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道 之 神恩不盡

「我的恩典足夠你用,因為我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第十二章9節上《環球聖經譯本》

文:何慧芬牧師│香港基督教癌症關懷事工聯會理事會副主席

香港是一個高度發展的城市,生活節奏緊張,工作忙碌,加上全球氣候改變、食物受污染,癌症這個非傳染性的病症在香港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多年來仍在上升。根據香港政府的數據顯示,癌症是香港人的頭號殺手,在過往10年,癌症的發病個案每年以約2.6%的比率增長。世界衞生組織的數據更告訴我們:每年有超過1,000萬人被診斷出罹患癌症,並且每年有超過600萬人因癌症去世,數字非常驚人。雖然現今醫療科技非常先進,然而癌病年輕化、普及化及長期化的走勢讓我們發現,我們生活的周圍總有癌症患者,所以我們要認識癌症,提早預防,萬一遇上也知道如何面對。

見證病人有主同在平息驚恐

記得去年聖誕節前夕,得悉一位會眾的朋友確診癌症,因發現得太遲,癌細胞已擴散全身。由於家人等對癌症缺乏認識,在確診的過程需急速應變及面對許多未知,病者及家人每日都在惶恐中渡過,感到非常大壓力。後來,家人同意接受教會牧者探望,也讓教會癌患的過來人與他們同行。感恩病者在病危中把握機會信主,並在家人面前接受洗禮;過程中,得著盼望與力量。雖然這位病人沒有因信耶穌而戲劇性地得痊癒,至終仍是被主接走,但過程中家人見到他因有主同在而平息驚恐,又因確信人生之後已有安排,故可以平靜面對與家人離別。家人亦因此解除心結、互相珍惜,接納生命的限制及人生必有終結……。見到神的愛臨在這個家庭中間,帶來難得的改變。雖然與家人離別實在不容易,但聖經應許信主的人將來仍能在天家再見。這個聖經中的應許便為病者及其家人帶來實在的盼望,以致離別雖然不捨,仍能靠著主賜的盼望繼續前行。

筆者是癌症過來人,也來自癌患世家。在我年少的時候,父親八兄妹便在不同的年齡,因不同的癌病而離世。所以,當我成年及信主後,得知愛人到底的主耶穌及全人關懷的基督教信仰,可以幫助人面對人生各樣的考驗及挑戰,只要人接受耶穌做救主並懂得依靠主,便可經歷生命的改變、生活中的幫助。雖然聖經沒有應許信主的人凡事平順高昇、沒有災病或考驗,但我見證到真心信主的人能夠在面對艱難及危疾時從主得智慧及勇氣,勝過各樣的考驗。所以筆者對癌症關懷特別有負擔,深信基督的教會及又真又活的主耶穌能使在病患考驗中的癌友及其家人,得著實質的支持及永恆的盼望。很想同大家分享一些真實的個案,以及在癌症關懷服事中的一些發現及見證。

按需要設限免活在過度忙碌中

記得一位在職姊妹,她因一次肚痛入院做身體檢查,竟發現已是腸癌第四期,癌細胞已擴散至肝,在其後的一年內,先後做了三次手術、十四次化療及標靶治療。感恩姊妹當時較年輕,且蒙神保護,完成所有治療後身體情況仍好。其實患病前,姊妹曾經決志信主,但因委身事業發展,未有用心明白所信的主,也沒有空間去思考人生的意義及價值。直到病後,才有機會停下來整理生命,投入教會。透過教會的癌關小組及牧者、弟兄姊妹的關心及探望,姊妹的生命得著重大的改變,也成為一個感恩的人。教會兄姊對她的關懷,也感動其父母願意參加教會,決志信主。姊妹不單病得醫治,其積極的態度也鼓勵和感染許多病友。現今她更投身癌關小組,關懷病友,並且她全家都參加教會的團契及崇拜,樂也融融。

