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份_總幹事問安信

各位主內支持環球天道傳基協會的弟兄姊妹及朋友,平安!

這一年多以來,全球瀰漫冷戰熱戰的氛圍,且眼見俄烏戰爭不單停戰無期,甚至有擴大的跡象,相信大家心情很難平復。遠離戰爭地區的香港人有此感覺,相信在戰爭實地之中或周邊環境的人的情緒起伏應該更激烈。確實有證據指出,與戰爭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一般人民都容易產生焦慮、憂鬱及創傷後壓力症,甚至患上精神障礙。

一段時間,我除了祈求世界和平之外,真不知道可以做甚麼!後來,我發覺藉著我對精神健康及社會危機的認識,加上參考相關科學研究及資料,可以寫下一些戰爭帶來的精神傷害文章,讓其他人明白戰爭帶來的心理害處。感謝上主的恩典,今時可以把積累的相關文章集結成書出版,新書名為《戰爭與心理健康》;讓讀者可以更深入明白戰爭的可怕。在這裡歡迎大家訂購,自己閱讀或轉贈親友,更歡迎大家不吝賜教,指點一二。

由於疫情看似式微,大家關心的「傳基」決定在本年十月為「調解服務」及「長者關懷」兩項主力事工舉辦一次步行籌款活動。我們暫定主題為「家庭和睦」,因為發覺現今香港社會仍然有很多與家人關係破碎的事件,甚至出現家庭慘劇。我們希望藉著關心孤獨的長者,並提供與家人相處的和諧之道,使香港這個地區更融洽、和諧。步行籌款活動詳情將於日後公布,誠邀大家預留時間並帶同年長或年少的家人一起參加,並為這有極重意義的活動的各樣安排禱告。謝謝大家!

今年的書展快要開鑼,「傳基」也積極配合天道書樓參與其中,並以特惠價錢售賣全人健康書籍。故請大家參觀書展時,切勿忘記「基督教坊」及天道書樓攤位(1B-A38)。


近兩月「傳基」的恆常奉獻收入減少了,以致收支出現負數。在此呼籲大家在禱告及經濟上繼續支持我們。

暑期天氣炎熱,溫室效應越來越明顯,溫馨提示大家留意天氣,多喝水消暑,保持健康!

