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抑鬱 之 人際心理治療治好人際關係

人際心理治療(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旨在幫助個人改善與他人之間的關係。這種治療方法專注於人際關係的困擾,並探索這些困擾如何影響個人的情緒和心理健康。

人際心理治療的核心觀點是人際關係和情緒健康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當人際關係出現問題的時候,尤其是角色變化如喪親、衝突、缺乏等情況,就有可能導致情緒困擾,例如憂鬱、焦慮和憂慮等。同樣地,情緒問題也可能對人際關係造成負面的影響,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人際心理治療治理產後抑鬱特別有效。媽媽的情緒對親子關係和以後嬰孩人格成長是大有影響。

在人際心理治療中,治療師與患者一起探索他們的人際關係,尤其是與家人、朋友、合作夥伴或同事之間的關係。治療的目標之一是幫助患者更準確地理解他們與他人之間的互動模式,並發現這些模式如何影響他們的情緒和心理狀態。

人際心理治療通常是短期療法,通常在進行了12到16節左右便完成。它被廣泛應用於治療憂鬱症、焦慮症、人際關係困擾和其他與人際關係相關的心理健康問題之中。

一、治療目標:人際心理治療的主要目標之一是改善人際關係,增進與他人的連結和支持。此外,治療師還致力於幫助個人學習應對人際困境的技巧,增強自我價值感和自尊心,以及改善情緒調節能力。

二、治療適用性:人際心理治療通常適用於與人際關係困擾相關的心理健康問題,例如憂鬱症、焦慮症、社交焦慮和悲傷等。它也可以應用於婚姻和家庭關係的治療,幫助夫妻或家庭成員改善彼此之間的溝通和互動方式。

三、治療過程:人際心理治療通常包括定期一對一治療,每節治療時間約50至60分鐘。治療的具體過程可能因應治療師和患者的需求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幾個階段:

1. 評估階段:治療師與患者一起評估人際關係的問題、情緒困擾和治療目標。此階段的目的是確定治療的重點和方向。

2. 識別問題:治療師與患者一起探索人際關係中的困擾和挑戰,並幫助患者更清楚地理解這些問題如何影響他們的情緒和心理健康。

3. 治療策略:治療師與患者合作制定一些具體的治療策略,例如改善溝通技巧、解決衝突、建立支持網絡等。這些策略的目的是幫助患者改善他們的人際關係,增進情緒健康。

4. 結束階段:當患者達到治療目標或治療師和患者共同認為治療已經達到一個合適的結束點的時候,治療將進入結束階段。在這個階段,治療師和患者可以回顧治療的進展和成果,並討論保持改善的方法。

黃志強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社關人生:看哪,和睦共處是多麼美!

良好和諧關係需要雙方一起努力經營,單方面難以維持良好而長久的關係。

早餐和會

有一天早上,我親眼目睹一個非常美麗的場面:早餐和會!

現場報道

兩位中年婦女在一間餐廳吃早餐,當時我坐在她們鄰座。

女士A:「有一次我叫你,你卻不理我!」

女士B:「不是我不理你,是你不理我!還有啊,是你突然間不理我。你有十幾日沒有WhatsApp聯絡我,平時你三幾日就會給我WhatsApp訊息。」

女士A:「是嗎?」

後來女士A改口:「我不敢煩你!我對你無意見喎!」

接著她們繼續展開對話,有雙向的溝通。

女士B:「好啦,大家講清楚,無事啦!」

女士A:「只是誤會!今日我請啊!」

女士B:「多謝!我有好多……你看……」然後,繼續展開其他話題。

關係中的沙石

誤會,就是她們是次造成矛盾關係的沙石。若不處理,不單阻礙友誼發展,甚至可能破壞原本的友好關係,令她們失去好友。

聖經怎樣說

聖經很重視人際關係,更重視彼此和好的關係。

使徒保羅這樣教導:「如果有人對別人有埋怨,總要彼此寬容,互相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歌羅西書3:13《環球聖經譯本》)

關係有時難免會為各種原因或誤解,導致雙方產生嫌隙或抱怨。倘若雙方能夠互相寬容,彼此饒恕,總能化解兩人之間的嫌隙。

耶穌也非常重視彼此和睦相處的關係,他曾經教導門徒化解嫌隙的方法,就是主動去與對方和好,然後,才來向神獻祭。可見主動與人和好比單單獻祭更美好,更合上主的心意。

「所以,你在祭壇上獻供物的時候,在那裡如果想起弟兄對你有甚麼指責,就要把供物留在壇前,先去跟弟兄和好,然後才回來獻你的供物。」(馬太福音5:23-24《環球聖經譯本》)

主動尋求和好的美

一段和諧穩固的人際關係需要雙方努力經營,過程中可能會遇上許多起伏不定的考驗。只要有一方在意彼此關係,先主動尋求和解,就可望和好,重建關係。

重建和好關係需要有一方願意先作主動。別輕看主動的一方,這是帶著真誠與被拒絕的勇氣而來。別輕看主動的一方先踏出的一步,這一步帶來了震撼的力量,就像强力化油劑,幫助大家一起通往順暢的友誼之路。

我曾多次見證,主動尋求和好而帶來的美善關係。雖然有時候未必可以即時見到預期的圖畫,但是主動一方釋放出來的真誠與勇氣,就像在叢林中散發出清新的氣味,令人心靈得到潤澤。

「看哪!主動與家人、朋友、同學、同事或鄰舍尋求和好,是多麼的善,多麼的美!」

洪美清

香港心理衞生會服務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