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愛事件簿:保守你的心 (上)

筆者希望透過人物故事,帶出人性的輭弱及其衍生出來的問題;繼而和讀者一同探索出路。

她心情平靜,面對幾位好姊妹,覺得是時候公開離婚的消息。之前那份震驚、難以置信、難以接受及悲痛並非消弭於無,只是時間確是個好醫生。她經過數月的崩潰、淌血、掙扎和沮喪,然後毅然來個了斷,簽了離婚紙。現在,她在幽喑的谷底。雖然仍未看見曙光,卻終於站了起來。

食物給端了上來,大家開懷大吃,一邊分享近況。她聽著,感染到她們的喜樂。然後,一位姊妹轉向她說:「尚欠妳交代近況!」

「我離了婚。」平地一聲雷,大家錯愕不已。

「發生甚麼事?」終於有人問,滿面關心。

「有一晚,他躲在浴室內輕聲談電話。我覺得奇怪。追問之下,他說是客戶的電話。但我生疑,忍不住偷看他的電話,發現竟是我們銀行生意戶口的女經理打來的。接著,也發現他倆一些外遊的相片。

我要求他解釋,他直認不諱。難怪近期他對我動輒發脾氣,原來心另有所屬。婚姻不該是『人人都當尊重、床也不可污穢嗎?』我接受不了,也忍受不了他瞞騙我。再者,他毫無悔意,所以最終決定和他離婚。」她以為自己已心如止水,原來覆述那段創深痛巨的日子時,內心仍是波濤洶湧。

「真的替妳難過!」有姊妹戚戚然道。

「也替妳不值!他不懂珍惜,還那麼鬼祟,最憎恨這種背後偷情的人。」另一位悻悻然説。

「他曾經是晚晚回家吃飯,瞧不出端倪。」她無比感慨。大家唏噓不已!

「其實,妳們的丈夫試過有婚外情嗎?」她忽然心生好奇。問題突如其來,令她們一時間不懂得反應。待回過神來,大家都搖頭。

「不是很普遍嗎?」她問。難以置信,又喑地想:「莫非只是我如此不濟,沒法令丈夫愛我,至死不渝?」

「據我所知,應該沒有。」有姊妹終於開腔説:「但是確是引誘處處。我無意中看到丈夫和一個女子坐著拍照,她的手竟然按在他的大腿上。他解釋,她當時已半醉,所以有此一舉;他不防她有此一著,所以來不及反應。我也相信她不是他那杯茶。早前,我湊熱鬧,首次出席他們的業界晚宴,見到她。天啊!晚宴完畢,她走過來,莫名其妙說:「『你今晚帶了太太來,那讓我錫錫你的臉呀!』便嘟起嘴傾前要吻他!」大家嘩然。

「我非常嬲怒,不假思索便用力推開她的臉。」

「完全不像妳呀!」有人嘖嘖稱奇道。「真的失常了!下次應該推開丈夫才不失禮呀!」姊妹失笑道。「應該是那張照片已令我耿耿於懷。我在場,她也如此放肆,挑逗我丈夫,簡直漠視我,並挑戰我。莫非喑示若然我不在,便吻他的嘴?她後來趕忙解釋,他在工作上幫了她很多忙,視他為哥哥而已。」有人說:「那有女性會拍照時把手放在哥哥的大腿上,或者吻他的臉!」

姊妹感嘆道:「滿以為夫婦相處,要互相給予空間。所以工餘時間,甚至乎週末,他要應酬或有自己的節目,我覺得不成問題。 但是否由於我隱形了,令人誤會可以乘虛而入?」(待續)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第四章23節《和合本》)

巫婉婷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情愛心理學:獨身及新獨身

獨身(Celibacy)是指一個人甘願(或會有人被動接受)不結婚或完全禁抑性慾。常見的原因是宗教理由,例如神聖誓約,加入了某些宗教組織成為僧侶(包括神父、修女),此等獨身被視為「貞潔」的象徵。其實有不少原始部落的宗教傳統反對獨身;另外,猶太教及伊斯蘭教(也包括日本的神道教)因為強調婚姻及家庭生活,亦否定獨身。

