試期間將所有試卷留空作為還擊,母子關係陷入權力鬥爭的境況。

(3)老師/學校層面:學童對學習缺乏興趣,他經常在課堂上睡覺,當年中一班的班主任很關心他,當時的欠交功課沒有中二時期那麽嚴重。現在中二班的班主任告訴母親,她需要照顧班上30個學生,沒有多餘的時間照顧她的兒子。學校社工在收到老師的投訴時會召見學童,但這對改善學童的學習和過長時間打電動遊戲的行為並沒有多大幫助。

當兒子和母親都能夠平靜的坐下來,由輔導員導引他們進行溝通,明白雙方對學習和玩電動遊戲時間的期望,訂立共同改善的目標。兒子接受改善其認知功能的訓練,增強自我控制能力,也嘗試從母親的角度看事情,協助母親做家務。母子相處的情況逐漸好轉,衝突減少了,兒子學習面對他沒有完成考試而面臨留班的後果,學習以協商的方法解決問題。

當學童出現「抗拒學習」、「學習阻力」的現象時,我們需要從多角度/層面分析情況來幫助他們。及早尋求專業輔導,可避免學童和家長都陷入無休止的爭鬥,弄得雙方筋疲力盡。

區美蘭博士
「學習潛能、認知能力及專注力」認證教練
特殊教育顧問

SEN特兒特教 之 「特殊教育需要」與「學習阻力」(上)

一位老師問我:「有個6歲的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童上課時不願意學習,跟我對著幹,我該怎樣做才能令他學習?請他做思考題他不願意,獎懲的方法都用過,都不奏效,他就是逃避做題目/任務。我該怎麼辦?上課的時間有限,我應否把答案告訴他,讓他完成任務就算了。」

我們應該問的問題是「為甚麼學童抗拒學習?」「學習阻力的根源是甚麼?」「抗拒學習」、「學習阻力」的情況出現在每層教育階段。在幼稚園、小學、中學或大學。抗拒學習的行為採取不同的表現方式,例如在幼稚園,當全班學童圍成一圈聽老師講課,一個孩子總是跑去玩玩具;在小學,當全班學童全神貫注地做堂課,一個孩子卻盯著窗外;在高年級,當面對任務時學童未經思考便回話說「我不知道」或「我不懂」;在大學階段,學生可能是常遲到或缺席,或者避免參與小組討論等。  

若認為學童「抗拒學習」或出現「學習阻力」的現象完全是學生或老師的錯都不正確。根源可能在於各種心理、教育和社會因素的交織;這些因素還要連繫到學生、老師、家庭或環境等層面進行分析。

這個6歲的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童上課時不願意學習,跟老師對著幹的背後原因可以是:

(1)認知功能缺失﹕學童的認知功能可能有缺失,感覺任務很困難,不懂向老師表達困難,採取迴避策略,避免做任務。老師沒注意到學童的困難,或沒有運用合適的「導引學習」技巧教導學童解難,錯誤判斷學童不願意/避免做任務的行為是與她作對。

(2)獎懲方法運用不當﹕老師說獎懲的方法都用過,都不奏效。教師經常使用貼紙或糖果等獎勵來鼓勵學童工作。事實上,學童喜歡貼紙和糖果,尤其是年幼的學童。若學童認為任務很困難,他將永遠無法完成任務,即使想得到獎賞也拒絕合作;但老師若未能明白學童的困難,把任務細分減低難度,或運用合適的「導引學習」技巧教導學童解難,只是堅持要學童完成任務後才獲得獎賞。學童會拒絕合作,告訴老師他不要獎賞了。老師誤以為獎勵方法行不通,若切換運用懲罰方法,例如告訴學童,如果你不合作,你就不能在遊戲時間與其他孩子一起玩,直至完成任務才可以離去。學童喜歡與其他孩子一起玩,但被老師阻止參加遊戲時間。學童會因此討厭老師,想贏過老師,更加不合作,師生關係可能陷入權力鬥爭的境況。

一般學童經歷的「學習阻力」,SEN學童也會經歷,更甚的是他們也需要面對其特殊需要所引發的困難,這也可以是「學習阻力」的其中一個根源。當學童無法完成任務時,我們需要仔細分析情況來幫助他們。不然,孩子、家長和老師都陷入挫敗/氣餒或權力鬥爭的境況,不知如何是好。下一篇文章將對此主題進行更多分析。

