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道」內地生減壓法﹕行山教會活動兩皆宜

「因為神所賜給我們的,不是膽怯的靈,而是有能力、仁愛、自律的靈。」《聖經新譯本》〈提摩太後書1:7〉

文:李小聰
圖片提供:C. Tse
編輯﹕謝芳

早前有關內地生的訪問文章提到她們來港求學和工作的原因,既為追求知識,也為增加體驗,過程縱使遇上困難,她們卻設法解決,努力完成課程,之後更選擇留港工作和發展。這群「過來人」正好根據自身的經驗,對計劃來港的內地生提供一些寶貴意見。

如果請她們列舉留港期間不應錯過不做的三件事情,她們會有甚麼提議?箇中原因又是甚麼?今次為筆者解答疑問的同是在2016年來港升學的Kay和Jennifer,她倆完成一年碩士課程後,都選擇留港工作至現在。

品嚐道地飲食

來自廣東順德的Kay於國內獲得學士學位,隨後執教數年,再申請入讀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的碩士課程,之後繼續留港發展,先在香港大學當研究員,及至最近轉職出版社。談及在港的生活,Kay首先提到道地的茶餐廳飲食文化。她說茶餐廳和大牌檔遍佈本地大街小巷,食物種類繁多,價錢合理,一般市民都可負擔。她表示國內雖不乏這類茶餐廳,但她感到這裡嚐到的港式奶茶和即食麵都比較美味。除此以外,經營世界各地美食的小館子隨處可見,壽司、葡國菜、意大利薄餅……無一欠奉。

行山欣賞景色

除了體驗道地的飲食文化,Kay認為內地生也應多參加戶外活動,藉此紓緩壓力,保持愉快心境。就以她自己為例,不時行山、露營、攀石和騎單車。在此其中,她尤其喜歡行山,幾乎每周一趟,太平山、大東山、龍脊、西貢、南丫島等地都有她的足迹。她說大東山的秋季景色和龍脊的海景最是難忘。戶外活動林林總總,為何偏愛行山?Kay解釋那是因為香港交通極為方便,無論想到西貢抑或南丫島行山,乘搭公共交通工具都可到達,簡單快捷。她還表示香港大學附近有一路徑通往太平山,甚為方便,她常與朋友前往。

參加教會團契

談過行山,Kay把焦點轉至教會活動。於2017年開始接觸基督教的她認為內地生來到香港面對陌生的環境,可參加教會的學生團契,因為在那兒可認識新朋友,與他們飯聚和聊天不但感覺開心,還可獲得幫助。Kay說,她的教會為內地生安排了「廣東話課程」,幫助他們減少溝通障礙,早日適應香港的生活。這點對不懂廣東話的內地生特別重要,因為在香港生活,無論面對的是同學、老師或同事,均以廣東話溝通為主。倘能早日學懂它,與本地人溝通肯定更加方便,對學習和工作都有裨益。

總的來說,Kay表示香港的居住環境的確不理想,房子面積細但租金昂貴,有不少朋友為此放棄留港。所以,打算來港的莘莘學子,對居住環境要有足夠心理準備,個人所佔空間難以跟家鄉的比較。不過,她始終建議內地生趁年青多嘗試,加上在香港有機會接觸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以畢業後不妨繼續留港工作。

多與港人交流

另一位受訪者Jennifer跟Kay有類似的意見。家鄉在江蘇的Jennifer於國內獲得學士學位後,在2016年到港修讀城市大學的碩士課程,之後斷斷續續地留港工作至今。Jennifer認為內地生到港後最應做的是多與本地人交流,例如參加教會的團契,與會友分享感受,遇上功課或適應等問題,可向他們請教。Jennifer表示即使不選擇成為教徒,也可藉著討論宗教的課題,帶來更多思考人生和信仰的機會。

選擇留港工作

除此以外,Jennifer同樣提議內地生完成學業後,最好留港工作一段時期,從中汲取經驗。她覺得香港有多種行業提供不同機會,有助畢業生多方面發展。

說罷人與人的交流和爭取工作經驗,Jennifer不約而同地提及行山活動。她感到在埋首苦讀和拼命工作之餘,應該抽時間到較少人的地方走走,欣賞風景之餘,亦藉着接觸大自然消除壓力,使精神得以放鬆。Jennifer認為香港是個多元文化的城市,有利發展事業,加上她沒有壓力要在香港購買昂貴的房子,大可專心趁年青給自己多一個擴闊眼界的選擇。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

綜合Kay和Jennifer的心聲,內地生來港進修,不管課程只有一年抑或數年,最不應錯過的是多與港人交流,而交流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參加教會聚會,因她們都感到能夠從中獲得實質幫助和精神支援,以致能夠盡快適應香港的生活,享受學習過程。此等經歷反映在追求知識和事業發展的路途上,除了物質和金錢的支援,自身思考生命與宗教意義的心靈生活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這正好印證了我們活著從來「不是單靠食物」〈馬太福音4:4〉,而是還要「有能力、仁愛、自律的靈。」〈提摩太後書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