不過,有人因為某種原因而獨身,特別是身體有缺陷或健康問題(包括精神疾病及過去遭受創傷的陰影),也有人為了專注事業發展或要完成一項偉大工程,無暇發展戀愛關係;又或者只消耗時間、精力於性愛活動上。然而,這種心態長期持續下去的話,則會影響與人親密的關係及忽略與伴侶有性愛的健康好處。

《獨身的歷史》A History of Celibacy是加拿大歷史學家兼作者Elizabeth Abbott於1999年的著作。她認為獨身現象在全世界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影響了宗教及世俗的生活,甚至涉及運動、法律、文學及神學等範疇。歷史上著名的獨身者,包括英國的伊利沙伯一世及南丁格爾、法國的聖貞德、意大利的達芬奇、印度聖雄甘地等。她在書中又引用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例如甘地做禁慾實驗,他刻意和年輕女子一同裸睡。此書也被翻譯成中文《獨身》(邱維真及薛芸如,2003)。但是,此書也提出了獨身(特別是非自願)的害處,例如神職人員出現性侵犯兒童,又或丈夫因為守獨身而釀成妻子出軌等羞恥的事,丈夫卻勉強忍受。

20世紀後期,在歐美各國出現一種「新獨身」(New Celibacy)現象,有不少男女經歷過性開放帶來的煩惱(例如要對配偶假裝性高潮、婚前需要有性經驗、因濫交患上性病或意外懷孕、刻意花費及忍痛把自己外貌和體型嚴重扭曲去吸引異性、在性方面遭受欺凌或嗤笑等等)。故此,有人決定不談戀愛及不考慮結婚,甚至禁慾一段長時間。他(她)們希望這樣能夠控制自己人生及在男女關係上自然地表達,好讓自己有時間培養及發揮自己的技能和興趣,甚至得到靈性上的昇華;直至某一天,能遇上真正適合自己的性格和心意的伴侶為止。為了這近乎社會運動的現象,英國作家Gabrielle Brown特別於1980年寫了《新獨身主義》The New Celibacy一書,解釋為何越來越多男女放棄性行為,卻可以快樂生活。她將「新獨身」介紹成一種身心健康及信守承諾的人的「可行選項」(Viable option)!

聖經舊約認為結婚是道德及宗教上的責任,成年女性嫁不出去在當時環境是相當遺憾的事情。但在特殊惡劣環境下,也不反對獨身,正如耶利米先知在國破家亡年代沒有家室。到了新約時代,獨身的保羅有這樣解釋:「我對現在沒有結婚的人和寡婦說,他們如果像我一樣保持現狀就好了;但如果不能自制,就應該結婚,因為結婚總比慾火焚身好。」(哥林多前書7:8-9)

麥基恩博士

環球天道傳基協會義務總幹事

情愛心理學:回報大於付出的愛情表達

大部分婚姻過了蜜月期之後,如童話故事情侶般的永遠幸福快樂卻很難持久。反之而來,是婚姻生活變成例行公事,十分單調;甚至夫婦關係變得沉悶,毫無情趣。故此,不少婚姻顧問建議在婚姻生活中加入一些「調味品」或「香料」(Spices),讓夫妻生活更有樂趣,更甜蜜。可惜部分建議過分奢華(例如送上一百朵紅玫瑰、名貴手袋或鑽飾等),並不實際,只能在特殊環境下(例如結婚周年、配偶生日)實踐,也不是每個家庭可以負擔得起。參考了有關專家的意見,總結出以下一些較為實際的原則:

一、小禮物:無需昂貴,可以經常送出,不單止在生日或情人節進行,還要留意任何值得紀念的日子。故此,那一百朵玫瑰花可以分成一百天送出去。假若是親手製作的禮物,更有價值,但必須是對方喜歡的物品。曾經有丈夫不經思索,送給妻子一束看似美麗又便宜的白菊花,結果惹來一場吵駡!