在面對嚴峻的病患時,即時的體會是人的生命好脆弱、人生終結就在眼前,對作為人的虛空及限制,有更深切的體會。平日習以為常的呼吸、梳洗、進食、行走等等,原來不是必然的,益發對曾經或能夠擁有的人及事心存感恩,也份外珍惜。因為接近過死亡,也會為每日能夠存活而感恩;畢竟每人只能活一次,能夠有機會接觸、相處、認識,就當彼此珍惜,亦當學習彼此關心及服事。聖經表明身體是聖靈的殿,要學習好好保養顧惜。要善待身體,調整生活的作息非常重要,特別在時間的分配及運用上,當要好好籌算,定好人生的目標與優次,並按需要設限,免得生活在過度忙碌中,令身體吃不消。此外,認識自己的情緒,食得健康,保持適量運動,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恆常保健,令身心保持舒暢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至於作為患者的家人及朋友可以做甚麼呢?建議用忍耐及包容的心去陪伴,或以不同的方式表達關心與慰問。不要輕看這些簡單的行動,這其實是莫大的支持。當然,能夠為對方祈禱守望求恩典,是最有效的支援,因為我們需要的恩典、智慧與平安,都是從神而來,祂是我們至終及最有力的倚靠!

談天說道 之 癌關路上活出愛

「除了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聖經新譯本》〈使徒行傳4 : 12〉

文:梁慧珠律師 香港基督教癌症關懷事工聯會(義務)法律顧問
編輯﹕謝芳

癌聯的事奉盡見恩典

在上帝的安排下,我一直在香港基督教癌症關懷事工聯會(癌聯)擔任義務法律顧問。在這裡,認識創會主席陳偉義弟兄,他充滿生命力量的見證,深深感染和吸引我,特別是他在抗癌路上的積極與堅持,實在令人佩服。

回望癌聯曾以「伴我同行」作為講座主題,帶出今日教會在各區扮演癌關支援角色的重要性,這個信息對我來說既深刻亦十分認同。同時也期望終有一天,能讓每一區最少有一間教會設有癌關支援小組,使患癌的弟兄姊妹能夠在當區覓得癌關團契與小組。

雖然事奉與工作之間的時間分配,真的帶來不少掙扎,特別是遇到工作繁忙之時,總會感到對癌聯的事奉有所虧欠,既擔心幫不上甚麼,亦抱歉未能出席所有會議…但是,在聚會中喜見一些病友身體逐漸康復,他們之間見面時彼此鼓勵,互相訴說神的作為,分享主裡的經歷,這些情境使我一次又一次看見神的恩典如何在人身上彰顯。

作為癌患家屬的經歷

隨著癌聯事工的發展,在這裡的事奉幫助我學習堅持,亦感染我更積極地追求屬靈生命成長,並激勵我更恆切地為患癌的妹妹禱告。患癌的妹妹雖在中學時已接觸基督教信仰,但在癌症復發後,透過我丈夫給她的福音刊物才燃起依靠主的信心,隨後並與丈夫一起受浸,家中排行最小的妹妹亦因這患癌妹妹的鼓勵而接受了基督。感謝主,家人患上癌症讓我整個家庭經歷了復和,並加強了家人之間的凝聚力。

時至2014年中,妹妹乳癌復發,病情反覆,令我感到不安,情緒極之低落。由於工作地點鄰近癌聯於中環的資源中心(辦公室),在某天午飯時段,我走到那裡尋求協助。當時的理事會主席李淑儀姊妹立刻與我分享真正的人生價值,並與我一起禱告,隨後又致電妹妹關心她的病況。這次見面,雖然只是短短半個小時,但已令我感到釋懷平安,亦體驗上帝與我同在和一起面對難關。離開時,我帶著這份平安感恩的心情返回工作崗位。癌聯就好像一個「苦難中的避難所」,在癌症患者及其家屬靈性低落時,傳遞上帝的愛;又給予天使般的同行關懷,陪伴在旁,提供支援與幫助,攜手一起同走抗癌路。

