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D特兒特教 之 ASD之發病率

隨著時代轉變,自閉症譜系精神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簡稱ASD)似乎越來越常見,例如在2012年全球的發病率只是0.62%,到了2022年已經升至1%了(J Zeiden et al, March 2022, Autism Research)。

自閉症早期似乎主要發生在西方國家,在亞洲區並不常見,目前這種差距已經縮短了。根據一項單單在中國境內(2016)的全國性調查顯示,在六至十二歲(此病最常見之年齡)的兒童之中,有0.7%人被診斷為ASD,意味著有173萬名兒童有此障礙,需要特別的醫療、社會及教育上的服務(Jue Liu et al, December 2022, The Lancet)。

究竟真是越來越多人患上ASD這種疾病,還是有其他原因使發病率上升?最常見的答案就是現今的精神醫學知識比較普及,更多父母(特別是有受教育的年輕夫婦)了解ASD的精神症狀,因此主動把可能患有自閉症的子女帶到醫生處診斷。此外,不少前線的精神健康工作人員(包括醫生、護士、社工等)及幼稚園與小學老師都認識自閉症的各類行為表現,加上有比較容易使用的評估工具,因而及早發現更多ASD的兒童。

還有一個特殊因素,就是社會對ASD的看法及服務改變。多年前,由於社會對精神障礙的負面標籤及沒有妥善的治療服務,不少患上ASD的兒童的父母都不願意公開子女的病情,並盡量遮掩他們的缺陷。由於社會開明,更多父母願意承認子女的問題並接受服務。還有一點,就是在一些比較發達的社會,患上ASD的小朋友有特別的優待,包括有特別的老師輔導學習,以及考試時會有額外作答時間;而條件只是有專家確認診斷(無需說明病況輕重)便可。因此,過去曾經出現了一些過度熱衷追求子女考試成績優秀的父母,會盡量找辦法使學習上有困難的子女被診斷為ASD。故此,有些地方要求診斷的專家必須是受過特殊訓練的精神科醫生;結果這種濫用醫療制度的情況越來越少了。

由此可見,ASD發病率遞增並不是因為有更多兒童被感染或由其他原因引起病發(註1),乃是大眾對此精神障礙的認識及社會制度改變了。

註1:ASD曾經一度被認為是兒童接受MMR疫苗注射而引起的併發症,這理論現在已經被推翻。

麥基恩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2023年3月份_總幹事問安信

各位環球天道傳基協會的支持者,大家「好」!

在這春光明媚的季節,加上防疫措施放寬,大家能面對面交談,真是「好得無比」。

故此,本會將於4月14日(五)晚上舉行「2023籌募晚會及異象分享會」,我們很感恩得到中國神學研究院前教授雷建華牧師應邀來為我們證道,主題為「在地若天——承擔和平使命‧實踐天國信念」。假若大家想了解教會與福音機構及弟兄姊妹如何能達到這樣境地,歡迎報名出席這個「好有意義」的晚宴。

上月,我有機會與「傳基」顧問團網上交流,徵詢他們對機構過去工作及未來發展方向的意見;獲益良多,有助設計本年及未來兩、三年的工作計劃。大致上,我們會專注成立的初衷,向社會作整全福音見證,特別是心靈關懷方面。為要達成有效服侍社會的目標,我們要更有效地運用資訊科技及社交媒體。由於我們的同工人手非常有限,所以希望能誠邀義工(包括大家)參與我們的工作,協助介紹及推廣「傳基」的服務。我們更希望能與其他基督教機構有「更友好合作」,一起服侍教會。目前進行中,有與「牧職神學院」合辦的「2023長者關顧同行」面授證書課程。此課程目前仍然歡迎大家報名參加!

在此很高興地預告,我們將有一本很有價值的書籍出版,就是由很多資深的基督徒中小學校長合著的《教學人生──校長寄予生命的愛語》。作者透過自身在教育界的經歷,以文字將教學的精神及實際師生相處的心得與讀者分享。為免向隅,歡迎大家預購!復活節快將來到,相信大家定會計劃善用這個節期。不知你會否考慮看一本心靈關懷的書籍呢?除了新書《教學人生──校長寄予生命的愛語》,「傳基」還有其他「好書」等待你!

《教學人生—校長寄予生命的愛語》新書預購表格:
https://forms.gle/ZjSrcq6EMKysUMMi9

在此謹祝大家及家人身心靈「安好」!

