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伊藍 (化名) 現職美容,4年前開始看醫生。因為工作壓力,讓她常感到挫敗和氣餒。盡心盡力但常發揮不到應有的工作能力、時常出錯、在限期前無法完成工作,上司和同事也不諒解,導致出現了抑鬱和焦慮徵狀:失眠、失去動力,很多事情也開心不起來,更有心慌和胸口發悶。醫生處方了抗抑鬱和抗焦慮藥物,服藥後情緒時好時壞,但工作效率仍沒有提升,感到非常困擾。
大部分成人專注力不足過分活躍精神障礙(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會有診斷和未被診斷的共病徵狀,令診斷和治療方案更為複雜。而伊藍最近因為和家人搬屋和情緒反覆更換了主診醫生。當醫生做了一次詳細的精神醫學評估,發現她自20歲工作起,職場生涯可謂崎嶇難行:室內設計、物流、體育教練、甜品師傅、接待員等等,但每份工都不能通過試用期,最長的只有6個月。同事對她的評價是:「有頭冇尾」、「魯莽衝動」、「易怒」、「五分鐘熱度」等等。
伊藍再向醫生透露,自小學時代已經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去到大專學校攻讀室內設計,情況更嚴重,如上課時常「遊魂」分心或忘記交功課,亦在上課時繪畫。經過臨床診斷,醫生發現她在小學階段已經出現了專注力不足過分活躍精神障礙徵狀,由於未能及早處理,這些徵狀延伸至成人階段。及後除了影響工作表現和人際關係之外,久而久之連番挫敗導致自信心會變得低落,亦出現了共病徵狀,包括抑鬱和焦慮。
成人ADHD容易患上其他共病症?根據在2017年世界衞生組織一項國際大型精神健康普查顯示,超過27個國家參與,訪問了超過26,000名精神病患者。當中585名是成年的ADHD患者。結果發現接近一成患者同時患上其他共病症,包括情緒病(9.3%)、抑鬱症(8.1%)、焦慮症(8.8%)、酗酒(9.4%)、藥物濫用(16.1%),而且這些共病症有八成以上都是繼發性的。而在2013年加拿大一項大型研究精神健康普查,訪問了498名成年的ADHD患者,發現接近六成至七成的患者曾經患上焦慮症或抑鬱症;而接近六成的患者在開頭時被誤診為其他病症。
在外國,有兩個超過十年的成人ADHD跟進研究 (Follow-up Study),發現患者曾經患上抑鬱症、焦慮症、藥物濫用問題,明顯地比起沒有患上ADHD患者為高,這些研究數據證實共病症在ADHD患者也是很常見。其實,專注力不足過分活躍精神障礙導致工作效率下降,魯莽衝動帶來生活上的困擾,同時亦引發了抑鬱和焦慮徵狀。這些困難應盡快尋求幫助,正所謂「病向淺中醫」,及早診斷和接受治療,能夠有效改善和減少ADHD所帶來的影響,從而讓人生變得更加美滿。
張逸和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