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人生:教師應用心而真誠

筆者每天七時左右便會登上巴士。某日,在我前面上車的女乘客因不滿新裝設的八達通機位置移後了,令她拍卡的時候,感到不方便,於是便和司機吵起來。吵歸吵,她的身體偏偏擋著拍卡的位置,令後面乘客拍不到卡,難以登車。雖然有乘客鼓譟,但是她不理會,只是一股勁地和司機吵架,情緒好像失控了!她竟然喝罵司機,不許他開車,擾擾攘攘了幾分鐘……最後,這位女士在巴士後排坐下,仍不忿地喋喋不休,遠遠地朝司機叫罵。

偏偏她坐在我身旁,向不相識的我問:「我為大家公眾的利益啊!我伸張正義啊!公義啊!」

我沒有回應她,心想:「其他乘客不就是公眾嗎?妳就不應擋著拍卡機,令後面的人上不到車。妳只是為了宣洩個人不滿,哪有為受欺壓者伸張正義呢?若是,就不會不讓司機開車啦! 」

她又問:「不可以出聲嗎?討論也不可以?這叫『行政失當』啊!知不知?」

我心想:「對,就是不可以!選這個時刻出聲,時間不對吧!妳有很多方法和渠道去反映意見,例如事後致電巴士公司。除非別無他法,然而情況是這樣嗎?妳已經走投無路嗎?」

她見我沒有理會,瞪了我一眼,抛下一句:「我找其他人評理,很多人支持我。」她到其他座位坐下,繼續和身旁的乘客搭訕。我了一口氣後,瞥見她手裡有一疊某某小學的習作簿。我心想:「不會是同行吧?」

若教師在學校情緒失控,有魯莽和粗暴的行動,與其身為人師當有的公眾形象有極大的落差,怎麼辦呢?

教師要「用心」,要有從工作到奉獻的覺悟;教師要「真誠」地工作,源於教育的實踐和召命。教育本質上是完成家長的託付。家長將孩子付託給學校,由教師教導孩子,所有的指標均以學生的成長為目標,而不是滿足教員的個人目標。畢竟,孩子在學校的時光意味著他們每刻的學習經歷是獨一無二的。這一刻只有這麼一次,永遠不會再回來,也永不會再有相同的情景。學習內容即使可以反覆講授,但也不能再出現此時此刻之事。故每個課堂、每次學習實為孩子一生一次的機會,這也是教師行業的特質。故此,教師要千方百計,盡心盡力,對學生不能有半點疏忽。

因此,在任何情況下,教師都不能因為個人的情緒而影響教學,又或因抱怨學校、對某些安排不滿,而阻撓學校進行教學活動。因為個人的宣洩而延誤學生的學習時光,須知機會永不會再回頭;同樣的教育場景,也永不會再重現。即日本文化所謂的「一期一會」;「一期」表示人的一生,「一會」則意味著僅有一次相會。

我們對教師的合理期望和核心要求是以愛重視學生學習的機會不被剝奪。若教師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如何為人師?專業也有層次,在公眾場合以激烈行為表達,論專業水平也太低、太低了!若問我既然教師事前事後均可以表達意見,為何偏偏就是教學進行當中不可以表達呢?答案孩子也可以輕易說出來:「老師,您影響了我的學習;您是我的榜樣,您不是教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嗎?」

「用心與真誠」是對全體教師的要求。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也強調兒童學習的權利。愛孩子、愛學校,便不能讓學生的學習權利受到侵害。學校管理應該寬容而不是縱容。

教師應該是「用心而真誠」,對嗎?

謝慶生校長

禮賢會恩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