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人的情緒有高低起伏,而情緒正是我們面對事物的一種心理反應。最近筆者跟朋友談起情緒管理,朋友說:「某位朋友經常發脾氣,他的EQ很低。」他接著說:「另一位朋友無論經歷甚麼事也不會有特別情緒,他的EQ很高。」究竟甚麼是EQ?情緒又能否用商數來表示呢?
談起EQ,相信很多人也會聯想起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的著作EQ。這本1995年出版的書提出了情緒商數(Emotional Quotient)的概念,當時這個概念引起了廣泛討論,有學者質疑情緒能否用商數來質量化?如果情緒能夠用商數來顯示,那情緒商數跟智能商數(Intelligence Quotient)是否相關?情緒商數是不是應該被包括在智能商數裡面?
後來,學界衍生了對情緒商數有三種不同的理解。情緒商數(EQ – Emotional Quotient)指用來測定人的情緒及其變化的商數;情緒智慧(EI – Emotional Intelligence)是測定人面對情緒問題的認知強弱;情緒智商(EIQ – 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是把情緒的認知也視為智能商數的部份,類似於情緒方面的智能商數。現在常說的EQ通常是指EI或EIQ。Salovey與Mayer(1997)定義情緒智商為一種準確地察覺、評估、表現情緒的能力,擁有良好情緒智商能促進身心健康、工作表現及領導能力。心理學家提出了多個情緒智商的模組及其評估方法,其中Salovey和Mayer 的能力模組(Ability Model)指出情緒智商有四方面:
一、感知情緒:從人的面部表情、聲音、圖像及文化背景偵測人的情緒。
二、運用情緒:運用情緒來促進各種認知活動(例如:思考和解決問題)。
三、理解情緒:解讀不同情緒及理解情緒與意境的互動。
四、管理情緒:運用有效方法調節自己和他人的情緒,不被情緒駕馭。
了解過情緒智商的定義,下次讓我們來探討訓練情緒智商的方法吧!
鄧朗然
臨床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