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們,凡是真實的、莊重的、公正的、純潔的、可愛的、聲譽好的,無論是甚麼美德,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應當思念。」《聖經新譯本》〈腓立比書4﹕8〉
大家或有聽過一則笑話,老師問學生:「假如您的生命只剩下一天,您會做甚麼?」學生答:「留在學校。」老師很開心地問﹕「為甚麼?」學生答﹕「因為在學校度日如年。」對學生來說,上學是苦差,因為很多科都跟不上程度,有很大的挫敗感,以致覺得度日如年。
文﹕傅丹梅 (明光社副總幹事兼註冊社工)
編輯﹕謝芳
增加成功感才能建立自信心
近年,很多家長因為子女的打機及上網問題而非常頭痛,因為家長不明白子女讀書有太多挫敗感,但打機給他們的滿足感可以填補學習上的挫敗感。很多時,子女沉迷打機,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打機有即時回饋/成功感,由於讀書考試往往要付出很大努力,也不一定有好的成績,效果未能立竿見影,打機卻能於幾分鐘破關得到很大的成就感,日常生活的挫敗感太多,他們更趨向在網路遊戲世界裡尋求滿足感,而放棄追求現實生活中的目標。
筆者很多年前看過一套電影「潛行凶間」(Inception),主角的任務是進入一位「二世祖Fischer」的夢境中,即進入他的潛意識中,透過意念植入使這位二世祖改變想法,瓦解其家族企業,方法是在他的夢境中植入新的經驗/事件,新的經驗令他改變原本的想法,他原本以為父親想他繼承父業,但經過植入「爸爸想你跟他不同」的意念後,再打開保險箱拿起的不是最終遺囑而是風車,代表他知道爸爸其實是喜歡他的,最後遺囑是叫他放棄公司,追求自己的夢想。
為子女植入成功經驗
家長要為子女植入成功經驗,累積的成功經驗可以重新塑造他們,改變他們原本的想法,重新定義自己。孩子對事物有興趣能增加他們的內在動力,使他們不會因為害怕失敗輕易放棄,相反,他們會因為克服困難而獲得很大的滿足感。累積足夠的成功經驗,孩子便會變得自信,勇於接受新挑戰。相反,如果他經常遭遇失敗,潛意識會告訴自己是失敗者,他便會變得退縮,因害怕失敗而不作任何嘗試,久而久之,他們可能浪費了一些天賦才能,豈不可惜。
發掘興趣專長並加以培育
父母的責任是幫助孩子發掘自己的才能,發揮所長,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從中得到滿足感和成功感。相反,假如強迫子女學習一些他們沒有興趣的技能時,他們便會透過打機/煲劇麻醉自己,讓頭腦休息,不想思考任何事情,故容許孩子發夢,發呆,不需要分秒必爭,有時間做一些感興趣的事,對他們也有一定的益處。父母可以透過觀察,留意孩子喜歡看甚麼書/劇,無聊時會做甚麼、與朋友一起時談論最多的是甚麼,藉細心的觀察,了解孩子的興趣和能力,再加以培育,即使將來未必有大成就,也能有一個自信及快樂的人生。
如何令子女有成功感
家長可鼓勵您的孩子多作嘗試,作一些具挑戰性甚至是冒險的事,即使失敗,也要繼續試,不因困難而放棄,每次成功跨過挑戰都能增加他們的能力感,孩子感覺自己有能力,便不會那麼自卑。專注也是很重要的成功元素,家長幫助子女尋找興趣及專長,然後專注發展,即使沒有大成就,也會有小成功,一點一滴的小成功將成為他們邁向更高目標的動力。父母可以和他們一起探索,一起做,讓孩子在過程中觀察父母如何克服困難,如何堅持,與孩子一起焗蛋糕,學習包粽、包餃子也是不錯的親子活動,能為孩子累積快樂的家庭回憶,家長為子女注入新的正面的記憶,這些記憶將會改變他們本來的一些固有想法及習慣。
猶記得幾年前我們一家往瑞士旅行,在少女峰上有坐在輪胎滑雪的活動,最初,兩個小朋友也不敢玩,害怕有危險會受傷,經過我和丈夫加上職員的一番鼓勵和遊說後,九歲的弟弟願意嘗試,然後發覺是非常好玩的,玩了三次仍要再玩,姊姊在一旁看見弟弟和我們玩得那麼開心,她也作出嘗試,最後,我們一家人都玩得非常開心。兩個孩子後來也變得更願意嘗試新事物。
父子、母女的好關係能提升自尊感
很多社會學及心理學的研究都顯示,自尊感與自信心是相互影響的,自尊感高的孩子自信心也高,要培養有自信的孩子必須建立他們的自尊感,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提及強健的自尊感為防止自殺的保護因素。家長如何提升子女的自尊感?明光社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於2017年發表《子女對父與母參與的觀感及自尊感的關係──香港中小學生調查》報告,報告內容可以給家長一些建議,調查結果發現建立子女自尊感,「同性別」的父子、母女組合有其獨特之處,例如對建立兒子自我肯定感來說,父親抽空陪伴他、與他談天、花心力幫助他等是獨特因素,即使母親同樣付出亦不能取代。相對來說,母親抽空陪伴、談天、花心力幫助對女兒來說亦是獨特因素,就算父親同樣付出也是取代不了的,因此,研究中心提議父母應刻意締造父子、母女個別相處的寶貴時刻。父母與相同性別的子女要製造更多共同回憶,大腦會自動儲存這些記憶,這些記憶將成為他失意時或感到沒有人愛的時候的重要提醒。為了讓孩子記得,可以在家裡放一些一家人遊玩的照片,子女可能不經意看見這些照片而憶起父母對他的愛及照顧,一如「潛行凶間」裡的風車代表著父親的愛。
要培養有自尊感及自信的子女,家長有時可能要做一些艱難的決定,假如發現子女在現時的學校,因為學科太艱深或教學模式而跟不上進度,家長會否考慮將孩子轉去一間程度較淺或教學模式適合子女的學校,使他能應付到,有成功感及能力感,同時減低他的挫敗感,他才能慢慢建立自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