主內
你的弟兄
麥基恩謹上
環球天道傳基協會義務總幹事

二零二三年七月

~~~ 感動回應表 ~~~

網上訂購表格

《戰爭與心理健康》

作  者:麥基恩醫生

出版日期:2023年7月

編  號:TDW073

國際書號:978-988-76225-2-9

頁  數:XIV+126頁

售  價:HK$98

內容介紹:

《戰爭與心理健康》全書分成三個部分,包括戰場上的心理狀況、戰爭對社會心理健康的影響、戰爭中人們的心理健康。本書主要講述戰爭爆發之時,受影響的人不止在戰場上的士兵將領,兩國(甚至多國)的社會及人民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重大影響。除了造成人命傷亡、財物經濟損失之外,人們(包括平民、婦女、孩童、殘疾人士、戰俘、老兵、難民等)的心理健康遭受的影響難以估計;有不少人出現精神問題,需要長期醫治,也給國家、社會、經濟帶來另一種沉重的負擔。作者在書中提出了各類人士不同的精神狀況及治療建議,盼能喚起大眾關注戰爭帶來的影響,而且盡力關心幫助受戰火波及的人。除了提供物質支援外,信主的人更要切切禱告記念他們,並向世界傳揚耶穌基督使人和睦的福音。在地上生活,人們不能獨善其身,「彼此相愛」始終是至理名言。

作者簡介:

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多年來投入教會事奉,又致力推廣精神健康、健康婚姻關係。關注大眾的情緒問題,過去十多年主理環球天道傳基協會「與情緒共舞」講座,並著有多本關於情緒心理的書籍;也有以婚姻、情性為題的著作;又於報章及網上撰寫醫學、心理、情緒及情與性等專欄。曾任香港大學精神醫學系榮譽教授,現在部分時間兼任環球天道傳基協會義務總幹事,又是現任香港心理衞生會副會長、婚姻及兒童啟導中心董事、中華基督教禮賢會長老、太平紳士;2011年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

推介文:

2022年開始的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使我們覺得戰爭可以很近、很逼真。傳媒對於戰爭的焦點離不開數字,這本書卻介紹了戰爭對其他群體(平民、戰俘、難民、孩童、婦女等)帶來的情緒影響。受戰禍波及的群體較多被人忽略,傳媒也鮮有提及戰爭對這些群體的心理帶來怎樣的負面影響,更不要說應該怎樣去治療他們。本書分析了戰爭對每個群組的心理影響,也提供了一些很實際的處理方式。很多資料都是根據一些權威專家的意見,非常有參考價值;另一特點就是精簡,很容易讀和消化。作者插入一些有關的聖經經文,讓讀者反思聖經的教導和價值觀怎樣解讀這些處境或怎樣關心和為這些群體禱告。

高主賜律師

閱讀這本書的人會被作者挑動內在的善性,關注戰爭對人心靈的影響。對我而言,這書有兩個功用:一、明白在戰爭中,交戰雙方不論勝敗,其軍民在心理健康方面均受到長、中、短期的傷害。讀者日後能更立體地想像受苦者的景況,能更切實地為他們禱告。二、本書簡述了一些研究及重要概念,讀者可以藉著提供的作者名字,使用網上搜尋器獲得有關文獻,從而有更深入的了解。

許志超博士
社會及組織心理學家

麥醫生這本《戰爭與心理健康》閱讀價值甚高,書中剖析了戰爭中一般心理狀況及影響,也提供了不少實例個案及學術專文研究分析,帶出在戰爭中需要關注人的身心靈健康的信息。他於每篇文章結尾部分總是從聖經、從神的層面角度回應及探索出路,盼望藉這書喚起讀者去認識戰爭中各類人士的身心靈健康狀況。這書理論與實踐平衡,治療與預防並重;又以基督徒精神科醫生角度結合聖經分析及回應,實屬罕有上佳的著作。

黃永康牧師
建道神學院教牧學博士

序言:

在2022年初,俄羅斯開始軍事行動,與烏克蘭展開戰爭。戰事不單令軍兵死亡,連平民百姓也難免受害,更引起了全世界能源及糧食危機。不少人擔心,在背後支持烏克蘭的美國及歐洲諸國要是直接捲入這場戰爭,恐怕會觸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又假若俄羅斯因此使用核子武器,而「北約」及美國以同樣方式回應的話,可能導致世界末日。

不過,即使沒有核戰,戰爭除了導致人們身體及生命傷亡之外,也帶給人類心理及心靈創傷。有些群組,例如兒童及長者、難民及戰俘、前線士兵及救援人員,會特別容易出現焦慮及憂鬱症狀;影響社會功能及人際關係,在家庭、事業及日常生活中,會出現嚴重失調。在戰爭時期,心理及精神治療服務會受到嚴重衝擊,一方面求診人數激增,另一方面人力資源及藥物供應卻大大短缺。

