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愛心理學:勞燕分飛

中國成語「勞燕分飛」是指「伯勞鳥」與「燕子」各自飛向不同的方向,喻意是「夫婦離異或男女分手」。離婚現象於近年越來越普遍,手續也越來越簡單。法律上,原本要在不可挽回的婚姻狀況下,才批准離婚。故此,很多時要求夫婦雙方先接受調解,並且須經過一段分居時間,方獲得批准正式離婚。近年,這些條例似有若無,差不多在雙方同意之下便可以了。

在男女平等及女性經濟自立的社會中,一般是妻子提出離婚,而主要原因是出現了第三者,卻又不一定是男方有「狐狸精」。因為妻子若有了另一位情郎,即使丈夫沒有發現,她也很難同時接受兩位男士。因此,女方多數要求離婚。反過來,丈夫不會主動要求離婚,除非受到第三者施壓或要挾。

離婚一般原因就是雙方性格不合,這是一個藉口而已。因為男與女的性格本來就是不相同。關係好的話就是互相補足,若婚姻出現問題,就是性格衝突。其實真正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出現第三者之外,也有人因為姻親、子女、經濟等原因而離異,特別是出現家暴或某一方有毒癮、酒癮等問題。近年偶爾出現的原因是某一方公開承認自己屬同性戀者身份。此外,還有一種現象就是丈夫或妻子患上了「病態性嫉妒」的精神障礙。在毫無證據之下,某一方堅持指配偶不忠,令對方忍受不住。

離婚表面上可以短暫地解決問題,實際上還有後遺症;主要是家產分配及子女的撫養權。很多時,雙方要對簿公堂,反目成仇。另一方面,離婚後影響年幼子女的成長,特別要注意心理、情緒方面,需要小心安排。還有一點,夫婦離婚後會出現感情真空的狀況,若不早有心理準備,很容易墮入另一段不合適的感情關係。尤其是結婚多年的男士,離婚後過獨身生活比較困難;大多數人若不是回父母家中居住,就是很快找到另一位伴侶。反過來,女士比較容易與人相處及與親友保持關係;離婚後或會感到自由,會學習其他興趣,甚至成功發展個人事業。

由於傳統猶太人的婚姻不單單是男女二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甚至兩個家族的事。故此,聖經容許,但不贊成離婚。除了因為以下三個“A”:

一、姦淫(Adultery):「我告訴你們,無論誰不是基於淫亂的緣故而休妻另娶,就是犯通姦罪了。」(馬太福音第十九章9節)

二、虐待(Abuse):「若他娶另一個女子,仍不可以減少她的食物、衣物、房事。若這三樣他沒有給這個女奴做到,女奴就可以離去,無需任何代價,不用付銀子。」(出埃及記第二十一章10至11節)

三、被拋棄(Abandonment):「不信的丈夫已經因妻子而成為聖潔,不信的妻子也已經因那弟兄而成為聖潔。不然,你們的兒女就不潔淨,但現在他們是聖潔的。可是,如果那不信的要離去,就由他離去吧;在這種情況下,那弟兄或姊妹都不受約束。然而,神呼召你們,是要你們和睦。」(哥林多前書第七章14至15節)

麥基恩博士

環球天道傳基協會義務總幹事

「家庭‧家情」──孝順女為何變購物狂

head

 「家庭家情」在《明報》教得樂HappyPaMa刊登,本期為2017221日,歡迎奉獻支持經費

現今世代幾乎每兩對夫婦便有一對離婚。離婚對當事人當然影響深遠,然而,對其子女的衝擊也不少。可能因為子女們通常不會表達他們的感覺和想法,所以父母也不能察覺實際狀況,導致忽略或延遲處理其子女在他們離婚後所產生的後遺症。

子女也可能因為害怕觸及心中痛處,便盡量壓抑,拒絕將情緒表達出來。這些子女會傾向逃避面對難題,引致累積的困難越積越多,像雪球般越滾越大。可引致逃學、變成隱敝青年或染上惡習,如吸煙、酗酒等。

