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特兒特教 之 ADHD與受傷和意外的關係

ADHD與腦部神經傳遞物質失調有關,患者大腦分泌的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分量較一般人低,故無法有效地篩選進入大腦中的訊息,從而無法集中注意力,並產生過動及衝動的徵狀。這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再加上運動量過高,因而增加發生意外的風險。此外,患者自制能力比較低,行為衝動,面對外界刺激時,可能容易激動而做出魯莽行為,使他們容易受傷。有精神醫學研究報告指出,ADHD患者更容易出現身體傷害,包括交通事故、骨折和腦部損傷。

在2017年12月的一份研究報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藥物治療對防止身體受傷的效果:觀察性研究的系統回顧和統合分析」,結果指出ADHD藥物治療,有效減少患者受傷的風險。該文獻由香港大學研究團隊發布,研究人員於眾多資料庫搜索了截至2017年5月發佈,以及ADHD藥物治療和受傷風險的相關研究,當中包括各種研究設計,所有年齡組(包括兒童和成人),所有ADHD藥物 (興奮劑和非興奮劑)的觀察性研究。研究人員從2001個相關文獻中找出符合篩選條件,提取了10個有關ADHD藥物使用與患者損傷風險之間的觀察性研究,並統合分析。

根據研究結果,有6個研究均指出,藥物對於減低患者受傷有明顯幫助,整體上能減少13%受傷風險,特別對青少年和成年患者的幫助更為顯著。另外4個研究亦觀察到,藥物對減低患者受傷風險有正面的影響。治療ADHD的黃金時間為10歲前,因為趁子女還未深受ADHD徵狀影響社交和心理,例如感到挫折,自信心低 ;加上那時的兒童快將踏入青春期,未必再依從父母指示,若不盡快處理將來更難糾正。

有時候,家長會替子女安排藥物假期,即是於假期時讓孩子停藥。雖然可減少副作用的影響,但亦會使某些兒童患者的徵狀及行為表現惡化,破壞服藥期間所建立的良好習慣,所以在決定停藥前必須與醫生商討。此外,自行停藥後子女的專注力會下降和活動量有上升,也會增加意外的風險。

劉潔玲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