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道」毋懼疫境逆境勇往前

「疲乏的,他賜氣力,無力的,他加力量。就是年輕人也會疲乏困倦,強壯的人也會全然跌倒。但那些仰望耶和華的人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像鷹一樣展翅上騰;他們奔跑,也不困倦,他們行走,也不疲乏。」《聖經新譯本》〈以賽亞書40:29-31〉

文/圖﹕李小聰
編輯﹕謝芳

不一樣的初夏

又到初夏,和煦的陽光依舊,香港卻繁華不再。往年踏進五月,考過畢業試的大學生即會各自實踐他們的大計﹕孭起背囊遊覽異地,體驗工作假期的滋味,竭力搜尋理想工作又或報讀海外課程,繼續深造。然而,今年五月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不管畢業生有甚麼計劃,均大受影響。想出外旅遊或工作假期,行程都得擱置;想往海外留學,短期內難以實踐;即使打算投入職場,機會也比往年大幅減少。

本港經濟下滑

其實,自去年中美貿易戰開始,香港經濟已經下行,現在加上疫情肆虐,市民在家工作和限聚令的措施,各行各業更是大受打擊。根據大學聯校就業資料統計庫(JIJIS)的數據,截至3月底,今年於平台刊登的大學畢業全職空缺約有八千四百多份,平均每月僅有約四千二百多份,較去年1至3月每月的平均數少逾二千五百份,大跌接近四成。面對雪上加霜的社會境況,準備步出大學校園的青年人究竟有甚麼想法?又如何衝破重重障礙?藉著青年人的心聲分享,也許可以略知一二。

校園生活驟變

受訪的Sammi是大學四年級學生,考過期終試便打算投入職場。談及逆境和疫情的課題,這位小妮子細述她的經歷和感受。她說,打從去年暑假開始,自己的大學生活已經產生了巨大變化,跟之前的三年截然不同。Sammi說反修例的社會運動增強了自己的政治敏感度,更關注時事和政治議題,有時還會在社交平台表達意見,又或與朋友討論相關事情。這跟「雨傘運動」期間,她一直只是旁觀者,在電視機前看着示威者抗爭,完全兩個模樣。她察覺到社會因著日積月累的民怨和矛盾衍生了不少問題,其中包括社會紛爭愈來愈多,市民不信任政府,社會氛圍日趨緊張等等。及至去年十一月中旬,反修例事件持續不斷,教育局和大專院校基於安全考慮,紛紛宣佈停課。從那時起,Sammi醒覺自己必須堅守個人原則,在各方面加倍努力,才能避免在動盪中的環境失去自我。

停課復停課

其後,她的大學在今年1月復課,奈何復課不久,新冠肺炎來襲,農曆年至目前,大學再次停課,Sammi 跟其他學生一樣,只能透過網上課堂和測驗繼續學習。到了本月中,她參加期終試後,便正式完成大學課程。目前,來勢洶洶的疫情為原已疲弱的經濟帶來重創,這對於打算畢業後找工作的Sammi可有影響?回答這提問,她毫不猶豫地表示,前路的確變得更加崎嶇,但自己未有因此改變意向。她坦言,職位空缺大幅減少毋庸置疑,但會搜看更多招聘廣告,多發求職信,還會主動多向長輩和朋友查詢相關資訊。如獲得面試機會,事前一定做足準備功夫,盡己所能抓緊每個機會。

朝目標進發

Sammi告訴筆者,挫折和困難不會成為她的桎梏,因自己相信只要訂立了明確的目標,鼓起勇氣不斷嘗試,朝著它前行,便不會茫然迷失。她還指出,有不少朋友都跟自己一樣心存這種信念,有的努力考取專業資格,有的矢志推動環保,有的堅持學習救急扶危 ……,各自為自己的理想奮鬥和努力。

堅持信念

為何擁有如此堅定的信念?Sammi解釋,那是基於學習經驗。原來她一向感到自己的學習進度比別人的緩慢,所以願意將勤補拙,比別人花更多時間溫習。此外,她常常主動向同學請教,不恥下問,最終算是獲得滿意的成績。這學習態度和經歷切實地讓她知道訂立目標,然後朝著它邁進極為重要。也正因如此,她明白人與人的相處,互相幫助使大家得益。她還告訴我,聖經所說的﹕「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腓立比書2:4〉成為自己的座右銘。這金句常常提醒她只要有能力,必定要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

互相扶持 

在不少長輩眼中,青年人過於自我中心,只顧吃喝玩樂,做事不認真不可靠。很難委以重任。Sammi 的分享道出了時下年輕一代對社會的熱誠、理想和抱負。事實上,不少年青一代如Sammi一樣,既有努力不懈,又會熱心助人,擁有一顆熱心和一股幹勁,如果社會願意多給青年人機會,而長輩們對他們全心諄諄善誘給予指引,大家在互相扶持下,相信各人都可盡快走出陰霾,同心協力去解決種種困境。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