阿翠今年十四歲,讀中二,是一個孝順父母的女孩,她與父親關係親密。五年前,母親結識了後父,繼而向其生父提出離婚。離婚後,阿翠在母親的新家庭居住。生父每星期與她見面,直至一年前,生父決定留在大陸工作,甚少回港。

大半年前,母親發現自己的錢不翼而飛,同時看見阿翠經常購買相架,甚至堆積如山。她估計遺失金錢與阿翠有關,無奈苦無對策。近日,阿翠向母親提及自己感到焦慮。

母親明白父母離婚對阿翠是重大的打擊,令她變得心事重重。經過朋友的介紹,她決定尋求家庭治療,希望女兒能重新振作及改善偷竊行為。

家庭治療師先邀得阿翠本人、其生父、後父及母親一起參與面談。母親及生父向阿翠承認過去夫婦臨近婚姻破裂時,他們的爭執使女兒受到困擾,也低估了整件事情對阿翠帶來的負面影響;兩人向阿翠表示內疚及感到痛心。由於兩人婚變,再無法給予女兒一個完整的家庭,他們為此而感歉疚;坐在一邊沉默的阿翠開始飲泣。

阿翠聽到父母所言後,更鼓起勇氣詢問母親是否因自己頑皮而離婚。生父母互相對望,嘆了一口氣,他們意識到原來阿翠一直將父母的離婚歸咎到自己身上。隨後,生父向阿翠解釋,父母因性格不合而離婚,與阿翠頑皮無關。阿翠頓時明白自己埋藏多年的誤會,讓自己長年陷於自責及無助的深淵,將一個虛構的問題越滾越大。

阿翠聽過生父母的説話,立時淚如泉湧,彷彿將自己壓抑於心中多年的情緒頓時釋放,卸下心頭大石。雖然眼前的父母已不再與她一起居住,重拾以往一齊快樂的日子無望,但是總算得到父母明白及接納,讓阿翠開始放下焦慮。父母走到阿翠身旁,輕輕用手安慰她,讓其心情得以平復。

治療師期望深入探討阿翠的偷竊及購買多個相架的行為。阿翠憶述,於一年前,生父送給她一個相架,內裡放了一幅全家的照片。照片中父母恩愛依靠在一起,翠站在他們中間。

阿翠於會面室中剖白在父母離異後的這幾年日子中,她每逢思念生父都有衝動去買相架。至於擺放相片與否,並不重要。阿翠同意治療師的分析,這重複行為的根源是不能與生父見面,藉著購買相架來短暫舒緩對父親的掛念。可惜,最終演化為不能自制地收集相架的行為。

阿翠因為零錢不多,又無法停止購買相架的慾望,本來希望向母親要求加點零用錢,但怕她不允許或忿怒,便挺而走險去偷她的錢。買完相架,暫時可以舒緩她想念父親的情懷,可是隨之而來的,便是偷母親金錢的內疚感。她看著過百個相架,一邊眷戀父親,另一邊又感到焦慮,怕母親責備,心情非常忐忑、不安,所以經常哭泣。

治療師建議生父母共同承諾多找時間與女兒溝通。即使生父在大陸工作,也可用互聯網互相溝通,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分享心事,從而改善父女關係。阿翠亦向母親承諾不再偷竊,並要控制購買相架的慾望。除了不想負刑事責任外,自己亦不想讓父母擔心和傷心。後父也同意多關心阿翠,鞏固現存的家庭關係。最後,治療師給予生父母的目標就是「雖然不能成為一對夫婦,亦可以努力作一對成功的父母」。

父母離婚對子女所衍生的問題,的確不是容易處理的。夫婦在考慮離婚之前,萬望三思!如有需要,可尋求婚姻輔導協助。

康志敏 Janet Hong
「婚姻及兒童啟導中心」家庭冶療師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