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婆婆跟兒子一家已經同住了十多年,親手帶大三個孫兒。一家人互相體諒,相處融洽。兩年前,家人開始留意林婆婆有時會無記性,如忘記覆診時間、丟失個人物件等,但情況不嚴重,基本日常生活林婆婆都可以自己處理,每天去茶樓飲茶,去商場逛逛,閒時跟朋友打紙牌。
四個月前開始,林婆婆經常投訴有人偷她的錢,開始懷疑媳婦。後來又指責媳婦不但偷她的錢,還會做很多小動作,例如別有用心地把廁所地板弄濕,令她跌倒。她堅信媳婦暗地裡想把她趕走,再佔有現在同住的物業,並把這擔憂告訴兒子,但兒子認為她多疑,堅持媳婦沒有謀害婆婆的動機,叫婆婆放心。林婆婆因而感到非常憂傷和焦慮,一方面擔心自己的將來,另外又不希望影響兒子的婚姻關係。處於兩難之間,婆婆考慮過離家出走,甚至出現過輕生的念頭。作媳婦的也因為林婆婆再三的指控而感到非常無奈和傷心。
從初步看來,林婆婆的情況有機會患上老年妄想症。老年妄想症是指患者在年老期間恆常出現一些與事實不符的想法,不論家人提供多少證據,他們仍是對妄想確信不疑。患者通常會費盡心思去尋找蛛絲馬跡為「證據」,以支持自己的想法。患有認知障礙或腦部曾經中風的老人家特別容易出現妄想,而由於他們的認知和判斷能力較弱,令妄想的情況更加難處理。外國有研究指出,每100個老年人之中約有3個患有妄想症。而由於很多老人家諱疾忌醫而沒有被診斷,實際數字應該比這個還要高。
老年人最常出現的妄想是被害妄想,或跟自身安全有關,例如有人在食物或飲料中落毒,令他身體出現各種不適,繼而不吃不喝,或者只是吃包裝食品;也有患者感覺自身安全受到威脅,覺得被人監視,想殺害他,繼而換掉家中的門鎖、安裝閉路電視、在床邊放置武器等等;也有老年患者出現嫉妒妄想,堅信配偶有外遇,會出現跟蹤的行為,甚至傷害對方的念頭。因為有妄想,容易形成跟家人朋友的衝突,身邊家人認為他們無中生有,也為他們作出的無理指控而困擾;而患者卻認為不被理解,久而久之不再跟家人傾訴,出現情緒困擾,甚至輕生的念頭。
若果發現家中老人家有妄想症狀,應該盡快向精神科醫生求診。雖然患者大多認為自己沒有毛病,會拒絕就診、或敵視醫護及家人,但家人可以嘗試保持中立不批評、不解釋的態度,去關心患者所關心的事情,嘗試理解患者因為妄想而帶來的困擾,一般情況之下,患者有機會在患病的早期接受家人的建議而就醫。若患者情況嚴重至出現自殘或暴力傾向,而家人帶不動患者求醫,就應該報警求助,把患者送往醫院就醫。治療模式多以抗精神病藥物為主,病者大多需要長期服藥,若中途自行停藥,妄想症會容易復發,家人要多加留意。
「出於信心的祈禱,可以使病人康復,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雅各書5﹕15〉
王曦中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