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道》福音專輯逢週三在《明報》購買廣告版面刊登,本期為2015年11月11日,歡迎奉獻支持經費。
不輕易動怒的,勝過勇士;克服己心的,勝過把城攻取的人。
《聖經新譯本》〈箴16﹕32〉
環境的侷促、空間的擠迫、時間的緊張、工作的張力、物價的高漲…生活在香港真的要面對一連串的壓力和問題,「香港是一個埋怨的城市?」生活在此地的您我,應該如何自處?在今年度的「與情緒共舞2015」的講座上,資深精神專科醫生麥基恩醫生、陳玉麟醫生,資深個人、婚姻與家庭治療師李耀全博士探討怨憤憎恨的精神問題,祈盼大家在生活壓力之下仍能「化解怨恨‧擁抱恩慈」!
文/圖﹕謝芳
資深精神專科醫生麥基恩醫生指出,埋怨可說是每人防衛保護自己的方法之一;而怨恨卻是一種負面的情緒,含有怨憤和憎恨之意。因愛和嫉妒而產生的怨恨具有極大的傷害性,「愛之深,而恨之切」。歷史上第一宗的謀殺案(聖經記載的該隱與阿伯兩兄弟事件),也是因嫉妒產生怨恨後所引發。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埋怨和嫉妒之心,「鄰居飼養了一隻可愛的小狗,你也會希望擁有一隻的同時,不免會有「酸溜溜」的妒忌感覺。如果感覺對方實在不配擁有之時,嫉妒之心更加強烈。至於因嫉妒而產生的行為和情緒表達卻是因人而異,如焦慮、憤怒、憂傷…視乎當事人本身的性格,自小的經歷等。」
嫉妒心強烈與否,原來與相互的關係好與壞有直接的關係。麥醫生說﹕「當兩人的關係密切時,特別是夫婦,老公與美女相處,太太不會太大的嫉妒;但當兩人的關係開始動搖和變差時,即使老公與一個相貌不出眾的女士傾談,則會產生強烈的嫉妒之感。」
他說,男與女的嫉妒心也是有所分別。由於思想影響情緒,情緒影響行為,所以有研究發現﹕「老公聽到太太有婚外情時,他的大腦視覺部分相當活躍,好像看見很多事情,如雙方性行為的圖像,在在行為上,男人在情緒激動時會發脾氣動手打情敵。而女性知道或看見丈夫有婚外情,她腦海會將事情構思出一個故事,甚至一套戲劇,想像事情會如何發展下去;至於行為反應,她會採用如「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方法,甚至其他古怪或極端的行為,傷害男方身體。所以在親密的關係中,嫉妒產生出的怨恨,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常見的嫉妒包括﹕(一)事情的發生後的反應性;(二)憑空想像的懷疑性,『老公遲返家,是否去了找小三?』『約了甲同事晚飯。』『說謊,你平時都不會如此。』;(三)幸災樂禍的心態『他的學歷比我差,為何職位卻高過我?最希望他做錯事被老板解僱。』」
「除了婚姻關係,嫉妒也常見在其他方面,如看見人家買的股票賺了很多錢,『我為甚麼不買呢?買了一定賺的比他多。』其他的病態關係的嫉妒,如The Electra Complex(戀父情結)、The Medea Complex(美狄亞情結)、The Oedipus Complex(戀母情結)等。
「事實上,愛與憎恨是混在一起的。憎恨之心,來自思想看法,可能與事實不符,如把對方看成是壞人、不道德和危險的人物…才會對他產生憎恨,想的也是消極負面的事情。但只要將憎恨放下,時間是會將之淡化。」憎恨由個人可延伸展到他人(群體),或者感染到別人(群體)。
面對同一件事,為何每人的憎恨心理反應會不同?「與個人背景、目前經歷及自我解說(理想化)有關。一個人憤怒時會出現三個心理因素﹕失去親密關係、沒有身同之感受、醜化對方。
資深精神專科醫生陳玉麟表示,我們如果沒有憎恨,很難與不好的事物劃清線,如在聖經裡,叫我們憎恨一些的罪惡,糾纏在內會有很多的難處、誘惑、失腳,如麥醫生說,在怨恨當中有幾個元素,其中是與關係切斷,與罪惡一刀兩斷,我們可以擺脫罪。「我們每一個的感覺、情緒在不同的時候,都有其功用,問題是如何去拿捏這平衡,愛與恨,憎恨與怒如何去分別呢,是很重要。不要一面倒認為憤怒是不好,憎恨一些的事物和人未必是病態。」
「試從一個極端的角度去看,到了精神病態極端又是怎樣的?從精神病角度又是如何分辨?怨恨與精神病方面,第一,是與現實脫節的妄想症,堅持己見,曲解了外面的情況,容易產生怨恨;第二是人格障礙,有反社會型、偏執型、邊緣型、自戀型、強迫型;第三,創傷後怨憤綜合症,曾經歷不快和嚴重傷害的事情,反應是憤怒,感到不公平,那事件重覆出現腦海裡,如長期處於怨憤的狀態,會引致抑鬱症,情緒抑鬱低落,提不起勁、心情煩躁,易發脾氣 、逃避社交、腦海裡不停想著很多不愉快的事、覺得自己沒用,內疚、覺得將來沒希望、失眠,食慾不振,體重減少、精神難集中,記憶衰弱、覺得唔想做人,甚至有自殺念頭及行為。」
一般治療方面,妄想症是重症的精神病,需要藥物治療;人格障礙是需要長期的心理輔導治療;創傷後怨憤綜合症主要是心理治療;抑鬱症是需要藥物及心理治療。「我們如何處理生活上的怨恨?怨恨是正常,但要取得平衡。我們經常保持快樂的心境,即使有人無意中傷害了我們,反應是沒有那麼強烈,較容易面對身邊的人與事。」
