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道 之 迎來了2023年

「願賜平安的主親自隨時隨地賜平安給你們。願主與你們眾人同在。…願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惠與你們眾人同在。」《聖經新譯本》〈帖撒羅尼迦後書3 : 16,18〉

踏入新的一年,或許仍需要面對著全球社會、經濟、政治不明朗的前景,活在當下的你又會持守怎麼樣的心境或態度?作為基督徒,在前瞻「不明朗」的大氣候時,應該定睛於主耶穌降生之真義,「賊來了,不過是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使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10﹕10〉

編輯﹕謝芳

聖誕節的意義

聖誕節對一般人來說,可能只是多了幾天假期,享受一個月的假日氣氛,逛商店購物送禮的日子,跟宗教信仰完全拉不上關係。耶穌基督的誕生:一個生長於亡國700多年的以色列,受著羅馬分封王侯統治。他並不是誕生於皇宮,而是包著布衣,以馬槽充當嬰兒床,他能有甚麼大作為嗎?他的生日似乎不能與英女皇壽辰相比,在英國強盛時期,植民地的香港也曾因英女皇壽辰而享有一天假期。但慶祝耶穌基督的假日,在許多西方國家都超出一天假期,甚至近乎中國人慶祝農曆新年一般熱鬧半個月。何解耶穌基督的誕生可以為世人帶來普世同慶呢?

新約聖經四卷由他的門徒所筆著的福音書都以不同角度描述耶穌基督降生,馬太福音記,耶穌基督是先知預言的君王彌賽亞,解放以色到民的救贖主,是大衛王的後裔,在大衛王的家鄉伯利恆誕生。卻因幾位不明政治凶險的東方智者,來到受羅馬政權統治的以色列分封王侯面前,尋訪猶太人的新生王,結果,震動全城百姓,惹起羅馬政權忌恨,招致殺身之禍,新生王的父母亦要帶著他逃難埃及。有傳道者寓意,一向受撒旦管轄的人心,如今獲解救出路,舊勢力魔鬼豈不忌恨起而攻擊呢?有曾經與靈界接觸的人,多次想到教會聽道學道,往往出現阻滯,不能成行。

馬可福音記載他是神的兒子,是福音(好消息)的開始。他是預言中要來施行公義審判的君王,有一位為他行程打點一切的副官(施洗約翰)。他的誕生為猶太人400年沒有先知,沒有啟示的「沉默時期」劃上句號,展開神拯救歷史的新世代。

路加福音描述耶穌基督是神憐憫施恩拯救的救主,是神而人子,為要尋找拯救失者。這樣說可能會得罪不少人,但這亦是不爭事實,因為,我們想做的好事善事行不出來,不想犯的醜事惡事卻做了出來。我們因為不能自救才需要救主,他的降生並非來召喚那些無罪的義人。只有無罪的耶穌基督才能代替人們的不義,才能擔當或撇除我們的罪污。

約翰福音卻記載耶穌基督就是神在肉身顯現的道,是詩人所認知的神的權能,是太初空虛混沌之時,神用以創造的話:「祂說:有!就有,命立就立。」不單使無變為有,也立定了各樣自然界、科學、物理、生態和受造之物一切定律,有智慧和計劃地設立萬物的秩序和系統。他也是神的一份愛的禮物。「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6〉

到了曾經迫害耶穌門徒的使徒保羅歸信基督後,他以自己蒙憐憫的經歷與基督降生掛鉤,且視神的憐憫讓他以蒙恩罪人之身作人版,讓別人看見神恆久忍耐的愛。「『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他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樣。」〈提前1﹕15-16〉保羅又將四福音作者的描述,歸納為一件神聖奧秘大事,「敬虔的奧秘真偉大啊,這是眾人所公認的,就是:『他在肉身顯現,在聖靈裡稱義(「在聖靈裡稱義」或譯「被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列國,被世人信服,被接到榮耀裡。』」〈提前3﹕16〉

在曾經服侍的更生人士中,有為在監中收到更新會送來的食物禮包和福音聚會決志信主(耶穌)2份聖誕節禮物,作感恩見證。但願我們在這節慶日子,將你信主的經歷分享開去,使更多人認識基督降生的意義。

