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關人生:藝術的力量

我算是生於一個有藝術氣色的家庭,哥哥姐姐不是彈鋼琴,便是拉小提琴;姐姐又有繪畫天分,經常把她喜愛的角色畫在畫簿裡;父親也寫得一手好書法,常常在家中練字。我就喜愛藝術,但不太懂藝術。自從開始在精神健康服務範疇工作,我便見識到藝術的力量。我見過一些害怕表達自己的復元人士在舞台上大聲地講出心底夢想。我又見過患精神病多年的中途宿舍舍友舉辦個人畫展,展示了她親手畫出來的不同人士的面譜;繪畫的手法精細,甚至令我讚嘆不已。

藝術的力量實在不能輕看。根據多項學術研究證明,藝術的確能為人帶來很多不為人知的好處,包括:

  1. 藝術讓我們放鬆自己:通過藝術創作,我們可以提升自己的專注能力,讓腦袋可以減少處理不必要的煩擾,有助我們舒緩壓力。
  2. 刺激創意:不論創作藝術或欣賞藝術,皆有助刺激腦神經增長,可提升創意,增強解難能力;對我們處理日常的問題,有莫大的幫助。
  3. 提升滿足感:藝術無分好壞,也沒有對錯之分;能完成一項藝術創作便會帶來極大的滿足感,有助建立自信,提升自尊。
  4. 舒緩情緒,增強與人的關係:一起創作藝術,除了可以增強人與人之間的連繫外,通過欣賞別人的創作成果,又可以用對方的視覺觀賞世界,成為另一種與人的連繫。
  5. 幫助保持身心健康:大多數研究發現,藝術創作可以讓人減少壓力荷爾蒙,減少疾病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保持正面的情緒。

若你有機會欣賞一些藝術展品,特別是一些由展能藝術家所創作的作品,透過欣賞他們的創作,與他們連結起來,便能夠更多認識他們眼中的世界,發現彼此共通的地方。

不少電影故事由於改編自真人故事,能夠令觀眾特別投入,因為這些是曾經發生過、有血有肉的故事。藝術的力量能夠讓我們重新經驗生命,尤其是一些我們平時忽略了的角度,藉著藝術來表達,往往能重整那遺留了的部分。

從今天起,讓我們一起嘗試靜心欣賞身邊的創作,了解創作者的心思,留意創作者要與我們分享怎樣的世界。讓我們一同踏進生命的藝術之旅,去聆聽、去觀察、去感受那豐富的藝術世界吧!

黃敏信

香港心理衞生會助理總幹事

社關人生:做個「正念偵探」

早前看了一輯電視節目,名為《笑看人生》。節目當中提及Cognitive bias management(認知偏見管理)的概念,表示人有情緒問題,主要受到我們的性格和左右腦部影響;左右腦分泌失衡,使人容易受負面畫像吸引。改善情緒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訓練自己多去注意生活中的正面畫像。專家們開發了一些電腦遊戲,幫助人改善他們的認知偏見。在電腦畫面中,同時出現十多張面孔,其中只有一張是笑臉,其餘都是憂愁和負面表情的面孔。玩遊戲的人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出哪張是笑面,然後重覆玩十至十五分鐘。經過幾個星期,結果是參與這遊戲的人的情緒較之前開朗,左右腦的分泌也較以往平衡。

於是,我做了一個小實驗:我像偵探一樣,發掘在生活中出現的正面畫像;然後在睡前記下三項當天感到愉快的事情,起床時再思想這三項事情。看看這樣會否影響我對人生的看法。

當進行這實驗時,起初我覺得自己身邊沒有甚麼十分正面的事情,只是平凡地過著日子,生活在進行著。我心感不忿,我始終相信生活中仍有很多正面的影像,只是我沒有留意到。於是,我便決定成為一個「正念偵探」,細心地發掘生活中的美好事情和相關的正念。有一天,我留意到在「港鐵」車箱裡,有一位彪型大漢主動讓座給一位老婆婆;然後他身邊有一位年輕人仿效他,讓座給另一位老人家。這是第一件好事。隨後,當我放工回家,開始做飯時,以往我不是沒有把西蘭花煮熟,便是煮得太熟。於是,我嘗試把西蘭花先放在水中煮一會,然後再炒,發覺味道很好。原來我也可以把菜弄好,這是第二件好事。晚上,收到一位朋友傳來的信息,原來她的父親患有癌病,他內心很恐懼。這位朋友邀請她父親詳談了一整晚,開解了他的心事,給與他鼓勵和支持,父親開懷了很多。我看到作為女兒的孝心、對家人無比關懷,這幅美麗的影像牢牢印在我心中。這是第三件好事。於是,我便把這三項事情記下。睡醒後,再翻看這三項正念事件。