「多年前,心理學家Martin Seligman做了一個研究,快樂是基於甚麼的因素?先天還是後天?他得出的快樂方程式是H = S + C + V﹕
H: (enduring level of happiness)恆常快樂指數
S:( set range)先天情緒基調(50%)
C: (circumstances)現實環境和際遇(10%)
V:( voluntary control)自主操控(40%)
陳醫生說,真正的寬恕,是沒有條件性之原諒,想令對方好,這樣能幫助減低怨恨,消極思想和哀傷;不等同「容忍」、「找藉口」、「忘記」或「否認」,是寬恕人不等於寬恕罪;某人受到懲罰,不是因為你的怨恨,而是因為社會有公義。給予冒犯者同情、仁慈和愛,嘗試明白理解曾得罪你的那人,如家庭、成長背景、過往經歷,以理性去多角度分析,嘗試代入當事人的處境看看,避免「雙重傷害」。
「更加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健康的身心靈和自我的形象,抱著輕鬆愉快的心情生活,了解和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況,加以舒緩,減低怨憤。化解怨恨也與思維方式、健康的行為習慣、情緒管理和與人關係建立有關。如遇上問題,就需要找人紓解。」
資深個人、婚姻與家庭治療師李耀全博士表示,情緒商數指我們對情緒的敏感度,領悟性和處理的技巧。這些能幫助我們與人相處時可以更融洽、工作有成效和身心靈更健康。如何測度我們的E.Q.?E.Q.愈高,應付壓力的能力愈高、人際關係愈好,同理心更強。
我們可以透過個人、人際關係、適應能力、處理壓力、自我激勵 (一般情緒) 等五方面範圍去作衡量。「(1)個人方面,是瞭解自己,包括對自己情緒的觸覺、自我肯定程度、自我實現的能力、自我尊重的程度、獨立自主的能力;(2)人際關係方面,是同理心(對他人情緒的了解和看法)、個人誠信、信任他人的程度、人際溝通技巧、對社會的責任感;(3)適應能力方面,是如何面對工作壓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處事的靈活性、適應能力和危機管理能力、創造力;(4)處理壓力方面,意志和承受壓力的能力、控制衝動的能力、人生觀、價值觀、積極心態
;(5)自我激勵方面,擁有的正面情緒和常用的自我激勵方法、對心理健康的認識、是否懂得如何善待自己與開解自己、是否懂得如何令自己快樂、是否懂得如何發揮自己的能力。」
「保羅˙史托茲(Paul Stoltz)在《AQ:逆境商數》裡提及,逆境中有三類人﹕攀登者 (Climbers) 、露營者 (Campers)和放棄者 (Quitters) 。應付逆境不正確的態度是怨天尤人、自艾自怨、逃避現實和自我麻醉。我們要在逆境中克服憂慮並成長,就需要從心理、情緒和內在的生命力一起處理,才是解決困境和挑戰的治本方法。」
「從信仰的角度來看,耶穌在登山寶訓裡提醒我們逆境中克服憂慮並成長 (SQ)﹕『一個人不能服事兩個主人;他若不是恨這個愛那個,就是忠於這個輕視那個。你們不能服事 神,又服事金錢。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喝甚麼,也不要為身體憂慮穿甚麼。…你們的天父原知道你們需要這一切。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一切都必加給你們。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太6﹕24-34〉』
AQ 和SQ的提升得力的途徑有身體得力、心靈得力和靈命得力 。華理克牧師Rick Warren壓力管理的七個秘訣,包括(1)辨別的原則:認清自己的身份;(2)委身:知道你要取悅誰;(3)組織:設定清楚的目標;(4)專心:一次只專注一件事;(5)分派工作:不要試圖作所有的事;(6)默想:養成禱告的習慣;(7)放鬆:安排出時間去享受生命。」
「在《聖經》腓立比書四章6-9節,教導我們要交托的學習、思想的操練和生活的操練﹕「應當毫無憂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帶著感恩的心,把你們所要的告訴 神。這樣, 神所賜超過人能了解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思意念。最後,弟兄們,凡是真實的、莊重的、公正的、純潔的、可愛的、聲譽好的,無論是甚麼美德,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應當思念。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所領受、所聽見、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應當實行;那麼,賜平安的 神就必與你們同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