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人生:一朵蘭花的教育

有些孩子先天背負許多「困難」來到世上,似乎揮不去,挪不開;就如我曾經聽過一位精神科顧問醫生說,這些孩子總是「禍不單行」,他們可能是一個集ADHD(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讀寫困難、ODD(對立反抗症)等問題於一身的人。曾經相遇過孩子是身兼「五項」特殊學習需要。假如你是這孩子的家長或老師,如何是好?

教育從來需要刻意經營,所謂「刻意」,就是要用心、用時間及技巧去築成。學校的使命是辦教育,更應該不負家長所託,認真地做好教養孩子的差事。課程是骨幹,需要刻意經營;活動是養分,需要用心編排;然而,教育的靈魂所在,一定是老師。

猶記得一年多前,學校即將要接收一位由小六升中一的學生(化名「仔仔」)。人未到校,屬於他一疊個人檔案先來到。資料顯示,他不太懂得表達,從記錄中得知他會自殘及傷害身邊的人;情況令教師團隊感到憂慮。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教職員團隊自發安排了數次個案會議,就朝著學校的理念「多途並進,彈性安頓」行動。在迎接這學生之前,做好預備工作。每當我遇到難題時,就想起聖經中偉大的教育家——主耶穌。祂是一位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夫子,祂把門徒帶在身邊,以身作則教導他們;同時祂展現了一個非常具感染力的教育方針──強烈的關懷和憐憫的心腸。祂對待門徒、被魔鬼纏身的人、令人避之則吉的稅吏、窮寡婦等,都細心關懷、憐恤和付出無條件的愛;具體地扶持同行並解決他們的困難。這就是真正的「有教無類」的教育精神。

我校跨專業教職員團隊按「仔仔」的成長步伐、特質及能力,觀察他的潛能,彈性地先穩定他的情緒,建立他的安舒區,同時抓緊機會挑戰他的承載能力。教育的靈魂是愛與同行,沒有孩子感受不到老師的真誠及苦心。

不到半年,從一個互動中,我看見「仔仔」的進步。某一天,他主動要求見校長。他說:「校長,您可以獎勵我嗎?我是不是有進步啊?毛Sir讚我有進步啊!」我一口答應他,他馬上要求將一盆黃色蘭花帶回家過年。當我深入了解他的想法後,確實為之感動。「仔仔」觀察到校長是個愛花之人,所以推論買蘭花這件事難不到校長。他接著娓娓道來,告訴我整個計劃。原來他希望將蘭花放在床邊,請媽媽及妹妹一起欣賞和慶祝新年。「仔仔」是寄宿生,假期才可以回家。感恩在這件事上,我看到「仔仔」要的禮物原來是經過細心考慮的,這個小小要求呈現了「仔仔」學懂了對人的關懷。ASD(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孩子也可以充滿情感。教學團隊甚至校務處的職員都用盡方法,協助他掌握合適方法表達自己,經過多番努力,我們才能進入他的世界,聽懂他的需要,安頓他的心,取得他的信任,才能和他「交心」。「仔仔」在老師日復一日的陪伴下,不經不覺展開了他的學習路程。過程中,「仔仔」學懂了協商、等候及分享的功課,這種種進步都比我們預期中快得多。

或許在神面前,我們也是有「特殊學習需要」(SEN)的門徒,我們更需要在繁忙的生活中安靜下來,檢視自己內心的需要,同時也聆聽神的聲音。正如先知以利亞雖陷於逃亡的歲月中,在情緒交集的困境中,他聽到及聽懂神以不同的方式向他說話;有微小的聲音、有溫柔的聲音。神同樣透過不同的場景、課程及經歷不斷地塑造我們,透過聆聽祂的話語,教導我們協商、等候及分享的課題。

黃麗婷校長

教學人生:心的「正」能量

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一生遇過不少困難。有一次,他病得非常嚴重,便問醫生:「我還能多活半年嗎?」醫生搖搖頭。他說:「至少六天總可以吧!我還可以寫個提綱,把已經出版的五十卷校訂一下。」醫生回答說:「你還是馬上寫遺囑吧!」面對無情的病魔,巴爾扎克每天工作十二至十四小時,把醫生認為六天都不到的「彌留期」延長了二十多年。聞說,巴爾扎克有一根手杖,手杖上刻了這樣一句話:「我粉碎了每一個障礙。」這句話一直激勵著巴爾扎克,以堅決不向命運低頭的氣概,勇敢面對和克服重重困難,以不屈不撓的毅力一生奮筆勤耕。當他離開人世時,留下由九十一部中長篇小說組成的輝煌巨著──《人間喜劇》,成了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經典。

巴爾扎克曾說:「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苦難往往來自內心,痛苦總是源自消極悲觀的心態,而非困難本身。每個人對待負面情緒的態度不同,對自身的影響也就不同。如果你的思想被悲觀、憤怒所感染,對於已發生的事不能釋懷或調適,仍時時記掛在心,那麼你總會關注更多其他不好的事物,情緒終日陷在低潮中。若你被消極心態所控制,就會將自己面臨的困難放大,被很多不必要的擔憂和消極的思想禁錮著你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綁手綁腳,精神倦怠,信心盡失而沒有勇氣付諸實踐行動。

社會上,很多的生命鬥士面對這個世界時,表現出來的大都是樂觀的一面。他們表面上看似忽略了身體所承受的痛苦,比任何人對生命更富有熱忱,但他們必定有過痛苦萬分的掙扎和煎熬,比任何人都無法接受自己的殘缺。可是,生命帶給他們的遭遇,就是如此的殘酷,不克服就無法生存下去。因此,最值得學習的,正是他們走出困境的精神:改變想法接受事實,並且克服身體上的障礙,勇於追求人生,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積極樂觀的心態會像陽光一樣照亮人們的生命,我們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豐子愷在《豁然開朗》中寫到:「既然無處可躲,不如傻樂;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淨土,不如清心;既然沒有如願,不如釋然。」與其終日怨天尤人,將抱怨掛在嘴上,疲憊不堪卻毫無所成,不如努力發掘事情好的方面,並且堅信事情將會走向更好,痛苦和疾病終會過去。想要有豐盛的人生,就要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只有抱著熱情,踏實苦幹,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才能在快樂中邁向實現自我價值和貢獻社會,這樣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義。

人生總有低潮,我們應該只著眼於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不害怕失敗的考驗,風雨過後,天總會晴;踮起腳尖,就會更靠近太陽。正如聖經所說:「你們在遭遇各種試煉的時候,都要完全看為喜樂,因為你們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考驗,就產生堅忍,並且要讓堅忍發揮完全的功效,使你們可以又完全又完備,毫無缺欠。」(雅各書1:2-4)只要我們樹立一個堅強的信念,戰勝自己的懦弱,調整好自己心態,勇敢面對生活上的不如意,不氣餒,努力地走下去,辦法總比困難多。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命,來轉化心境,境隨心轉,如此一來,一定會有撥雲見日的一天。

黃智華校長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紅磡信義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