區美蘭博士
「學習潛能、認知能力及專注力」認證教練
特殊教育顧問

SEN特兒特教 之 幫助孩子駕馭讀寫障礙

近年, 香港父母對孩子患上讀寫障礙的現象愈來愈關注, 一旦自己孩子有疑似相關徵狀,便務求盡快尋求專業人士作出診斷及幫助,令孩子免受不必要的學習延緩。

患有讀寫障礙孩子的特徵,是左腦部位負責語言訊息的編碼和儲存出現問題,影響閱讀和寫作速度,在處理語音辨識力及視覺空間追蹤力等有困難。由於他們在掌握文字讀音、外形和意義聯繫時,難於把資料由短期記憶轉成長期記憶,要溫習多次才能謹記,造成學習動機也被削弱。患者對空間認知較弱,易混淆影像,大小肌肉和手眼協調亦產生障礙,用筆書寫時,出現抄漏筆畫、錯部件、字體歪倒或錯筆順等等;對於文字解碼、讀字、拼音、 默字難以協調;在閱讀時,也會出現跳字或漏行,他們在學習上遇到不少困難,以下是個案分享﹕

個案主人晴晴是一位獨生女,在初小已被發現患有讀寫障礙,父母馬上尋找專業幫手,讓她接受訓練。父親是個大忙人,他將在家訓練的重任交給家庭主婦的太太,也會在適當時間給予鼓勵和讚賞。

(1)課堂上

老師為晴晴的家課及考試作調適,例如減抄寫、放大格及用簡單筆畫的同義詞代替「生字」。老師在課堂中,站在晴晴前面,讓她看口型、面部表情和手勢,有助她專注課堂學習,課堂後與母親保持聯絡。

(2)在家訓練

首先,母親安排晴晴在家伴讀,專家為女兒提供圖片、字卡及個別閱讀策略, 讓她將字、圖像和實物連結,提升了解字詞意思,有助她易於投入閱讀。又提議母親用文字輸入法幫助晴晴辨認中文字形結構和筆順;培養閲讀習慣,讓她朗讀文章,並用手指著要讀的文字,減少跳行和漏字;用不同顏色螢光筆去突顯字體部首或筆畫,以免混淆,將間尺壓住後排文字,用筆將讀完行首以畫圓點作標記, 避免她跳行。並教她用圖像記憶部首,與字義相連,透過拆解字形的結構多練習, 做功課更有效率,只須口述字詞的部件,便能寫出來。

(3)「六何法」6W

再者,母親親自參與學習「六何法」,來幫助晴晴有效閱讀文章。「六何法」包括:何人、何事 、何時、何地、為何及如何。首先(1)她大概閱讀文章一次; (2) 留意文章的標題及結構;(3) 閱讀目的和重點;(4) 細閱文章引言、總結及參考;(5) 從所得的資料去明白總體文章;(6)運用「六何法」來抽問女兒重點,並協助她找答案,希望達到的目標是讓她掌握文章3至6個重點,跟著重點作複習。

晴晴透過閱讀策略, 運用淺白的字詞寫作,更愛上閱讀書籍,遇上生字能夠主動提問,對語文學習逐步增強信心,令她重拾學習的樂趣,壓力隨之而大減。最後,她因得到父母支持和讚賞而感到欣慰,順利駕馭讀寫障礙。

康志敏 Janet Hong
註冊輔導心理學家及家庭治療師

SEN特兒特教 之 「認知功能」與「自閉症譜系障礙」(下)

在這個專欄中,陳醫生曾寫過關於「不合群的小希」的一些特徵,例如小朋友們在台上跟著音樂跳舞時,小希只是站在一旁不知所謂地做一些無意識的動作,好像完全不知道是在台上表演。他對玩具的喜好十分執著,只喜歡玩玩具車,而且特別注意車輪的部分,也特別喜歡把車子排列。工人姐姐帶他到平台跟其他小朋友一起時,他總是愛獨自玩他的玩具小汽車,當看見其他小朋友也有玩具汽車時,便跑去拿別人的玩具汽車然後自己玩,完全不合群。當媽媽跟醫生談論小希的問題時,坐在媽媽身旁的他卻是全神貫注地把玩玩具小汽車,對他周圍發生的事情全不注意或不感興趣。小希的行為表現,與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兒童的情況十分相似。

