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關人生:品嘗「原味」

有一天,我帶著親戚的兩位三到四歲大的孫兒孫女去買雪糕。我問他們想吃甚麼味道?他們一路上大聲叫嚷,小男孩說:「我要吃朱古力味!」小女孩即時和應說:「我要吃原味!」他們一唱一和說出想要的味道。

我好奇了,小女孩說的原味是甚麼味道呢?我問她:「原味即是甚麼味道啊?」她說:「哈哈,即是雲呢拿味啊!」接著,他們繼續唱和「我要吃朱古力味,我要吃雲呢拿味!我⋯⋯」

後來我知道小女孩第一次吃雪糕,就是吃雲呢拿味道。她是在家中品嘗媽媽買給她這「原味」雪糕。

味道是一種回憶符號,將許多人生歷史片段儲存在「滋味庫」裡。對於長者來說,味道可以勾起他們昔日許多百感交織的生活片段。這些片段與感覺不純粹關於食物本身,最重要是大大小小、點點滴滴有血有肉、有笑有淚的故事。

我曾經做過非專業的統計,發現有許多人兒時家裡都有一道常見的菜式,例如蕃茄蛋、午餐肉煎蛋或薯仔雞翼等菜式。說起蕃茄蛋這道菜,大家都會分享各自的獨家烹煮方法;原來每一家煮出來的蕃茄蛋,都有自家獨特的味道。

你有沒有想過,自家獨特的味道有一天會成為記憶中的美味啊?

我曾經認識一位服務對象,我稱她為「阿芝」(化名)。阿芝跟我分享了她的故事:她每逢吃鹼水粽的時候,就會想起爸爸,想起家鄉的新年。從前每個農曆新年,她爸爸某位老友會親自調制有鹼水味道的年糕作為賀禮送給他們。不過,當時她不喜歡這種獨特的鹼水味道。後來,她爸爸離世,她反而很想尋回鹼水年糕的味道。可惜,這已成為回味。每當她想起鹼水年糕,腦海中便會發生微妙有趣的變化,有關爸爸在場的大家庭團聚片段會像影片般不斷播放。阿芝臉上露出笑容,她說:「我聽見許多家人的笑談聲,頓時感到輕鬆,並會快樂起來,覺得自己好像回到少年十五、二十時。也許只有這種味道最能夠惦念著爸爸了!」鹼水味道將她與爸爸永遠連在一起!

你有最深刻的味道嗎?味道將人同人連在一起,歷久而味道不減。這就是一道簡單的菜式或一碗普通的湯麵,有時候會使某些人感動不已的原因。其實味道是在喚醒他們內心懷念著的恩情呢!

你小時候在家裡日常餐飲的味道,在你長大後,也可能成為你的原味,就是家的味道。這種味道真是神奇,往往帶你去穿梭兒時那種單純又快樂、天真漫爛的生活片段;有時候也可能是種種複雜,難以言喻的感覺呢!

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從今天起,好好珍惜與家人和好友一起用餐的味道吧!

洪美清

香港心理衞生會服務經理

社關人生:看哪,和睦共處是多麼美!

良好和諧關係需要雙方一起努力經營,單方面難以維持良好而長久的關係。

早餐和會

有一天早上,我親眼目睹一個非常美麗的場面:早餐和會!

現場報道

兩位中年婦女在一間餐廳吃早餐,當時我坐在她們鄰座。

女士A:「有一次我叫你,你卻不理我!」

女士B:「不是我不理你,是你不理我!還有啊,是你突然間不理我。你有十幾日沒有WhatsApp聯絡我,平時你三幾日就會給我WhatsApp訊息。」

女士A:「是嗎?」

後來女士A改口:「我不敢煩你!我對你無意見喎!」

接著她們繼續展開對話,有雙向的溝通。

女士B:「好啦,大家講清楚,無事啦!」

女士A:「只是誤會!今日我請啊!」

女士B:「多謝!我有好多……你看……」然後,繼續展開其他話題。

關係中的沙石

誤會,就是她們是次造成矛盾關係的沙石。若不處理,不單阻礙友誼發展,甚至可能破壞原本的友好關係,令她們失去好友。

聖經怎樣說

聖經很重視人際關係,更重視彼此和好的關係。

使徒保羅這樣教導:「如果有人對別人有埋怨,總要彼此寬容,互相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歌羅西書3:13《環球聖經譯本》)

