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家情》在《明報》教得樂HappyPaMa刊登,本期為2016年3月15日,歡迎奉獻支持經費。
學習篇:為何功課做不完
小剛天生聰穎,讀幼稚園低班時,便能認讀1,000多個中文字,還學會乘數表。父母一直對他寄予厚望,可自他升讀小學後,成績每況愈下,單是功課便要做到晚上11時多才完成。
父母心急如焚,尋遍各大補習社和學習良方,也苦無成果。最後,找來友人介紹的心理輔導師,才赫然發現罪魁禍首。
原來小剛父母因著兒子學習能力高,深怕未能好好栽培,便為他安排了很充實的學習活動:英文、普通話、西班牙語、奧數等課程,應有盡有。每每孩子完成功課有空餘時間,父母怕其浪費光陰,又會買多些課外練習給他。
聰明的孩子漸漸悟出一個道理,只有讓功課永遠做不完,才能有些微喘息空間;父母才不會無止境地增加其學習的份量,他才有休息的機會。
果真如此,自他刻意把做功課的時間拖長後,其他學習活動和課外練習變得愈來愈少。他也樂享其成,感受一下自由的空間。
其實,要孩子自動自覺盡快完成功課一點也不難;只要讓他們明白一旦完成功課,便是他們自由玩樂的時光。他們便會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好能有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
筆者兩個女兒也深明此理,她們會在任何交通工具上做功課,更會早起一小時完成功課,好能早些到主題公園遊玩。有一次,大女兒在電車上寫中文生字,在旁的太太還不住誇她勤力呢!
再看看故事中的小剛,他的父母得知問題後,便在輔導師的協助下,與兒子商討學習的安排,兒子也坦白說出其心意。此後,一起定立了《學習約章》,內容如下:
◎ 放學後用半小時小休,吃些點心
◎ 在一至兩個小時內完成功課和溫習
◎ 半小時閱讀時間
◎ 每週一至兩個課外活動,如學習鋼琴和羽毛球
◎ 在晚飯前完成所有學習活動
◎ 餘下的一切時間由小剛自主,只需要準時於10時入睡
其實,讓孩子痛痛快快地玩一下,不是浪費時間,乃是為未來的學習儲存力量。小剛跟從《學習約章》後,成績不斷進步;更重要的是,他學會自律。自己的時間自己分配,自己珍惜。
完成功課後,他又會主動研究許多科學的書籍,還得了甚麼甚麼研究大獎,讓父母樂透了!
*********************
管教篇:親子五常法
現今許多父母都忙於工作,孩子又忙於學習,親子時間真是十分珍貴。筆者雖是半職媽媽,下午總會待在家中與孩子多親近,但仍感到摸不透孩子的心。想在有限的時間內,更貼近孩子的心靈,父母或可試試我們自創的五個小秘訣,並常常執行,我們稱之為「親子五常法」。
一. 常聆聽
嘗試細聽孩子的話,不急著回應。有時他們說的有些過份,可我也不會即時糾正,令他感到沒趣的後果可嚴重啊!你以後別想再聽到他們的心裡話了。還有,要設身處地了解孩子的思想和感受,就算不認同其做法,也可回應其感受,一句「你一定感到很氣憤了」「明白你感到委屈……」,真是萬試萬靈啊﹗
二. 常接納
當孩子分享其失意和挫敗的經歷時,先不要急著表達緊張和擔憂的心情,也不要即時糾正其錯誤。孩子只希望得到你的體諒和支持,一句「不打緊」便很好了,能讓孩子心情平服下來。
三. 常觀察
孩子的行動和表情往往比說話表達的更多,多觀察和留心孩子的言行,隨時給予貼心的幫助:一個微笑、一個擁抱、一杯果汁……
四. 常欣賞
用心發掘孩子的優點和進步,不要拿他與別人作比較,欣賞其獨一無二,誠心給予鼓勵和讚賞。
五. 常禱告
不管你是不是信徒,也可試著每天為孩子禱告,把憂慮一一交託天上的父親,讓祂為孩子安排最合適的路途。每天的煩心事那麼多,許多事情又是憑一己之力不能即時解決的;將其告訴天父,換來內心的平靜和安穩,何樂而不為呢?大多數研究表明,有信仰的人心理健康比較好,較少出現憂鬱,每天禱告的人患高血壓的機會少40%。
何定邦
職業治療師
國際認可感覺統合評估員
著作:<<輕鬆教出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