原來,生活中仍然有種種美好的事情,心情隨之豁然開朗起來。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只要我們像偵探一樣留意發掘,就會發現身邊發生了不少好事和正念;就把每一件事情記錄下來,我們便可以帶著感恩和愉快的心情過我們的每一天。

黃敏信

香港心理衞生會助理總幹事

社關人生:走三步,退兩步

「走三步,退兩步」往往是精神復元人士面對的處境。他們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生命軌跡脫離主流,生活被住院、複診、不穩定就學工作充滿,讓他們落入如窮途的處境。然而,精神復元人士的生命步伐不是沒有希望,這是作為社工的我懷抱的信念。

阿權(化名)因為患上思覺失調,被病徵長期困擾,經歷多次病發,不斷調整藥物份量,效果也不見理想。阿權因而失去許多工作機會,也失去許多人際關係;生活就像「走三步,退兩步」,進展緩慢又不穩定。作為同行者,我透過長時間關懷,陪伴著阿權持續和主診醫生溝通,處理服藥後的反應;同時,也協助阿權尋找兼職工作和學習技能,讓他慢慢找回自信和希望。

阿良(化名)是一位年輕男孩,他的情緒病來自童年時期的創傷經歷。他的生活同樣是「走三步,退兩步」。阿良在童年時期遭受過許多創傷,這些經歷讓他的情緒一直處於不穩定的狀態。由於情緒波動,阿良的學業和人際關係都受到影響,常常缺乏動力和自信,引致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我的社工同事耐心幫助阿良面對過去的創傷,協助他釋放壓抑的情緒;也協助阿良建立情緒管理能力,讓他能夠集中注意力去學習。

「走三步,退兩步」的狀態可能是精神復元人士常常經歷的情況,但並不代表他們沒有出路。作為社會工作者,正正可以通過持續關懷和支援,幫助他們走出困境。與此同時,我們也鼓勵精神復元人士,要相信自己能夠走過人生的艱辛,並且積極面對挑戰。在這個過程中,信仰也是非常重要的支持,可以幫助復元人士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

聖經羅馬書第五章3至4節提到「不但如此,我們也在患難中歡呼自豪,因為知道患難產生堅忍,堅忍產生經得起考驗的品格,品格產生盼望」,這經文也常常提醒我,在面對個案的處境時,社工千萬不要感到挫折,需要堅持信念。阿權和阿良的經驗告訴我們,即使人生的步伐走得再緩慢,也不用放棄,應該持續尋找支援;並且相信自己能夠走出困境;相信神的愛,知道在困難和挫折中仍然可以找到出路和盼望。

盧英傑

香港心理衞生會社區康復學院營運總監

社關人生:獎章背後的意義

「我剛才所得的獎章不見了!」

「放心,它會回來找主人的!」

果然,第二天早上,他的獎章就在桌子上了!為何獎章會自動回來呢?先賣個關子。

許多人在中學時期曾參加過一些獎勵或考章之類的計劃,例如「愛丁堡公爵獎勵計劃」、童軍或女童軍考章計劃等等。獎勵計劃具有鼓勵作用,促進參加者積極參與健康的活動,發揮各人不同的潛能。

我服務的中途宿舍為精神復元人士而設,有人以為住在這裡的復元人士的能力不高或缺乏自信。我的團隊特別在宿舍推行一項名為「登峰者獎勵計劃」,任何一位接受服務的舍友均自動成為「登峰者」。此計劃的特色之一就是每位復元人士只須登上自己目標的山峰,便可取得獎章。我們相信人生路上,任何人都有自己可登上的山峰,無須與他人比較;只要登上自己的高峰,已值得鼓掌!