關係有時難免會為各種原因或誤解,導致雙方產生嫌隙或抱怨。倘若雙方能夠互相寬容,彼此饒恕,總能化解兩人之間的嫌隙。

耶穌也非常重視彼此和睦相處的關係,他曾經教導門徒化解嫌隙的方法,就是主動去與對方和好,然後,才來向神獻祭。可見主動與人和好比單單獻祭更美好,更合上主的心意。

「所以,你在祭壇上獻供物的時候,在那裡如果想起弟兄對你有甚麼指責,就要把供物留在壇前,先去跟弟兄和好,然後才回來獻你的供物。」(馬太福音5:23-24《環球聖經譯本》)

主動尋求和好的美

一段和諧穩固的人際關係需要雙方努力經營,過程中可能會遇上許多起伏不定的考驗。只要有一方在意彼此關係,先主動尋求和解,就可望和好,重建關係。

重建和好關係需要有一方願意先作主動。別輕看主動的一方,這是帶著真誠與被拒絕的勇氣而來。別輕看主動的一方先踏出的一步,這一步帶來了震撼的力量,就像强力化油劑,幫助大家一起通往順暢的友誼之路。

我曾多次見證,主動尋求和好而帶來的美善關係。雖然有時候未必可以即時見到預期的圖畫,但是主動一方釋放出來的真誠與勇氣,就像在叢林中散發出清新的氣味,令人心靈得到潤澤。

「看哪!主動與家人、朋友、同學、同事或鄰舍尋求和好,是多麼的善,多麼的美!」

洪美清

香港心理衞生會服務經理

社關人生:珍貴「背包」

最近看了一齣電影,影片中主角的媽媽多次說出「人老咗係包袱」(人老了就被比喻為負擔);又間接將這個「包袱」與院舍連在一起,彷彿告訴觀眾,包袱會被放在老人院舍之中,使住在院舍的長者被間接扣上負面的帽子。難怪許多人對於入住院舍有許多負面印象!

人們去旅行,必定帶同行李或背包,我們不會稱之為「包袱」。為甚麼?背包即使愈來愈沉重,也未曾想過是負擔並要丟棄它。因為背包裡藏了許多自己在旅途中收獲的各色各樣珍寶或紀念品。我們怎會視之為包袱,捨得丟棄這些寶貝呢?

換另一個角度看,如果我們視家中的長者為「背包」,這幅圖畫將會是怎樣呢?他們豈不就是我們的寶貝嗎?在這些寶貝身上,我們所看見的是許多珍貴的經驗與回憶吧!

我家有一寶貝,媽媽今年已經88歲了。她住院舍多年,已將院舍當作自己的家。媽媽最開心就是見到我與姊妹們去探望她,她最喜歡我們陪她逛街及飲茶。媽媽於我們小時候日夜工作,為家庭付出她的青春歲月。我們日常起居生活由祖母負責照顧,對媽媽印象並不深刻,也不太認識媽媽。自從媽媽入住院舍之後,我們反而有更多機會認識她。媽媽雖然不善於表達感受,但從媽媽的笑臉,我可以感受到一份不能言喻的母愛。

有人說,人生最需要的東西不是錢,而是「陪伴」。對年老的寶貝來說,「陪伴」顯得特別珍貴;對我們豈不是一樣?回報母愛,在我媽媽身上,看見陪伴的力量。過去三年疫情,很多院舍只限家人隔著玻璃門探視,親友未能隨時陪伴或帶他們外出,使許多長者的情緒大受影響。我媽媽也經歷情緒起伏不定的狀況,身體免疫系統因而混亂,導致皮膚出現嚴重問題。感恩疫情退去,院舍復常,我們可探望及陪伴她,對媽媽的病情起了正面的作用。媽媽是我一家的寶貝,我們的陪伴能使她身心靈壯健,我們也安心了。

長者是寶貝,也實在是藏寶圖。但願我們都將年老的家人看作人生旅途中的背包,這背包愈是沉重,願我們愈加珍而重之。因為這背包有許多珍藏,是曾經貢獻我們、家庭及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力量。長者也是我們旅程上的地圖,有提示作用,讓我們知道,我們每一個人也會邁向老年,要為自己及家庭作好準備。

原來上主珍愛老年人,祂藉聖經教導人們要尊敬長者,並視世人尊敬長者為敬畏上主的行為。「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起立;要尊敬老年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華。」(利未記19:32《環球聖經譯本》)

洪美清

香港心理衞生會服務經理

社關人生:天價

在商業社會裡,學歷、職業、職位及薪酬等往往成為衡量個人價值的指標。

難怪部分低學歷或失業人士容易感到情緒低落或沮喪,甚至自我定型為失敗者!