ASD兒童的核心困難顯現於語言及溝通、社交和行為領域。現把三項較常見的臨床徵狀﹕語言及溝通困難、非語言溝通困難、社交交流與互動困難,連繫到缺失的「認知功能」 (放在括號中)作舉隅,並作出一些支援建議:ASD學童所專注的範圍較為狹窄,可能出現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情況,影響其視覺、語言和聽覺信息的接收 (接收信息不清晰)。他們的詞彙貧乏或只懂複述一些詞彙或模仿手勢而未明當中含意,尤其是一些比較抽象的語言或指示的含意,未能掌握抽象的概念和相關的知識 (語言和概念基礎不足夠)。小希對周圍發生的事情所產生的信息接收不清晰,因此其行為未能配合當時的處境,或不懂作出相應的回應。當到平台跟其他小朋友一起時,看見其他小朋友也有玩具汽車便跑去拿來自己玩,反映他缺乏社交交流與互動技巧,亦不懂分析拿別人的玩具汽車有何不對(不懂界定問題)。。

ASD學童與人相處時欠缺技巧,也欠缺同理心,難以理解別人的想法和感受(以自我為中心的溝通模式);亦較難理解社交上的「潛規則」,以至行為未能配合當時的處境;他們亦較難運用非語言溝通技巧與人交流(缺乏溝通工具),例如缺乏適當的面部表情和眼神接觸,說話時不懂考慮別人的感受,也會給人一種沒有禮貌的感覺。因此較難與朋輩建立友誼。

在教導ASD學童時,父母或師長若習慣使用嚴厲及否定性的用語,例如﹕「不要碰那個!」「不可以大聲說話!」容易引發ASD學童的負面情緒,因他們難以理解別人的想法和感受,當聽到這些負面指令時,會以為你想控制他們,不願意服從或會感到被不公平對待而產生情緒失控。認知取向的導引方法:說話時,重要的是要考慮學童的感受並保持一致,讓他們了解指令背後的原因。例如可以說:「請放下你的手,用你的眼睛看,因為這裡有指示寫著『不可用手觸摸』。」這種措辭方法可以導引學童思考並區分怎樣做才是對與錯,並明白指令背後的原因。若運用非語言的指導,包括身體姿勢和面部表情,像站在學童身邊、揚起眉毛、手指放嘴唇表示保持安靜,比提高說話聲音能更有效控制學童的行為。ASD學童缺乏適當的面部表情和眼神接觸,因此需導引他們明白你臉上的表情或非語言指示的含意。

教導ASD學童時,需明白他們行背後的原因,連繫到缺失的「認知功能」,才能選取有效的導引方法幫助他們。

區美蘭博士
「學習潛能、認知能力及專注力」認證教練
特殊教育顧問

SEN特兒特教 之 「認知功能」與「自閉症譜系障礙」(上)

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的核心困難顯現於語言及溝通、社交和行為領域。每位ASD兒童的表現都不相同,可以有很大差異。一般較常見的臨床徵狀包括:

(一) 語言及溝通困難:詞彙貧乏或誤解,因而影響與人溝通相處的能力。

(二) 非語言溝通困難:較難運用非語言溝通技巧與人交流,例如缺乏適當的面部表情和眼神接觸,也會給人一種沒有禮貌的感覺。

(三) 社交交流與互動困難:社交表現可以是冷漠、被動,或過分熱情。與人相處時欠缺技巧,較難與朋輩建立友誼;也欠缺同理心,難以理解別人的想法和感受;亦較難理解社交上的「潛規則」,以至行為未能配合當時的處境,例如面對陌生人或師長時不懂忌諱。

(四) 重複及固執行為:如轉動車輪、排列物品、反覆觀看同一影片、重複詢問同一問題等。較難適應生活上的轉變,例如行走路線、食物種類、及對於生活上的小改變會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等。

(五) 狹隘興趣:如喜愛背誦巴士路線、地鐵站名、汽車型號、日曆、動植物等資料及數據。

專家對ASD的診斷標準隨著時間而改變。美國精神病學協會的診斷和統計手冊第五版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s Diagnostic & Statistical Manual, DSM-V) 於2013年更新了診斷ASD的標準。在香港,ASD兒童的診斷也是依據DSM的標準。美國兒科學會於2020年出版了一份「識別、評估和管理自閉症譜系障礙兒童」的臨床報告,作為臨床醫生提供兒科護理的指引 (Hyman & Levy, et.al. 2020),報告描述AS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發育障礙。據報導,在美國的普遍率為每 59名兒童中就有1名(約 1.7%)。報告指出,ASD的兒童和青少年在行為、教育、健康、休閒、家庭支持和其他方面都有服務需求,因為ASD在18個月大時便可以在初級保健(primary care)的過程中被診斷出來,故建議可以及早運用「實證為本」的干預措施 (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s) 來幫助改善其功能。

