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有神的形象,卻不堅持自己與神同等,反而倒空自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既然有人的樣子,就自甘卑微,順服至死,甚至死在十字架上!因此,神使他升為至高,賜給他那超越萬名之上的名,好讓天上、地上和地底下的一切,都因耶穌的名屈膝,並且萬口都要宣認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於父神。」(腓立比書第二章6至11節《環球聖經譯本》)
文:余達心牧師
中國神學研究院榮休院長
受難節與復活節將至,不少基督徒在靜候中深思苦難、死亡與生命的真意。從復活節當日倒數四十日,基督徒稱這段日子為「預苦期」或「大齋期」,一方面記念耶穌在宣講天國福音的前夕在曠野禁食四十日,預示祂準備承受那將要來的苦難;另一方面,「預苦期」讓人深思生命的實況。「預苦期」以「聖灰日」(Ash Wednesday)作開始,在靜思的聚會中牧師會以炭灰點在信徒的額上,提醒他們說:「人啊,你本是塵土,終要歸回塵土」。不錯,人縱有無限創意、雄才偉略及無盡的活力,也無力擺脫死亡、虛無的籠罩。然而,「聖灰日」在信徒額上的那一點炭灰也同時提醒他們另一事實,就是基督的復活,預示生命終必戰勝死亡、真光終必驅走黑暗;而這一切都是那位被釘身十架的「無能者」為苦罪世界所成全的。
祂親嚐人間的苦楚
基督教最令世人驚訝甚或鄙夷的信仰乃是全能的上帝不單甘願以人的樣式進入世界,更讓強權釘在十字架上,毫無反抗之力。宣稱自己「全能的上帝」竟如此軟弱無能,對不少人來說,這簡直是上帝的「醜聞」(scandal),直顯基督教信仰的「荒謬」。不錯,基督徒從不諱言這所謂的「醜聞」正是基督教的核心信仰。世人離棄、叛逆創造他的上帝,創造主沒有阻止,乃因信守尊重祂賜予人的自由。人運用他的自由選擇離棄上帝,卻沒想到,離棄上帝根本就是離棄祂所賜予的整全生命,亦因如此走上自我割裂、自我否定之路。離棄了上帝給他的生命原理,與上帝斷絕關係,人便自困於自己的小千世界,慢慢耗盡上帝賜予他的生命能量,走上崩裂、分解的歷程,以致災劫、苦難頻現,被黑暗掩蓋。
上帝如何對付這背叛之人?祂大可以離棄回敬離棄,讓人被苦罪蠶食、被黑暗封鎖。祂也可以用祂的大能強迫人回轉歸順。然而因著那不離不棄的愛,祂選擇以人的樣式進入苦罪的世界,與罪人同在、同行,受限於時間、空間,親嚐人間的苦楚,體會人無能抵禦罪惡權勢壓迫的絕望。祂定意不使用本有的權能以力戰勝罪惡權勢,而用謙柔之心和僕人之身作生命的示範,讓人領悟苦罪的根源乃由自戀與狂傲的結合而起。放下自我,渴慕與他者同在並為他者而在,才是豐盛生命之道的根本,也是人回歸本性之路。
祂讓自由被愛規範
上帝如何讓人折服而願意放下自戀與狂傲?祂若用權勢之力以服人,便正好向人宣告,權勢、武力是一切的核心,這絕不能治癒人的狂傲。惟有以謙卑放下自我,用捨己的愛以示祂對人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這同時顯示自由的真諦。上帝是絕對的主體,祂有絕對的自由,祂決定怎樣行便怎樣行,絕對通行無阻。祂卻讓祂的自由被愛規範,以愛為動力作自由的行動。因這緣故,祂選擇放下那大能者的身份,棄用權勢之力,以僕人的樣式去服侍被苦罪所困的人。如此,祂釋放出一種另類的能力──「以愛轉化生命的能力」。這正是世人無法理解、無法測度的。縱然如此,這愛的能力在人間發揮了轉化生命極大的能量,二千多年來讓無數的個人經歷徹底地更新,讓不少文化從扭曲中改弦易轍。
假若「道成肉身」的故事以十字架終結,那上帝的「無能」也就成了不可挽回的定論。然而深藏在十字架受苦裡面卻是復活的大能。上帝的「無能」深藏著上帝愛的大能,也展現了愛的威力,叫人終於明白,作為人,他原有的本性是愛與自由的結合,就像上帝的生命一樣。當人以謙卑服侍他者、以捨己的心行使他的自由,他的本性、本相便發出其應有的光芒,生命的真義、價值、能量也清晰地呈現無遺,他也可以以自己的「無能」轉化生命。
第十九屆全港小學徵文比賽2023
題目:「我想做時間的好管家……」
活動目的:讓學童明白管理時間的重要意義,同時懂得在時間表中找樂趣,學習平衡及舒緩緊張的功課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