潘國光牧師
香港基督教更新會義務事工顧問

前景仍有隱憂

香港是一個開放型經濟體,依賴進出口及旅遊業維持香港經濟,香港經濟狀況會受外圍因素影響。自2020年爆發新冠疫情,對全球(包括香港)經濟帶來具大影響。雖然全球疫情漸趨穩定、各國經濟活動陸續恢復,但是外國及本地利好因素仍未有明顯轉好的趨勢,前景仍有隱憂。根據特區政府在《二零二二年第三季經濟報告》指出,香港GDP已連續三季收縮,第三季更出現4.5%負增長,比市場預期差。本文會從以下數個方面來分析香港未來經濟狀況:

(1) 本地樓市及股市下跌。2022年6月16日美國首次加息0.75厘後,反映樓市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由2022年6月的180.22點到11月四個多月跌至157. 67點,約13%。同時,香港恒生指數亦下跌約17%,對比上年8月樓市和股市更分別下跌21%及30%。香港人的財富減少,亦會減低消費意欲,財富效應通常滯後,對香港經濟帶來隱憂。

(2) 隨著多個國家陸續開放當地的旅遊業,不少有消費能力的香港中產人士也計劃到外地旅遊。我也有朋友買了12張機票,預備在這兩年去12次旅行。市民到外地旅遊和消費以及移民潮的出現,意味著本地消費下降。

(3) 各國經濟情況會對香港經濟構成影響。現時,香港的主要出口除了中國內地外,還有台灣、美國、英國等地,以上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狀況也會連帶香港出口受影響。2022年首十個月的商品整體出口貨值較2021年同期下跌4.4%,這意味著本地經濟活動收縮。

(4) 國際環境亦會影響香港的經濟,當中以俄烏戰爭與全球疫情較為關鍵,一方面疫情破壞了全球供應鏈令貨源短缺,導致物價上升;另一方面俄烏戰爭的持續亦會提升油價,帶來滯脹,高失業高通脹對香港更加不利。

(5) 本地旅遊業是促進本港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然而,本地旅遊業發展持續低迷。香港於2022年9月下旬起調整外地遊客的入境安排,吸引大量人士來港。根據旅遊發展局的數字,2022年10月的訪港旅客人數,比上年同期多出7倍,但比疫情前仍下跌了97.5%。

隨著12月29日取消「疫苗通行證」及所有入境強制檢測措施,入境香港不用再隔離及做檢測,本地旅遊業與消費有望復蘇,但仍要視乎國內疫情和經濟情況。總括來說,利率、資產價格、俄烏戰爭、國內外疫情和經濟環境等因素,仍將主導本港未來經濟,除非所有不利因素消除,否則未來香港經濟仍有隱憂。

李樹甘博士
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中心主任

新年新事新希望


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都過去了,海也再沒有了。

《聖經新譯本》〈啟21﹕1〉

10987654321新年快樂!」在一片倒數的歡笑聲中,您誠祈望迎來一個如何光景的2017年?「新年比往年好?」「延續舊年的喜慶事?」踏入2017年的首期談天版面,藉著來自各界別他們的分享和祈禱,祝願香港迎來挑的同時,實現「新年新事新希望」

新年新事新希望

李耀全博士 專業家庭心理治療師
環天國際總幹事


2017新年伊始,人人盼望今年比舊年更好!

回望2016年,的確是令人失望的一年,無論本地或是國際,經濟、政局和社會都有無限的怨氣、無奈、灰心,甚至恐懼;令人灰心喪志的事件更多不勝數。在這樣的處境中連生存的空間都小之又小,要說「明天會更好」簡直是妙想天開,唯恐任何的美夢只會變為惡夢。

「新年新事新希望」是新年一種動聽的願景,或是慣用吉祥的祝願。而人生猶如書本裡的章節,每一篇章的開始與前一章是截然不同,延續的有新的主題,新的佈局與新的轉機。我們每人可自行編寫每一章的故事,甚或重寫(重新理解)舊一章的故事,從更正面的框架去看已發生的事件。後者正正是敍事治療法  (Narrative Therapy) 的治療方法。

事實上,世事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看事情有時可以從不同的觀點與角度詮釋,至少可朝更好的方向作出評估,或從「物極必反」的心態跳出負面的現實。再者,我們必定可以重新編寫新的一頁,並從過去一些負面的經驗或事件學習,避免重蹈覆轍,朝向正面的目標重整旗鼓。詩人摩西在晚年如此回應人生苦短的現實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如果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可誇耀的,不過是勞苦愁煩;……求你 (神) 教導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使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詩90:10, 12〉在拉丁諺語中有“carpe diem”一詞,意即「掌握今天」(seize the day),儘管危難重重,總要活在當下,盡享人生!使徒保羅亦教導我們說:「要愛惜光陰,因為現今的世代邪惡。」〈弗5:16〉 信仰幫助人活在當下,我們仍相信會實現「新年新事新希望」。

