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玲生長在一個基督化家庭,父親是教會的長老,對基督信仰十分認真和虔誠,不但兼任教會司琴,晚間更修讀神學。淑玲是一名中學的音樂老師,她在任教的學校認識任教理科的同事自强。兩人在同事十年間,日久生情,現已結婚七年,惟沒有生育孩子。初時,自强跟隨淑玲上教會,決志信主後也天天讀經靈修,星期天的主日學和崇拜從不缺席。本來,自强和淑玲在會友的眼中是一對模範夫妻,常在教會出雙入對。今年教會正推動神學教育,這本應是好事,但素來敬虔的淑玲卻不斷對自强說:虔誠的基督徒要進修正統的神學,光靠讀聖經、上主日學、靈修是不足夠的!自强覺得自己已很努力,對太太的這番說話無所適從。及後,當太太不斷重複「施壓」,自强漸生厭煩,甚至質疑自己在婚姻中只是不斷滿足太太的要求而已!他們二人便因此進入冷戰,婚姻首次亮起紅燈!
曾幾何時,見到不少的教會虔誠的老牧師反對會友讀神學,認為讀神學是理性主義的行為。信徒只需要天天靈修讀經禱告,每週做禮拜、奉獻便是好基督徒!事實上,這些靈修建議都是信徒的基本功夫,不可或缺,但同時不可因此自滿,也不可履行責任式地進行。現今神學教育已經非常普及,不少平信徒也有很多機會修讀神學而感到自傲,反而基本的靈修卻沒有!所以,若把讀神學成為信徒更加虔誠之路,它便是得救/成聖功夫之枷鎖!本人作為神學教育者近四十年,當然也會贊同讀神學的好處,但我卻不會把它等同信徒虔誠之旅,況且讀神學也要小心辨別那些才是正統福音派的神學院。的確,平信徒讀神學該有助於信徒更明白聖經、系統神學和教會/神學歷史,進而協助牧者牧養教會,尤其是在主日學等的教學。
在早期教會出現了「猶大派的假教師」(Judaizer) 誤導信徒說,除了信耶穌之外,外邦人的信徒要先成為猶太教信徒(受割禮),令這些信徒無所適從!〈使徒行傳15章〉耶路撒冷的教會領袖、巴拿巴和保羅都一致反對這種律法主義,因所有的人都是「因信稱義」。今日教會在發展中也要避免新的「律法主義」!
淑玲和自强要互相體諒各自成長的背景不一的同時,在主内更需一同成長堅固,彼此相愛!
「你們得救是靠著恩典,藉著信心。這不是出於自己,而是 神所賜的;這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以弗所書2﹕8-9〉
李耀全牧師/博士
資深個人、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現任加拿大列治文華人宣道會主任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