復元人士在康復路上充滿挑戰,期間起伏不斷。藉著獎勵計劃,推動他們積極面對逆境、發揮個人的優勢及潛能,活出精彩人生;更盼望大眾能夠重新認識他們。此計劃頒發的每一個獎章,已經刻上了得獎者的姓名。舍友第一次獲得獎章的第一個反應往往是驚訝,第二個反應便是開心得笑出來;接著就是珍而重之,將獎章好好收藏。

多年來,登峰者眾,各人都能打破自己的舊紀錄,摘下銅章、銀章、金章,甚至榮譽金章。他們打破的又豈止登峰高度的紀錄?他們勝過自己因病患帶來的無力感或標籤。無力感使他們像被困在籠裡的大鷹,過著永無生趣的日子。「登峰者獎勵計劃」卻像一條打開牢籠的鑰匙,為登峰者解除籠牢的限制。

有些登峰者只得到銅章,但他們已經突破了自己,勇敢離開安舒區。有些人得到銀章,更珍貴是重拾信心的笑容。有些舍友得到金章,實際上他們得到了個人發展的肯定,重拾男兒責任。有人甚至得到榮譽金章,他們真正獲得卻是那份掌控感,能有力地控制病徵帶來的困擾,能夠與自己復元路上的起伏共舞,舞出自己的新路向。

曾有一位復元人士在地上拾到一個銀獎章,他這樣對我說:「拾到獎章都沒有用啦!因為獎章上刻了得獎者的名字。況且,我已經打算要拿到屬於自己的獎章呢!」於是他將獎章放在桌子上,物主便會取回。這就是獎章能自行尋回主人的原因了。

洪美清

香港心理衞生會服務經理

社關人生:復元人士的「一杯涼水」

精神病或精神病人是香港社會比較敏感的課題,不大想去討論,也較少人願意認識復元人士,更不希望他們住在自己的社區。然而,在我的社會工作服務經驗中,我有不少良好的體驗。復元人士給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欠佳,但大家熟識以後,便會發覺他們有憨厚、善良、真誠的心;只是往往被他們木訥、拘謹、退縮的外表埋藏了。以下便是一個好例子:

我認識「小伙子」(化名)是在他的宿舍,他年青高大,只是面容冷漠,煙不離手,又不修邊幅,吊兒郎當。他夢想發大財,所以不願意找普通的工作。他喜歡流連娛樂場所,常常夜歸,並不注意宿舍規矩。我們擔心他被趕出宿舍,無家可歸,以及在外結識不良分子而被人利用作違法的事。因此,我們常常找機會和他見面,聽聽他的想法,看看他結識了甚麼樣的朋友;總是抓住機會規勸他,並提醒他當注意的事情。但不想給他過大的壓力,以免影響他的情緒。期望他能生活有序,引導他一步一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在這嘮嘮叨叨的過程中,小伙子有些時候也順應現實的狀況,找工作賺取生活費。只是工作多數不長久,常常轉工,他還想著如何賺快錢發達。經過年多面談,小伙子的情況都是反反覆覆,我沒有信心能成功幫助他重整生命目標及生活模式。輾轉間,我轉換了工作崗位。我跟小伙子道别,幸而他仍住在宿舍,繼續得到照顧和協助。

八年後,當我已淡忘從前工作的種種之時,我在新的工作地點收到了小伙子的信件和相片。他特意找我新工作地址,寄信給我。他告訴我,他已經成為了一名技工,工作穩定,收入也不錯,最令我欣慰是他有一個美滿的家庭。他們剛剛搬入公屋,一家過得樂也融融。他於信中寫:「你勸我腳踏實地找工作,儲錢結婚,成家立室,我做到了!」照片中小伙子精神奕奕跟太太及一對可愛的子女合照,看著他們一家愉悦幸福的笑容,我真心被觸動,感到無比溫暖!我記不起我對他說過甚麼了,也不相信自己有甚麼功勞,已經過去這麼多年;但小伙子還惦記著,還感謝我,他這「念舊」之情讓我再次確認復元人士那種真誠、勤奮、感恩的特質。我一直保留著小伙子的信,因為那是他在炎夏送我的「一杯涼水」;讓我工作感到沮喪時,推動我、激勵我去做得更好。

「一杯涼水」是聖經其中一個故事,耶穌教導我們施比受更為有福。一杯水算不得甚麼,但在人乾渴時就大有意思;所以我們要多留意别人的需要,以愛鄰舍的心來服侍有需要的人,就如把善事做在主身上一樣。我們以為復元人士是受助的弱勢群體,沒有想到他們也有很多優點,有待我們去認識和發現。從復元人士的「一杯涼水」,我學懂:無論我是甚麼樣的人,無論我在甚麼地方、處於甚麼景況中,我要以敏銳的心去察覺别人的需要,樂意為有需要的人送上「一杯涼水」。反過來,我也要以感恩的心去欣賞别人的優點和愛心,欣然接受别人施予我的「一杯涼水」。

尹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