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D特兒特教 之 ASD的譜系發展

在1994年《美國精神醫學會》的「診斷及統計手冊第四版」(DSM-IV)中,「自閉症」被視為一種「譜系障礙」(Spectrum disorder),因而包括並不完全符合以往診斷標準的情況,即是必須要有對人缺乏興趣、溝通上嚴重受損、對環境有古怪反應的要求。但在這裡,卻特別提及以下三種病狀:

(一)「亞氏保加症」 (Asperger’s disorder)

(二)「兒童瓦解性障礙」 (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

(三)「雷特氏綜合症」 (Rett’s syndrome)

這分類系統行使多年,已經深入民間且被廣泛接受。不少家長希望子女是屬於似乎較輕微的「亞氏保加症」;甚至有部分父母,因這綜合症很多時有一些特殊認知能力(例如過目不忘)而驕傲示人。

但是,自從2003年人類基因圖譜面世以後,科學家發掘出數以百計的遺傳因子與自閉症有關,與DSM-IV的分類很難吻合,因此2013年的DSM-5只有「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統一名稱,在眾多診斷標準以外,患者需要在兒童期間符合以下兩個條件:(一) 相應性社交溝通及互動上有持續困難;(二) 狹窄及重複性的行為模式。但這種診斷標準卻引起不少專家的議論,以及患者家長的反對,特別是憂慮發病率會嚴重改變,並且擔心相關服務及醫療保險會受到影響。

至於「世界衞生組織」提倡的《國際疾病分類》(ICD)手冊,最新的ICD-11版本也是以譜系基礎,但會分別患者是否「智力傷殘」(弱智)。此外,還有註明在女性方面及年紀大了以後,自閉的特性會模糊起來。

註:
「亞氏保加症」是維也納兒科醫生Hans Asperger在1940年代提出的。他觀察到一些男孩子有社交及溝通上的困難並且有自閉行為,但智力及語言發展保持正常。

「兒童瓦解性障礙」又稱「海勒綜合症」,是奧地利特殊教育專家Theodor Heller 1908年首先提出。這罕見疾病在兒童三四歲後才出現,病況跟著逐漸衰退。初期會焦慮煩躁,其後認知功能逐漸消失,愈來愈變得自閉。

「雷特氏綜合症」是維也納兒科醫生Andreas Rett在1966年提出,來形容一些女孩子出生後6-18個月間開始出現嚴重心理動力及語言問題。現證實這是一種罕有的遺傳疾病。

麥基恩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ASD特兒特教 之 ASD的歷史發展

1943年,美國籍奧地利精神科醫生Leo Kanner形容,有一些小孩非常孤獨自閉(Autistic loneliness)、出現延遲的模仿語言(Delayed echolalia)及焦慮強迫地期望維持現狀(Obsessive desire for maintenance of sameness)。他稱這批兒童患上了「早期嬰兒自閉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但中國大陸翻譯為「幼兒孤獨症」,是情緒嚴重波動所致。他並指出,病患者的認知能力沒有問題,甚至智力與記憶力較一般兒童更高。由於接受他的理論觀點,「美國精神醫學會」在1968年的《診斷及統計手冊-II》(DSM-II)收納「自閉症」為一種精神障礙,與兒童「精神分裂症」相似,因為兩者皆有與現實脫節特徵。

在1950至60年代,精神科專家認為此病乃源於母親非常冷漠沒有情感對待子女。奧地利心理分析家Bruno Bettelheim在1967年更稱她們為「雪櫃型母親」(Refrigerator mother)。幸而其後科學研究證明這「自閉症」與大腦成長有關,實在有非常重要生理元素,與母親的性格無關,但也與「精神分裂症」不同。故此,1980年的DSM-III定「自閉症」為「滲透性發展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並把診斷標準訂定為在出生後30個月內出現以下表現:(一)對人缺乏興趣;(二)溝通上嚴重受損; (三)對環境有古怪反應。不過對於沒有上述表現,但明顯有些自閉徵狀的,會加上一項「未另行分類」的,其後在1987年的DSM-III修訂本,接納較為溫和的自閉情況,並且把30個月內的要求刪掉。

至於另一個普世性的診斷標準,即是「世界衞生組織」的《國際疾病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其對ASD 的發展與修訂也與DSM類似。總體來說,為要符合全球所有國家應用,其診斷標準較為放寬。

1988年,一齣美國荷里活電影 Rain Man,由著名影星Dustin Hoffman飾演一位有超然記憶能力的自閉人士,引起大眾對這精神障礙的關注。不少國家的教育當局,開始留意這類障礙的學童,並加強特殊教育的發展。1998年《刺針》醫學雜誌發表一篇文章,認為兒童接受了三合一疫苗注射後會產生自閉症,這引起很大的迴響,許多家長拒絕子女接受這種預防注射。直至經過更多的醫學研究分析,這理論才終於被推翻!

麥基恩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