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人生:從特殊需要孩子中看見生命的頌讚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作育英才,看見孩子茁壯成長,展翅翱翔,是無數父母與教育工作者追求之理想。可惜不是每個孩子都天生英才,才華橫溢;相反,在現今社會中具有特殊需要的孩子與日俱增,要更有效栽培這些孩子成長,乃教育界當前重要使命之一。

不少人曾問:培育這些特殊孩子,勞多功少,究竟成效有多少呢?倒不如將教育資源投放在成本效益更高的地方。然而,在《聖經‧約翰福音》第九章就曾經有這記載:『耶穌過去的時候,看見一個人生來是瞎眼的。門徒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1-3節)

過去廿多年,筆者從與特殊孩子及其家庭相處中,看見神的作為,以及很多優美動人的故事。

父母無私奉獻的愛

Francis Young (2014)是英國伯明翰大學的神學教授,也是一位天生腦部嚴重受損的智障兒母親。在其著作《Arthur’s call》中,深刻勾劃出她在照顧兒子45年來的辛酸。從期待到恐懼,到失望,到訪尋名醫,直至慢慢接受;轉變成「願意為孩子做任何事綜合症」。在與孩子「搏鬥」的過程中,經常令自己筋疲力盡,而最惱人的就是那份罪疚感。「在懷孕時我做錯了什麼?為什麼要帶他來這世界?我這種照料方法會否害了他?」特殊孩子的父母經常活在恐懼和戰慄之中──假若我們老了,孩子怎麼辦,由誰來照顧?

正因為孩子需要完全依賴父母的照顧,不少父母為特殊孩子而選擇放棄自己的事業,親自教導。雖然有時進展緩慢,但每當看見孩子有微小進步,便感動不已。除了照顧量大之外,撫養年期也永不休止。一般孩子18歲便長大成人,不再需要父母,但照顧特殊兒女卻是一生之責,不能言休。這份終身不渝之全方位奉獻,譜寫了不少感動人心的生命故事。

孩子努力不懈,衝破困境

最近讀了日本東田直樹的《我想飛進天空》一書。東田5歲時被診斷出患有嚴重自閉症,無法以言語溝通。不過,多虧他有一位雄心勃勃的老師和東田自己的堅持,他學會了借助「字母格」拼寫文字。在13歲時,經過無數困難,他學習在紙板上指出日文字母,拼出文字,積字成句,積句成段,最後匯集成書。他以第一身引領讀者進入嚴重自閉兒童的世界,讓世人逐步解開自閉人士生命之謎。他藉此獲得「21世紀未來博覽會未來之夢大獎」及多個獎項。自此,東田堅持寫作,努力為自閉症群體發聲,不但讓自己找到人生方向,更幫助無數自閉兒照顧者更有效地服務這個群體。

特殊孩子以自己簡單純真的生命,治療了不少受傷的心靈

靈修大師盧雲神父在其晚年著作《Adam – God’s Beloved》中,描寫這位哈佛大學教授在其人生最後10年,在方舟之家照顧亞當(Adam)──一位不能說話,不能活動,缺乏自理能力,經常抽筋,甚至連更衣或進食都要依賴別人的嚴重殘障人士;從而令自己在思想、情感和靈性上獲得更新的故事。不單盧雲本人,亞當藉着被照顧,成為不少專業人士,包括律師、治療師、社工、神職人員,以致商界名人的生命導師。亞當不能言語,沒有情感流露、軟弱無助,完全依賴別人,但他以自己被動、簡單而純真的生命,啓發現代人從恐懼、焦慮、孤單、失落、追名逐利的貪婪及困鎖中釋放出來。無怪乎盧雲驚嘆軟弱無力的亞當,竟然能像主耶穌一樣,成為別人強而有力的生命導師。

結語

廿多年來,我親眼看見從特殊孩子單純及堅強的生命中,彰顯出神許多的作為來。因此,不是我服侍了他們,而是他們拓闊了我的生命疆界,也潤澤了我的人生。在此我向他們獻上最真摯的感謝。

梁錦波博士

全人生命教育學會創會會長

香港神託會培敦中學榮休校長

基督教中國佈道會聖道學校前校監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