幸而在多場戰爭之後,有不少關於心理健康與精神障礙的數據及現況被公布,經專家分析後發表出來。總括這些報告,戰爭只會帶給這個世界困難與不幸,對人類的心理能造成短期及長遠的創傷。著名的國際關係學者Graham Allison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WWI)的前因後果,他曾經這樣說:「雖然事實告訴我們,有很多理由去相信某些事,或者沒有存在任何意義,應該不可致信,甚至事情不可能發生,但是卻發生了。」他的意思是,雖然有很多原因顯示不應該開戰,但縱使所有人都會遭受損失,又沒有人得到利益,仍然會持續出現國與國之間的戰事。就WWI來說,參戰國家的領袖在戰爭結束前,已經差不多全部失勢,例如德國、奧地利和匈牙利、蘇聯及奧圖曼帝國,他們已經在本國革命下被推翻了。英國與法國的國力、經濟也遭受重創,間接為第二次世界大戰(WWII)鋪路。

在過去某段時間,我根據俄烏戰爭的發展,參考一些相關資料及學術論文,寫了一系列關於戰爭與心理健康的短文,刊登在環球天道傳基協會的「心靈關懷」(soulcare.hk)網頁上,與留意時事的朋友分享;希望喚起讀者對戰爭下各類人士的身心靈的關注。蒙上主恩典,有機會結集成書出版,我深感欣慰;又得蒙高主賜律師、黃永康牧師及許志超博士不嫌棄為此書撰寫序言,兼且蒙林瑞麟弟兄為此書撰寫讀後感,實在非常感激,謹此衷心致謝!

期望上主恩待這個世界,讓人類從過去的戰爭中得到教訓;並感化各國領袖顧及戰爭帶來的沈重代價。因此,盡心盡力為全人類謀求福祉,互相合作止息干戈,並且締造和平。舊約聖經箴言第二十一章1節說:「君王的心是耶和華掌控的灌溉水道,轉向甚麼地方都隨耶和華喜歡。」

麥基恩醫生
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
環球天道傳基協會義務總幹事

文章目錄

I. 戰場上的心理狀況

  1. 兩方開戰的時候
  2. 戰爭中的心理戰術
  3. 冷戰的心理武器
  4. 戰爭中的談判
  5. 軍事投降的心理決定
  6. 戰爭中對平民的暴行
  7. 戰爭中的心理急救學
  8. 戰事中特務的心理
  9. 戰爭中PTSD高危士兵
  10. 戰事新娘
  11. 集中營的精神創傷
  12. 集中營與意義治療法
  13. 生化戰爭與精神障礙
  14. 核戰與心理健康
  15. 俄烏戰爭與精神健康
  16. 伊拉克戰爭與心理健康
  17. 阿富汗戰爭與心理健康
  18. 南斯拉夫內戰與心理健康

II. 戰爭對社會心理健康的影響

  1. 如何預訪戰爭帶來精神創傷
  2. 戰爭對社會心理的影響
  3. 戰爭引致精神障礙的高危因素
  4. 戰爭中精神健康的性別差異
  5. 戰爭中的道德傷害
  6. 戰爭英雄的社會心理
  7. 戰爭罪行的心理問題
  8. 戰爭下殘疾人士的特殊照顧
  9. 戰爭孤兒
  10. 勝利疾病
  11. 創傷後壓力症
  12. 軍事演習的心理效用
  13. 認知作戰
  14. 和平主義與反對戰爭
  15. 內戰的社會心理
  16. 軍閥的社會心理
  17. 難民急需的精神健康服務
  18. 戰後重建精神健康政策

III. 戰爭中人們的心理健康

  1. 戰爭中政治領袖的精神健康
  2. 戰爭中的逃兵
  3. 作賣國賊的心理
  4. 戰俘的精神健康
  5. 戰俘的心理創傷
  6. 戰爭孩童
  7. 難民的精神健康
  8. 烏克蘭民兵的精神健康
  9. 駐阿富汗士兵因傷截肢的精神健康
  10. 老兵綜合症
  11. 放棄求生綜合症
  12. 倖存者綜合症
  13. 波多黎各綜合症
  14. 海灣戰爭綜合症
  15. 越南綜合症
  16. 達科斯塔戰後綜合症
  17. 曠日持久難民綜合症

談天說道 之 同行守望 提起精神

「你如果有東西可以給別人,就不可對他說:『你走吧,明天回來,我會給你!』鄰人在你旁邊安居,你不可圖謀害他。」(箴言3:28 – 29《環球聖經譯本》)

文:麥基恩醫生│精神科專科醫生

香港地一直富有人情味,街坊鄰里守望相助的意識強烈,又總能身體力行。隨著環境變遷,生活壓力愈見沉重,大眾市民關懷互助的層面可能有需要轉移到精神健康方面。建立健康愉快的生活,可以是一個家庭的事,也可以是整體社會的事;彼此關心、送暖,對旁人報以友善的微笑,對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群策群力;多關注及認識精神健康知識,助人也能自助。

吉諾維斯綜合症

