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期文章中,通過聖經的人觀和神學人類學指出基督教倫理的核心信息—關心和分享(Care and Share),是可以幫助我們實踐人的道德能力,如自主、仁慈、非惡意和正義。在我們進一步更具體地去探索和討論這些倫理道德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處理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化(Pluralistic)和多樣化(Diverse) 的世界中。基於一個人的年齡、性別、種族、文化、思想、宗教和生活經歷,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那麼我們如何一起去解決倫理道德問題呢?我想在這裡引入一些詮釋學(Hermeneutics) 的觀點。
詮釋學是解釋的理論和實踐(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pretation)。沒有人是完全客觀和沒有預設(Presupposition)和偏見(Bias)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能就倫理道德問題進行有意義和建設性的討論,我們不需要保持沉默,相反地我們確實可以並且必須去討論。但如果我們的價值觀如此不同,有時甚至相反,是否真的有可能有意義地和建設性地去討論倫理道德問題?這並不容易,但是可能的。首先,如果我們真的準備好去關心和分享,我們就已經有了一個共同的起點了。
其次,道德的本質基本上是關於如何溝通和聯繫(Communicate and relate),以便我們可以一起去做正確和好的事情(Do the right and good),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從開始就公開表明自己的預設假設和立場。
第三,我們需要尊重和認真地傾聽,因為有很多不同的聲音,如果我們不這樣做,那將不是一場敞開心扉的對話(Open dialogue),而是一場霸權的令人窒息的獨白(Hegemonic suffocating monologue)。
第四,真理叫我們得自由〈約翰福音8 : 31-32〉,只有通過批判和認真的討論才能弄清真理。真理比我們願意相信的更豐富、更宏大,真理比我們每個人更偉大,並且比單一論述(Unitary discourse)中包含的內容更深刻和更充實。真理是多樣性中的統一(Unity in diversity)。
最後,正是通過這種解釋和理解的詮釋循環(Hermeneutic circle of explanation and understanding) ,我們才能領悟到多樣而又互補(Diverse and yet complementary) 的倫理道德的智慧。
在未來十期的後續文章中,將嘗試通過這種關心和分享的詮釋學方法 (Hermeneutic approach of care and share),去理解猶太教和基督教傳統中十誡概述的倫理道德問題 —上帝與道德、偶像與倫理、神的名與行為、工作、家庭、生命、性與婚姻、物質財富、正義、貪婪與知足。
黃德興醫生
香港大學精神醫學系名譽臨床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