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金齡 之 認知障礙與情緒行為問題

認知障礙症現時十分普遍,70歲以上的長者接近十分之一人被診斷為認知障礙,85歲以上的長者比率更高達三分之一。短期記憶受影響是認知障礙症常見的症狀,當然能力退化到一定程度,情緒及行為問題便會陸續出現。情緒及行為問題不單令照顧者增添不少壓力,甚至可能令患者個人置身於危險當中。因此,如何處理患者的情緒及行為問題?也是常見並須關注的課題。

首先,要改善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視覺和聽覺,要為他們佩戴適當的眼鏡和助聽器;改善他們的感官,讓他們接收到正確的訊息,大大減低他們出現錯覺的機會。與認知障礙症患者溝通的時候,使用簡單、直接和平靜的語言,也是很重要的部分;與他們保持眼神接觸和運用適當的肢體語言,可以令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

事實上,與患者溝通的技巧也是十分重要。認知障礙症患者有時會出現一些難以理解的想法,例如常常指控家人或聲稱家人偷了他們的東西。這些事情發生的原因最主要是短期記憶衰退。如果跟他們爭拗,很多時候都徒勞無功,因為患者很多時候對這些想法深信不疑。如果持續爭論,只會令事情更加糟糕。應對的方法就是順著患者的思路,如果他們表達不見東西了,可以考慮陪伴他們一起尋找物件。有些時候,他們在尋找的過程中,會去做其他事情,並且忘記了剛才不見東西的想法。

不過,當患者的情緒及行為問題非常嚴重,並且不能以溝通的方式去解決,便需要藥物介入。精神科醫生可能會考慮使用一些穩定情緒的藥物,以平復他們的精神狀況。這些藥物不能根治認知障礙症,但是可以減低患者因為情緒及行為問題而出現的風險。

情緒及行為問題在認知障礙症中十分常見,一般會先嘗試用非藥物的方法處理。以冷靜而且清楚的溝通方式,可能已經足夠穩定他們的情緒。當行為問題嚴重並為患者帶來危險的時候,才會考慮使用藥物控制。

黎智麟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https://www.bigheartsmallheart.com/dr-lai-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