1964年3月13日凌晨時分,美國紐約市皇后區發生一宗當眾殺人事件。受害人是28歲的女子吉諾維斯(Kitty Genovese)。兇手在案發後,因另一宗偷竊罪而被捕,後來法庭裁定他謀殺罪名成立,判處死刑。這命案之所以轟動,乃是《紐約時報》於頭版聲稱當時有38名目擊者,但全部置若罔聞,沒有人伸出援手,甚至沒有人報警求助。這種視而不見或聽而不聞的旁觀者心態,因而被稱為「吉諾維斯綜合症」(Genovese Syndrome)或「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社交媒體很多時就借用這種情況,來諷刺現今社會(特別在發達的城市)的冷漠無情。《時代周刊》編輯A.M. Rosenthal更把詳情及相關資料整理成一本名為Thirty-Eight Witnesses: The Kitty Genovese Case的書出版。可能因這宗震驚全國的案件的緣故,再加上其他因素,紐約與其他城市於1968年把「911」定為全美國求救電話號碼。

根據心理學家Bibb Latane及John Darley對這心態的研究,這些旁觀者假若發現有另外一些人在場的話,便不容易出手干預。但假若只有他自己一個人在場,則較容易作出救援反應。不過,2010年有一個「元分析」(Meta-analysis)在Psychological Bulletin中刊出,發現雖然多數人會拖慢個人作出反應,但假若真有危機出現,或者受害者需要緊急貼身的協助,人多在場並不會影響救援結果,甚至會提升急救成效。

多年後(2004),新聞記者Jim Rasenberger指出昔日新聞報道錯誤的地方,而死者的弟弟也製作了一套紀錄片Witness(見證人)進一步反駁Rosenthal的論點。其實兇手曾經兩度襲擊死者,而中間曾經有人成功喝止兇手,也有人曾報警求助。眾多旁觀者中,似乎只有兩位有這種綜合症心態,而其中一位Karl Ross更是因為接受朋友的建議而不作出反應。

新約聖經「好撒瑪利亞人」故事記錄在路加福音第十章25至37節。耶穌諷刺兩類宗教人士(祭司和文士)在路上看見一個被強盜打傷的同胞,視而不見,由傷者身邊走過,就像患有這「吉諾維斯綜合症」;反而有一個屬於外族的撒瑪利亞人停下來,為傷者包紮,把他扶上自己的牲口,帶到客店去休養,並負責所有費用。耶穌接著問門徒:「這三個人,誰是那個落在強盜手中的人的鄰舍呢?」

解鎖「吉諾維斯綜合症」小貼士:

一、「助人為快樂之本」,不應該吝嗇,更不要用藉口推卸責任;

二、「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一種勇敢行為,但要在自身安全的環境下進行;

三、假若環境許可,幫助別人要夠全面性,不要半途而廢;

四、假若自己做不來,應該找別人來幫忙或接手。

創傷後壓力症

在天災人禍發生後,一般人會感到很大壓力,短暫影響日常生活及社會功能。不過大部分人會漸漸復原,只有部分精神特別脆弱的受傷者(受害人)在目睹或經歷可以致命的創傷後(例如戰爭、地震),尤其是對自己有切身(例如被強暴、綁票)影響的情況,便會出現一種相當嚴重的精神障礙,稱為「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

創傷後壓力症主要包括以下症狀:

一、重複、不自願及干擾性的創傷記憶,經常出現與創傷有關的不安夢境,甚至覺得歷史在重演(稱為「閃回」“flashback”);

二、持續逃避可能引發有關回憶的事物,又避免談論或回想發生的經歷;

三、對事物有過度警覺性,容易緊張及情緒激動,甚至有衝動行為;

四、有負面思想及感覺麻木,又感到無用及無望,覺得憂鬱甚至有自殺念頭。

因創傷而出現精神障礙,在公元2000年前埃及王朝早有提及,直至1980年「美國精神醫學會」之診斷手冊DSM-III才正式定為精神疾病。由於當時美國有不少士兵在越戰中出現這種症狀,需要醫治,甚至索償。在此之前,這病症經常出現在戰爭情況當中,不過被冠以另外的名稱,例如「炸彈震盪」(Shell shock)、「士兵心臟」(Soldier’s heart)、「戰爭疲勞」(Battle fatigue)等。

精神科醫生Jonathan Shay甚至認為莎士比亞的名著《亨利四世》Henry IV劇情第一部分,Percy夫人在獨白中描寫其丈夫Henry Percy伯爵出征回來後的狀況,很符合戰爭引發的「創傷後壓力症」。