妹妹在2014年8月返天家後,我經歷了一段漫長的哀傷期,最難忘的是期間曾參加了癌聯舉辦的「擁抱哀傷.患難與共」專題講座,主講者余德淳博士的分享,提醒我可從另一個角度看哀傷,即基督徒可透過上帝的恩典把哀傷變為跳舞,明白如何接納事實,再抽離負面情緒;作為上帝的兒女,更可將從祂而來的愛,轉送給他人來紀念離世的親友。

痛苦歲月中愛的傳送

雖然經歷了親人患病漫長的痛苦歲月,現在回看上帝在整個過程中,確實差派了許多天使圍繞自己,當低落感到氣餒時,扶我一把,深深感到上帝一直在我旁邊,看顧著和陪伴著同行。自此之後,我對於身邊患病家庭的感受和需要,更加敏感並特別有負擔;心裡更常記掛著他們,懇切為他們禱告;以短訊及電話慰問並表達關心,樂意一起同行。

回想過往十年一直在教會參與敬拜隊的事奉,時常分享描寫上帝愛人的詩歌。「活出愛」是其中一首許多基督徒耳熟能詳的詩歌,歌詞寫著︰「有一份愛從天而來,比山高,比海深。測不透、摸不著、卻看得見。因為有你,因為有我,甘心給,用心愛。把心中這一份愛活出來。耶穌的愛激勵我,敞開我的生命。讓自己成為別人祝福。耶穌的愛點燃我,心中熊熊愛火。我們一起向世界活出愛。」我十分喜歡這首歌。真的,只靠自己的能力恐怕未能盛載別人的苦難,唯有效法耶穌,才可以無條件地將心中關愛別人那團火活出來,即使是微小的,也能夠成為身邊病友及家屬的祝福。

「那怕是一則短訊、一個擁抱、一句窩心的體恤問候,都能成為患病的肢體及其家屬的支持,讓他們知道有別人的同行並病患中不孤單!」從前的我,只是單純地認為能夠以個人的專業服侍癌聯,但想不到上帝安排這個崗位給我,使我在苦難中得到別人的幫助並渡過難關,更深明白與體會上帝的旨意和召命,真是奇妙!感謝主!癌症看似是詛咒,但卻成了我一家的祝福!

網上癌關講座
日期:2022年11月19日(六)
時間:下午2 時 至 4時
主題︰當人生遇上癌症,別錯過‥‥‥
講員︰李英傑醫生 <腫瘤科 專科醫生 / 香港基督教癌症關懷事工聯會 顧問>
內容︰從腫瘤科醫生多年來接觸癌症病人的體會中,解讀癌患者、家屬/照顧同行者,面對癌病的心路歷程,鼓勵大家應留心和珍惜的東西。
對象︰癌患者、家屬/照顧同行者、期望認識及關心癌症病人需要的各界人士。
形式:網上視像直播(zoom)
費用:全免
報名︰https://forms.gle/M59VukMUEJataDnm7
截止︰2022年11月17日(四)中午12時
查詢:2237 1722
電郵:info@hkccca.org

談天說道 之 在一切患難中得安慰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 神都安慰我們,使我們能用他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些在各樣患難中的人。」  《聖經新譯本》〈哥林多後書1﹕4〉

文﹕江偉安  香港基督教癌症關懷事工聯會主席
編輯﹕謝芳

意氣風發之時遠離上主

在新冠疫情之前,這中港車司機生意無憂、生活風光、意氣風發,但跟家人關係疏離,繼而離婚,變賣香港資產後,家人移民,而他自己對新生活充滿信心和期待。可是,此際的他身體開始出現不適,後經醫生確診已是癌病末期,真是晴天霹靂,他無法相信噩耗會臨在自己的身上,加上目無親人、身無分文,而且無信仰、無希望,很快處於極度沮喪之中。更甚的,公立醫院醫生亦放棄治療方案。