你的弟兄
麥基恩謹上
環球天道傳基協會義務總幹事

二零二三年三月

~~~ 感動回應表 ~~~

長者關顧同行課程

2023年2月份_總幹事問安信

各位支持「傳基」的朋友及弟兄姊妹:

相信在慶祝兔年來臨期間,大家都興高采烈向家人親友拜年及互相祝賀。我卻偶然想到,有不少香港人孤單地度過這個農曆新年,特別是那些「被遺下」在香港的老人家。故此,我鼓勵我們的義工在農曆年間向曾經接觸過的老人家送上祝福,而「傳基」本年也重新製作美麗奪目的揮春,可以贈送給他們。雖然現在已過了拜年時間,但是揮春確實可以全年使用,有心不怕遲;再加上揮春背面有福音信息及經文,是傳福音的好幫手。因此,仍然歡迎大家訂購 (網上訂購:https://tdww.org.hk/2022/11/30/福音揮春-2023/) 。

三月份,「傳基」與牧職神學院合辦「長者關顧同行」面授證書課程,主要讓學員認識長者的孤單感、身體狀況、精神健康,以及了解長者身心需要及應對辦法;課程設有實體實習機會。現今大部分人家裡總有長輩需要照顧,鼓勵大家踴躍參加學習,這是非常實際的課程。(詳情請瀏覽:https://tdww.org.hk/2023/01/13/2023「長者關顧同行」課程/)

服務「傳基」、與我們同工十多年的謝芳姊妹,已於一月底因個人原因離職了!心中確實不捨,故在此代表個人及機構感謝她的服侍及對機構發展提出過的眾多寶貴意見。願上主賜福給她、身心靈愉快、家庭幸福!

我也藉此家書衷心感謝「傳基」其他同工,雖然薪酬較市面機構低,但是仍然為「傳基」盡心竭力。願上主報答大家!

新一年開始,「傳基」將會陸續改革有關大眾媒體的事工。雖然我們有非常專業的作者群,撰寫了各種有益身心靈健康的文章,又有資深專業的專家擔任各主題講座講員,但是很可惜接觸到的受眾仍然非常有限。期望本年內,我們能找到一位在資訊科技及媒體運作上有才幹的人,加入我們的隊工;一起把整存的福音更有效地傳遍整個香港,甚至普世界。在這裡,懇請大家為這方向的發展獻上禱告及作經濟支持。

本年四月十四日(星期五)傍晚,乃是「傳基」一年一度的「異象分享晚會」。我們很高興邀請到雷建華牧師(前中國神學研究院教授)為主講嘉賓,地點為尖沙咀香港基督教青年會(YMCA)的宴會廳。歡迎大家報名參加,與我們一起見證上主的恩典,並加深彼此認識及團契。

謹祝大家在疫情過後重新得力!

你的弟兄
麥基恩謹上

環球天道傳基協會義務總幹事

~~~ 感動回應表 ~~~

ASD特兒特教 之 ASD的譜系發展

在1994年《美國精神醫學會》的「診斷及統計手冊第四版」(DSM-IV)中,「自閉症」被視為一種「譜系障礙」(Spectrum disorder),因而包括並不完全符合以往診斷標準的情況,即是必須要有對人缺乏興趣、溝通上嚴重受損、對環境有古怪反應的要求。但在這裡,卻特別提及以下三種病狀:

(一)「亞氏保加症」 (Asperger’s disorder)

(二)「兒童瓦解性障礙」 (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

(三)「雷特氏綜合症」 (Rett’s syndrome)

這分類系統行使多年,已經深入民間且被廣泛接受。不少家長希望子女是屬於似乎較輕微的「亞氏保加症」;甚至有部分父母,因這綜合症很多時有一些特殊認知能力(例如過目不忘)而驕傲示人。

但是,自從2003年人類基因圖譜面世以後,科學家發掘出數以百計的遺傳因子與自閉症有關,與DSM-IV的分類很難吻合,因此2013年的DSM-5只有「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統一名稱,在眾多診斷標準以外,患者需要在兒童期間符合以下兩個條件:(一) 相應性社交溝通及互動上有持續困難;(二) 狹窄及重複性的行為模式。但這種診斷標準卻引起不少專家的議論,以及患者家長的反對,特別是憂慮發病率會嚴重改變,並且擔心相關服務及醫療保險會受到影響。

至於「世界衞生組織」提倡的《國際疾病分類》(ICD)手冊,最新的ICD-11版本也是以譜系基礎,但會分別患者是否「智力傷殘」(弱智)。此外,還有註明在女性方面及年紀大了以後,自閉的特性會模糊起來。

註:
「亞氏保加症」是維也納兒科醫生Hans Asperger在1940年代提出的。他觀察到一些男孩子有社交及溝通上的困難並且有自閉行為,但智力及語言發展保持正常。

「兒童瓦解性障礙」又稱「海勒綜合症」,是奧地利特殊教育專家Theodor Heller 1908年首先提出。這罕見疾病在兒童三四歲後才出現,病況跟著逐漸衰退。初期會焦慮煩躁,其後認知功能逐漸消失,愈來愈變得自閉。