*******************************************************************

教育界新事新希望

廖亞全校長  資深中學校長

前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主

幼稚園教育

幼稚園教育的新事是如何落實在2017的新學年推行免費幼稚園教育。這是一件好事,但仍有若干細節有待教育局發佈。我的祈禱是:

  • 求主賜下智慧,使教育局負責的官員能夠制訂一套妥善的行政及財政文件,好讓大家能善用公帑。
  • 求主賜下力量,使幼稚園的校監、校董及校長們能夠按著政府的新規定,妥善規劃學校的行政、財政及教學事務。以便新學年的免費幼稚園教育得以順利開展,好讓校長、教師、家長和學生都蒙福。
  • 求主賜下恩典,讓幼稚園的全體同工在新的制度下都得到益處,工作更喜樂。


小學教育

小學教育有新事,也有舊事。舊事是小三TSA的爭論,應否繼續推行?新事是PISA的結果顯示香港學生的科學成績倒退至全球第九位,小學的STEM教育應如何發展,才能提升香港學生的科學水平?我的祈禱是:

  • 求主賜下和睦的靈,使教育局、學校及家長三方面都可以理性地、客觀地和平心靜氣地,一同協商小三TSA的執行策略。好讓學生們在喜樂的環境中學習,不做無謂的操練,成績也能提升。
  • 求主賜下智慧的靈,使教育局和學校都仔細地和有遠見地檢視小學的科學和科技教育,重新規劃小學STEM教育的政策和推行模式。好讓香港的小學學生不單具有科學和科技的書本知識,更從小便擁有科學和科技的探究經驗及掌握相關的創意思維。


中學教育

中學教育的新事是STEM教育應如何發展及推行?舊事是面對學童自殺問題,如何提升學生的抗逆力?另一舊事是中史教育、國民教育等的爭議。我的祈禱是:

  • 求主賜下智慧,使教育局和學校有遠見地、有策略地重新規劃中學STEM教育,以便迎合世界的急速發展。
  • 求主賜下平安,使學校校長和教師,在課程及聯課活動中,培育學生的抗逆力;並在輔導學生的過程中,幫助情緒受困擾的學生在主的恩典下,放下憂慮和恐懼。
  • 求主賜下謙和,使教育局、學校及家長三方面都可以理性地、客觀地和平心靜氣地,反思如何幫助我們的下一代年青人能夠全面地、正面地、沒有偏見地認識國史和國情。

********************************************************************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堡壘

蔡志森  明光社總幹事

剛過去的一年,台灣的家庭面臨巨大的挑戰,因為同性婚姻以雷霆萬鈞之勢硬闖立法院,民進黨原打算快刀斬亂麻,不經任何諮詢直接通過,幸好在重要關頭,台灣各大宗教及家長團體在全台各地發動大型群眾集會,才稍為煞住了同性婚姻的快車。不過,由於總統和立法院多數議席都屬民進黨,加上國民黨內亦不乏親同運的人士,若他們不顧一切,亦可隨時突襲通過。退一步說,就算阻得了同性婚姻,訂立猶如婚姻關係的同性民事結合專法亦勢在必行。

前年美國最高法院通過同性婚姻,去年台灣的來勢洶洶,在香港重視婚姻和家庭價值的一眾家長、老師和弟兄姊妹還能掉以輕心嗎?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堡壘,我們深信兒童能在愛護他們的親生父母養育下成長,最符合他們的利益。而父親和母親在男孩和女孩的成長中皆有獨特而難以取代的角色,兩位愛護他們的媽媽亦無法取代爸爸的地位,兩位爸爸如何努力,亦不能滿足他們對母愛的渴求。

很多熱愛公義和人權的朋友都以為同性婚姻是體現平權的必然結果,卻忽略了現行婚姻是一種主要是為了保障兒童可以在父母照顧下健康成長的制度,是在性別、年齡、血緣和人數四方面皆有限制,不應只抽取其中一項視為當然人權。雖然任何制度皆有改變的可能,但請用道理和證據說服我,同性婚姻不會損害孩子在父母保護下成長的人權。各位愛護家庭價值的朋友,同性婚姻近了,不要到水浸眼眉時才如夢初醒。2017是大家一同起來維護家庭,保護婚姻的重要一年。

