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愛情經常在電影電視片集中出現,但是比較少見在銀幕或螢光幕上出現異國情緣的題材。《金龜婿》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是1967年荷里活一部出名,卻引起社會衝擊的電影;由著名黑人男星「薛尼波達」(Sidney Poitier)及白人女星「嘉芙蓮協賓」(Katharine Hepburn)領銜主演。在1967年前,美國很多州份(特別是南部)的種族通婚是非法的。劇情講述一位23歲的美國小姐Joanna Drayton,在夏威夷認識並旋風式愛上37歲喪妻的黑人醫生John Prentice。她認為自己的父母反對種族主義,於是大膽把未婚夫帶回位於三藩市的老家,把父母嚇怕了。雖然Joanna的母親漸漸接受了John,但是父親因為擔心日後出現問題而反對。此外,John的父親思想保守,不贊成兒子高攀一位白人女子。其後,雙方父母聚在一起吃晚餐討論婚事。雖然兩位父親都反對這段婚姻,但是兩位母親卻支持這對情人,而且批評丈夫忘記了真正的戀愛。終於,她們感動了「反對者」,使有情人終成眷屬。這套電影得到兩個「奧斯卡金像獎」及兩個「英國電影學院獎」,而且商業上非常賣座,甚至當時美國南部從不觀看黑人電影的白人也購票進場欣賞。
很多婚姻專家指出,跨越文化或種族的婚姻確實有很多困難存在。根據Rainbow Printables在2019年9月5日網上的分析,有下列常見的問題:
一、社會標籤:有些地方仍然不太認可這種婚姻,可影響與親友的關係。
二、溝通問題:雙方的家人在文化及道德價值觀上很難作有效的溝通,很容易出現誤解。
三、不必要的注意:夫妻一舉一動很容易引起周邊的人關注及談論。
四、錯誤結婚動機:若為了反叛父母或期望移居外地而結婚,很容易導致婚姻破裂。
五、文化差異:生活上的文化衝突實在不能避免,需要彼此包容及改變自己。
六、子女教養矛盾:東西方對子女的教育方式及關注重點有很大分別,雖然各有良好動機及理論,但是不容易融合。
七、埋怨藉口:若有矛盾衝突的時候,很容易歸咎於對方的文化種族問題。
八、宗教分歧:即使互相尊重,也有節日慶典方面的衝撞,而飲食方面也會產生矛盾。
九、離開昔日社區:在另一種文化種族區域生活,需要很多方面的適應。
十、文化震盪:配偶所屬文化的明文與不明文規則及環境特徵,跟自身文化可以有很大的差異。
凡此種種因素,2002年美國疾控中心的統計數字證實跨種族的婚姻比同民族婚姻的離婚率顯著地提高(41%對比31%),特別是新娘結婚時未及18歲。即使如此,跨種族的結婚比率越來越普遍,特別是有更多亞裔及西班牙裔的人移居美國的時候。
舊約聖經反對異族通婚,原因是避免以色列人離棄上主,改為拜其他偶像(申命記第七章1至6節)。不過舊約偉人摩西的妻子是另一個種族(古實)的人,而當摩西的兄姐批評這段婚姻的時候,遭受上主的懲罰(民數記第十二章1至15節)。馬太福音第一章耶穌的家譜中,也提及了外邦的女子,例如迦南人喇合及摩押人路得。
麥基恩博士
環球天道傳基協會義務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