二、讚美說話:經常對配偶說出認可或稱讃的話,既不花錢,也不嫌多。不過要出自真心,要刻意尋找可以讚賞的事情。若被發覺只是信口開河,毫無誠意,則會弄巧反拙。丈夫通常喜歡妻子在他的朋友面前讚賞他,而女性則較為喜歡私下聽到被欣賞的說話,通常「肉麻」一點也不要緊。

三、迷你約會:盡量保持昔日談戀愛時的單獨約會,即使工作非常忙碌,也應偶爾刻意地抽空與配偶外出吃飯(無需高級餐廳)、看電影或進行其他二人世界的活動,使婚姻生活保持浪漫感覺。

四、保持親密:雖然生活勞碌,回家後需要休息,但經常享受滿足的性愛其實可以補充體力,促進健康。假若身體確實疲倦不堪,只有身體的接觸仍有需要。故此,切勿忽略這種不用花錢的貼身關係。

當然還有其他各種可行的「投資少、回報大」方法,可按每個人的喜好及創意來發揮,例如保持笑容、經常給予新鮮感、協助做家務等等。最基本的原則是「少少驚喜、多多恩愛」。

舊約聖經雅歌確實有很多稱讚配偶的說話,例如第四章1節說:「啊,我的愛侶,妳真美麗!啊,妳真美麗!妳的眼睛在面紗後面美如鴿子,妳的頭髮好像一群山羊從基列山奔騰下來。」第四章11節又說:「我的新娘,妳雙唇滴下蜂蜜,蜜與奶在妳的舌下,妳衣服的芬芳如黎巴嫩的香氣。」到了第七章,更把配偶整個人從頭至腳讚口不絕。

麥基恩博士

環球天道傳基協會義務總幹事

 (由四月起,麥基恩博士逢週五的「情愛心理學」專欄將搬到網站soulcare.hk,敬請到網上瀏覽文章。)

情愛心理學:何謂賢內助?

「賢內助」英文翻譯為“good wife”,是「好妻子」的意思。何謂「好妻子」?非常難定義!中國傳統有句名言:「入得了廚房,出得了廳堂。」用來形容持家有道,大方得體的家庭主婦;後來,有人加上了「守得住寂寞,創得了輝煌」,這要求就有點過分了。

The Good Wife是美國非常受歡迎的律政電視連續劇集,拿下了多個獎項。其中文名稱翻譯為《法妻》,可能刻意配合中文「髪妻」(元配妻子的尊稱)的諧音。劇集內容主要描寫一名政客的妻子,她在丈夫被揭發嫖妓及貪污醜聞之後,重操故業;由低級律師工作做起,不停解決各種事業、家庭、政治,甚至感情上的問題。也許,她確實是能幹的人,只是為了丈夫放棄發展事業,專心教養兩名女兒。故此,被冠上「好妻子」的名號。可惜她的丈夫忽略了她的好,反而有婚外情及政治醜聞,破壞了她的名聲。這部劇集在韓國(2016)及日本(2019)也有符合當地法政環境的版本。

不少婚姻網頁提及好妻子的素質,例如懂得關懷及憐憫人、對小事情敏感、留時間給丈夫、鼓勵及稱讚丈夫、以家庭優先等等。但不同文化、不同時代有不同要求,假若丈夫不能配合或作出相對的回應,仍然很容易產生矛盾,影響夫妻關係。外國有些丈夫會當著別人面,稱自己的妻子為“My better half”,即是比自己好一點的另一半。這樣比較簡單及正面,但「好一點的妻子」的表現會因應丈夫本身的內外條件而有所不同。然而,這樣也有好處,只要丈夫覺得妻子比自己優勝,自然會珍惜愛護她,令婚姻更加幸福。

聖經有描寫好妻子的章節,記載於箴言第三十一章10至31節,現引述部分經文:

「11她的丈夫心裡倚靠她,總不缺少利益!

12她一生裨益丈夫,使他有益無損。

15天還未亮她就起身,把食物分給家人,分派工作給眾婢女。

16她謀劃過就購置田產,賺得錢來栽種葡萄園。

19她伸雙手來紡線,手掌握著紡線錘。

20她張手賙濟窮人,伸手施恩給貧民。

21她不因下雪擔心家人,因為全家都穿朱紅衣袍。

26她開口流露出智慧,常說忠誠之愛的教誨。

27她管理著各樣家務,從不白吃閒飯。」

上述美德的實質表現似乎只適合當時的猶太婦女,對現代女性而言,可能要求過高或不合時宜了。但當中的基本精神及社會家庭角色,仍然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麥基恩博士

環球天道傳基協會義務總幹事

(由四月起,麥基恩博士逢週五的「情愛心理學」專欄將搬到網站soulcare.hk,敬請到網上瀏覽文章。)

情愛心理學:好丈夫不是好情人?