「雷特氏綜合症」是維也納兒科醫生Andreas Rett在1966年提出,來形容一些女孩子出生後6-18個月間開始出現嚴重心理動力及語言問題。現證實這是一種罕有的遺傳疾病。

麥基恩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ASD特兒特教 之 ASD的歷史發展

1943年,美國籍奧地利精神科醫生Leo Kanner形容,有一些小孩非常孤獨自閉(Autistic loneliness)、出現延遲的模仿語言(Delayed echolalia)及焦慮強迫地期望維持現狀(Obsessive desire for maintenance of sameness)。他稱這批兒童患上了「早期嬰兒自閉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但中國大陸翻譯為「幼兒孤獨症」,是情緒嚴重波動所致。他並指出,病患者的認知能力沒有問題,甚至智力與記憶力較一般兒童更高。由於接受他的理論觀點,「美國精神醫學會」在1968年的《診斷及統計手冊-II》(DSM-II)收納「自閉症」為一種精神障礙,與兒童「精神分裂症」相似,因為兩者皆有與現實脫節特徵。

在1950至60年代,精神科專家認為此病乃源於母親非常冷漠沒有情感對待子女。奧地利心理分析家Bruno Bettelheim在1967年更稱她們為「雪櫃型母親」(Refrigerator mother)。幸而其後科學研究證明這「自閉症」與大腦成長有關,實在有非常重要生理元素,與母親的性格無關,但也與「精神分裂症」不同。故此,1980年的DSM-III定「自閉症」為「滲透性發展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並把診斷標準訂定為在出生後30個月內出現以下表現:(一)對人缺乏興趣;(二)溝通上嚴重受損; (三)對環境有古怪反應。不過對於沒有上述表現,但明顯有些自閉徵狀的,會加上一項「未另行分類」的,其後在1987年的DSM-III修訂本,接納較為溫和的自閉情況,並且把30個月內的要求刪掉。

至於另一個普世性的診斷標準,即是「世界衞生組織」的《國際疾病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其對ASD 的發展與修訂也與DSM類似。總體來說,為要符合全球所有國家應用,其診斷標準較為放寬。

1988年,一齣美國荷里活電影 Rain Man,由著名影星Dustin Hoffman飾演一位有超然記憶能力的自閉人士,引起大眾對這精神障礙的關注。不少國家的教育當局,開始留意這類障礙的學童,並加強特殊教育的發展。1998年《刺針》醫學雜誌發表一篇文章,認為兒童接受了三合一疫苗注射後會產生自閉症,這引起很大的迴響,許多家長拒絕子女接受這種預防注射。直至經過更多的醫學研究分析,這理論才終於被推翻!

麥基恩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談天說道 之 年終感恩家書

「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滴在曠野的草場上;群山以歡樂束腰,牧場以羊群為衣,山谷都蓋滿了五穀;這一切都歡呼歌唱。」《聖經新譯本》〈詩篇 65:11-13〉

編輯﹕謝芳

轉眼間,2022年即將過去!當我們回首,應該安靜下來,默默數算過去一年身歷之恩典。「昨日冷雨嚴寒,今天已是明媚溫暖的冬日!」當面對明天時,昔日「過日子」的恩典經歷,相信有助身經百戰的你昂首前行和充滿力量。在今期的版面上,藉著回望「談天說道」走過的路,感恩在這小小的篇幅上,時刻為各位獻上一篇篇有血有肉和充滿信望愛的見證故事,期望這主耶穌基督信望愛之真義繼續廣傳至每一角落,讓每一個人在瞬息萬變的天際風雲之中,都有滿滿的福氣和充足的身心靈之健康。

生命旅程 (一)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你是否亦以此話來總結2022年呢?這讓我想起莎士比亞著名作品《羅密歐與茱麗葉》中的一句名言:“Benvolio: What sadness lengthens Romeo’s hours? Romeo : Not having that,which,having,makes them short.” 意譯大概是﹕Benvolio 問:『到底是甚麽不開心的事令羅密歐如此整日悶悶不樂?』羅密歐回應說:『我整日悶悶不樂因缺少那濃情密意,它才能把“時光荏苒、日月如梭”。』引用此名言不是為討論戀人相思的情懷,乃是指出是甚麼令人感到時日過得快或慢,這在乎我們所擁有的動力、所期待的事情、所經歷的好歹與其帶來之感受是正面或負面,正如快樂時會說:快樂不知時日過!

