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道 之 控制欲與安全感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把自己的平安賜給你們;我給你們的,不像世界所給的。你們心裡不要惶恐不安,也不要膽怯。約翰福音14:27《環球聖經譯本》

文:吳敬宗牧師(風雨同路人基督教單親家庭事工社區發展主任)

控制別人只因自己失控

當我們不由自主地想控制別人的時候,實際上是因為控制不了自己。這種控制欲一般潛藏在我們的親密關係之中,並且滲透在生活的小細節裡。一般情況下,人會因為自己不穩定和自我價值感偏低,才會想去控制別人;要通過別人的語言和行為來得到肯定或者安慰。既然這種負面情緒是因為他者而生,當事人自己又沒有能力處理,所以只有對方改變和屈服,當事人自己的心情才能變好。改變不了自己,唯有轉而改變愛你的人。正正因為明白要改變一個人是何等困難,所以當別人願意為你改變,便正好填補了自己裡面因為無法自控而出現的空洞。

令關係步向死亡

這種補償作用,如果在親密關係上失控,便會變成權力傾斜的情緒勒索。情緒勒索不單逐步摧毀關係,更會令勒索者失去在情感連結上建立成熟自信的機會;反而令勒索者在情感關係中,弱化成為缺乏獨立人格的依附者。當兩人在親密關係中,一方缺乏獨立能力,便會令原本建立在兩點上的關係,隨著一方的獨立性矮化而萎縮,最後令雙方關係步向終結。

建立關係中的安全感,繼而掌控一切,既不實際,又無助建立獨立健康的人格。那麼,在親密關係中,應該如何建立起安全感呢?這種做法就變成挽救關係不致於死,並且是助人自救的首要工作。

一、在關係中建立自信

人們不夠安全感的原因有很多,特別是在原生家庭中得不到足夠的愛和關注的人,在進入親密關係之後,很自然變得敏感、多疑和焦慮。他們常常疑惑「對方是否會持續愛自己呢?」「自己能否持續吸引著對方?」這些讓當事人誠惶誠恐的問題一旦止不住地出現,他作出情緒勒索或病態操控,就只是時間問題。當關係出現毒素,最大原因是某一方出現莫名的焦慮,而這焦慮不是關於另一方的行為,只是源於他缺乏自信。故此,在關係中建立自信,令人認知到自己是有價值的人,永遠是發展健康關係的第一步。

要能獨立,並且有自信。首先要調整優次,要學習不把對方長期視為第一優先;要學習建立平衡優次,除了神,沒有人事物應該被視為永遠優先;否則,人生會被扭曲成為該人事物的附屬品,變成沒有獨立人生。假如你的人生只能屈從某些人事物之下,成為附屬品,那你的信心又如何體現?如果連自己的角色身份價值在關係中都變得模糊,哪來自信?更不要說獨立思考了。

當親密關係中的某一方矮化成為關係的附屬品,最後兩人只會在這傾斜的關係中被輾壓得體無原膚。嘗試在關係中體現自己,讓對方明白你的期待和需要,讓對方知道如何滿足你,這樣才能健康地建立屬於兩個人的親密關係。

二、信任對方

很多時候,親密關係中的相守,很容易把信任建立在對方身上,對方要做很多事情來取得另一方的信任。對方是否可信?全然是他個人的責任,另一方只是一位站在旁邊評分的監考官。這種做法的危險在於一開始便令關係向一方傾斜,要明白這種不平衡的關係從來沒法長久。

信任是一種學習,學習留意對方身上令你欣賞、令你願意去相信他的優點和表現。這是關係中,最值得雙方努力做好的關注點。信任對方,其實是信任自己。唯有信任自己、信任對方,關係才有健康成長的基礎。

風雨的故事

「風雨同路人」從2015年成立至今,一路致力陪伴「離異家庭」渡過各種挑戰和困難。我們相信,長期、穩定、適切的牧養、介入和支援,可以讓他們在苦難中經歷天父的同在和看顧,並幫助他們重建生活秩序,重整信仰和生命,鼓勵離異夫婦重拾父母的角色,陪育子女健康成⻑,減少因為離異帶給家庭的破壞,以及對子女造成的創傷和影響,希望下一代不會重蹈覆轍。

同時,我們呼籲社會一同「守護婚姻・守護家庭・終止離婚代傳」。期望有更多機構、教會和同行者與我們一起同行,一齊陪伴離異家庭走過風雨,迎向晴天。此外,也為做好預防婚姻及家庭瓦解的工作而努力。

馮小珏(風雨同路人總幹事及創辦人、資深婚姻與家庭治療師)

請支持「風雨同路人──基督教單親家庭事工」 https://www.familyblessing.org.hk

每日接收「心靈雋語」,請掃碼或加入「傳基」Facebook

談天說道 之 最愛是誰?

