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人生:疫情下的校園仍然滿有喜樂

新一波疫情來勢洶洶,令原本憧憬回復正常生活的香港社會大失方寸。隨著確診個案遽增,出現隱形傳播鏈,接二連三多所中學有學生確診,教育局終於在一月二十日宣布繼幼稚園、小學外,中學也實施在家學習的措施。不過,由於文憑試在即,不少學校都準備舉行中六級畢業試,教育局也容許學校有彈性安排。這不失為一種靈活變通的權宜之計。

再來一次網課,很多人都擔心對學生的學習、身心、社交都帶來負面影響。有老師說最不喜歡就是上網課,因為「學生無反應」。

經過了兩年來反覆的面授課堂和網上課堂的交替,專家也好,教師也好,連家長和學生也能說出兩者的優劣利弊。雖說現在已進入人工智能(AI)的時代,但是網上課堂仍然不能取代面對面的課堂,機械人更不能取代有血有肉有情感的老師。電子教學科技日新月異,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全班一起誦讀課文的樂趣、師生互動的親切關懷,才最令人感受到課堂學習的活力和感染力。上學真的不是只求知識,作為校長,我期待同學們能夠珍惜在校園學習的每一節課。

跟同事們談起,大家都說長期在疫情下,人人戴著口罩,要記著新同學、新同事的樣貌、姓名都困難了!偶爾見到某某脫下口罩,竟有陌生之感。或許,就是這種陌生之感,令我覺得同學們欠缺了昔日的熱情,對人冷淡了,例如:跟他們打招呼講「早安」,有些人只是輕微的點頭,有些人只是「嗯」一聲回應,更有些是視若無睹,冷對我期待的眼神。當然,有禮回應的也為數不少,只是整體而言,校園的溫度漸漸下降了!這情況同樣發生在課堂上,當老師提問,以往學生會踴躍回應,現在只聽到牆上時鐘秒針跳動或空調機喘氣的聲音,大伙兒都靜靜的;兼且在疫情下,教師都減少了小組討論、戲劇教學之類的教學活動。課堂的活力都跑到哪兒去了?

年青人應該充滿熱情、動力,不過長期在疫情下,四周也瀰漫著沉重的空氣,好像怎樣也不能令人歡樂起來。聖經常常教導信徒要喜樂,「你們要在主裡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腓立比書4:4)「我心裡充滿憂慮的時候,你就安慰我,使我的心歡樂。」(詩篇94:19)希望大家都能得著從神而來的喜樂。另一方面,我覺得這次疫情正好教導學生明白到:人世間有太多事物不能由人自己掌控。在知識急速發展的新世紀,人類大大提升了對大自然的認識,有些人甚至以為自己就是宇宙的主宰。但是今次的世紀疫症,再次提醒我們要學習謙卑,我們所知的,仍然是很有限。我盼望同學們努力追求知識,為人類謀幸福,但是也不要狂妄自大到以為可以操控世界。

我常常鼓勵同事,雖然教學工作不會一帆風順,難免有灰心喪志的時候,但是只要我們學習謙卑,承認自己不是萬能,只要盡心盡力去教導學生,已是對專業最大的持守。神會給我們喜樂、愛心、智慧去陪伴學生成長。

疫情總有過去的一刻,到時大家又可以見到孩子在陽光燦爛的校園裡跑跳,跟你互道早安了。

羅裕安校長

中華基督教會基協中學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