「好丈夫」在這裡是指一位很顧家的男人,他除了工作賺錢養家之外,又能夠兼顧家務,甚至會主動照顧子女,多方面配合家庭需要,以求減少妻子的負擔及責任。「好情人」則是指很懂得討配偶歡心,既浪漫又風趣,在適當時候引人發笑,並且能夠在苦悶中給予安慰及鼓勵的人。因此,不少女孩子希望自己的心儀對象及未來夫婿是「好丈夫」兼「好情人」。

很可惜在現實生活中,很難尋得,甚至不會找到這種兩全其美的男士。萬一真是有一位好丈夫兼好情人類型男士出現,瞬間就會被其他女孩子佔有。有人認為「好丈夫」與「好情人」實在是兩類性格的人,不能夠融合在一起。在不能兩全其美之下,不少人心目中會出現一個問題:「好丈夫重要些,還是好情人比較重要?」

上述的問題沒有絕對的準確答案。因為受著以下客觀環境影響:

一、年紀大小:通常年輕少女喜歡浪漫愛情,故此「好情人」非常重要。但當過了一段黃金歲月到達適婚年齡仍找不到對象的時候,又或者已有家庭、子女,便期望有好歸宿,配偶是一個「好丈夫」。

二、獨立能力:若本身相當獨立,生活及情感上無需倚賴他人,負擔得起獨身生活,因而找個「好情人」能令生命更精彩。反之,沒有經濟及自立能力的人便會期望有一個能照顧自己(甚至家人)的「好丈夫」出現。

三、過往經歷:假若戀愛歷史之中,曾經多次遭受假裝的「好情人」欺騙,便會選擇五十年不變心的「好丈夫」了。但也有一些「好丈夫」的妻子經歷了多年沉悶的婚姻生活之後,遇到浪漫型的第三者,便會毅然決定與「好情人」一起生活。

當然也有其他特別原因影響選擇,例如經濟、宗教、父母、子女期望等,令大部分女性仍是以「好丈夫」為終身伴侶(最後歸宿)。因為浪漫情緒往往隨時間流於平淡,很難長久地持續新鮮刺激;當發現這種情況之時,往往已經到了分手階段,覆水難收,甚至人老珠黃了!因此,有人建議年輕人大可先尋求「好情人」,但過了青春期則應該考慮「好丈夫」了。不過,這種戀愛婚姻過程很少能夠順利過渡;更實際反而是找一位有潛力作「好丈夫」的人,然後慢慢誘導他成為「好情人」。

聖經也有教導信徒做「好丈夫」兼「好情人」,例如新約哥林多前書第七章3節:「丈夫對妻子要盡本分」,是指作「好丈夫」了;舊約箴言第五章18-19節:「但願你的泉源蒙福!你要從年輕時所娶的妻子得到歡樂!她是可愛的母鹿、漂亮的野山羊;願她雙乳時時讓你陶醉,願她的愛常常使你著迷。」更是描述非常親密的「好情人」的愛戀!

麥基恩博士

環球天道傳基協會義務總幹事

情愛心理學:何謂「好男人」?

有不少過了適婚年齡的獨身女士慨嘆找不到丈夫!她們說:「我沒有甚麼過分要求,只要他是一個好男人!」

問題就是「何謂好男人?」大部分女士(包括結婚多年的妻子)也很難給予清楚的定義。那是關於外貌、身形嗎?是有穩定職業嗎?是談吐舉止得體嗎?是對人的愛心和關懷嗎?若這樣反問的話,往往未能得出肯定的答案,或者她們覺得全部都需要。因此,心理學對找不到配偶的女性有兩種分析:

一、沒有目標不會成功:若未能具體地知道自己的期望是在哪方面,如何找到合適的對象呢?若定下的要求是看不見、聽不到的內在條件(例如忠誠、孝順等),怎能在交往初期確定對方真假?若不敢冒險慢慢觀察對象,怎能成功呢?