與任何其他認知訓練相比,霍思坦教授(Prof. R. Feuerstein) 的方法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半個世紀以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通過它在學習潛能上發生了巨大的轉變(Feuerstein et al. 2006)。ASD學童在語言及溝通、社交和行為的領域均出現困難,現把部分徵狀從「認知功能」的角度來分析﹕

(1)接收信息不清晰:由於ASD人士所專注的範圍較為狹窄,可能出現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情況,影響其視覺、語言和聽覺信息的接收。因而影響其語言及非語言溝通和社交交流與互動能力的發展;

(2)語言和概念基礎不足夠:除了因(1) 接收信息不清晰而影響其語言能力的發展,ASD人士較難理解一些比較抽象的語言或指示的含意,未能掌握抽象的概念和相關的知識,也影響了口語和文字上的表達。學童會在作文或涉及分享感受這類題目出現困難;

(3)缺乏擬訂計劃能力:ASD人士有重複及固執行為的情況,影響其訂定學習目標、組織學習內容和安排生活作息時間規律等能力。

霍思坦教授認為,ASD人士的「認知結構」是可以通過「導引學習」(Mediated Learning) 的技巧來矯正其缺失的「認知功能」,克服因其神經發育障礙引發的困難。

區美蘭博士
「學習潛能、認知能力及專注力」認證教練
特殊教育顧問

SEN特兒特教 之 陪伴兒子走過半世紀

多年前,我在教會認識陳太的女兒,一位品學兼優的女孩,我覺得這樣的女孩子背後,一定有位了不起的母親,後來才知道陳太的大兒子是特殊人士。陳太的兒子已經50歲,星期一至四都在特殊人士展能中心寄宿,只在週末和節日才回家渡假。「每個週末是阿仔最盼望的日子。他對今天是星期幾特別清晰,知道到了星期五晚就可以回家,很期待。到星期一的時候又特別緊張,叮囑我們一定要把他送回宿舍。他對生活常規非常執著,一定要你聽他的,沒辦法,唯有遷就他。」這就是自閉症其中偏執行為的特色。

「最困難的時候,就是兒子小時候,在未曾確診自閉症及中度弱智之前,經常被幼稚園的老師投訴違規及無法自理。在親戚朋友中只有自己的兒子是自閉和弱智,覺得很難受,好像自己有罪般,別人都正常。」陳太輕輕嘆氣:「知道他是這樣也沒辦法,他7歲開始入讀特殊學校,我一到假期就帶他去那些附設特殊兒童服務的中心,但他卻沒有跟其他人玩耍,喜樂獨自呆坐,自言自語,有時連我跟他說話亦不理睬,或只有簡短對答。那時的我真的很沮喪,現在過了幾十年,看得開了。」陳太坦言與其他特殊兒童家長只是點頭之交,但當見到還有別家子女亦有如此狀況,頃刻的感覺是遇上了同路人,壓力便會漸漸消失了。

問及兒子的狀況可有影響她與丈夫的關係,陳太說沒有。她說丈夫雖努力賺錢養家,但內心卻很抗拒兒子,兩父子甚少對話;而且他從不帶兒子出街,亦甚少在別人面前提起兒子,放假時只會獨自找朋友消遣,但陳太一直沒有向丈夫發怨言,甘願獨自照顧兒子。

事實上,不少特殊兒童媽媽因長期缺乏丈夫的支持和理解,出現負面情緒如孤單、無奈和委屈。在傳統華人文化中,對下一代成就予以寄望,令特殊兒童的父母、甚至整個家庭都造成情緒打擊。礙於自己的羞恥感、別人的眼光及不理解,有些父母會選擇把特殊孩子收起來,採取逃避的態度,減少親友間的接觸而影響了家庭的社交關係,形成更大的壓力。特殊兒童的爸爸面對的羞恥感和壓力,一點亦不亞於作母親的,這些都值得我們去關注了解和幫助他們面對自己的特殊孩子,與太太一起承擔、配合教養特殊兒童。

