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趣談 之 COVID-19與憂鬱症

在過去一年多,全球的憂鬱症增加了,無論是新的發病個案或是憂鬱症,都有舊病復發或嚴重起來(CK Ettman等人2020;J Xiong 等人2020),因由是新冠病毒疫情帶來了三重威脅:病情嚴重影響身體、心理及經濟健康。此外,疫情引發的社交距離(隔離)、禁足封城、停工停課等措施,亦直接影響了大部分人的生活及生計,更易導致憂鬱症出現,特別是在本身精神脆弱及COVID-19染病的人。

憂鬱症的病徵有很多,根據多項研究(L Moccia 等人2020;S Zou等人2020 ;CH Liu等人2020)顯示,在疫情期間,除了心情低落外,比較常見的病徵就是疲勞及睡眠失調;而另一重要的病徵乃是缺乏快意感覺,而且反映病情較為嚴重;再加上疫情影響了精神醫療服務,特別是門診開放時間及醫護人手問題,往往導致病情控制及看管服藥的不足。

由於疫情使很多人社會功能失調,影響了日常活動及工作能力,因而產生社會心理的後遺症,令病情更為惡化,甚至影響抵抗病毒的免疫能力。但令人最擔憂的就是因憂鬱症而帶來的自殺念頭與行為,若不及早發現及處理,便會發生令人遺憾的悲劇!根據以往SARS(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及MERS(中東呼吸綜合症)的經驗,憂鬱症會維持一段長時間,需要小心的處理,不能掉以輕心,否則會變成慢性疾病,在疫情過後仍然持續下去,稱為「後COVID-19綜合症」!

聖經記載不少疫症,其中也發生在以色列人身上。根據舊約民數記21章4-9節,當時民眾「心裡煩躁」,埋怨摩西說上主只能給他們「淡薄的食物」,結果出現火蛇的瘟疫,不少人被咬死。於是他們知錯,來見摩西,求他向上主禱告尋求醫治。依上主吩咐,「摩西就做了一條銅蛇,掛在杆上;被蛇咬了的人,一望這銅蛇,就活了。」這條掛在杆上的蛇,其外貌及功用很像希臘神話中的「雙蛇杖」(Caduceus)(是醫療界守護神Mercury手中的杖)。神話中它有起死回生的功用,因而被全世界不少醫療機構及學會作為象徵及會徽。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要做一條火蛇,掛在杆上;被咬的,一看這蛇,就必得存活。』」〈民數記21﹕8〉

麥基恩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精神健康趣談 之 雄赳赳、雄激素和抗抑鬱

現今普遍市民都能夠認識情緒健康與身體狀況是息息相關,故有些男病人會問我,他們的情緒低落是否與自己到達「男性更年期」(andropause)有關。

人體構造極之複雜,在我們身體內運行、循環不息的激素(荷爾蒙),除了維持新陳代謝和免疫系統功能外,還負責穩定我們的情緒。經常聽到的,例如甲狀腺、皮質醇(壓力荷爾蒙)等激素,它們的過高或過低水準,會影響我們的心理狀態;女性月經前的煩躁不安,眾所皆知是與女性荷爾蒙有關。其實,雄激素(即男性荷爾蒙或睪丸激素)同樣也可以影響男士的心情,它不單止在青春期幫助生殖器官發展,可為男士長成出一個雄赳赳的身軀;還有最重要的,它能助增性慾。可是,當男士到了40歲後,這激素便開始漸漸下降,平均每年1-2% 的遞減,到70歲後,水準可以只剩下高峰期的四成。

