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心田 之 「痛不育生」- 阿樂與阿儀不育困惑的分析

上星期我們談及阿樂與阿儀因不育和流產所帶來的困難和打擊,下面我們會嘗試透過分析他們的經歷,以帶出香港不育夫婦普遍的處境。

香港不育的處境

阿樂與阿儀的困境是不少香港不育夫婦存有的掙扎,特別是一些遲婚的專業人士。香港統計處在2020年指出,女性初婚年齡中位數為29.9歲,男性則為31.6歲;女性首次生育年齡中位數為31.9歲,1991年只是28.1歲。而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提到,若一對夫婦的性生活正常,並連續在12個月內沒有採用任何避孕措施而仍然未能成功懷孕,便可定義為「不育」。在每6對夫婦中,便有1對面對不育的困擾。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在2019年的資料亦顯示,在該年進行不同類型的生殖科技程序病人數目為7870,而治療周期數目為10185。在過去30年間,去尋求人工受孕治療的人數不斷增長。至於不育的成因,由男性引致為22.7%,女性為20.7%,女性加男性所形成的問題為31.2%。

不育的生理風險和心理打擊

眾所周知,年紀愈大,受孕機率就會降低,特別在30歲開始,下降的速度會加快。有本地生殖醫學科醫生指出,即使有人工受孕的輔助,高齡不單令生育的機會降低,胎兒異常、小產及妊娠相關併發症等都會增多。除了生理風險,阿樂與阿儀的個案也顯示了心理困擾,例如要接受不能自然懷孕,對不少人來說也不易接受,因自覺生兒育女是天職和理所當然,當不能懷孕時,雙方也可能會自責或怪責對方:「為何不做婚前身體檢查,早些接受治療。」另外,有些人如阿樂起初時一樣,會抗拒接受生殖醫學的治療。有本地研究指出,不育夫婦在心態上很容易會感到自己是不完全、內疚、羞恥、與有兒女的夫婦有距離,以及帶來夫妻關係不和等問題。而阿樂和阿儀因不育引致的夫婦問題已不算大了。

人工受孕後流產的心理打擊

從阿樂與阿儀的例子可見,在治療中不斷的患得患失,夫婦倆也承受著不少壓力。事實上,人工受孕程序基於費用、時間和身體不適感會帶來不育夫婦不少壓力,這極需要夫婦間彼此同心、支持和照顧。假如像阿儀經歷人工受孕後流產,其所承受的壓力、焦慮、抑鬱和事後之心理打擊,本地研究指出比自然懷孕流產的女士為高。除此之外,阿樂和阿儀更要承受不知怎樣向雙方父母交代的壓力,以致阿儀已出現了明顯的抑鬱症狀,阿樂雖然表面看不到有問題,但他可能用忙碌去掩蓋悲傷的心情;而他們的關係亦好像相對無言一樣,因各自也活在悲傷中。

下星期我們會嘗試為他們不育的處境嘗試尋找出路。

譚日新博士 ︳臨床心理學家
黃曼君女士 ︳個人、婚姻及家庭輔導員

婚姻心田 之 「痛不育生」- 阿樂與阿儀的不育困惑

上月談及阿樂與阿儀在新婚適應中的困難,他們最終也尋求了專業婚姻輔導的幫助,當中的情緒得到舒緩,問題得到解決,而他們亦協議好生小孩的計劃。可是在往後的一年,阿儀在沒有避孕的情況下仍未能懷孕。在擔心的情況下,夫婦兩人便去看婦科醫生,醫生告之他們可求助於生殖醫學科醫生,作進一步檢查和可行的治療方案。

他們在嘗試預約私家醫生時,發覺人工受孕的費用比他們想像的昂貴,而政府醫院的預約期則較長。經過幾個月的掙扎,他們始終對求助於生殖醫學科醫生有很多顧慮,特別是阿樂深信生小孩是天意,應順其自然,不應用人工的方法,亦看到城中不少名人在四十多歲也能成功懷孕,而他們的年紀還未到,故最終也沒有接受這方面的治療。在聽取朋友的意見後,他們轉而求助於中醫,雖然非常忙碌,阿樂仍會陪伴阿儀每週去看一位很出名助人受孕的中醫師。

可是,服藥大半年後,阿儀仍未能成功懷孕。阿樂因為工作忙碌,不大介意遲一些才生小孩,故沒有太大的感受。只是阿儀因父母非常渴望抱孫,她亦自覺是高齡產婦,所以感到很沮喪,她再次與阿樂談及求助生殖醫學科醫生的可能。經過數月的傾談,他們終於去看醫生。經詳細檢查後,醫生發現他們身體基本上也沒有大問題,只是阿樂的精子量稍為不夠。醫生解釋了一些可能的人工受孕方法給他們,包括常見的宮腔內人工受精(IUI)和體外受精(IVF)等。基於醫生的意見,他們選擇了體外受精之方法,雖然這方法較宮腔內人工受精昂貴。

在治療過程中,他們的心情也經歷起起跌跌,在嘗試了三次療程後,阿儀終於懷孕了,心中感到無限歡喜,她知道自己是高齡產婦,故跟上司商量停薪留職,專心養胎。而雙方父母知道後,也很替他們高興,因腹中的小孩是雙方家庭中第一個孫子。可是,在懷孕約三個月時,有一天阿儀發覺自己不斷出血,他們立刻去看醫生,經診斷後發覺腹中胎兒已沒有心跳,需要到醫院進行流產手術。頃刻之間,他們的心情由極大希望變為極度失望,到醫院進行手術也不敢向人提及,更不知如何向雙方父母交代。雖然醫生鼓勵他們不要放棄,還可以繼續嘗試,但不應待得太久,因他們年紀已不輕。他們真的不知道可以怎樣做,阿樂唯有如常忙碌地工作和回家照顧父母,但阿儀仍未想上班,近兩星期開始失眠、無胃口、體重減輕及心情低落,她甚至懷疑自己生存的意義。事實上,他們也有兩星期沒有見阿儀的父母。夫婦兩人待在家時也沒有太多溝通,阿樂自己打機,而阿儀整天漫無目的地看手機中的視頻去消磨時間。

「不育之困惑」對不少夫婦來說也是人生之痛,特別對阿樂與阿儀來說,兩人很不容易才能結合並適應了新婚困難。下期我們將會對他們的困惑作進一步的分析。

譚日新博士 ︳臨床心理學家
黃曼君女士 ︳個人、婚姻及家庭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