南非聖經學者Gillian Williams及Magdalene le Roux (2012)認為舊約的掃羅王,因經歷「戰爭創傷」而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因此,他的性格及行為大變。掃羅在就位作王之初,對於反對他的人甚至一些敵人相當仁慈(撒母耳記上第十四章)。但經歷過各種殘酷戰爭,特別是巨人歌利亞挑釁而不敢應戰後(第十七章),他的情緒越變越壞,又妒忌兒子的好朋友大衛(第十八章),甚至不斷追殺大衛和他的支持者(第廿二章)。最終掃羅王在一場戰爭失敗後,伏刀而死(第三十一章)。

聖經「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對受創傷的人會有幫助。若病情影響生活及社會功能,則需要接受專業輔導或治療。

簡介:《趣味精神綜合症》記載了世界各地關於綜合症的資料及專家的見解。作者把深奧的精神病學理論以富趣味及淺白的文字表達出來,讀者可從本書認識人性的弱點,也可找到處理的建議。

ASD年長病患者的身體健康

現今醫學已證實「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簡稱ASD)是一種長達整個人生的大腦發展問題,尤其影響病患者的社交溝通及行為表現。現時醫學上,多了不少對「專注力不足過分活躍精神障礙」(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病人的跟進研究,發現他們比其他人較容易有身體「共病」(co-morbidities),尤其是肥胖症及腸胃問題。

至於年長(超過50歲)的ASD患者,這方面的研究仍是很少。曾有一個研究觀察到他們較容易出現骨質疏鬆及腸胃問題(D Gilmore et al, 2021, Autism, Vol.25),也有研究發現,他們與其他人的身體情況沒有甚麼明顯分別(L Bishop-Fitzpatrick et al, 2019,Research on ASD,Vol.63)。因此,一個大型人口普查分析應該能夠提供更準確的答案。

最近,瑞典一班專家進行了這種大型研究分析,他們在超過四百萬長者當中,發現有0.1%曾被診斷患有自閉症,當中36.5%為女性,63.5%為男性。與非自閉症人士比較,他們明顯更容易有「身體受傷」及「跌倒」問題。此外,心臟衰竭、膀胱炎、血糖失調、缺鐵貧血、中毒及自殘的發病率在統計學上也有增加。若ASD患者同時有「智力殘缺」(intellectual disability)的話,則較容易有身體受傷及跌倒情況,但較少人自殺或發生中毒意外。如果將自閉症病人以男女性別作比較,則女性自閉症患者少一些「慢性阻礙性呼吸疾病」(Shengxin Liu et al, June 2023, The Lancet.healthy-longevity)。因此,研究人員建議及早為ASD長者作全面身體檢查,並教育他們多做運動及小心飲食。

至於ASD與身體疾病的相關原因,比較難直接找到因果關係;反而多數受生活習慣及飲食間接影響。正如其他精神障礙病人一樣,大多數人不願做運動,以及偏愛不健康的飲食;在外國更有病人長期濫用煙酒的問題。不過,精神與身體疾病的關連也可能受遺傳或服用藥物等影響;特別是由某些藥物引致的「新陳代謝綜合症」。故此,日後這方面的研究應該考慮上述各種因素。

聖經提摩太前書第五章1節上提醒信徒,要留意年長的人的心理健康:「不要嚴厲責罵老年男人,卻要勸他像勸父親」。

麥基恩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時事特稿

因精神病殺人?

偶爾發生的謀殺案中,絕大部分兇手並沒有真正的精神障礙。不過當中確實有一些行兇者在案發時,出現精神錯亂;而偵查發現,受害者與行兇者沒有關係,互不相識。在審案之時,究竟如何定罪及判決呢?

歷史上,這情況的確是相當難處理。一般法庭定罪的原則是根據犯罪行為(actus reus)及犯罪動機(mens rea)。但在精神病人犯法這方面,他們雖有行為,但動機往往不合常理,令人費解。例如一個有嚴重病態嫉妒的丈夫,在毫無證據之下妄想妻子另有情人而給他「戴綠帽」,在憤怒之下亂刀殺死妻子。假若這丈夫接受治療而復原,相信會後悔莫及。但應該如何審判他?

在1843年6月20日,英國人麥克諾敦(Daniel McNaughton)在倫敦國會大道(Parliament Street)上,在群眾面前向當時英國首相保守黨貝爾爵士的私人秘書(兇手以為他是首相)背後開槍。警方即時將他制服,傷者五日後逝世。他因此被控刻意謀殺,但在調查中發掘到非常複雜的精神病歷。McNaughton生長於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在案發至少十八個月前,他認為有一個陰謀要對付他。他深信天主教教會及英國保守黨已經派遣一些間諜對付他,於是報警求助,但警方沒有給他滿意的效果。

