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人生:神奇小子

在東京奧運會結束後的一個教育界聚會中,話題聊到如何藉著香港運動員在比賽中奮戰、不斷創造驚喜、感動港人的熱血事蹟,在校內推展生命教育。自然少不了香港「第一金劍神」張家朗,他在八強賽事中,一度落後9比14,對手只需多取一分,便把他淘汰出局;他卻連追6分,最終反勝15比14的一幕。張家朗這種「Don’t lose your way」,堅持永不放棄的精神,絕對是年青一代學習的榜樣。最近,改編自殘障田徑運動員「神奇小子」蘇樺偉的奮鬥事跡搬上大銀幕。導演尹志文表示,拍攝《媽媽的神奇小子》目的是讓香港人回想起蘇樺偉,以及更多殘障運動員家人背後黙黙支持的感人故事。當我看完這齣電影,一幕幕相若和熟悉的畫面浮現出來,回憶起我在特殊教育生涯中遇見過的「神奇小子」和「神奇媽媽」。

認識進進(化名)是他從學前中心升上特殊學校,開始其小學生涯。他兒時的樣子十分惹人憐愛,大眼睛、白皙的皮膚、天真無邪的笑容,總叫大人「愛不釋手」、眼睛停在他身上。進進是一名自閉症人士,能夠聽懂別人說話,卻有明顯的社交溝通障礙;明白他的人只有他的爸媽和較為親近他的老師。當他步入成人階段,面對更大、更多挑戰,社會快速的步伐、環境多變使他焦慮不安,經常自傷及大叫。由於他個子高大,令身旁的人不知所措,未敢施予援手。最終,為他療傷的人只有他不離不棄的爸媽。進進是「重情」的孩子,我與他在年幼時的無聊對話,在若干年後的今天,他仍然掛在嘴邊。那些說話成了我和他之間的深情連繫,勾起我們一剎那的共同回憶,這份感覺是何等奇妙,值得珍而重之。據說印第安人有一句名言:「如果我們走得太快,要停一停等候靈魂跟上來」。十多年後,我在學校一個嘉年華會中,進進知道我在那兒,特意要求媽媽帶他出席支持。長大了的進進,臉龐上添了一些歲月留下的滄桑。雖然他的說話不多,但從這孩子望著我深情的眼神中,他向我傳遞的那份思念、喜悅、信任等豐富感情,滲進我靈魂深處,潤澤我的心靈。上帝讓我明白生命有另一種意義,色彩不會因時間而褪色。那天,進進媽在短訊中道:「你總是不負眾望,感謝妳陪伴我們一起成長,大家也一起繼續努力。」我說:「看見你的感動,這正是我們努力繼續前行的動力,同心同行。加油!」

所有「神奇小子」和「神奇媽媽」都需要同行者,而在同行過程中不要施予和憐憫,更重要是接納、體諒和陪伴;彰顯神對每一個生命的珍愛。對於特殊教育工作者,須執意堅持「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努力在「平凡」的生命中找出不平凡,又竭力尋找尚未被發掘的光輝;盡心履行育人的天職,真心尊重、了解個別差異,認真照顧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及多樣性的學習需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孩子的需要為依歸,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克服種種障礙,勇敢創造自己的美麗人生。

但願在我們的社會中,有更多「神奇媽媽」、「神奇教師」齊心協力,將更多「神奇小子」孕育出來。

林家儀校長

基督教中國佈道會聖道學校

教學人生:輸在起跑線‧贏在生命線

2020東京奧運及「殘奧」(2020東京帕拉林匹克運動會)曲終人散,每位運動員在賽場上發揮的拼搏精神,創造了無數次經典的壯舉。在眾多運動員之中,有些人成功留下自己的傳奇故事,有些人則還沒來得及讓大家有深刻的印象便消失在記憶中。在這些傳奇故事的背後,都有著獨一無二的勵志過程。除了劍神張家朗,女飛魚何詩蓓外,還有一些被大眾忘掉的金牌得主,其中一位是無名英雄──蘇樺偉。他在1996年亞特蘭大「殘奧」中,於男子4×100米接力賽上奪金,他的心酸血淚史被拍成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

每一位運動員在競技場上都有一段屬於自己的故事。蘇樺偉出生時患上黃疸病,導致腦部受損,後來更出現四肢痙攣、腦麻痺及嚴重弱聽等併發症。作家莫泊桑曾說:「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得那麼好,但是也不會像你想像得那麼糟。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像。有時候,我可能脆弱得因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候,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即使「輸在起跑線」,成長路注定比一般人難行,但是蘇樺偉和蘇媽媽並沒有放棄,堅持跑。

蘇樺偉小時候,因著跑步天賦,在母親鼓勵下參加田徑班,並獲香港隊教練潘健侶賞識。除正統訓練外,蘇樺偉更有機會出戰殘疾人奧運大賽,展開了他的運動生涯。因為身體缺陷,殘疾運動員的路本來就比一般人更難走,可是經過一番磨練和努力,願意堅持,仍然可以衝線,成為最先跑過終點的神奇小子。在田徑場上,「跑得比任何人都快」,在他身邊守護著的蘇媽媽感受至深。就像奧古斯丁(St.Augutine,354-430)的母親莫尼卡為兒子代禱、禁食、哀求神職人員去勸導兒子。主教對她說:「婦人,去吧!母親為他流這麼多眼淚的兒子,絕不會滅亡。」母愛鼓勵子女為自己訂立計劃,立定目標,用踏實的腳步一步步往前走,埋頭實幹的人總不會被辜負。

海灘上,你看那些在海邊覓食的鳥兒。每當海浪打來的時候,小麻雀總能迅速地起飛,它們拍打兩、三下翅膀,就竄入天空。海鷗總是顯得非常笨拙,牠們從沙灘飛上空中需要很長時間;然而,真正能飛越大海、橫過大洋的還是海鷗。電影中有一幕由角色蘇樺偉道:「我知道我起步慢,但這就是我要去衝的原因,跟我的命一樣,我就是要從後面追上來!」學懂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即使經歷失敗,依然能夠努力不懈地堅持下去。就是這份堅毅的精神,蘇樺偉後來成為五屆殘疾人奧運會紀錄保持者,成就香港隊於「殘奧」歷史的輝煌戰績。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說:「使我們釋放最大潛能的,不是力量或知識,而是鍥而不捨的精神。」比起智力或者天賦,堅毅是預示成功最為可靠的指標。當你清楚地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為什麼這些目標對自己很重要,在遇到挫折、失敗時,便能堅持不懈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這才是決定成功的因素。正如聖經上說:「我們行善不要灰心;如果堅持不懈,到了適當時候就會有收成。」(加拉太書6:9,《環球聖經譯本》)好故事都是來自於有挑戰的生活,若你能堅持自己內心的選擇,不忘初衷,專注投入,持之以恆,時間終將成為你的朋友,見證你生活上的好故事。

聖公會置富始南小學

黃智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