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儀是一個專業人士,剛剛畢業,成功進入一所大公司工作。她一直成績優異,從小到大學也是在頂尖的名校完成學業,別人看來絕對是人生的勝利組。但是,她跟媽媽的意見總有不同,甚或因而產生了很大的情緒波動,這情況在她進入職場後更見嚴重,近來有自殺的傾向前來尋求幫助。
小儀從小到大在學校裡,是一個數理能力超強的人,但奇怪的是,每次與不同的同學同組做完某些項目之後,都會受到排斥或疏遠。她一直覺得這是因媽媽把自己從一間普通的學校,轉到這名校讀書而引致的不適應,所以心裡常埋怨媽媽幫她作出的轉變。然而,隨著成長,她從高中至大學的生活已習慣了獨來獨往。當進入職場後,上司對她的工作表現十分滿意,因為她一直都是很盡力地去完成工作,但是仍是難於融入同事間談話或相交中,就算試過有同事主動跟她傾談,她也不懂作出回應,甚至會避開那主動跟她接觸的同事。當媽媽知道她的擔心和害怕時,便鼓勵她返回校園讀碩士,再充實好自己才工作,但這個鼓勵卻令小儀覺得媽媽的態度如回到當年,在中學階段迫她去作出轉變。
一直以來,小儀心裡知道自己不是太擅長結交朋友,只在理性上覺得應有社交生活,否則不需要朋友也沒問題;再加上她喜歡獨自研究有關數理或電腦相關的事情。另一方面,因她一直的讀書成績不錯,雖然她常談論的只是自己喜歡的議題,但小儀的父母和老師都從未察覺她的問題嚴重,故一直也未求醫診斷。直至今天,她面對著工作壓力和新環境,加上和媽媽的誤解愈深,才願意前來面見治療師,因此發現她從小已是一個亞氏保加症患者。
自從2013年美國精神醫學會的修正後,在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中將原本常見自閉症名稱,調整為自閉症譜系障礙,並且將「亞氏保加症」的診斷取消,納入自閉症譜系障礙。因此,如今在醫學上的認定,將亞氏保加症視為自閉症的一種。簡單來說,亞氏保加症的重要特徵,就是社交與非言語交際的困難,因此無法感知他人情緒、難理解字詞背後真正意思,所以很容易在不適合的場合裡說錯話。同時,伴隨著興趣狹窄及重複特定行為,他們常常只對自己喜歡的事有興趣,像是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便滿足。另外,他們是喜歡有計劃、順序的規律生活,偶爾的突發事件,可能讓他們覺得焦慮與無助。
其實,亞氏保加症患者有許多美好特質,更像你我一樣渴望被接納、受尊重。他們待人忠誠真摯、工作特別專注投入。然而,亞氏保加症是沒有藥物治療,若要改善其行為,只能靠生活中的對談或輔導機制,好好與其溝通挫敗經驗,疏理及教導其說話策略,讓他們從中一點一滴地學習和改善。
劉潤嬌女士
個人、婚姻及家庭治療師
香港專業輔導協會會員
婚前/婚後 (Prepare/ Enrich) 關係評估執行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