*********************************************************************

「重拾笑臉,喜樂人生」

陳一華牧師 香港福音盛會2017總幹事

2016年過去了,新一年來臨了,看似短短的跨越轉接年份,箇中的分別原來可能很大。

回顧往年,有兩份調查報告,均反映港人的陰暗面,首先是服務行業之微笑指數,在數年前已名落倒數第三(已相當令人羞愧)。但去年的結果,竟是全球所有國家中、微笑指數屬最後一名,噢!真的叫人汗顏,怎麼港人的服務行業會落得如斯田地。另一份調查報告,港人反應的指數,竟狂飆升至高踞全球第二,那就是對「前景悲觀」指數的結果,香港乃排名在法國之後(這基於2015年底法國遭遇多番恐襲引致的)。

由上述兩份報告所見,港人所承受的壓力、重擔是沉重的,如何扭轉人的心態,化苦臉為笑臉,化危機為轉機,重獲喜樂的人生呢?筆者相信最理想的做法,就是發放更多正面訊息,傳播好消息予普羅大眾,則莫過於廣傳福音,因上帝奇妙的救恩,乃千真萬確好消息,使人心重獲喜樂、平安與盼望。

因此,2017全港佈道大會正是上帝予以眾信徒分享好消息的契機,讓所有教會、機構、學校、信徒一齊起動,把握面前一年的機會,同心合意,興旺福音。藉主愛臨香江,令港人重獲喜樂人生,生命活得豐盛!

*****************************************************************

監獄事工之新人新事新希望

潘國光牧師  香港基督教更新會總幹事

一位患病38年,長年累月坐卧在耶路撒冷城其中一度叫羊門下的池子旁,與患上各種奇難雜症的病人,圍坐在池子旁的廊子,凝視著有醫治能力的池水波動,寄望自己就是第一人下水獲醫治的人。只是久病無親朋,競爭力弱,池水動時卻往往被人捷足先登。當耶穌問他「要痊癒嗎?」的時候,他仍然指望著池水的醫治能力,期望別人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天助、自助和人助,這些都是人求助的途徑和正常反應。但如果他對耶穌有更多的認識,知道對他說話的是誰?細想耶穌所問的不是「有甚麼可以幫忙?」不只是一句關心話,他便會明白耶穌要帶給他的是「新希望」,而不只是關心了。

因著更新會的宿舍,認識了不少被判囚終身而獲特赦的更生人士,了解到信仰和家,住宿和工作是他們復康之路的基本需求。他們與社會脫節了20-30年,囚禁日久,不少經歷眾叛親離,找工作謀生競爭能力低。所以,我趁新的一年將到,祈望有更多的良心「社企」或老闆聘用更生人士,為他們重新融入社會的過程中,注入新希望。

  *********************************************************

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湛乃斌牧師 基督教平安堂主任牧師

主耶穌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宣告神悅納人的禧年。禧年的特色就是神讓人有一個翻身的機會,負債的可以被免除債務,失去的田地物業可以贖回,賣身的奴僕可以贖身,重獲自由。這樣說來,神透過禧年,讓貧窮人、負債的人、為奴的人及所有的人都一個翻新的機會。「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

放眼現今的世代,我們所面對那是一個動盪不安、失去信心、撕裂、污染和貧窮問題日益嚴重的世代,新的一年我們仍有希望嗎?英國的大文豪狄更斯在他的名著「雙城記」曾經寫出﹕「這是最壞的年代,也是最好的年代……」。《聖經》的真理有一種吊詭性及逆轉性的力量。我們在最黑暗的世代也是最需要光的世代;在道德最敗壞的世代也是最需要福音真光的世代,所以無論是教會或福音機構,在新的一年,我們應該更加努力去傳揚福音,基督徒應該積極在各行各業為主作見證,為主發光。

我最近出席一個非常感人的生日晚宴,一位姊妹為了給他父親一個驚喜,在父親70歲那天安排一個生日晚宴,她努力去聯絡父親口中常常提及的朋友,誠意邀請一班朋友出席晚宴。這位父親本是江湖中人,在罪惡和毒海打滾多年,但後來信了主,看見「福音真是看見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信主之後與幾位過來人(更新人士)成立一個福音戒毒機構,去幫助吸毒的朋友。從這位弟兄的身上,我們看見何謂神的恩典,耶穌基督真的給人有翻身的機會。所以無論是甚麼人,無論我們遇見甚麼環境,無論是甚麼世代,因為耶穌基督的降生,代贖的死及復活,我們就有希望。因主活著,我們就能勇敢地去面對明天,帶著希望地去面對新的一年,我們的未來就像主的應許那樣光明。

2017Jan4新年新事新希望.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