2022年實在過得很快!整體對我來說是快活的一年。今年的年底終於按去年所定的計劃,正式從牧會十載的崗位『退下』交棒,日後便可以『退而不休』,享受天倫之樂之餘,參與神為我預備的其他事奉,真是一樂也!回望去年最具意義的,就是10底至11月初的西馬短宣之行,見證了神自己奇妙的工作,實在是令人振奮。時間匆匆而過,只留下主的腳蹤。

有云:『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去年中駕駛時被後面車輛「追尾」碰撞,導致車輛全毁,我的頸項受傷(whiplash),需要接受數月漫長的物理治療。及至九月份,雖然已接種四針新冠疫苗,但仍然感染新冠病毒。11月初順利完成西馬短宣後,來港參加會議期間,師母的大嫂感染新冠病毒,及後跌倒入院就醫期間突然離世,令本來高興的家庭團聚變成了奔喪之行。更禍不單行,我出席火葬禮時感到身體不適,及後到醫院急症室求醫時被診斷患上嚴重的尿道炎,入院急救就醫七天之久!但感謝主的憐憫和祂恩手醫治,七天後完全康復。這些一波三折的痛苦經歷,實在令人有度日如年之感!在反思人生必經之路:生、老、病、死之苦,便想起聖經中的智者(傳道者) 如此說:『萬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種的也有時;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踴躍有時…他(神)使萬事各按其時,成為美好;他又把永恆的意識放在人的心裡;雖然這樣,人還是不能察覺 神自始至終的作為。』〈傳道書3﹕1-4,12〉

是的,萬事都有定時。在回望2022年跌宕起伏的日子,除了有其自然性和必然性,其實在神手裡更有祂的主權性和至高的美意,神願人至终在生命的起伏中能透過祂所賜『永恆的意識』察覺神與祂的作為。2022年正面與負面的經歷令我更體會人生之無常、生命的脆弱和上主的偉大!它使我更珍惜眼前人,更熱愛生命和更願成全主給我的使命!盼望能與讀者成為同路人。」

李耀全牧師/博士
環球天道傳基協會(國際)義務總幹事

生命旅程 (二)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很快又到一年之中終結,新的一年將開始。這使我聯想起人生的生老病死的過程,當中充滿著令人情緒起伏的事情。首先,非常感激支持我們的朋友、讀者及弟兄姊妹,《環球天道傳基協會》(『傳基』) 在過去一年收到的金錢奉獻,終於能夠還清了歷年積下來的債務,這給我及同工們有一種新開始的感覺!

但是,在過去40天,我一共出席了四個喪禮及一個婚禮。雖以我這年紀來說,似乎並不過分出奇,但卻令人想起一齣1994年由著名英國男影星『曉·格蘭』(Hugh Grant)主演的電影《四個婚禮一個葬禮》,內容反映一般年輕人的經歷及複雜的感情關係。而我出席的喪禮,離世者大都年紀不輕,心情有點不捨,但其中亦有中年人,眼見白頭人送黑頭人,心裡特別感覺難過。至於在眾喪禮中的程序,我發現《奇異恩典》乃是信徒最愛選用的詩歌。而最被引用及令我深刻思考的經文乃是提摩太後書4章7-8節:『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持的信仰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公義審判的主在那日要賞給我的;不但賞給我,也賞給所有愛慕他顯然的人。』

此外,我也出席及襄助教會牧師主持的一個十分特別『撒灰禮』。我在祈禱項目中提到傳道書3章20-21節,當中指出人是出於塵土,也要歸於塵土。但我也提及撒出的骨灰,好比一生的見證種子埋在泥土中,可以長出多倍的果子來;而骨灰被撒下海中,能留給親友腦海中有美好的回憶,好像一球水仙花莖放入水中,慢慢會長成多束美麗的水仙花。

在這些特別的場合,我經常提醒自己及相熟親友,生命是上帝所賜,要保重身體及珍惜時間,去關心身邊的人及作有意義的事情,包括沒有退休的事奉。因此我祝願所有讀者在未來的日子都能夠過著非常蒙福及有意義的生活!

至於在朋友兒子的婚禮當中,我感覺到一種生命的契合,以愛連結的兩個新人,可以給人一種溫馨感覺。加上一起翩翩起舞,更帶出一種活潑的生命力。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因此在新的一年開始,我期望『傳基』在能把整全關懷的工作,透過同工及義工,更有生命力地傳揚出去,更實際地幫助身心靈有需要的人士,特別是過去一年已經開始了的『關懷孤單長者』的服侍!在聖經新約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23節:『願平安的 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整個人:靈、魂及身體都得蒙保守,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再來的時候,無可指摘。』至於『談天說道』的專欄,我們也會不斷更新,包括有關『專注力失調精神障礙』系列完結以後,將會繼續由專家們介紹『自閉症譜系障礙』。至於『精神醫療人員道德談A-Z』,也會有另外兩位資深精神科醫生來討論有關『精神醫學上的倫理道德』。歡迎大家作建設性的回應,及留意我們其他網上的各項文章與活動。」

麥基恩醫生
環球天道傳基協會(香港)義務總幹事

2022年12月份_總幹事問安信

主內弟兄姊妹:

平安!

