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人生:「不要禁止他們」

執筆之際,不少小學已開始逐步回復全日制。在這個調整上,學校要作的事情非常多,並不是簡單地將時間拉長及安排午膳時間便完結。最令人煩惱是處理午膳及活動。由於數年的疫情,不少午膳供應商都已結業,能夠供應的又未必在短時間內有足夠的人手煮飯、運送、清潔。到確保飯盒能夠準時送到,學校亦需要處理一大堆防疫及行政工作。考慮到初小學生未曾在校午膳,本校需將整個午膳流程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熟習程序,以及兼顧防疫。

老師在午飯的時間除了自己需要進食外,還要兼顧同學順利「開飯」﹕如廁洗手,拿取餐盤,放好隔板,除口罩棄掉,消毒液潔手,教學生祈禱謝飯,撕開飯盒,安靜吃飯。飯後清潔餐盤和隔板,放好飯盒……跟他們談天、跟進手冊、功課等。午飯完後,又可能趕往當值,不能有半日制的「安樂茶飯」了。

雖然如此,重要的是所有學生在全日制下都能夠參與校內的活動,無論是否有注射足夠疫苗。我們知道疫苗重要,同時也明白未有注射疫苗的理由。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夠盡快參與學校的活動,本校選擇盡快回復全日制。好了,那麼下午的活動怎樣安排呢?本身已和教練、導師簽好合約,定好了次數和時間,如今須要全部重新調動。除了導師,學生的活動時間也可能相撞,須要重新招募或取捨,老師要絞盡腦汁才能安排妥當。

 近來,不少學校都已安排旅行,並刻意選擇戶外的地方,如郊野公園,以便所有學生無論是否已注射疫苗均能參與。上星期,本校亦進行了戶外學習,由於是和科目內容有關的特定場地,須要符合處所防疫規定,所以部分同學未能和大夥兒一同出發。由於只得兩位同學,我索性邀請同學到校長室,替老師看管一下。同事事前知道這個情況,已經將相關資料及片段預備好,透過平板電腦,讓同學在留校期間也可以完成相關的學習,只欠未能親身前往。

我跟他們閒談數句,問他們未注射疫苗的原因,不外乎家長擔心注射後的副作用,如果孩子小時候本來體弱多病,那就更令父母憂慮了。為人父母,我自然明白,同時也不希望孩子怪責自己或埋怨父母,只告訴他們很快就可以解除這些措施,給他們糖果,鼓勵他們開始學習。

也許大部分的人早已注射足夠的疫苗,個別學生的情況似乎未再作考慮。也許有些人會覺得沒大問題,影響人數不多。事實上,我也不時想起福音書的記述,為甚麼在耶穌的比喻裡,牧羊人要放下九十九隻羊,尋找那一隻迷失的羊?為甚麼耶穌要到矮子稅吏撒該的家作客?為甚麼祂選擇為行淫時被捉拿的婦人解困?又與正午才出來取水的撒瑪利亞婦人談天?又醫治、趕鬼等,祂幫助的人都是被忽略的邊緣社群?

孩子很少能夠為自己發言,爭取自己的權利,很多時都要透過家長、老師、社會公眾為他們著想。因此,才有《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產生。假如制度上暫時未能改變,我們作為看管或照顧者,也可以多考慮個別情況的小眾,讓他們得到適切的照顧,別遺失了那隻羊。

「耶穌卻叫他們過來,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 神的國正屬於這樣的人。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不像小孩子一樣接受神的國的,決不能進去。』」(路加福音第十八章16至17節)

陳章華校長

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

ADHD特兒特教 之 孩子可以返教會嗎?

不少教友父母希望子女從小接觸教會,學習信仰中的人生道理。教會的常規活動,如主日學、團契、崇拜多數是靜態的,上主日學的小朋友要坐定定、專心地聽聖經故事。而崇拜聚會地方更大,人更多,小朋友更要安靜,以免影響他人。小朋友一般也怕悶、愛玩、愛說話,有專注力不足過分活躍精神障礙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 的孩子,這些特質更為明顯,影響秩序!

ADHD孩子在服藥期間可有效改善徵狀。由於專注力失調除了影響課堂學習,亦影響生活規律及社交,醫生一般建議患者週末假日如常用藥。教會生活幫助孩子學習人生道理和待人接物,孩子在這種非課堂學習仍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注力和控制力,但部分孩子因為種種狀況,如經濟原因或是藥物反應,未有在週末服藥亦情有可原。

隨著精神醫學界及教育界對兒童腦部發展障礙的認識增加,有特殊教育需要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 (SEN)) 學生的數目有增無減,本地統計研究顯示,約有十分一的學生屬於不同程度的SEN。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教會生活,便成為教友父母和教會牧者的挑戰。

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發生在數年前,當時我參與某教會禮儀,一位母親帶著患有ADHD的幼子亦前來參與,孩子甫坐下不久便開始說話,看到甚麼便問甚麼,旁邊有位老太太溫柔地教導這個孩子說,禮儀舉行中要安靜,但當然不得要領。(ADHD徵狀不可能透過「勸告」而改善吧!) 老太太無奈之餘,孩子的母親漸見尷尬,幸好牧者並不沒表示介意,否則或會更難堪。數分鐘後,這位母親只好帶著兒子默默離開。

「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有關耶穌基督和小孩子之間的關係,在新約聖經前三本福音書皆有記載,當中馬可福音10:13-16 的敘述較詳細:「有人帶著小孩子到耶穌跟前,要他觸摸他們;門徒卻責備那些人。耶穌看見了就生氣,對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 神的國是屬於這樣的人的。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是不像小孩子一樣接受 神的國的,絕對不能進去。』於是耶穌把小孩子抱起來,為他們按手祝福。」〈馬可福音 10:13-16〉為何有些人帶著孩子前來請耶穌觸摸(祝福),門徒卻責備他們?為何耶穌看見了會生氣,並強調「不要禁止他們」?

相信孩子的父母必然知道耶穌的慈愛和大能,才會請求耶穌給予祝福。第10章1-12節記載耶穌剛和當時有權勢的法利賽人辯論「休妻」之「大事大非」問題,門徒會否認為耶穌應該要「做大事」,不應花時間在微不足道的小孩子身上?小孩毫無權勢可言,SEN孩子更是弱勢中的弱勢:ADHD孩子容易在學業上屢屢受挫;ASD孩子的社交困難,與人情感疏離,難以感受愛,信仰給他們的關懷和支持更見重要。

「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25:40〉除了思考:「ADHD孩子可以返教會嗎?」我們亦可反思:「ADHD孩子會喜歡返教會嗎?」

莊勁怡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