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人生:一朵蘭花的教育

有些孩子先天背負許多「困難」來到世上,似乎揮不去,挪不開;就如我曾經聽過一位精神科顧問醫生說,這些孩子總是「禍不單行」,他們可能是一個集ADHD(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讀寫困難、ODD(對立反抗症)等問題於一身的人。曾經相遇過孩子是身兼「五項」特殊學習需要。假如你是這孩子的家長或老師,如何是好?

教育從來需要刻意經營,所謂「刻意」,就是要用心、用時間及技巧去築成。學校的使命是辦教育,更應該不負家長所託,認真地做好教養孩子的差事。課程是骨幹,需要刻意經營;活動是養分,需要用心編排;然而,教育的靈魂所在,一定是老師。

猶記得一年多前,學校即將要接收一位由小六升中一的學生(化名「仔仔」)。人未到校,屬於他一疊個人檔案先來到。資料顯示,他不太懂得表達,從記錄中得知他會自殘及傷害身邊的人;情況令教師團隊感到憂慮。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教職員團隊自發安排了數次個案會議,就朝著學校的理念「多途並進,彈性安頓」行動。在迎接這學生之前,做好預備工作。每當我遇到難題時,就想起聖經中偉大的教育家——主耶穌。祂是一位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夫子,祂把門徒帶在身邊,以身作則教導他們;同時祂展現了一個非常具感染力的教育方針──強烈的關懷和憐憫的心腸。祂對待門徒、被魔鬼纏身的人、令人避之則吉的稅吏、窮寡婦等,都細心關懷、憐恤和付出無條件的愛;具體地扶持同行並解決他們的困難。這就是真正的「有教無類」的教育精神。

我校跨專業教職員團隊按「仔仔」的成長步伐、特質及能力,觀察他的潛能,彈性地先穩定他的情緒,建立他的安舒區,同時抓緊機會挑戰他的承載能力。教育的靈魂是愛與同行,沒有孩子感受不到老師的真誠及苦心。

不到半年,從一個互動中,我看見「仔仔」的進步。某一天,他主動要求見校長。他說:「校長,您可以獎勵我嗎?我是不是有進步啊?毛Sir讚我有進步啊!」我一口答應他,他馬上要求將一盆黃色蘭花帶回家過年。當我深入了解他的想法後,確實為之感動。「仔仔」觀察到校長是個愛花之人,所以推論買蘭花這件事難不到校長。他接著娓娓道來,告訴我整個計劃。原來他希望將蘭花放在床邊,請媽媽及妹妹一起欣賞和慶祝新年。「仔仔」是寄宿生,假期才可以回家。感恩在這件事上,我看到「仔仔」要的禮物原來是經過細心考慮的,這個小小要求呈現了「仔仔」學懂了對人的關懷。ASD(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孩子也可以充滿情感。教學團隊甚至校務處的職員都用盡方法,協助他掌握合適方法表達自己,經過多番努力,我們才能進入他的世界,聽懂他的需要,安頓他的心,取得他的信任,才能和他「交心」。「仔仔」在老師日復一日的陪伴下,不經不覺展開了他的學習路程。過程中,「仔仔」學懂了協商、等候及分享的功課,這種種進步都比我們預期中快得多。

或許在神面前,我們也是有「特殊學習需要」(SEN)的門徒,我們更需要在繁忙的生活中安靜下來,檢視自己內心的需要,同時也聆聽神的聲音。正如先知以利亞雖陷於逃亡的歲月中,在情緒交集的困境中,他聽到及聽懂神以不同的方式向他說話;有微小的聲音、有溫柔的聲音。神同樣透過不同的場景、課程及經歷不斷地塑造我們,透過聆聽祂的話語,教導我們協商、等候及分享的課題。

黃麗婷校長

SEN 特兒特教 之 序言

依香港教育局的定義,SEN 的同學有「特殊教育的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即是需要某些額外的支援。根據政府的統計,在2017至2018學年度的主流小學及中學內,有7.8%及8.6%的同學屬於SEN。通常這些學童有一種或多種殘疾問題,導致與其他同學在學習上有差異。他們可以入讀普通學校與其他同學融洽地接受教育,但有些嚴重殘疾的同學則需要入讀特殊學校。目前SEN包括8大殘疾類別:(1)自閉症;(2)專注力不足障礙(又稱過度活躍症);(3)智力障礙;(4)肢體傷殘;(5)視覺障礙;(6)聽力障礙;(7)言語障礙;(8)其他特殊學習困難(最常見的是讀寫困難)。

有些時候, 一個人可以有多重殘疾問題,例如智力障礙及視覺障礙。此外,自閉症及過度活躍症乃常見的兒童精神問題,需要精神科專家評估及治療,當然也牽涉臨床心理學家及教育心理學家的幫忙。假若同學患上了其他精神障礙,也可以得到相同的支援。

但在現實生活中,除了要幫助這些SEN同學以外,家長及其他照顧者,很多時也需要照顧及幫忙。在過去,環球天道傳基協會不斷關懷被邊緣化及有特殊需要的群體,例如透過大眾媒體,介紹及解釋長者、精神病患者、移民等群組的需要的同時,邀請有關的學者和專家提供有效方法,去幫助教養子女及處理婚姻問題等。踏入2022年,感恩!更得到主內的專家支持,計劃在今年上半年度討論有關SEN的問題,希望能對有這需要的同學及其家人有所幫助。藉此衷心感謝他們的貢獻,更歡迎讀者們對專題內容提出意見及分享經驗。

聖經多次強調教養子女的重要,例如舊約申命記6章7節:「你要把這些話不斷地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或行在路上,或躺下,或起來的時候,都要談論。」箴言22章6節:「教養孩童走他當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會偏離。」此外,聖經也強調,兒童乃上主的賞賜,正如詩篇127篇3節:「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腹中的胎兒是他的賞賜。」新約聖經也提及耶穌喜愛小孩子(原則上也會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馬可福音10章13-15節記載:「有人帶著小孩子到耶穌跟前,要他觸摸他們;門徒卻責備那些人。耶穌看見了就生氣,對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 神的國是屬於這樣的人的。我實在告訴你們,凡是不像小孩子一樣接受 神的國的,絕對不能進去。』」

麥基恩醫生
環球天道傳基協會義務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