在偵查期間,他詳細解釋自覺有些神秘人跟蹤他到法國、蘇格蘭及其他地方;又誣陷他犯了他肯定沒有犯過的罪案,甚至想謀殺他。因此,他歸咎問題出於保守黨,於是決意謀殺屬於保守黨的首相。

當法庭審訊時,所有專家證人都確認他犯罪時精神錯亂,受著妄想影響而犯罪。經過控辯雙方爭論及引用各種法律例證,終於判決McNaughton為「精神失常」(Insanity)。雖然謀殺罪名不成立,他卻被送進精神病院終身監禁,並於52歲時死於獄中。此事引起大眾,甚至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不悅,要求詳細調查此案的細節。經過法官專責小組討論,結果制定了「麥克諾敦法則」(McNaughton’ s rule)及其重點:

一、除非有明顯相反證據,每個人都被假設精神正常及有能力對自己行為負責;

二、假若精神失常的犯人真正知道自己的行為,也應判有罪而受罰;

三、若以精神失常來辯護,必須證明犯人確實不知道犯罪性質及其後果;

四、即使妄想真正存在,犯人也要為妄想下的環境及有關事情負責;

五、最終應該由陪審團裁決是否精神失常。

雖然這法則保障精神病患者避免收監或死刑的判決,但通常要強制進入關閉式的醫院接受治療。在沒有死刑的國家,醫院治療的時間往往會比謀殺判監的時間長。一般被判長期監禁的囚犯,若表現良好,會獲提早釋放;但被判進入醫院接受治療的病人,卻沒有這種待遇。此外,在精神醫學上,妄想的病徵內容及應用性有多種程度,病人未必是完全沒有理性;況且,有時候很難絕對準確界定在犯案那一刻,行兇者的精神狀況真是神智失常。因此在不少國家,上述法則越來越少被引用,反而較多用減責(diminished responsibility)來申訴,將控罪改為「誤殺」(manslaughter)。

耶穌曾經說過:「健康的人不需要醫生,有病的人才需要」(馬太福音9:12)。精神障礙也是一種疾病。

麥基恩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2023年6月份_總幹事問安信

各位關心我們工作的弟兄姊妹及朋友:

你們也許會問:在這電子數據時代,電子書籍充塞大眾媒體,賣實體書的店舖不斷收縮,甚至結業;再加上人工智能資料庫存愈來愈普及,為何「傳基」仍然不斷出版新書呢?

沒錯,我們正在不斷嘗試以數碼方式推介我們的文章及著作,但仍然決定出版有價值的全人關懷書籍。以下是一些原因:

一、有研究指出,讀者(尤其是這時代的成年及年長知識分子)對實體書中精彩的文章,比在電腦螢幕所見的相同內容,更能專注及有效記憶。此外,也有分析一般人在手機或電腦看的東西,主要是知識追求;反過來從書本看到作者的心得,容易回味及享受。目前「傳基」所出版的書籍,也是想令讀者對內容感到趣味,並且鼓勵讀者多些深度思想,然後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二、現時網絡訊息爆炸,同一類題目的材料可在無數網址尋得。由於「傳基」的資源缺乏,未能花錢宣傳及提升網頁上的知名度。因此,大部分不認識「傳基」的人,絕少在網上看到我們的文章。自家發行的書籍,可以先接觸與我們有關連的朋友及信徒,然後藉著大家把實體文章傳開,與其他人分享。

三、由於目前出版的行政措施,我們的書籍的印刷成本一般獲得贊助,以致在適量印刷下不用虧損。若然銷售理想,更會增加收入,可支持本會推行其他各項相關事工。

當然,我們也要「以諸般的智慧」,把這些有價值的書籍推廣出去。在這裡懇請大家幫忙推介,或給予實際可行的寶貴意見。另外,我們也會投資於資訊科技及市場推廣方面的工作,並以實體及數據方式把整全的福音傳揚出去。因此,我們在四月份聘用了一位負責IT的半職同工。在這方面打好基礎及發展,敬請在禱告及經濟上支持。

除了出版書籍,「傳基」也十分著重其他事工,特別是培訓課程及全人健康講座。歡迎大家參與並推介給教會肢體及親友:

一、7月份「傷癒之路──哀傷治療」講座
    (講員:余德淳博士,詳情請瀏覽本會網站)

二、8月份哀傷治療課程詳情容後公布,請留意本會網站。

父親節將近,我們邀請到余德淳博士在《明報》(12/6)表述父親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實在不下於母親。在此,盼望各位朋友及弟兄姊妹對父親有進一步的了解及關懷。

明報「談天說道」版面

謹祝 香港所有父親身心靈健康快樂!

你的弟兄
麥基恩謹上
環球天道傳基協會義務總幹事

二零二三年六月