上帝沒有遺棄迷失的羊

後來,他經朋友幫助下找上私家醫生,作最後努力。上帝沒有放棄迷失的羔羊,相反地,帶領他遇上一位愛心滿滿的虔誠基督徒醫生。這醫生有一個習慣,就是不管病人是否基督徒,每次會診時都與病人一起祈禱。對這患癌末期的中港車司機來說,在家人離去而感到前路迷惘之時,沒想到還有一位專科醫生能對自己表達真摯的關懷,看顧自己的病情。這時,遠在英國生活的家人,得知實況之後,願意將之前變賣資產換取的現金滙回香港,支持他繼續醫治療程。神蹟就在他的身上出現,手術成功,癌細胞組織被逐一切除。4年後的今天,這位癌病末期患者還活著,而且歸信基督。今天的他參與癌關小組聚會,常把自己的康復經歷作見證分享,讓身邊同行者有更大的鼓舞和信心,一起見證上主的大能。

恩典處處﹕

(1)總有天使在身邊(醫生)﹕這位仁心仁術的虔誠基督徒醫生,沒有選擇性的關懷,像天使般的出現,讓癌病患者從低谷中看到盼望。

(2)血濃於水的家人支持﹕患難見真情,安逸環境往往不懂珍惜,忘記曾經相愛相惜的日子,遠離至親,自以為是,直至人在低谷,健康、錢財盡失和事業低落的時候,往往家人是最後的支持。無盡寬恕,是戰勝病魔的最大動力。

(3)你是我的牧羊人﹕明白如何在病患中見證主的大能。約伯記1章21節:「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這位弟兄過去4年的經歷,明白自己渺小、脆弱、自誇的不可靠,而病情讓他得重生的機會,從自誇驕傲,轉為謙卑、降服和信靠上主。最後獲得從上而來的平安、祝福和喜樂。在慌亂恐懼中,小綿羊是最容易迷失方向的動物,往往會自亂陣腳、方寸大亂和迷失地奔跑。正正是這樣,上主是這群迷失「羊咩咩」的牧羊人,祂給我們方向,從恐懼慌亂和不安中安穩過來。

教會是關顧最好的禾場

關顧事奉是充滿喜樂的。香港基督教癌症關懷事工聯會(簡稱 「癌聯」)目標致力在各教會推廣及支援癌症關懷(癌關)的工作和事工發展,透過教會的關懷及在教會的生活,讓癌病患者及其家人認識及接受主耶穌的愛,使他們在心靈上得支持及醫治,藉著信靠耶穌基督而得豐盛的生命。「癌聯」作為一道橋樑,把癌病患者與香港基督教各教會連繫起來。 

建立和延續癌關小組,相對其他充滿喜樂和開心的團契小組,更富挑戰和艱難。需要互相支持同行和在資源上協助。在遇到癌病打擊,孤身在抗癌路上時,我們希望能互相關懷同行,在屬靈上加力,藉著上主的大能、大愛和恩典在逆境中勝過苦難。雖然路程困難重重,充滿挑戰,但從過去看到病友和家人的豐富生命見證,如何走出幽谷、如何生命影響生命、如何以信心與病魔搏鬥…在病患中每天仍有祝福、仍有感恩、仍有喜樂,這種種都帶給關顧同行者莫大的安慰和鼓勵。「癌聯」事奉工作也一樣,當中深深體驗上主如何從苦難中榮耀祂的作為,以生命見證作他人的祝福。 聖經訓示我們﹕「我們在一切患難中, 神安慰我們,使我們能用他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些在各樣患難中的人。」〈哥林多後書1﹕4〉

教會是最理想的禾場,常有著堂、校、社服的配合,在資源上有天時、地利、人和之利。「癌聯」藉著「連結」不同會堂、「連結」有相同異象的機構、「連結」不同專業,從而以「連結」達致「合一」,朝著上主期盼和悅納我們在教會的事奉工作而行。正如路加福音10章30-37節提到,撒馬利亞人看見被強盜打至半死的人而動了慈心一樣,經文中所提的「鄰舍」,就是常在我們心中、在教會內。

談天說道 之 生命的驛站

你必把生命的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的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聖經新譯本》〈詩篇16﹕11〉

古時行軍,如要長途跋涉,通常必設驛站,以作休息及補充裝備所需,亦會更換馬匹,避免馬兒因力竭而亡。人生如此,在生命的途中,也需要有驛站,只是停留的時間或長或短。的確,在這時段之中,我們可以思索人生百態。