二、要求過高肯定失敗:若要求對方內外條件皆出類拔萃,似乎世上沒有這種完美男士。即使偶爾出現一位,相信也早已被其他條件比自己更優越的女性爭取了。

此外,在發達的國家或城市(例如香港),生育率越來越低,不少女性的學問及職位皆大大提升了,反而男性自小受到「保護」,又缺乏進取心,以及受不住壓力。有分析指出,時代女性大多數認為男士的內在修養比外在家財、事業更重要。若這樣,恐怕能夠真正達到這等女士要求的本地男士應該是鳳毛麟角了!當然,仍然有一些好高騖遠、著重物質享受的女子若自身條件不差,應該容易找到合適的對象;只不過日後往往要犧牲愛情及共苦的婚姻生活了!

確實有人建議女士在求偶早期,不妨定下對理想伴侶的所有要求,然後按這些標準主動尋找有潛質的對象;最好以外在條件(例如年齡、身高)為先。若過了一段時間尚未成功,便要在原本的要求列之中刪減兩、三點。這樣持續下去,大多數人在未過適婚年齡之前,便會找到相當登對的另一半。

聖經也有提及理想的男人,最重要乃是「愛妻子」。歌羅西書第三章19節:「你們作丈夫的,要愛妻子,不可苦待她們。」以弗所書第五章25節:「你們作丈夫的,要愛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及28節:「丈夫也應該愛妻子,好像愛自己的身體一樣。愛妻子就是愛自己。」

麥基恩博士

環球天道傳基協會義務總幹事

情愛心理學:單戀的心態

當一個人戀上了另一個人(通常是異性),但對方沒有以同樣的感情回應,便可以稱之為「單戀」(俗稱「單思」,one-sided love),或稱為「沒有回報的愛情」(unrequited love)。這種單向的愛情可以是含蓄的暗戀或表達出來的明戀;若是後者,則往往會被對方以明顯或暗示的方式拒絕愛意。

有人認為「單戀」以女性居多,好像中國名句:「神女有心、襄王無夢」,事實是男女同樣有這種情況。此外,也有人以為是屬於性格未成熟的青少年專有行為,其實不少成熟的成年人也有這樣的心態;而最為人稱譽的人可算是英國大文豪狄更斯在1859年出版的名著《雙城記》中的人物英國律師卡頓。他為了單戀的愛人露西,甘願代替其法國貴族丈夫(與卡頓樣貌相似的丹尼)而走上斷頭台。

根據輔導少女多年的Diksha Mittal於2019年9月7日在medium.com發佈的文章,單戀的人會出現下列症狀:

一、認為對象是絕對完美的,即使做錯事也有其道理。

二、對象會導致其精力消耗,卻沒有得到甚麼有意義的回報。

三、對比其對象,其他人際關係在生命中變得不重要。

四、活在其夢幻想像世界裡,永遠得不到對象真正的優先看待。

五、為遇不上對方而諸多解釋,只要看見對方已經感到滿足。

六、即使對方已表示對其沒有意思,仍然不斷期望對方改變心意。

七、不斷跟進任何社交媒體有關對方的各樣活動狀況

八、因對方忽略他或不作回應而感覺不快及憂鬱

九、與朋友整天不停談論對方

十、與對方交談時,差不多全是他自己引起話題。

由此可見,單戀是相當消耗時間及精力,比起其他戀愛更痛苦。若持續不停,可以為雙方帶來傷害。雖然有時候在適當的機會下向別人表達愛意,會成功變成「相戀」。可惜大部分單戀是沒有結果的,正如九把刀的作品《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中的男女主角,即使表達後可以成為朋友,但仍然不能結為伴侶。

有人認為單戀也可以發生在夫妻關係之中,即是只有妻子或丈夫有愛意,配偶卻沒有回應。聖經卻強調彼此相愛,例如舊約雅歌第二章16節及第六章3節所言:「我的愛人屬我,我也屬他,他在百合花中放牧」。

麥基恩博士

環球天道傳基協會義務總幹事

註;有人解釋牧羊人象徵男性,而百合花象徵女性;故此「他在百合花中放牧」乃象徵男女彼此相愛。

情愛心理學:二手女人

「二手男女」是指曾經結婚,而現在是獨身的男女;成為二手的原因主要是配偶離世或離婚。假若年輕喪偶或離異,再婚乃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也是現今社會接納的事情。不過在某些民族中,特別是在傳統亞洲華人社會裡,二手男人好娶,二手女人卻難嫁。

