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D特兒特教 之 自閉症之社交障礙

社交障礙是自閉症譜系精神障礙主要病徵之一,是影響患者生活及社交功能的重要因素。記得昔日在英國進修時,Lorna Wing教授(著名「亞氏保加症」Asperger’s syndrome專家)形容病患者很多時「在不適當時候說不適當的話」。

由於社交障礙的基本成因尚未清楚,這方面的治療方法目前主要是教導及訓練,稱為「社交技巧訓練」(Social Skills Training)。當中包括四方面培訓:

一、遊戲訓練:如何加入其他人的遊戲活動。

二、對話訓練:如何與他人以說話及身體語言溝通。

三、情緒訓練:如何控制自己的衝動及憤怒情緒,並了解對方感受。

四、解決問題訓練:如何處理衝突,並在社交場合中作出合適決定。

在兒童及青少年方面,治療師通常會採取下列訓練方法:

一、遊戲練習:透過玩具及遊戲視線訓練規則及表現。

二、角色扮演:綵排社交場合上的角色,然後正式參與相關活動。

三、社交故事:討論故事中角色的表現是否適當,那個地方需要小心及改進。

上述之訓練可以透過圖畫及視像示範,讓受訓者模仿。

目前尚沒有任何藥物可以真正改善社交技巧,不過也有一些治標藥物針對衝動及煩躁行為,減少社交上出現的尷尬場面。曾經有人提出,被稱為「愛情賀爾蒙」的「催產素」(Oxytocin)可改善人際間的「連繫」(Bonding),但臨床使用上卻未見對社交障礙有明顯改進。最近德國研究人員在基因工程改造動物(老鼠)的實驗,發現有一種情緒穩定劑(也有抗癲癇作用),似乎可以抑制某些遺傳因子而改變動物的自閉行為。

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團隊也發現採用「微電流」來刺激腦部某些地區(前額葉之神經網絡),再加上社交溝通及認知能力訓練,可以改善自閉症患者的社交能力(見報章《am730》,2023年2月17日,頁A8)。

由此可見,藉著醫學不斷的發展,治療自閉症的特殊問題似乎有曙光了!

麥基恩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精神科」醫療人員道德談A-Z (6)

場景十三﹕Concept of“Mental Disorder”(「精神障礙」是一個怎樣的概念)

「精神障礙」這個題目帶出來的道德問題是:倘若我們把範圍訂得太闊,就會把邊緣甚至正常人士都納入為精神病,引起標籤效應和歧視,以及把正常現象醫學化。倘若我們把範圍訂得太窄,那又可能會令到需要治療的精神病人得不到治療。因此,定義甚麼算是「精神障礙」,有其道德上和實際上的重要。

(1)簡單來說,「精神障礙」可分為兩大類:

(A)器質性障礙 (Organic Disorders) ﹕精神病徵由明確的身體疾病的生理變化直接引起,例如感染、創傷、中風、腎病、中毒、腦退化、賀爾蒙失調、癌症…諸如此類。大家都會接受這一種病,沒有異議。

(B)功能性障礙 (Functional Disorders)﹕精神病徵並不是由明確的身體疾病所產生。由於這些情況不能從化驗報告得到客觀資料,只能倚賴主觀的臨床判斷,因而產生較多的爭論。

(2)(B)類的「功能性障礙」又可再分為兩類:

(B1)重性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妄想症、抑鬱狂躁症等。由於病狀明顯異乎常人,大家都會接受是一種病,很少異議。

(B2)其他功能性精神障礙﹕由於病狀和常人沒有那麼明顯分別,爭論就由此產生。

(3)那麼(B2)類和正常人又如何區分呢?可分為:

(B2a)「量」的分別﹕例如正常人遇到危難會產生焦慮,但因人而異,有些人完全不會焦慮,有些人少許事情就擔心得不得了。那麼,甚麼程度才叫「正常焦慮」?甚麼才叫「焦慮症」呢?在臨床上可以倚賴兩個D字:Disability(功能受損)和Distress(感到困擾),當病情影響日常功能或者產生重大困擾,那就表示進入病態, 需要治療了。

(B2b)「質」的分別﹕例如「自閉症」和「厭食症」等。世界上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小眾」,擁有獨特的信念和行為,例如同性戀者、極端政見者、宗教異端者、慣用左手者等等。 要判定他們的精神有問題,必須多方面的考慮,例如背後的成因、文化背景、對那人的意義和影響、對其他人和社會的影響、社會的接受程度、病理解釋和可治療性等等。即使如此,這仍然是引起爭議的範疇。「同性戀」就是一個有趣的例子: 起初把它看為一種病態,因為它在生理心理都有違正常生物學的形態,功能上也失去了傳宗接代的效能(即Disability)。後來漸漸發現把它看成「病」卻又不能醫好它, 而同性戀者在其他功能都正常、又不危害社會,標籤了它只產生歧視和困擾(即Distress),於是大家把它看成是一種人性的另類形態,等於說有人喜歡吃蘋果、有人吃榴槤而己。但倘若有一天發明了新藥可以改變性取向,大家又可能重新把它定性為「病」。由此可見,這灰色地帶沒有絕對的答案,只能用一種務實的態度(Utilitarianism)去處理了。

張鴻堅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前青山醫院院長

2022年5月份_總幹事問安信

各位主內弟兄姊妹:

大家好!

感恩香港的新冠病毒疫情似乎已有緩和跡象,特別是死亡率大大減少了。祈望真是出現群體免疫及疫苗接種範圍擴大,能夠應付未來病毒變種的危險。

另一方面,眼見俄烏戰爭持續,生靈塗碳,心有不忍。為此,我寫了數篇有關戰爭帶來的心理傷害及將會出現的各類有關精神障礙;有關內容可到soulcare.hk網頁瀏覽。對我來說,最深刻的體會是調解(和解、談判)的重要性。調解成功的話,根本可以平息紛爭及阻止戰爭持續!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與爭執也是無日無之,甚至在教會及信徒中間也經常出現,特別是在香港社會運動前後。耶穌基督是和平之君,祂在《登山寶訓》也教導信徒「使人和平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太五9)。故此,本著耶穌對復和的教導,「環球天道傳基協會」即將舉辦一連串的基督教調解基礎訓練課程。課程分為三個單元,在今年五月至八月上課;內容關於信仰、心理輔導及法律上的教導,並且附加小組討論形式授課。歡迎大家報名參加,並推介給教會弟兄姊妹。可能有一天,上主會使用你在課程中學習及領受到的知識技巧,去幫助有需要的人或群體。

與此有關的活動,還有我們每年舉辦一次的「與情緒共舞」講座。在此,我預告今年的題目是「恐懼與憤怒」,日期定於7月14日(星期四)晚上7:30-9:30,在深水埗「學基浸信會」舉行。由於疫情關係,座位有限,請大家盡早報名及預留時間出席;並為當天晚上的防疫措施及天氣代禱。(溫馨提示:本會遵守政府對表列處所的防疫指引舉辦聚會,請與會者配合。)

在五月中,「傳基」的董事會召開會議,報告過去的工作和財務狀況,並且計劃將來的事工路向。我求上主加力於董事們,讓他們不單熱心參與及給予支持,更能夠透過「傳基」來發揮他們的恩賜、見證上主、影響社會、榮神益人!

你的弟兄
麥基恩謹上

環球天道傳基協會義務總幹事

二零二二年五月

#在此,補充一句:希望大家能夠用部分消費券購買「天道書樓」及「傳基」出版的書籍,自用或贈送給親友。

~~~ 感動回應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