曾經有一位服務對象失業多時,令他受困於失敗的低落情緒之中。有一天,他突然間走進我的辦公室,然後這樣對我說:

「我係垃圾!」

「點解你話『我係垃圾?』」

「我係話,我自己係垃圾,唔係話你喎!」

「你知唔知道我係做咩工作?我係呢度嘅服務經理,我係服務尊貴嘅人。因為有你哋,我就覺得自己好尊貴!你話,你係垃圾,即係話我係垃圾經理啦!」

「唔夠你講!」(他細細聲說)

當時他哭笑不得,於是離開我的辦公室!

這位服務對象,我稱他為「西哥」。他將自己的價值與職業畫上等號。由於他在職場上遇到重重挫折,使他更加認定自己是「沒有價值」的下等人。

雖然我們相信每個人天生都有同樣的價值,並且各自具有獨特的性格、特質和強項,但是在我的工作經驗中,我觀察到大多數復元人士對自己的自我評價極為負面。復元人士自從得了精神病後,當中有部分人會自我張貼貶值的標籤,即是自覺個人的能力和價值已經滑落;另一部分人則被那些不明白精神病的社會大眾標籤。無論標籤來自哪裡,結果都是令到這群復元人士自覺失去了自己的價值。

當西哥說:「我係垃圾!」那時候,我感受到他極度無奈及低落的情緒。西哥的自我無用感導致這樣低落的情緒,並將他圍困於絕望的囚牢裡。

當人落入情緒低落的處境,便更容易扭曲自身的價值,於是嚴重地輕看自己,形成惡性循環。這時候那人便會完全陷入無助的狀態,把自己推落新低點──「負價值」的位置。自我價值判斷這時變得頗具破壞性,因此我們要學會放下負面的眼鏡,才可以清楚地找到自己的立腳點,繼而再邁出腳步。

聖經創世記第一章這樣說:「起初,神創造天地……於是,神照著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照著神的形象,他創造了他們,男和女,他都創造了……」由此可見,人人都是天父的兒女,生而平等,有誰有資格隨意為別人定價呢?就像無論用甚麼物料包裝一件貨品,都不會影響這件貨品本身的價值。如果它是天價物品,它始終還是天價;外在的包裝不應也絕不能影響它的價值。

「西哥,其實你的價值在於你對自己的信心。我敢說,沒有一個人可以取代你,你的價值與天一樣高!」

洪美清

香港心理衞生會服務經理

社關人生:關愛從「優先座」說起

公共交通工具大多設有「關愛座/優先座」,為了照顧一些有特別需要的人士。一般情況受惠者是長者、孕婦或傷殘人士。因此,要是有一位不屬上述類別的人士坐在「關愛座/優先座」上,可能會惹來特別的眼光。

有一次,我正坐於「優先座」,當時因肚子絞痛而自自然閉起雙目;故此沒有留意到前面站著一位婆婆。我卻聽見在我左邊有一把不斷指責別人的聲音說:「看見老人扮睡覺,不讓座,這種人真是……」

當時,我只專注地忍耐著腸胃內的交戰情況,沒有理會;而那聲音不但沒有停止,反而變本加厲。我勉強抬起頭,張開眼睛,看看發生甚麼事?原來聲音來自一位中年躁漢,他拔刀相助,為婆婆取得理應「屬於」她的「優先座」。好在那位婆婆獨具慧眼,看見我有需要,體恤我的狀況,並表示她自己不需要「優先座」。其實我沒有力氣作出任何回應,也沒有能力讓座,心中只祈求不要在途中肚瀉,只專心努力強忍下去!

這次經歷,讓我明白有些人不讓座,委實有其需要呢!當時我心想:「此刻我也是一個需要關愛、需要『優先座』的婦人啊!」

究竟誰可以判斷誰更需要「關愛座/優先座」呢?一位七十歲的長者與一位正經歷初期懷孕的婦人,誰更需要「優先座」?單憑外表判斷,一般人會認為七十歲的長者更需要座位。一位正經歷身體不適的年青人與一位手抱幼童的媽媽,誰更需要優先座位呢?

設立「優先座」,是體現社會的關愛。愛是出於自願及尊重,因此任何有需要的人都可享用「優先座」;任何人亦應先尊重他人,切勿妄自判斷別人。馬太福音第七章1節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就如那位指責我的中年漢,他又有沒有想過他自己也可以讓座給那位婆婆呢?

