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人生:我們的「即時需要」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在乘搭港鐵時,本來安靜的車廂忽然有些聲響,可能是電子遊戲機的聲音,可能是播放影片的聲音,也可能是正以電話談天的聲音。每當發生這些情況,附近的人們都會露出不耐煩的表情。很多時,我看見聲音來源都是小孩子,年紀可以很小,甚至我有一次見過還在嬰兒車上;媽媽把電話當成了電子奶嘴,讓孩子聽兒歌,而她自己玩自己的電話。我也曾經看見過一些小學生在放學的時間玩電子遊戲機,有些是三五成群的,沒有手提電話的也在一旁觀戰,高談闊論。青少年和婦女多是看戲劇,題材自然是不同的。成年男士很多時候從電話彼此呼喊,或是責備對方,或是大談生意。有些老人家因為看不清、聽不清而把聲浪調高了。

其他乘客在做什麼呢?大家也在看著手提電話,不過沒有發出聲音,或是戴上耳機,進入自己的音樂世界。回想起,不過是十多年前的車廂,令人厭煩不是手提電話,而是那些旁若無人把報紙大大地攤開的人。那時候的車廂似乎也靜一些,而現時多聽到電話發出不同的聲音。

當我看到小孩子在玩手提電話時,有時真想跟家長說一聲心底話:「為什麼不跟孩子聊聊天呢?為什麼不讓他看看圖書呢?」後來想一想,自己有時候帶著女兒外出,她只要嚷著要電話,作為父親的我很多時也投降了!我也回想自己,有多少時候沒有在乘搭交通工具的時間看書?每當想把書拿出來的時候,還是被手提電話吸引過去了。吸引,是因為手提電話能夠滿足我們的即時需要。

有些時候,我以為是青少年的情況比較嚴重,只顧玩電話,不跟人溝通。後來才發現,其實各個年齡層都有這種情況,大家都在不經不覺間,被操控了。就算在工作或在主日崇拜,不少人也在滑手機。只要畫面彈出一個訊息,我們就即時反應,那怕是一個廣告,我們也一看再看。

說實在的,我們又豈只被手提電話操控?現今的社會,講求快速高效,服務要體貼到位。只要一有欲求,就必要即時滿足,例如:網上購物,各大供應商都在比運送速度、比價格低;推出各式各樣的優惠,很多時候我們就被那季節限定的優惠、VIP特價、多買多送的標籤吸引,繼而一再消費。有時候,我們已經忘記了我們真正需要什麼了!

經歷了接近兩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有些孩子因長時間在家,已經發展成上網成癮;加上復課也只是半天課,如父母需要上班的話,根本沒有能力監察孩子使用電腦的情況。然後,演變成隱蔽青年,無故曠課,這是現代家庭的悲劇。我想到聖經經常提醒我們要等待、節制、忍耐,也提到「『所有的事都可以做』,但並非都有益處。『所有的事都可以做』,但並非都造就別人。」(哥林多前書10:23,《環球聖經譯本》)

因此,我們不妨在可以做到的範圍,學習放下虛擬世界和電子產品。既然科技令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不如看看有什麼郊遊好去處,無論是博物館,或是藝術館,又或是坐在咖啡店,與友人談天說地,節制自己的「即時需要」,讓我們可以在真實的生活,也學習聖經教導我們的功課:「有了知識,又要增添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增添堅忍;有了堅忍,又要增添敬虔。」(彼得後書1:6,《環球聖經譯本》)

陳章華校長
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