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人生:奇妙的學習旅程

學生考試在即,老師們都忙於「煞科」。雖然學校已採用「混合式教學」(mixed-mode teaching),但是課時的確較以往少了;老師、學生都要學習善用網課及電子學習,加強教學的效能。

在疫情之下,教學工作是不容易的。在疫情之下,戴著口罩學習就更不容易。學生看不見老師、同學的嘴巴(發音的動作、嘴型),不但影響語言的學習,亦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我最近發現自己也「懶惰」了,戴著口罩,不想張開嘴巴說話。在過去,老師教授學生拼音的時候,都會張大嘴巴,向學生示範發音的嘴型、舌頭擺放的位置,但是在口罩的遮蓋下,教學效果必然受到影響。我曾經購買了一些透明的醫護口罩送給老師,好讓他們上課時使用,但是老師覺得不習慣,表示力不從心!

有一次,我在小息時去到課室探望小朋友,他們都很雀躍,爭著唱歌給我聽;除了聽到優美的旋律外,他們所唱的歌詞,我都聽得不太清楚。又有一次,我代老師上課,滿心歡喜,以為可以「大展拳腳」。誰不知很多小朋友都聽不清楚我所說的指示?我要靠近他們,一字一句慢慢地再說一遍,情況才改善一點。

在疫情之前的小息,小朋友最喜歡到小賣部購買心愛的燒賣串與飯團。每次經過那裡,都是香噴噴呢!有些老師更藉此機會到小食部與學生一起吃小食,一起談天說地;與學生共膳是建立師生關係的好機會。我偶爾也會「請客」,看看哪些同學有需要,送他一串小食、一粒糖果,小朋友回家都會興奮地告訴媽媽:「校長送我糖果呢!」我深信這個味道會一直留在孩子的心中,成為他們成長的動力。

為了加強防疫,我們很久沒有與別人握手了。還記得過去兩次畢業典禮中,學生們在授憑的時候,都只能夠與主禮嘉賓以點頭取代握手。此外,所有接觸性的體育運動都取消了;學校的圖書館閉館亦超過一年(很開心最近開館了)。因為小朋友的防疫意識較弱,家長都減少帶他們外出,因為街外的物件不可胡亂觸摸。這種情況也會影響小孩子觸感神經的發展。

學習是一個奇妙的旅程,我們可以透過多感官學習──視、聽、嗅、味、觸。豐富而多元的學習經歷是協助小孩子有效學習的重要元素。課時少了,要懂得善用「學時」的同時,我們也要為孩子多設想一步,在做足防疫措施及安全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適量地開放不同的設施,豐富孩子的學習經歷與體驗。作為家長,我推薦大家帶小朋友到沙灘走走,讓小孩子堆堆沙,砌砌城堡,赤腳在沙灘上散步,刺激小朋友的觸感神經;加強小朋友的感統訓練,亦可讓小朋友發揮無窮創意。在可能的情況下,除下口罩,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嗅一嗅海水的氣味,也不妨嚐一口海水的味道。曬太陽,吸收適量的維他命D,還可以殺菌消毒。如果能夠坐在海邊的岩石上,聽著海浪聲,看著夕陽徐徐落下,欣賞波光粼粼的海面,不同的感官也會同時得到滿足,這景象可媲美任何一幅名畫呢!

無怪乎詩人大衛常沉醉在上帝的奇妙創造裡,讚嘆上帝奇妙的作為:「我要稱謝你,因為我的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深深知道的。」(詩篇139:14)就讓我們重新出發,由欣賞上帝的創造開始,展開奇妙的學習旅程。

      柏立基教育學院校友會盧光輝紀念學校

鄧瑞瑩校長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