香港有研究顯示,自閉症兒童媽媽個人的信心及對孩子的接納程度愈高,愈能夠舒緩壓力,有助心理健康。對於陳太來說,無論是面對兒子或是丈夫,她都是全心接納,這份平靜力與堅忍的性情或許是經歲月陶造而成,但肯定的是,這些都是她面對逆境時的重要元素。最後,我問陳太有甚麼想跟其他特殊兒童媽媽分享,她是平靜而堅定地說﹕「不要灰心,始終都會有人幫你,正如我多年來得到特殊學校和展能中心為阿仔提供照顧和家長支援,他們給予很大幫助。」她感恩兒子情況穩定,也喜歡現在住的院舍,而院舍就在家附近,家人可以常在一起,她已經很滿足。眼前這位陪伴特殊兒子走過半個世紀的媽媽,一切說來風輕雲淡,皺紋下依然是那溫柔的微笑。

劉星
婚姻及兒童啟導中心經理

SEN特兒特教 之 為特殊兒童媽媽加油打氣

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兒童半數有過動、情緒及行為等問題,其中約有三成的ASD患者智商低於70,即同時有不同程度的智力發展障礙。Anna的兒子便屬於這類兒童,在特殊學校就讀。

Anna總是給人冷靜能幹的感覺,這位昔日的女強人在兒子4歲確診自閉症,同時也有中度弱智時,便離開大機構的管理層工作,去學了三套治療法,自己在家home schooling教導兒子一年多,及後都繼續做全職母親。現今兒子已經18歲了,「生活中最困難的是甚麼?怎樣克服?哪些是最好的幫助?」我問她。她回說﹕「多年來最艱難的是面對父子倆的不和,因為父子之間溝通不來,老公不懂得和阿仔相處,引發許多張力、打罵不斷,甚至肢體衝突,令全家人都難以面對,我尤其覺得難受,唯有盡量在家與阿仔一起,避免老公與阿仔獨處。每當他們擦出火花時,我便介入安撫雙方,盡量舒緩他們的緊張情緒。」

Anna的先生兩年前退休,現在成了Anna的得力助手。「老公以前和阿仔相處很火爆,現在可能因為年紀大了,又沒有了工作壓力,脾氣也收斂了許多。現在他幫阿仔上廁所、沐浴等工作,令我感覺輕鬆了。另外,支援是非常需要的,適時出現的幫助和鼓勵是最好的。有一次阿仔和老公吵了架,幸好得到一位相熟的叔叔協助外出,當阿仔話要去廁所的時候,那位叔叔二話不說便帶了阿仔去廁所。」

Anna說自從當上全職媽媽,要照顧家中各人的生活,還要關顧他們的感受,感覺身心疲累。「多年來你有關顧自己嗎?」「啊…(恍然大悟)真的沒怎麼關顧自己,但在我快撐不下去時,便會去買些東西給自己!平時我不捨得買的心頭好,在生日時,便為自己買一份生日禮物,這是最大的滿足。」我們在笑言中帶著一絲無奈。我感慨,坊間為特殊兒童媽媽加油打氣的人實在寥寥可數。

「你有向神抱怨嗎?」「我的性格有許多菱角,年輕時凡事過得太順利,所以不懂得去關顧人;反而在這十幾年的『不順利』,跌跌踫踫,流下很多眼淚,我漸漸學會放低自己,首先放低是我的『驕傲』。現在的我不敢問上帝『為甚麼』,只會問『我要怎樣面對』。我也有好驚的時候。的確,有些事情無論你有多能幹都無能為力,但我在當中漸漸領悟到﹕凡事總有出路,要常存盼望;預咗這是神賜給我的試練,考驗我能付出多少愛,多少忍耐,凡事不去計較,…」說著說著,Anna哽咽起來:「我覺得自己的力量是從神而來,每當感覺漫漫長路,捱得好辛苦時,上帝賜給我有內心的平安和喜樂及實在的盼望!感恩有這個經歷。我明白自己不是完美,並非甚麼都做得到,這個『放下』使我能夠與更多人融合,得到其他朋友的支持。」Anna領悟到,做特殊兒童媽媽這個經歷對自己的意義,是生命的改變,並學習放低自己的驕傲,接納自己的能力有限,並更多倚靠上帝。

在特殊兒童的家庭中,母親往往是主要照顧者。父親對母親的支持及參與親子照顧,對媽媽來說極為珍貴,亦是家中莫大的資源。縱然大部分特殊兒童的父母飽受負面情緒困擾,但亦有部分家長能夠維持心理健康,展現出心理回彈力,找到人生的新意義。

劉星
婚姻及兒童啟導中心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