剛過去的十一月,《分與離》講座能夠實體進行,心裡非常感恩!當天晚上,李耀全牧師從加拿大回港與大家分享其「牧靈」全人關懷的心得,並為其最新出版一本三冊的新書簽名,現場氣氛實在十分熱鬧。(若要購買《全心牧靈、全恩療心》新書,歡迎向本會訂購https://tdww.org.hk/2022/11/30/新書推介:《全心牧靈-全恩療心》/。) 當晚三位講者分享內容的攝要,將會陸續在十二月《明報》專欄「談天說道」分成三期刊出,敬請留意!

十二月我們「傳基」也有一個本年度壓軸的重要專題講座,由輔導專家、現任伯特利神學院院長屈偉豪博士主講「有祢同行──疫情逆境下的家庭困局與契機」。香港人在過去數年間,確實承受了不少壓力及創傷,影響了不少人的心情及家庭關係,或多或少需要輔導及療傷,要學會化危為機。敬請代禱支持、出席及鼓勵您的親友們參加(詳情見附圖海報)!

感謝弟兄姊妹支持,本年度「傳基」不單能夠還清一些債項,而且預計全年收支將會達至平衡。但是,為了來年的營運經費及發展需要,我們將於明年二月舉辦一場電影籌款活動。蒙余德淳博士慷慨借出一齣微電影,影片名稱《小情人》;余博士屆時也親臨分享有關主題,在此深表感激!這微電影很適合家長帶同青少年子女一同出席觀賞。詳情日後公布,敬請留意本會消息!

聖誕節快將來到,雖然現在已經被過分商業化了,但是對於基督徒來說,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紀念日子,要藉著聖誕卡或禮物與少見面的親友們再連絡在一起。如須選購聖誕禮物,可考慮「傳基」推出的多功用「心靈關懷」坐枱月曆。https://tdww.org.hk/2022/06/07/《心靈關懷》經文月曆2023/

我們鼓吹全人健康,自然包括身體方面。故此,我鼓勵大家盡早注射流行性感冒疫苗。除了有防疫功效,也可避免因感染感冒而誤以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近日天氣轉涼,請謹記保持溫暖及多運動,特別是長者及身體虛弱人士。

在此謹祝各位

身心靈健康、聖誕快樂及新年蒙福!