文﹕馮原香妹師母  香港基督教癌症關懷事工聯會理事
青山浸信會牧者

編輯﹕謝芳

生命的驛站一:休息站

「生老病死」乃人必經階段。每當經歷病患時,身體機能提醒我們,稍作休息,讓身體完全恢復,傷口痊癒。正如聖經詩篇所記:「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詩篇46﹕10〉休息叫我們靜下來,欣賞及細味身邊一直忽略的事物,讓我們知道生命的每分每秒,是上主的賦予兼看顧。聖經創世記記載神創造了六日,看一切為美好的;第七日為聖日,更立為休息日,此舉要提醒我們休息,目的是讓我們知道創造主是誰!我們必須放下一切,歸心朝向上主,叫我們明白一切都是出於神,免得我們迷失。

既然神藉萬物叫我們知道他是神,正如聖經羅馬書所記:「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然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了解看見,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1﹕20〉所以在休息時,我建議放下手上工作,走出戶外,看看大自然,用耳朵聆聽聲音,例如鳥聲、風聲、蟬聲、海浪聲等等;用眼睛細看美態,如雲彩變化、山丘堅固、瀑布壯觀等等;用手腳感受流動,如風的流動、水的流動、陽光的熾熱;心裡讚嘆這一切,將榮耀歸給造物神主。

有時,都市人太過專注工作,忽略身體需要休息。當身體響起警號時,卻發現太遲了,身心已經處於耗盡狀態(Burn Out)。盼望大家在適當時候,讓自己放鬆,多與別人分享自己的心聲,多與上主分享自己的軟弱。生命不是日忙夜忙,而是需要在各項中取得平衡(Work Life Balance)。

生命驛站二:反思站

聖經傳道書所記:「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恆安放在世人心裡;然而上帝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測透。」〈傳道書3﹕11〉當我懷第一胎時,心情很興奮,但同時,母親證實患上末期癌症,晴天霹靂。當見證生命即將誕生與死亡之際,心中很難面對,尤其看見腹中胎兒日漸長大,而母親肚內癌細胞擴散。我不時求問上主,埋怨上主,每次都淚流滿面,每都沒法扭轉事實。

  在這個日子裡,大家多了彼此相處時間。雖然看似平淡無奇,但現在懷緬一番,百般滋味在心頭,深深享受那段日子。幸好我母親是已信主的人,有次幽默地說:「當我肚子內所懷致死的癌細胞時,你腹中內懷的是滿有生命的孩子。」

當我臨盆時,我母親卻在危急之時,我雖未能在母親身邊陪伴,她亦未能在我身邊陪伴,彼此只能在心掛念,相當痛苦。感謝主與我們同在,嬰孩滿月時,我立時抱給她看,母親能夠見到孫兒,興奮不已。過了兩日,母親離開了,大家不捨得她的離開。

自此,我深深體會到生與死,「未知生,焉知死?」當我要做母親時,我的母親卻離開。深深見證生命誕生的同時,也見證生命就要離開去,難以接受這個事實,但感謝主給我領悟到生與死。因此,我更加珍惜生命,生命是上天賜下一份禮物,要愛惜生命,生命就充滿盼望。

生命驛站三:使命站

深深經歷生與死之後,我對癌症病人多了一份使命感。隨後,認識香港基督教癌症關懷聯會(癌聯),透過義工訓練,成為癌症病人的同行者;癌聯更協助教會開展癌症關懷事工,讓癌症病人可以有心理支援,更有團體支援,命名「同心同行關愛萱」,意思是與癌症病人一起同心同行走過艱苦路,有主與我們一起走過日子。癌聯的使命,是盼望全港教會都設立關懷癌症事工,集中大家一起燃點癌關燭光,讓上主的愛燃亮生命,使生命飛揚。

耶穌說:「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馬太福音10﹕42〉盼望大家遇上有患癌的肢體時,不妨上前說一句的慰問,付出一點關心;與此同時,更加關注癌聯的動向及活動,將信息傳揚出去,讓更多人在患病中得到適時必須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