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人生:闊別三年的跨境生

我服務的學校有百多名「跨境學童」。「跨境學童」乃指他們擁有香港戶籍,平日在香港學校讀書,但在國內居住和生活,需要往返通關的學生群體。我起初有點困惑,我服務的學校位於粉嶺,按理跨境生從羅湖或落馬洲過關,第一站便到達上水,我校的跨境生何以寧願多乘一個車站也要到粉嶺讀書呢?在我明查暗訪下,終於得悉原因。原來他們就讀的小學推薦我校,因而慕名前來報讀;也有些學生表示家長喜歡基督教學校,認為小朋友在有教會背景的學校讀書比較佳……。雖然這些說法以偏概全,只是我眼見這類跨境生都是循規蹈矩的學生,故此他們的答案落入我耳中,格外順耳。

因疫情緣故,跨境生已經約有三年時間沒有回港實體上學了。這些年間,他們只能透過網上學習活動與學校老師線上交流溝通,與同學朋友在線上建立友誼。而隨著防疫措施放寬,農曆年後,跨境生便可以回港實體上學了。消息傳來,實在令人鼓舞!

惟熱情過後,隨即迎來千頭萬緒,學校為了迎接這些闊別三年的跨境生,將有很多預備及跟進工作:最根本就是他們大多數人沒有校服,沒有書本,沒有訂購午餐,甚或過關證件已過有效期等實際的問題。各行政部門也各施其職,專為跨境生備有各項安排:教務組同事負責學習支援、課程調適,畢竟網上學習與實體上課存在一定差異,必須幫助學生適應實體學習的節奏。課外活動組同事忙於各個活動或學會的宣傳和召募工作,讓跨境生可按照興趣參與,又讓他們透過課後活動投入校園生活,建立歸屬感。訓導組同事簡介校園常規,讓學生適應學校文化。輔導組同事則為他們設計一個專屬跨境生的迎新活動,希望透過集體遊戲,從而互相認識,讓學生建立校園內的社交圈子​,同時也提供支援情緒的服務……

我校的老師樂意多做,目的是令久違校園生活的跨境生能融入「基新」大家庭。順道一提,老師們知道農曆年後跨境生到校的消息,表現雀躍之餘,隨即構思拍攝一首賀年歌送給跨境生,由老師以舊曲譜新詞,兼且載歌載舞。他們來詢問我的意見,我反問他們財政預算等實務安排,老師們竟回應一分錢也不用,所有衣飾、佈景、道具、錄音、攝影……全由老師自己一手包辦。目的只是在新春佳節,送一點溫暖、送一點關懷給我們闊別三年的跨境生。我們的老師就是如此可愛,或者說一所基督教學校的老師就是如此可愛。

翁港成校長

中華基督教會基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