你的弟兄
麥基恩謹上
環球天道傳基協會義務總幹事

二零二二年十二月

~~~ 感動回應表 ~~~

最新出版:《心理情意結》(附試讀)

書  名:心理情意結

作  者:麥基恩醫生

出版日期:2022年10月

編  號:TDW071

頁  數:192頁

國際書號:978-988-76225-1-2

售  價:HK$98

(購書請WhatsApp本會:6996 1159 或登入天道書樓網頁:https://www.tiendao.org.hk/store/)

內容介紹: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的定義,心理上的「情意結」(Complex)大意是指一組意念或感受(甚至衝動)潛藏在一個人的心理狀態之中,產生了一種心態,影響了個人的情緒及行為。因此,「情意結」(又稱「情結」)可以用來解釋某個人的想法、情緒、期望、記憶及感覺,如何直接或間接影響了個人的思維及行為表現。通常這等情意結牽連到人際之間的關係,內容很多時與身份及權力有關。

換言之,了解「情意結」的來龍去脈,就能夠更深認識自己的心理;有需要的話,更可以幫助自己修正思維,從而改善行為表現,連帶人際關係也可能修補。這是一本解結讀物。

作者介紹新書

譚日新博士(臨床心理學家):這些情意結有時是有益及有建設性的,但是有時卻又成為我們的阻礙,令我們在做人處世時感到左右為難,甚至與人格格不入。作為信徒,有些教導會強調要「裡外一致」、「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等,這或許與我們的情意結帶出的做人處事原則相違背。事實上,不少人在社會上做人處事日子久了,便會發覺時常也不能簡單地把事情劃分為黑白,有太多灰色地帶,需要我們抽絲剝繭及有智慧地去分析和面對;特別在香港現今的社會,需要我們有兼容並濟的胸襟,才能和不同處境和立場的人士對話和合作。故此值得我們深思,內心的情意結對我們行事為人有著甚麼樣的影響。

說到本書,當中分為七個範圍去探討不同的情意結,涵蓋了古今中外、家庭倫理及人生百態等範疇。我相信一定有一篇能夠令你共鳴,希望你能學懂「用理性輔助感性做人處事,榮神益人!」這是麥醫生在序言中提及的寫作目的。

翁傳鏗牧師(基督教文藝出版社社長):表面看來,「情意結」不容易被察覺。因為它藏在心靈深處,屬於潛意識的心理狀況,但卻蘊含無比力量。如果遇到刺激的生活情況,便會爆發本能衝動,從而産生相應行為,往往破壞人際關係。這種有諸內而形諸於外的表現,有時甚至一發不可收拾。

綜觀麥醫生大作,除了全面描述各種「情意結」的成因和特徵,更附有解結方法,能夠幫助我們掌握自己的困局之外,更可以運用這些有效的建議,透過不斷反思,意識到問題所在,從而轉化思想,避免產生影響他人,以及自我懊悔的特殊行為。當然,如果有人對「情意結」嚴重偏執,那麼就要尋求專家(如輔導員、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的幫助。一般而言,書中提供的解結方法,必定於讀者有所裨益。

推介文:

喜見麥基恩醫生這本新著作《心理情意結》,我想起很多在職人士和家長曾與我談及他們內疚的往事。他們都覺得自己做錯的事,全是不值得原諒的。

在深入會談中,他們醒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記仇」,自覺很「小氣」。經過一再細心分析之後,發現他們不能原諒的事情也與自己曾經犯錯的事件類別極之有關連。

繁忙都市生活使我們沒有空間自我察覺,因此我們有很多盲點是一生都沒有處理的。在很多年後,那些遺憾感覺使我們總是在回憶往事的時候感到很痛苦。

我很期待麥醫生這本書能夠進入我們每一個家庭,成為兩代溝通的好話題。

我們很需要對別人予以原諒,也需要原諒自己。

余德淳博士

情緒智商訓練顧問

作者簡介:

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多年來投入教會事奉,又致力推廣精神健康、健康婚姻關係。關注大眾的情緒問題,過去十多年主理環球天道傳基協會「與情緒共舞」講座,並著有多本關於情緒心理的書籍;也有以婚姻、情性為題的著作;又於報章及網上撰寫醫學、心理、情緒及情與性等專欄。曾任香港大學精神醫學系榮譽教授,現在部分時間兼任環球天道傳基協會義務總幹事,又是現任香港心理衛生會副會長、婚姻及兒童啟導中心董事、中華基督教禮賢會長老、太平紳士;2011年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

試閱:

1.「該隱」情意結 (Cain Complex)

依聖經記載,該隱(Cain)是始祖亞當和夏娃的長子。根據創世記第四章描述,他與弟弟亞伯(Abel)一起獻祭給上主。由於他是農耕的人,因此獻上土產;弟弟卻是牧羊的人,故此把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上。結果上主悅納了亞伯的祭物,卻引來該隱的憤怒;他把弟弟帶到田間去,在那裡襲擊他,把他殺了!這事件應該是歷史上第一宗謀殺案。

社會心理學家喜歡用「該隱情意結」(Cain Complex)形容兄弟姊妹之間的競爭、嫉妒及紛爭。有這種情意結的人會感覺到父母偏愛其他子女,卻對自己特別嚴苛。他會感到被忽略、排擠或拒絕,因而失去很多應得的東西。假若父母真是偏心的話,這情況很容易出現。如果兄弟姊妹不是由同一位父親或母親所生,更可能像很多小說的情節,悲劇會不斷發生。這情況最早可能發生在兒童身上,特別是母親把注意力放在照顧剛出生的弟妹之上。很多時,這情況到了成年期仍然會出現;特別是與金錢利益有關(例如爭奪繼承家族產業)的時候。