其實「二手女人」也有其優點,她們的思想一般比較成熟,明白愛情不只是溫柔體貼的關係,也不是甜言蜜語的安慰,更不是燭光晚餐的浪漫。故此,她們已經沒有初戀的嬌蠻任性,而是懂得人生除了婚姻之外,與親友的關係甚或個人事業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昔日,若有情緒方面的棱角,現在已經磨練得圓滑很多;在與配偶出現磨擦時,也懂得適當地退讓,甚至忍受。此外,對丈夫的父母也比較尊重,甚至懂得博取「奶奶老爺」的歡心。

不過,從另一方面看,再婚的女子可能會對錢財比較認真,也會為自己留下一些「私己錢」。這不表示她們對別人吝嗇,只不過代表她們會在適當的時候花錢罷了。況且,大多數人不會放棄工作,自己賺錢給自己使用。

自古以來歧視離婚女性,這種心態已逐漸消除,「二手女人」比較難再婚的因素主要是年紀大離婚,或須帶著年幼子女一起生活。其實年齡本身一般不是男方考慮的問題,只要女方外貌及心境並不老,反而是女人自己的自尊心受影響。在「第二次春天」的時間要同時照顧子女,實在辛苦,不容易兼顧,而且不容易找到喜歡小孩(又得小孩喜歡)的男伴。

另外,還有一點,有些「二手女人」產生了再婚恐懼。可能由於受到首次婚姻失敗的慘痛經歷影響,對再婚沒有信心,很擔心會重蹈覆轍。此外,有人也可能對前夫念念不忘,特別是想起對方的優點,因而出現「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感覺;故此,很難找到更佳及更合適的對象。

元稹是一位唐代的風流才子,最為人知曉的韻事是與崔家大小姐鶯鶯的愛戀;雙方糾纏兩年,終於分手,各自婚嫁。他一生曾與不少女子發生關係,也為她們寫作了很多情詩;最著名是《離思五首》中其中一首憶亡妻之七言絕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意思是看過「滄海」及「巫山的雲」(象徵愛戀對象)之後,再看到其他水和雲(象徵其他對象),已經不好看,也不能相比。

其實對自己保持信心,又懂得男人的心理,樂觀地面對人生,哪怕是二手或三手呢?

聖經也有成功再婚的「二手女人」,為人津津樂道是舊約路得記的主要人物路得。根據路得記的記載,路得自丈夫去世後,跟著奶奶回鄉,打算一生服侍她。結果被安排與親戚波阿斯相遇,幸福地結成佳偶。

麥基恩博士

環球天道傳基協會義務總幹事

情愛心理學:出了甚麼事令孩子過早談戀愛?

生態系統理論(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指出,孩子的個人身心發展、家庭經驗和社會大環境對他們過早談戀愛也有影響。

孩子的個人身心發展

一般來說,現今的孩子在九至十一歲左右便會進入青春期,出現第二性徵。男孩會長出毛髮,甚至有夢遺;而女孩的乳房開始發育和有經期。他們開始對性和男女感情有興趣,這是正常的身心發展;重點是家庭、學校和教會等,怎樣提供正確的教導和資訊來引導他們。

家庭經驗

家庭輔導理論指出,家庭經驗對孩子過早談戀愛有決定性的影響,常見的原因有:

(1)父母本身的童年經驗不佳,令他們婚後不太懂得做父母。

(2)父母不懂得用有效的溝通方法去表達關心孩子

(3)父母的婚姻關係不良,二人未能同心關愛孩子。

(4)父母因為照顧有特殊需要的子女或偏愛子女,忽略了某一位孩子的需要。

(5)父母忙於其他事情而忽略照顧孩子,常見情況有過度投入工作或發展個人興趣,或者忙於照顧自己原生家庭的需要,甚至專注教會的事奉等。

社會大環境

電視劇集、電影、愛情小說和網上媒體等,令孩子接觸很多關於感情和性的資訊和故事。當中大多數強調愛情的甜蜜和溫馨的經驗,而性可以隨便發生,不用思考後果和責任。故此,當孩子在家庭裡、學校裡和朋友之間缺乏關愛,而內心又嚮往關愛的時候,愛情彷彿就是「及時雨」,能夠補充這一方面的需要。

父母發現孩子談戀愛怎麼辦?

