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進是一名16歲的中學生,一向品學兼優,與同學、老師關係良好。他也是校內足球隊的「名將」,在過去的聯校足球比賽屢獲佳績。剛剛認識阿進的時候,他看起來十分憔悴。原來他在最近一次足球比賽輸了。他回想起比賽當時,他雖然為球隊先取一分,但是對方能力非凡,比賽快完結時,對方以二比一領先。阿進在最後幾十秒控球,準備射向對方的龍門;可惜,他最後射失了!
這件事困擾阿進很久,他感到失望之餘,經常想著「我明明掌握致勝關鍵,若不是我射失了,球隊就不會輸掉這場比賽。我是一個沒能力的人!」他心中有很多自責。足球比賽後,他對自己要求高了,期望自己做的事都達到「100分」。當學業及運動成績發揮到水準的時候,他仍然覺得不滿意,並視自己的成功為僥倖。同時,也放大自己不足的地方,他擔心自己的不完美會令其他同學及老師覺得他「唔叻」,然後離開他。每每想到自己不完美,身邊的同學和老師會不喜歡自己的時候,他便感到十分焦慮及不安,然後拼命溫習和練習足球,身心壓力日漸增加。
阿進認為他要負起球隊輸球的責任,也認為他的不完美會使同學、老師離他而去。這些想法是事實嗎?其實,情緒會被我們的思想影響,而我們有時會墮入「思想陷阱」,不能客觀地分析事件,猶如鑽了牛角尖一樣,加劇了負面情緒。您能辨識阿進墜入了什麼思想陷阱嗎?
一、全部攬上身
阿進認為球賽輸了是因為他在最後射失關鍵一球。他把整個球隊的失敗歸咎於自己失誤,他認為都是自己的問題,把責任「全部攬上身」。事實上,一場球賽的勝負豈能由一個人來決定呢?比賽進行時,阿進的球隊已盡力發揮他們的水準;隊員多年來共同進退,齊上齊落,並沒有因阿進射失球而怪責他。
二、忽視正面、放大負面
阿進認為這場球賽失敗,表示他是一個沒能力的人。事實上,阿進一向為球隊盡心盡力,在過往的球賽有莫大功勞。今次失敗,他否定了自己過往的貢獻,忽略了自己的成功經驗,反而放大了一次失敗的負面經驗。這個「我是一個沒能力的人」的結論成立嗎?
三、災難化的思想
災難化思想的特徵是把事情的嚴重性放大,看成是災難,並將事情的結果看到最壞。阿進在球賽後,對自己的要求提高,在學業及運動上的表現要達到完美;否則,同學及老師便會不喜歡他,離他而去。他正正把自己的不完美看成是「災難」,把事情的結果看到最壞。事實上,他的同學及老師不會因為他失誤而不喜歡他;反而會擔心他因過於追求完美,而使自己身心疲憊。
以上皆是常見的思想陷阱。在日常的生活裡,您也試過墜入這些陷阱嗎?下次我們將會探討如何拆解思想陷阱。
鄧朗然
臨床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