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網絡情緣陷阱

人若不控制自己的心,就像沒有城牆,毀壞了的城一樣。《聖經新譯本》〈箴25﹕28〉

文﹕謝芳

 「網上藉著愛情的金錢欺騙,上當的多數是渴求感情的一方。每個人都需要感情,或渴求親密朋友,某些人礙於社會、環境和時間等因素而錯過了。四通八達的網上世界的確容易接觸到不同類型的人,有些人藉由社交網站結識到朋友或知己,但可惜也讓不良分子鑽空,趁機利用感情去『釣』這些脆弱的人而從中牟利。」資深精神科醫生麥基恩和資深家庭醫生陳潔芝呼籲大家要小心提防各式各樣的「愛情陷阱」。

情陷阱
麥醫生指出﹕「對方會花時間去部署和建立相互關係,而整個行動是有跡可尋的。初期,先透過正式的網上社交平台溝通,以普通朋友身份作關懷,熟絡後再建議轉往私人或個人的網頁上作線上私聊;繼而對你講盡恭維、討好、引誘性的讚美說話,說認識你已十分滿足了,不需要再認識其他人之類;跟著先傳送一些個人醒目美照,以交換你的個人的資料或照片(包括性感照)。隨之會告訴你,自己一直期望嚴肅而長久的感情關係,以前有一些太短暫情緣而不是適合自己,所表達的都是動聽的讚美說話,令當事人有『飄飄然』之感覺;亦會噓寒問暖,遇上麻煩、煩惱時,適時給予幫助和安慰。同時,對方也會吹噓自己很能幹,從事高尚的職業,例如建築師、銀行家、工程師,也有扮成軍人或海員的,爭取你的信任。在這些情況下,若果沒有小心提防的話,真的很容易中計。」

麥醫生提醒,當雙方進入互相調情的感情關係時,對方會告訴你,十分想念,想前來你所住的國家探望或順道旅行等,但隨即又告知現存很多問題,包括工作繁忙,經濟拮据,暫不能成行達成願望,故希望你幫忙,如借錢先付旅費等。「初期的少少借款是會歸還,或附送一張感謝卡。但隨後,對方借款的藉口會陸續而來,金額也在增加﹕『生意遇到財困。』『財資被人討了便宜而蝕本,贖回來都需要大筆錢。』『旅遊時銀包偷去,金錢證件都沒有了,需要你的救助。』對方會繪影繪聲地形容大家已是深厚感情的老朋友,希望能幫上忙。當你有些心軟時,對方跟著又會表示,急需大量的金錢去買通其他人,才能夠脫身和解決目前的困境,否則,所有的投資會前功盡廢、血本無歸。對方騙走了大筆金錢後會自動離開而失蹤。」

「同時,對方或會利用你幫洗黑錢,吩咐你開一個戶口將一些錢轉入這戶口,然後又叫你將這些錢轉去另一個戶口,甚至寄一些東西給你,再叫你轉寄給別人,可能都是一些危險和犯法的行為,所以要特別小心。」

自我提醒防受
麥醫生建議,上網小心是首要的事,特別是社交網站,尋找一些最安全的網頁,不要隨意將自己真實的資料告訴別人。若遇上網絡情緣,最好告訴本地一個信得過的好朋友,聽取對方的指導和提醒;對於任何涉及金錢的情況,不能即時答應,一定要問朋友客觀的評語;寄錢是很危險的事情,經常提醒自己會否欺騙。如果有懷疑,不妨多諮詢身邊人的意見,甚至報警求助,以防墮落陷阱而後悔一生。

資深家庭醫生陳潔芝指出,現代都市人生活忙碌,缺乏一些上班下班以外的正常社交生活;加上互聯網發達,人與人的交往變得簡易快捷,故此,運用互聯網這服務平台去尋找婚姻對象並不陌生。曾有朋友利用互聯網的方式去結識異性,甚至拍拖至結婚。但是,我們不能忽視透過互聯網尋找對象的潛在風險。

甘心受騙源於寂寞
「首先,我們真的不知道對方傳來的資料究竟是真是假,如身份、財政狀況、相片、所住之處,以及一些客觀條件如學歷、職業等,都可以是假的,所以不能視之為可靠的資料。第二,互聯網始終都是單向的溝通,沒有機會從客觀的角度來觀察對方如何與其他人相處,或者在群體裡的行為是怎麼樣;第三,容易造成『當局者迷』的情況,尤其當對方說甜言蜜語或好想聽的說話時候,令自己投入到濃烈的感情裡面而做出一些不理性的行為,如憐憫對方的境況而借出金錢等。」

陳醫生說,這些的不法之徒往往會利用互聯網這平台找尋一些可欺騙的對象,這些受騙者包括未婚或已婚人士,情感被出賣的同時,亦會損失可觀的金錢,原因是甚麼呢?為何如此高的風險的「玩意」仍有人甘心地「以身犯險」呢?原因在於人的寂寞,以及希望得到愛情滋潤的渴求。

戰勝寂寞的方法
「如何能夠戰勝這種寂寞呢?第一,必須有良好的社交生活和廣闊的社交圈子,就算工作如何的忙碌,也要抽空與朋友、家人,或小組成員相聚一起,最好能有少量可信任的交心知己,定期聚會,不要讓自己長時間處於一個孤寂的狀態;第二,建立自己的嗜好,閒時自我娛樂一番,鬆弛壓力;第三,好好策劃自己的生活目標,向著這目標邁進,開心過一些有規律、有意義的生活,就可避免在閒時胡思亂想;第四,即使結了婚也有感覺寂寞的時刻,利用互聯網尋找另類的愛情是非常不健康,故要真正處理婚姻內在最根本的問題,或尋求專業的婚姻輔導;第五,有些人因缺乏人生意義而感寂寞,以為找一個異性拍拖結婚,便甚麼問題都可以解決,這是錯誤的想法,他們最根本的問題是生活缺乏目標和意義,所以需要尋求輔導、或參加一些教會的成長小組等,重新認識自己,找尋自己的人生意義。」

陳醫生建議選擇異性交友或結婚對象,最好還是從自己的社交圈子著手,不但文化、環境、年紀或喜好相若,最重要的是,能有機會從多角度認識對方的性格、價值觀、處事模式等,幫助考慮對方是否適合能一起同行長遠的起伏人生路 。

2018Aug_20_TSTR.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