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常常喜樂《新譯本,帖撒羅尼迦前書5:16》
耶穌對他們講一個比喻,論到人必須常常祈禱,不可灰心。《新譯本,路加福音18:1》
有一次耶穌獨自祈禱的時候,只有門徒和他在一起。他問他們:「人說我是誰?」《新譯本,路加福音9:18》
我們容易理解「事奉便是生活」,「生活便是事奉」;不容易明白禱告也是生活,生活也是禱告。
耶穌教導人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好像我們要活下去,不論日子如何難過,還是要活。若有人視「禱告」在日常生活中可有可無,那人是基督徒嗎?若那人是基督徒,但有需要時才禱告,那人可能活在神的旨意中嗎?能「常常喜樂」和「凡事謝恩」嗎?若我們憑我們的「意願」來禱告,當然會失望。但是憑著神的話語來順服禱告,會失望嗎?
我曾經想過:美國南北內戰為黑人人權而戰爭,南北教會都向同一位神禱告,結果如何?到今日仍要禱告。人權問題一勞永逸了嗎?看來我們存活在地上的人,除非所有問題都解決了,否則只有天天禱告──警醒禱告,直等到耶穌基督回來成為「萬王之王」、「萬主之主」。若我們禱告,只是希望地上的事能心想事成,那只是我們一廂情願的心態。
耶穌在世上的時候,不但「常常禱告」,更有私自禱告。他不是求神使環境改變,達成他的願望,而是求神讓他有能力達到完成神的旨意。耶穌不是去做任何事情來幫助神完成祂的旨意,而是「順服」完成神的旨意,成為神所喜悅的。
「應當毫無憂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帶著感恩的心,把你們所要的告訴神。這樣,神所賜超過人能了解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思意念。」(腓立比書4:6-7)
七千人
註:獲准刊載靈修小品,未經許可,請勿隨意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