~~~ 感動回應表 ~~~

ASD特兒特教 之 ASD之研發治療方法

到目前為止,尚未有一種藥物可以真正治療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簡稱ASD)。不過,對於治療這精神障礙的某些嚴重病徵,確實有一些藥物可以採用。

傳統上,有不少醫生曾經開方「血清素」(serotonin)類抗憂鬱藥物給自閉症人士,認為他們的腦部缺少了血清素。但目前成效並不明顯,除非病患者有焦慮憂鬱情緒;而這類藥物,根據美國「藥物及食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批核,對於ASD的兒童只有「氟西汀」(Fluoxetine)及「舍曲林」(sertraline)較為安全。至於ASD患者常見之煩躁(irritation)及發脾氣等問題,FDA也推薦兩種抗精神病藥物來使用,分別是「維思通」(risperidone)及「亞立哌唑」(aripiprazole)。由於「維思通」較容易出現類似柏金遜症的「外錐體副作用」(extrapyramidal side effects),醫生通常會先採用「亞立哌唑」。這方面類似的新藥(brexpiprazole)也正在研究之中,目前尚未確定成效。

至於其他市場曾推介的治療產品,例如「螯化作用」(chelating)藥物、高壓氧氣、排毒泥漿浴、二氧化氯等,FDA不單認為沒有用處,更警告胡亂使用會對健康有不良影響。

曾經有專家建議採用「催產素」(oxytocin), 希望能改善社交關係,但效果不明顯。反而在這方面較為有用的方法,似乎是一種深層次「重複性顱外磁剌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技術,針對「背內側前腦」(dorsomedial prefrontal)的大腦皮層加以磁力剌激,似乎可改善社交缺失及社交焦慮(PG Endicott et al, 2013, Brain Stimulation )。

由於自閉症人士很容易有腸胃問題,故也有人認為他們腸內的微生物可能並不健康,導致自閉病徵。目前發現這等微生物確實與中樞神經之代謝過程有密切關係,因此有研究把健康非自閉症人士的大便,經整理後移植到自閉症人士的腸道中,稱為「糞便微生物移植」(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根據分析,這方法似乎十分有潛在價值(Li Youran et al, 2022,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and Treatment, Vol.18)。

在最近的學術研究中,更有針對ASD遺傳成因的藥物研發出來。其中包括一傳統抗癲癎藥(也有用來醫治躁鬱症)的「拉莫三嗪」(lamotigine)。研究人員指出,這種藥物針對腦細胞的「鈉通道」(sodium channels),只要可以影響這有遺傳效應特殊蛋白質,便能令ASD患者腦細胞功能有所轉變,因而更能徹底減少相關病徵(Bettina Weigel et al, 2023, Molecular Psychiatry )。

由此可見,目前醫學上對於自閉症的治療尚未有確實療效的藥物。因此,仍需要以傳統的教育訓練及行為治療來幫助患病人士。在這方面,老師及家人的鼓勵和支持實在是非常重要。

麥基恩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ASD特兒特教 之 ASD與身體共病

由於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簡稱ASD)屬於神經系統發展障礙的一種疾病,因此出現由中樞神經系統引發的其他身體毛病並不出奇。根據專家的分析指,自閉症譜系障礙病人比較多出現的身體毛病包括以下幾種:

一、癲癇症狀:這情況出現在25-40%的ASD病人身上,比一般人發病率高出十倍。假若有家族癲癇病歷或有神經系統疾病,包括認知遲緩(弱智),發病率將會更高。不過有時癲癎的病徵只是瞬間的肌肉收緊、煩躁及衝動,與ASD病徵類似,並不容易發現及分辨。治療方面一般採用抗癲癇的藥物,但要衡量其副作用。

二、腸胃問題:超過一半自閉症患者有各類的腸胃不適情況,包括肚瀉、便秘、肚痛及肚脹等,可能由於飲食失調引起。治療方面主要是飲食調節及針對主要病徵作治標性的醫治。

三、飲食失調:主要是過度選擇性節食,或者相反胡亂進食,又因缺少定時運動,導致大概三成人士體重嚴重下降或上升。這是最難醫治的問題。目前並沒有任何特效藥治療,而有些精神病藥物更會令情況惡化下去。故此需要營養師指點及家人監管,也要適當調校藥物,更要加上恆心實踐,才能有效。

四、睡眠失調:有人認為這是屬於精神科範疇,但其實不少睡眠困擾並不單純與精神障礙有關。有分析指出,超過一半自閉症兒童出現慢性睡眠問題,包括很長時間才能入眠、經常及長時間驚醒,以及非常早醒來而騷擾家人。通常這與睡眠衞生有關,但也會受到家長們本身的睡眠習慣所影響。若能改善生活習慣及睡覺環境,往往比服用安眠藥更實用。