「愛是寬容,愛是恩慈,不嫉妒,不自吹自擂,不自高自大,不做不合體統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動怒,不圖謀惡事,不為不義喜樂,卻為誠實歡喜;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堅忍。」(哥林多前書13:4-7《環球聖經譯本》)

文:馮小珏│風雨同路人基督教單親家庭事工創辦人及總幹事

晚上的醫院相對白天,氣氛總是鬧哄哄,有下班後匆匆入院的病人,加上早已留院的病人,也有前來探病的家屬和朋友們;當然少不了勤快的醫護人員忙著工作,而我卻靜靜地獨自在醫院的走廊徘徊。

我曾經在醫院工作,深深明白病人不一定要做甚麼大手術,才會心情緊張和擔心。有時候,可能只是一項簡單的手術或檢查,便足以讓他們坐立難安,甚至因為過度焦慮而想太多。我總認為此時若有人願意停下來陪伴病人,靜靜地聆聽他們的心聲,給予適切的引導(不強加個人意見);或許,小小的危機意識,能牽動病人去梳理很多生命裡未解開的結,或者對生命有所反省,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長長的走廊中,耳邊忽然聽到有人直呼我的名字,我停下腳步,看見獻忠(化名)站在我面前。當下感覺有點愕然,畢竟沒想過在這樣的場合重遇他。簡單寒暄了幾句,知道他明早要接受一個小手術。他沒怎麼提及對手術有多擔心,但從我倆的對話中,我能感受到他很緊張,彷彿將要面對生死關口般嚴峻。

作為朋友,當時我不知道該說甚麼話才好。那麼多年沒有見面,也許他已有了幸福的新生活;要是重提舊事,又在這樣的場合,是否適合?或許,只是我想安撫自己對往事的遺憾,又或除去此刻相對無言的尷尬狀況。況且,即使重提舊事,又該從何說起?心裡非常糾結之際,見獻忠不欲離去,欲言又止。

他和她的愛情故事

記起他的故事,感慨人在年輕的歲月裡相遇、相知、相愛,感覺總是美好的。愛到情濃時,甚麼都願意為對方付上,深信自己就是對方生命中的唯一;就像童話故事裡的主角,是多麼浪漫動人?哪怕最終只是在追風,甚至要付上沉重的代價?矛盾是,當初那份感覺依然叫人難以忘懷,即使老去,環境變遷,那些記憶仍存留在心中某個角落。

獻忠和阿玲(化名)就是在那時候相遇、相識,他們一起衝破了許多風浪和考驗,才結為夫婦。我以為王子終於找到了他的公主,從此幸福快樂,愛到天荒地老。無奈他們的婚姻很快就出現問題。

情感上不忠和背叛,是極其殘忍的傷害,傷口也很難癒合,或會糾纏一生。原本只屬於兩個人的世界,某一天,發現原來還有另一個他存在,總讓人崩潰。他們的愛情忽然變得如此荒謬、可笑!她的承諾原來只不過是欺哄人的謊言。說好相愛到老,盡都幻滅。曾經如此熟悉、如此在意自己的人,此刻變得如此陌生、無情。剎那間,讓人心碎。但她已不再在乎他的眼淚、他的生死。當她和那個他愛得熱烈時,自己反而淪為局外人。他與忿恨、不甘、苦澀、自憐、悲傷共生,被羞辱、背叛、失去尊嚴、不如人的劇痛撕裂。可是,放手又是那麼難。他幾乎被愛恨交織的洪流淹沒,無法自己。

我相信獻忠和阿玲都曾經努力經營他們的婚姻,也曾經努力去挽回對方,只是最終敵不過那致命的考驗。阿玲是真心知道自己錯了,她也曾認真地等候過獻忠回心轉意,可是對方一直沒回應。在愛與痛的折騰之中,她甚至想了斷自己的生命。我陪她走過那些艱難的日子,心底裡也曾陪她困惑過,到底是否應該再等待?獻忠也確實一直在期待神蹟出現,可是神蹟並沒有出現。他與她反倒越走越遠,理解他這一次傷得實在太重,失去了重新站起來、重新再開始的勇氣。我心底裡也曾暗暗地陪他責怪過阿玲的任性行為,感受到男人被背叛的傷痛。

生死關頭說心底話

如今,眼前的獻忠請求我,假如他明天手術失敗,想我為他向阿玲傳一句話:「其實我仍然很愛妳……」是的,即使分開這麼多年以後,他仍然深愛她。

第二天的手術很順利,我也因此無須為他向阿玲傳達甚麼說話了。只是,我感到非常難過!既然相愛,為甚麼不早一點開口說出來呢?何必讓好好的一段感情,就如此錯過?即使犯了錯,為何就不能一起面對?又有誰沒有犯過錯呢?要讓愛情重頭再來一次,難道真是非要到生死關頭,才願意說出心底話?

認清「愛」的內涵

後來,我遇上了另一位女士,她提到自己有兩段婚姻:第一任丈夫是個非常負責任的好丈夫,他把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給了她;並願意花時間陪她渡過生命中的重要時刻。但是,她卻嫌棄丈夫在事業上不夠積極進取。於是,她認識了一個事業心很強的男人。對方也願意娶她,可是總是沒有時間陪伴她。她問我:「你覺得我到底想要甚麼?」這可會是阿玲和許多人的疑問?

上述的故事由真人真事改編,多少人有近似經歷?時下的愛情,來的時候,仍然洶湧澎湃;要走的時候,同樣勢不可擋。愛難留的時候,瀟灑放手或糾纏不休,都總帶著傷害。問自己想要甚麼的同時,也該問問自己該怎樣去愛才合道理、怎樣珍惜才能同偕白首?世上沒有完美的對象,看看自己便知道不能盡善盡美。了解自己的需要,也要認清事實──愛情或婚姻需要人願意付代價,要用意志力維繫,並且發揮諸般能耐。最重要一點,認識愛的內涵並努力實踐,聖經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4至7節有全面的表述:「愛是寬容,愛是恩慈,不嫉妒,不自吹自擂,不自高自大,不做不合體統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動怒,不圖謀惡事,不為不義喜樂,卻為誠實歡喜;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堅忍。愛永不止息」(哥林多前書13:4-8上)。

請支持「風雨同路人 – 基督教單親家庭事工」

http://www.familyblessing.org.hk/

歡迎報名參加專題講座:「愛情路上的信仰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