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過一則故事:每天晚上,三個小孩都在餐桌上埋首書寫《感恩日記》。這是媽媽要他們每天做的事情。
由於他們年紀小,表達出來的感恩之情不是經歷了大恩大德的事情,而是生活中他們所知、所見、所聞的日常瑣事,例如:「路邊的野花真漂亮,感恩大自然的賜予。」「今天披薩很好吃,感恩老闆的用心。」「早上媽媽給我講了一個很好聽的故事,感恩媽媽的愛。」「這次評估有進步,感恩老師的教導。」「小鳥在樹上吱吱地叫,感恩牠們唱歌給我聽。」「小草又發芽了,感恩春天又來了。」在小孩心目中,似乎任何一個人、任何一件事、任何草木花鳥游魚走獸都是他們的感恩對象。
許多時候,我們會把事情想得太壞,導致焦點全放在那件事上面,任由周圍原本存在的美好漸漸消退,或者錯過很多更好的可能。人身的安全感雖然決定於環境,但是心理的安全感終究由自己決定。身處「疫」境,看看圍繞在我們周邊的事物,不管是人能夠享受的衣食住行、身體健康安好,抑或與他人之間的連繫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覺得這些事微不足道、理所當然;然而,在如斯疫情下,便驚嘆「得來不易」。此外,等我們學會愛自己,平凡生活中也可以出現嶄新的體悟。試著停下來,學習感恩已存在我們生活中的一切,我們其實擁有快樂的能力。讓我們快樂的點子,只要專注去發現、欣賞和感恩,都能夠決定及選擇「現在」這時刻要快樂嗎?
印度前總理尼赫魯曾說:「我們的生活和玩撲克是一樣的,拿到手裡的牌是不能改變的,但是怎樣玩,卻由我們決定。」愛自己,意識到自己為一個「完整的人」,知道生命有限期,用餘生去發現自己真正的價值,選擇自己的人生,我們會更懂得為自己的個人成長和目標而努力。意識到生活的不完美是常態,懂得不管是失敗或成功,我們也要好好地活下去;願意出去闖、去試、去探索、去堅持自己跌跌撞撞的成長過程。失敗之後,多少會失去些甚麼,但是也要知道──沒有行動可能會失去更多。探討問題的根源,找到解答後,並為有能力處理問題的自己感到自豪!接納自身的不完美之處,信任自己能力很好的部分,才能漸漸穩定地茁壯成長起來;踏實走好每一步,再坦然面對結果。
正如聖經所說:「凡你手可做的,就努力去做。」(傳道書9:10)愛自己,發現對自己有價值的事之後,為自己負責,不拖延,日日用心,此時此刻專注實踐和執行。刻意安排一些小任務給自己,並把這些任務分拆成許多小步驟。每完成一個步驟就停下來,欣賞自己的成果,同時讚賞自己付出的努力,感受過程中衍生的成功感及滿足。持續用努力填充時光,時間自然會把我們帶到更好的地方。
天空總是陰雨綿綿,在挫折、苦難中找到一個與自己的新關係,能夠為自己現今的生活感恩,並從事情中學習,發現自己可以活得、做得更好。選擇更是每個人自己一生的寫照,引導自己往後的人生方向。即便生活不容易,故事並非走到了結尾,而是等著我們用更好的自己去翻頁,讓陽光雨露趕走蛛網塵封,激起每一天屬於自己的絢麗彩虹。
黃智華校長
聖公會置富始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