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抑鬱 之 甚麼是「循環性情緒病」?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和分類,「循環性情緒病」(Cyclothymia)與雙相情緒病一型和雙相情緒病二型並列,同被歸類為雙相情緒病譜系障礙之一。循環性情緒病的特徵為慢性表現低度、交替的抑鬱(Depressive symptoms)和輕躁(Hypomanic symptoms)症狀,而病名中的「循環性」強調抑鬱和輕躁症狀交替出現的反覆及頻密程度。定義上,患者需要持續至少兩年(兒童和青少年為至少一年)出現多次輕躁和抑鬱症狀。在這段時間內,這些症狀必須至少出現在一半或更長的時間,並且沒有連續兩個月沒有出現症狀;對患者造成顯著痛苦,或者導致他們在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領域的功能顯著下降。這些症狀的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未能符合雙相情緒病或抑鬱症的診斷準則,亦不能被其他疾病解釋。因此,循環性情緒病被視為「一種非臨床水平情緒波動和雙相情緒病之間的診斷」。

循環性情緒病的流行病學 (Epidemiology)

循環性情緒病的終生盛行率約為百分之零點四至一。事實上,循環性情緒病被忽視或誤診的情況並不罕見。有研究指出,在尋求情緒、焦慮、衝動和成癮障礙幫助的患者中,有百分之二十至五十的人實際上是受到躁鬱症影響,而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受到循環性情緒病影響。雖然其情緒不穩定的特性及患者的抑鬱和輕躁症階段在持續時間、嚴重程度和症狀方面差異極大。但是基於其心境和情緒反應性(Reactivity),加上在診斷和分類的定義上不像躁鬱症那麼分明,許多循環性情緒病患者因輕視了自己的症狀而耽誤了求診的時間,或被誤診為其他精神疾病,例如抑鬱症、焦慮症或人格障礙。有鑑於此,近年學者提倡應該針對這個情況提出建議。

循環性情緒病的治療方案

作為雙相情緒病譜系障礙之一,循環性情緒病的治療相對上未被深入研究,但這並不意味著其治療方案可以被忽視。由於情緒調節失調是這些患者出現大部分心理功能障礙和行為問題的根本原因,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都應該針對這些情緒的不穩定性(Emotional Instability)和反應性而進行。心理治療是循環性情緒病的主要治療方式,治療師應利用針對性的心理教育協助患者了解循環性並如何監測頻密的情緒波動、辨識情緒變動的警號及理解與情緒不穩定和反應性相關的認知過程等,從而更有效地應對循環性情緒病帶來的症狀。在藥物治療上,醫生通常會考慮使用情緒穩定劑(Mood Stabilisers),而且會緩慢地增加以保持低劑量。

「不要懼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慌,因為我是你的神,我使你堅強,幫助你,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以賽亞書41:10《環球聖經譯本》)

汪嘉佑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Reference:Perugi, G., Hantouche, E., Vannucchi, G., & Pinto, O. (2015). Cyclothymia reloaded: A reappraisal of the most misconceived affective disorder.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183, 119-133.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