雄激素的下降速度一方面來得慢,更因為沒有像女士們有月經停止的顯明及客觀之變化,所以在男士中,很難察覺甚麼急變,於是我們不能說有「男士更年期」來臨的存在。

雄激素偏低所造成的肌肉和骨骼萎縮、心肺和性功能的下降等,都可能容易被發覺到。至於無形的心理和認知上的改變,便難於讓身邊的人留意到,例如集中注意力下降、容易疲累、失去興趣、思考變慢、情緒起伏、抑鬱心情等。若果是病變而引致的過低雄激素情況,例如愛滋病或腦下垂體出現腫瘤,當給患者補充雄激素後,這些病徴便會驅除。那麼我們可否用雄激素去治療抑鬱症呢?這是一直以來難以明證的醫學課題。但是近年,著名美國醫學雜誌JAMA,刊登了一個數據整合分析的報告,發現高劑量雄激素的補充,明確有效改善抑鬱症病徵。但是,雄激素補充劑也有它的副作用,例如前列腺增大和增加癌症病變風險等。還有,從過去所見到的現象:有些運動員濫用雄激素去增強肌肉和提升運動表現,換來很多不良的心理反應,例如情緒不穩、衝動、好勇鬥狠、甚至乎反過來變了抑鬱。所以,現時精神科醫生會考慮用雄激素作輔助治療抑鬱症,只限於在極低雄激素水準的病人身上,或者在極頑強的抑鬱症,當一般抗抑鬱藥完全沒有效用時。不過,因為雄激素過低而導致的抑鬱症,醫生們必須首先排除,尤其在60歳以上的男性病人。

至於生活習慣怎樣可以提升身體雄激素?都是老生常談:常運動(特別是阻力運動)、充足睡眠、到戶外吸收陽光而曾加體內維他命D,從而幫助吸收鈣質、進食豐富蛋白質食物等等。

「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哥林多後書4﹕16〉

鍾維壽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加國輔導在線~大麻合法化的隱憂

“Stressed or Depressed?” 意即你是否感到壓力重重或情緒低落 (抑鬱) ?差不多每一天我在溫哥華開車必經之路有一間售賣大麻 (marijuana cannabis) 的店舖,以上述的名為商號。他們標榜大麻能處理壓力產生的情緒,甚至情緒抑鬱,而事實上大麻有醫用,亦有娛樂用。大麻主要應用部位乃雌性大麻的花與毛狀體,有效的化學作用為四氫大麻酚 (THC)。有國家看大麻的使用為非法,有國家加强監管,但有國家包括加拿大即將對其使用合法化。到底我們該如何看「大麻」的好與壞呢?

事實上,有醫生相信大麻對某些病人有止痛作用、抗精神病效應和控制癲癇等。但若大麻從「醫用」變成「娛樂」用途是否其害多於其利就成為社會的關注。當我們檢視大麻的傷害性,離不開其成癮性、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傷害」,以及它是否「入門毒品」(Gateway Drug) 等。

有研究指出,大麻的成癮性 (及傷害性) 比吸煙和酒精來得輕,部分原因乃因它產生的藥效能維持在1到4小時之間 (而香煙只能維持15 分鐘左右),故此我們可以說一些大麻依賴者每天最多吸食5 次。「成癮」的定義簡單來說是「依賴性揮之不去的習慣」,所以,關注的重點在﹕「大麻成瘾者是否會身不由己地吸食,同時嚴重影響他的生活?」

事實上,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傷害,大麻與酒精一樣會影響人的中樞神經系的運作,有造成精神疾病的風險,尤其是青少年人;若攝取大量造成嚴重的傷害便相對地更高了,故有人稱它為「軟性毒品」。除了醫用外,娛樂用途(如吸煙)可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大麻是否一個“門戶”的毒品是最其爭議性的問題。有研究顯示,不少人使用大麻後會使用其他更强烈的毒品。不過有人卻認為香煙及酒精才是真正的入門毒品。面對大麻使用將在加拿大全國合法化,以上三個問題都值得我們關注。盼望大麻合法化之同時有嚴謹的管制,減少大麻的傷害性,尤其我們當在成長中的青少年人!朋輩壓力往往是不良習慣最大的因素,故此最好解決是透過朋輩輔導與教育。

 李耀全博士
資深個人、婚姻與家庭治療師
現任加拿大列治文華人宣道會主任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