不少父母第一個反應就是反對和責備。父母必須要小心,在不理智的時候,可能會說出和做了很多傷孩子心的說話和事情;反而令孩子更想逃離家庭,嚮往與戀人傾訴和共聚,正所謂「壓力越大、反抗越大」。相反,有些家長採取開放態度,以正確的戀愛觀引導子女,教導他們不單憑感覺,也要有意志上的委身等。家長甚至可以主動結識孩子的戀愛對象,了解對方,更可以在有需要時從旁協助。父母也可了解孩子與戀人的親密程度,並教導他們某些界線不可僭越,否則後果嚴重。

事實上,當孩子更深經歷和思考戀愛,認識了是甚麼一回事之後,有些人會認真地談戀愛,但有更多人選擇分手。從正面來說,或許這次經驗是一個契機,讓整個家庭反思「過去是否忽略了孩子的需要」,從而檢討怎樣增強對孩子的關愛,以及給予戀愛婚姻的引導。

黃曼君女士

兒童、個人、婚姻及家庭輔導員

澳洲註冊音樂治療師

情愛心理學:二手男人

「二手男人」是個近代出現的專有名詞,是指那些曾經結婚,但已離婚的男士,也包括了妻子已過世的鰥夫。傳統以來,大眾對拋棄妻子的男子多加鄙視,大多數同情被離棄的女性。時移勢易,由於女子經濟獨立及女性平權,很多時是妻子要求離婚,被拋棄的丈夫反而得到同情。

由於這種情況,現在有不少女子不介意找離婚男子作為自己的對象。她們認為這些失婚男士曾經受過感情挫折,應該懂得珍惜日後的婚姻關係,甚至有人認為他們在性表現方面更為純熟。此外,也有人認為這些「二手男人」,因為有上一次婚姻失敗的慘痛經歷,應該會更真實地了解女人的心情,故此比較溫柔體貼;對於爭執,會多考慮其他應對方式,避免互相傷害。

事實並非如此理想,要看看離婚的主要原因。因為不少夫婦離婚,乃是丈夫有家暴的行為,或者出現毒癮、酒癮及賭癮。當然有些離婚男子日後比較懂得收斂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又或者改過自新;但仍然有部分人本性難移,很容易故態復萌。此外,有一些男士因為離婚的創傷及後遺症(例如分掉身家或支付昂貴贍養費、失去工作甚至住所等),除不掉陰影,很難再投入另一段戀情。即使他們願意再找女伴,也十分害怕再婚;更有一些失婚男士,懷有報復女性的心理,因而玩弄女性。

不過,確實有一些「二手男人」較為成熟,特別是曾經服侍患病妻子及照料子女的男士;他們比初次結婚的男人更懂得照顧女性及兒女。可惜當中有一些人對前妻念念不忘,不能把愛情全心全意轉移到另一位女士身上,以致第二春愛情並不恩愛。

從精神醫學角度看,離婚男性明顯地出現較多健康問題,包括體重波動、焦慮及憂鬱,有失眠等病徵,而中風、患上心臟病機會也增加。不過,上述的健康及社會經濟問題一般是短暫的,通常只在離婚初期出現。反觀離婚女性,若出現這等問題,很多時變成了慢性疾病(Thomas Leopold, June2018, Demography)。

由此可見,女性喜歡離婚男性(甚至已婚男性),可以從社會心理因素去了解。不過,大家要明白這等男士的本性並不比未婚男士優勝,只是經過了婚姻的磨練,變得較為成熟而已。若能清楚其離婚的真正原因(並不容易),可能會對「二手男人」有較明智的抉擇。

聖經對於離婚的理由看得比較嚴格,主要理由須是配偶不忠(馬太福音第十九章9節)及不信的配偶因信仰緣故主動放棄婚姻(哥林多前書第七章13至15節)。但是,近年有不少教會容許夫婦因家暴而離婚。此外,聖經也容許信徒再婚,條件是嫁給有共同信仰的人(哥林多前書第七章39節)。

麥基恩博士

環球天道傳基協會義務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