需要「優先座」的人從外表可識別的人士,包括長者、孕婦、傷殘人士或手抱幼童的人士等等。但看不見或沒有明顯可識別的特徵的人士也不少,例如:懷胎初期的孕婦、身體不適人士、情緒極其低落人士、身體透支而疲倦乏力的人士等等。

因此,當你看見一些不願意讓座的人士,請你不要急於下判斷,寧願給予多一點體恤!或許有一天,你也有機會需要坐在「優先座」的位置呢!

關愛和諧的社會確實需要從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建立起來。大家如果能夠易地而處,給予多一點體恤,少作批評;作出多一點包容,少去責備;這樣,我們的香港便有機會成為更和諧、更有溫度及人情味的共融城市。

洪美清

香港心理衞生會服務經理

社關人生:獎章背後的意義

「我剛才所得的獎章不見了!」

「放心,它會回來找主人的!」

果然,第二天早上,他的獎章就在桌子上了!為何獎章會自動回來呢?先賣個關子。

許多人在中學時期曾參加過一些獎勵或考章之類的計劃,例如「愛丁堡公爵獎勵計劃」、童軍或女童軍考章計劃等等。獎勵計劃具有鼓勵作用,促進參加者積極參與健康的活動,發揮各人不同的潛能。

我服務的中途宿舍為精神復元人士而設,有人以為住在這裡的復元人士的能力不高或缺乏自信。我的團隊特別在宿舍推行一項名為「登峰者獎勵計劃」,任何一位接受服務的舍友均自動成為「登峰者」。此計劃的特色之一就是每位復元人士只須登上自己目標的山峰,便可取得獎章。我們相信人生路上,任何人都有自己可登上的山峰,無須與他人比較;只要登上自己的高峰,已值得鼓掌!

復元人士在康復路上充滿挑戰,期間起伏不斷。藉著獎勵計劃,推動他們積極面對逆境、發揮個人的優勢及潛能,活出精彩人生;更盼望大眾能夠重新認識他們。此計劃頒發的每一個獎章,已經刻上了得獎者的姓名。舍友第一次獲得獎章的第一個反應往往是驚訝,第二個反應便是開心得笑出來;接著就是珍而重之,將獎章好好收藏。

多年來,登峰者眾,各人都能打破自己的舊紀錄,摘下銅章、銀章、金章,甚至榮譽金章。他們打破的又豈止登峰高度的紀錄?他們勝過自己因病患帶來的無力感或標籤。無力感使他們像被困在籠裡的大鷹,過著永無生趣的日子。「登峰者獎勵計劃」卻像一條打開牢籠的鑰匙,為登峰者解除籠牢的限制。

有些登峰者只得到銅章,但他們已經突破了自己,勇敢離開安舒區。有些人得到銀章,更珍貴是重拾信心的笑容。有些舍友得到金章,實際上他們得到了個人發展的肯定,重拾男兒責任。有人甚至得到榮譽金章,他們真正獲得卻是那份掌控感,能有力地控制病徵帶來的困擾,能夠與自己復元路上的起伏共舞,舞出自己的新路向。

曾有一位復元人士在地上拾到一個銀獎章,他這樣對我說:「拾到獎章都沒有用啦!因為獎章上刻了得獎者的名字。況且,我已經打算要拿到屬於自己的獎章呢!」於是他將獎章放在桌子上,物主便會取回。這就是獎章能自行尋回主人的原因了。

洪美清

香港心理衞生會服務經理

社關人生:彼此「在意」的關係

關係得以建立,必需先有言語溝通,但又不能不知言語溝通只是佔整個建立關係過程的一小部分。建立關係,一切皆從有人「在意」開始。

「在意」的群體

我憶起曾經服務過的智障人士,他們最善於在意職員日常的舉動。我未認識這個群體之前,也和許多人一樣以為難與他們溝通。直到10多年前,我透過工作的機會進入這個群體,才發現情況跟我之前所認知的完全不一樣。我非常感恩能夠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分子,變成他們在意的對象。

誰「在意」誰

初時大家都在觀望對方,心情自然緊張。他們敏感度高,亦非常留心各職員的舉動。我敢說,他們絕對是時刻在意職員的一切。

「在意」所以看見

有一次,我右手指受輕傷,貼上藥用膠布。有一位男舍友上前,細心凝視著我受傷的位置,並想伸手「呵」我的手指。他搖搖頭,發出心痛的聲音。我看見他從心在意我!