匈牙利精神科醫生Leopold Szondi用這情意結來作心理分析,分析一個人如何把被歧視(或不公平對待)的不滿,在壓抑控制不住之下爆發出來。此外,也會受到外間刺激而被引爆,因而出現突發性的暴力及傷害行為。故此,這現象也帶出了「該隱直覺」(Cain Instinct)這個名詞。「該隱直覺」是指有一種衝動要去虐待或打駡自己的兄弟姊妹,即使他們沒有做錯事或刺激到自己。

由於該隱的妒忌心態及衝動行為不單得不到上主的歡心,更被驅趕離開家園,成為逃犯。其實上主並不是喜歡牲畜多於土產,也不是對這兩兄弟有偏愛,只是有關他們的「信心」表現。希伯來書第十一章4節有這樣的解釋:「憑著信心,亞伯獻給神的祭物比該隱的更美好;藉著這信心,他蒙神稱許為義人,這是神指著他的禮物所作的見證;他雖然死了,卻藉著信心仍然說話。」

解結小貼士:

一、收或送禮物,要著重心意多於價值。

二、送禮的時候,最好明白受禮者的喜好或需要。

三、不要嫉妒別人或競爭對手,反而應該尋找合作機會。

四、將失敗化為成功的推動力,改善自己,讓自己日後做得更好。

2.「失敗」情意結 (Failure Complex)

會及大眾傳媒經常歌頌成功人士,對那些創業家及成績優異的運動員刻意讚賞,使他們成為其他人的榜樣。

但是對大部分人來說,成功談何容易?若沒有後台或其他支持因素,失敗反而是常見的現象。就算是那些很成功的人,例如得到奧林匹克運動會獎牌的運動員,大部分人都經歷過不少失敗。

可能讚賞成功,批評失敗的社會氣氛讓很多人恐懼失敗,因此養成「失敗情意結」(Failure complex)。這種心理可能與自小做錯事或在失敗的時候,遭受到父母、老師或其他人埋怨或譴責所致。假若小孩子刻意犯錯(例如考試不作準備及胡亂作答),受責備是合理的,假如他們是無心之失(例如看錯題目或漏答,因感冒而沒有精神作答)卻遭到家人譴責,則會産生負面的失敗感覺,甚至留下創傷陰影。長大後,便出現不做不錯的逃避責任心理,免得有失敗的可能。假若逃避不了責任,會找別人頂替或找藉口去拖延結果。這時候,他們感受到很大的壓力,腦海裡出現失敗及重複思想不良的後果,以致影響了工作效率,甚至身體健康。很多時候,這些工作是他們勝任有餘的,只是由於有「失敗情意結」,往往因過度悲觀及焦慮,反而令計劃真是失敗了,變成一種「自我預言」的應驗。結果產生了惡性循環,令這情意結更加嚴重。

聖經教導信徒,雖然會失敗,但是不要害怕。箴言第二十四章16節:「因為義人雖然七次跌倒,仍能再起來;但惡人必在禍患中絆倒。」在哥林多後書第十二章9節,上主就對害怕失敗的人說:「我的恩典足夠你用,因為我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解結小貼士:

一、人生肯定有成有敗,不能逃避,也不需要恐懼。

二、若不是自己刻意做錯,不要把失敗看得太重,也不要怪責他人;更加不要有內疚的感覺。

三、在失敗的過程中,可能的話作出反省,從中吸取教訓或找出意義。

四、中國的名句「失敗乃成功之母」有其重要的意義。

文章目錄:

Chapter 1 英雄領袖  
「成就」情意結 (Achievement Complex)
「認可」情意結 (Acknowledgement Complex)
「權威」情意結 (Authority Complex)
「榮譽」情意結 (Honour Complex)
「優越」情意結 (Superiority Complex)
「英雄」情意結 (Hero Complex)
「超人」情意結 (Superman Complex)
「卓越學生」情意結 (Excellent Student Complex)  

Chapter 2 歷史人物  
「亞歷山大」情意結 (Alexander Complex)
「克莉奧佩特拉」(埃及妖后)情意結 (Cleopatra Complex)
「拿破崙」情意結 (Napoleon Complex)
「納西瑟斯」(自戀)情意結 (Narcissus Complex)
「歐菲莉亞」情意結 (Ophelia Complex)
「點石成金」(邁達斯)情意結 (The Midas Complex)  

Chapter 3 宗教人物  
「該隱」情意結 (Cain Complex)
「約拿」情意結 (Jonah Complex)
「猶達斯」情意結 (Judas Complex)
「耶和華」情意結 (Jehovah Complex)
「彌賽亞」情意結 (Messianic Complex)
「救世主」情意結 (Savior Complex)
「殉道者」情意結 (Martyr Complex)
「罪責」情意結 (Culpability Complex)  

Chapter 4 童話主角
「美女與野獸」情意結 (Beauty and Beast Complex)
「灰姑娘」情意结 (Cinderella Complex)
「唐璜」(情聖)情意結 (Don Juan Complex)
「小飛俠」(彼得潘)情意結 (Peter Pan Complex)
「溫蒂」情意結 (Wendy Complex)  
Chapter 5 人性情緒  
「大自我」情意結 (Big Ego Complex)
「依賴」情意結 (Dependency Complex)
「失敗」情意結 (Failure Complex)