此外,間中也有腦神經免疫系統的共病出現,包括神經線病、肌肉協調問題及某些遺傳性疾病(例如X染色體易裂症)等,但由於發病率不高,故不在此文章介紹。

至於自閉症譜系障礙之精神障礙共病,主要包括專注力失調、焦慮與憂鬱症、強迫症等等,將會在其他文章中討論。

麥基恩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ASD特兒特教 之 自閉症之社交障礙

社交障礙是自閉症譜系精神障礙主要病徵之一,是影響患者生活及社交功能的重要因素。記得昔日在英國進修時,Lorna Wing教授(著名「亞氏保加症」Asperger’s syndrome專家)形容病患者很多時「在不適當時候說不適當的話」。

由於社交障礙的基本成因尚未清楚,這方面的治療方法目前主要是教導及訓練,稱為「社交技巧訓練」(Social Skills Training)。當中包括四方面培訓:

一、遊戲訓練:如何加入其他人的遊戲活動。

二、對話訓練:如何與他人以說話及身體語言溝通。

三、情緒訓練:如何控制自己的衝動及憤怒情緒,並了解對方感受。

四、解決問題訓練:如何處理衝突,並在社交場合中作出合適決定。

在兒童及青少年方面,治療師通常會採取下列訓練方法:

一、遊戲練習:透過玩具及遊戲視線訓練規則及表現。

二、角色扮演:綵排社交場合上的角色,然後正式參與相關活動。

三、社交故事:討論故事中角色的表現是否適當,那個地方需要小心及改進。

上述之訓練可以透過圖畫及視像示範,讓受訓者模仿。

目前尚沒有任何藥物可以真正改善社交技巧,不過也有一些治標藥物針對衝動及煩躁行為,減少社交上出現的尷尬場面。曾經有人提出,被稱為「愛情賀爾蒙」的「催產素」(Oxytocin)可改善人際間的「連繫」(Bonding),但臨床使用上卻未見對社交障礙有明顯改進。最近德國研究人員在基因工程改造動物(老鼠)的實驗,發現有一種情緒穩定劑(也有抗癲癇作用),似乎可以抑制某些遺傳因子而改變動物的自閉行為。

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團隊也發現採用「微電流」來刺激腦部某些地區(前額葉之神經網絡),再加上社交溝通及認知能力訓練,可以改善自閉症患者的社交能力(見報章《am730》,2023年2月17日,頁A8)。

由此可見,藉著醫學不斷的發展,治療自閉症的特殊問題似乎有曙光了!

麥基恩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2023年5月份_總幹事問安信

各位閱讀這家書的弟兄姊妹:

主內平安!

很感恩一年一度的「籌募晚會及異象分享會」依時順利舉行。雖然有少部分嘉賓未能出席,但當晚氣氛非常溫馨,程序相當緊湊。雷建華牧師當晚分享的信息圖文並茂,十分精彩;而《在地若天》這個題目,對信徒來說非常有挑戰性。今日這個地球相當混亂,除了新冠疫情此起彼伏,更有地緣政治不穩定,出現了能源及糧食短缺,因而引起快速通脹及經濟衰退的危機。故此,在此時此刻,信徒表達「在地若天」的行為、生活,確實非常重要。

其實「環球天道傳基協會」(「傳基」)正是盡這方面責任來協助信徒,藉著大眾社交媒體把天國的真理通過個人的恩賜見證出來,以關懷身心靈的方式互相服侍,讓這個世界更友愛及更和諧!剛出版的新書《教學人生──校長寄予生命的愛語》正是其中一項工程。祈望各基督徒校長的心底話,能夠對教育界中人(不止校長,更包括老師及其他相關工作人員)有所激勵,對身邊的莘莘學子加上生命教育。在此,我對撰文的校長們致以衷心的感謝。

在今年的分享會中,我大膽地讓大家知道我們的財政首次出現盈餘。有人認為這樣會減少支持者的金錢奉獻,但我深信透過介紹我們過去一年的各項工作,上主會讓弟兄姊妹更了解「傳基」實在是非常謹慎運用金錢的機構,因而明白他們的支持沒有白費或浪費。結果出乎意料,今次收到的奉獻是歷年來最多。我們深受感動,但仍懇請大家繼續積極以金錢及禱告支持我們的事工。

除此以外,我感謝上主,在過去多個月內《家書》中提及的資訊科技發展的需要,現終於因為聘用了一位半職專業同工而開展了。請大家在禱告中記念,讓各同工們能夠彼此配搭,使這事工能夠發揮功效,接觸更多人,更能榮神益人!

祝大家在感冒季節身體健康!

你的弟兄
麥基恩謹上
環球天道傳基協會義務總幹事

二零二三年五月

~~~ 感動回應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