雖然他們大多數不懂得以說話表達自己,但卻很在意他人的感受;同樣地,他們也十分在意自己的想法及感受能否被別人了解,善良的心時刻渇望與他人建立彼此在意的關係。

「在意」所以了解

有一位女舍友,經常主動來找我傾訴。有一次她放學回來,第一時間跑來告訴我,她在中心發生的開心大事。其實她只懂得用手勢和表情來溝通,當我猜中了她的意思,她即高興地跳起及用力給我一個like。如我未能解開謎底,她亦不會令我感到難堪,仍笑著對我作出鼓勵。她在意我的感受!

「在意」所以療癒

他們不能說話,不等於他們不能溝通或不需要被關心。有個別智障人士在不被人了解的時候,有時會以自我傷害來表達極強烈的情感。

我曾遇見過一位情感豐富的男舍友,當他不被理解的時候,會即時以咬傷自己手背來發洩情緒。有一次,在他平靜之後,我做出心痛他的傷口的表情,表達我對他的關心。他感受到我在意他,並用他最有力的右手拉住我,表示他也在意我呢!不到半年,他咬自己的行為漸漸減少,最後甚至沒有再傷害自己了。從此我們成為了好朋友,他每天回到院舍,一定會發出雄厚的「呀呀」聲向我打招呼。

一個友善的眼神、一個微笑、一次肯定地點頭、一句溫暖的問候,雖然是默默無聲,卻是溝通的良方。

今天,你在意誰?你又希望誰在意你呢?

洪美清

香港心理衞生會服務經理

社關人生:智者單純的智慧

到底是疼痛辛苦,還是痕癢更辛苦呢?相信大多數人都有疼痛的經驗,例如:肚痛、胃痛、腹痛、頭痛、喉嚨痛、牙痛、神經痛等等。患有長期痛症,當然辛苦難耐;但原來患有長期痕癢,也是同樣地辛苦難耐。

我認識一位青年人(化名「阿杰」),他自小患上濕疹。到了夏天,在香港濕熱的環境下,情況更加嚴重,身上沒有一處完好的皮膚!有時候與他傾談,我看見他的手會不由自主地上下左右抓癢,不消幾分鐘,一條又一條紅痕便會呈現出來。從他的動作來看,我相信此時的他痕癢的苦比痛症的折磨更加辛苦。曾經有一次,我這樣問他:「你的濕疹甚嚴重,你有埋怨過嗎?你有埋怨過神不治好你的病嗎?」

他露出尷尬的笑臉,並回答說:「有,以前未信耶穌的時候有,但埋怨沒有用呢!」我好奇地追問:「為甚麼信耶穌後沒有再埋怨呢?你的皮膚又沒有好轉。」他又露出笑容,不過那是既尷尬又帶著敬畏的笑容。「埋怨有甚麼用啊?你說有甚麼用呢?」接著,他用手掩住自己的口,然後挨近我身邊並細細聲說:「祂是神啊,神是按祂的心思意念造我出來!」

「哦,你的意思就好似保羅所講『我們是泥,神是陶匠』(以賽亞書64:8),祂有權想怎樣做,就怎樣做?」

「對啊!對啊!」接著又挨近我身邊,他用一隻手指向天,另一隻手做出不可以的動作,他細細聲說:「我不會埋怨神,是祂創造我呢!」他的回應頓時令我感到震撼,他比身為社工的我更加懂得面對逆境,並懷著謙卑的心活在當下。

之後,他又跟我分享其他有關聖經的說話;他對聖經的領會及對造物主的順服令我驚訝萬分!他能在生活上踐信於行,頓時令我感到慚愧起來,他給我上了寶貴的一課。阿杰是輕度智障人士,又患有精神分裂症,成長背景甚是坎坷;但一切疾患與困苦都無阻他以單純的笑臉面對一切的逆境。阿杰深知埋怨沒有用。與其埋怨,容讓負面的情緒放肆,倒不如學習笑著面對逆境。阿杰單純的表現比大多數自以為聰明之士,更顯出其智慧。

其實人生總有高高低低、彎彎曲曲的時候,與其坐困愁城,浪費力量在負面情緒上,倒不如用積極態度,學習阿杰的智慧,以笑臉跨越一關又一關的障礙,更能以自己的生命影響眾人的生命。

洪美清

香港心理衞生會服務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