「內疚」情意結 (Guilt Complex)
「自卑」情意結 (Inferiority Complex)
「孤寂」情意結 (Loneliness Complex)
「遺棄」情意結 (Abandonment Complex)
「陽剛」情意結 (Virility Complex)  

Chapter 6 家庭倫理  
「父親」情意結 (Father Complex)
「母親」情意結 (Mother Complex)
「兄妹」情意結 (Brother-Sister Complex)
「厄勒克特拉」(戀父)情意結 (Electra Complex)
「依底帕斯」(戀母)情意結 (Oedipus Complex)
「柔卡絲塔」(戀子)情意結 (Jocasta Complex)
「俄瑞斯忒斯」(弒母)情意結 (Orestes Complex)
「戀愛」情意結 (Lovely Complex)  

Chapter 7 社會文化
  「不能說不」情意結 (Inability To Say No Complex)
「不能自愛」情意結 (Non-love To One-self Complex)
「拜金」情意結 (Money Complex)
「文化」情意結 (Cultural Complex)
「健食」情意結 (Orthorexic Complex)
「處女」(貞操)情意結 (Virginity Complex)
「受害者」情意結 (Victim Complex)    

分與離:牧靈與療心之出路

感謝主!講座已於11月10日晚上順利進行,
謝謝三位講員的分享及基督教尖沙咀潮人生命堂借出場地及技術支援,
又多謝參加者踴躍出席!

~歡迎登入Youtube 重溫講座~

當世間變幻時,熟悉的環境變得陌生;當分與離臨到時,陌生的遭遇成了生存的空間;當四處尋求幫助時,應該定睛於誰和哪裡呢?如何才能在陌生的生存空間裡健康地生活下去?
鼓勵大家參加講座,三位講員包括精神科醫生及牧者,帶你從醫學、精神、情緒、全人醫治等角度,了解更多關於分與離帶來的種種身心靈困擾及不安情緒,並學習如何面對這些困難。

免費講座‧歡迎參加!

請按此報名

講員:
麥基恩醫生(資深精神科專科醫生)︱坊間的各種分離現象

陳玉麟醫生(資深精神科專科醫生)︱ 精神障礙與焦慮
李耀全牧師/博士(加拿大列治文華人宣道會主任牧師)︴全人醫治與牧靈

日期:2022年11月10日(星期四)
時間:晚上7:30-9:30
地點:基督教尖沙咀潮人生命堂(九龍尖沙咀寶勒巷25號)

環球天道傳基協會 及 基督教尖沙咀潮人生命堂 合辦

2022年9月份_總幹事問安信

各位主內弟兄姊妹及支持我們的朋友:

平安!

這半年來,每天的新聞除了報道新冠病毒疫情發展之外,更會報道「俄烏戰爭」的最新狀況。對於這些負面消息,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可以做些甚麼事呢?有些時候,看見屬於人禍的戰爭,我們會感覺無助及無用。其實國與國之間的矛盾,與人際間的衝突十分相似,需要用愛心互相包容。耶穌在「登山寶訓」提出「天國八福」,有「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的教導。故此,我們應該在這方面盡一些我們的能力能夠負擔到的責任。在這段時間中,我寫了一些戰爭與心理健康的文章,指出戰爭實在帶來很多「身心靈」的創傷,尤其是對於某一類士兵或平民,更容易導致他們患上各類精神障礙。歡迎大家在網上(https://soulcare.hk/category/戰爭與精神健康/) 閱讀這些文章,並留下建設性的評語。

此外,傳基的「基督教調解中心」除了以專業服侍教會及弟兄姊妹處理彼此間出現的糾紛之外,即將舉辦一個調解進深課程 “PEACEMAKING TRAINING”,日期定於10月份每個星期一(8p.m.-10p.m.)。我們與一間英語教會合作,特意邀請了外國的一位著名基督徒調解專家為參加者進行深入的調解培訓;只歡迎曾經有與調解有關的學習,或有實際調解經驗的兄姊參加,是以英語教學。此課程共有五堂,須收費,但非牟利。由於有實踐互動環節,學生人數有限額,唯有先到先得。請與調解中心的李姊妹聯絡,了解詳情及報名 (電話: 2356 7234)。

另外,我們將於10月15日(星期六)下午2:30-4:30pm舉行特別針對「服侍孤單長者」的交流分享會。這題目非常重要,特別在香港此時此刻的環境氣氛。聚會地點是在金鐘「統一中心」5樓,費用全免,設有自由奉獻。屆時有專家講述「孤單」(Loneliness)與精神健康的關係,也有香港大學朱啓華博士及其團隊介紹適合長者鍛鍊認知能力的遊戲;也邀請到作義工的弟兄姊妹分享過去服侍孤單長者的經驗。敬請踴躍參加,並為這活動代禱!

我們每年印刷精美的掛牆年曆又快要出版了!歡迎大家訂購自用送禮、介紹給教會或其他機構選用。我們今次特別製作了座枱月曆,美觀精緻之餘,座枱架可以放置iPad,十分實用。贈送給親友,是一份不錯的禮物。請大家積極支持選購!

一年一度的基督教書展於10月19日(三)開始,環球天道傳基協會與天道書樓將會有攤位展覽及售賣書籍。希望弟兄姊妹能善用消費券,多謝大家選購屬靈書籍及相關禮品!

雖然疫情似有緩和跡象,仍然希望大家小心避免感染,並保持全人健康!

你的弟兄
麥基恩謹上
環球天道傳基協會義務總幹事

二零二二年九月

~~~ 感動回應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