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特兒特教 之 治療ADHD最重要的地方是甚麼?

治療專注力不足過分活躍精神障礙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簡稱ADHD) 最重要的地方是甚麼?提升學習成績或是改善課堂表現?還是減少活躍衝動帶來的人際關係問題?雖然這些東西都十分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讓患者建立自信及成功感。

其實,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制度」會為大家定下一些標準,如成功達標的會獲得獎勵及讚賞,反向的便會有一種失敗的感覺;嚴重偏離標準,「制度」更會去警告甚或懲罰他們。這樣的「制度」在學校、公司,及至整個社會都會是這樣運作的。

對我們一般所謂的「正常」人來說,比較容易學懂如何在這社會化的制度下生存,從而成為大家眼中的「有用」的人,因為我們的性格特質叫自己能夠在制度中得到一個比較合理的獎罰比例,令自我有著動力去進步。但是,如果你是ADHD患者,有著非一般成長特性的話,問題便大了。

ADHD患者大腦前額葉(Frontal lobe)的功能和一般正常發展的人有著明顯的差異。前額葉其中一些主要的功能包括:計劃組織人的行為、選擇性注意力和調整情緒行動等等。打一個比喻來說,前額葉是我們大腦裡的一個煞掣器。你能想像,若車子只有加速器而沒有適當的煞車系統的話,我們可以如何駕駛?一是永遠全速前進、橫衝直撞直至意外發生(像是過動/衝動的徵狀);又或者是左搖右擺,永不可能達致正常穩定的速度去駕駛(像是專注力不足的徵狀)。ADHD的患者可以說是煞掣失靈的孩子,而這種特性令他們容易陷入一種失敗懲罰遠大於獎勵的生活困境之中。而長期處於這種狀態的話,會嚴重影響孩子的長遠身心健康發展。

藥物治療的重點是直接提升ADHD患者的大腦前額葉功能,從而改善患者的專注力不足以及過動的問題,讓他們可以像其他正常發展的小朋友一般,去發揮、表現自己的潛能。行為治療則是透過有系統、有計劃地運用心理學原理,幫助減少或消除不良行為,以及建立有效合適的行為模式。兩者相輔相成的運用,便能令ADHD患者獲得一個比較合理的獎罰比例的學習生活。讓他們重新建立自信,為自己的人生旅程打下一個良好心理質素作為基礎。

李耀基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ADHD特兒特教 之 ADHD的共病問題

共病問題(Co-Morbidity)在ADHD病者裡是一樣很普遍的情況,大約有70%的ADHD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之下,會出現各種的精神情緒共病問題 (MTA Cooperative Group. Arch Gen Psychiatry 1999),常見的包括叛逆對抗性行為、品行障礙、焦慮及抑鬱徵狀等等,亦是一些常見的共病問題。而且隨著年齡增長,以上問題的出現率以至嚴重性也會上升。醫學界對於ADHD和上述各種情緒及發展性障礙的關係現時未有確切的定論,先天遺傳上的原因或是後天成長環境影響在醫學硏究的數據中各有支持,但根據筆者的臨床經驗,相信先天和後天因素是互為因果的。

縱然ADHD小孩的大腦發展特性,可能令他們相比普通人更容易患有其他的精神情緒問題,但若能在患病初期獲得適切的治療,使ADHD徵狀對他們的學習、社交以及家庭生活的影響減至最少,好讓他們有機會去過一個「正常」的童年,減少「與別不同」因而產生的不安,以及長期被視為「問題兒童」的沮喪感,發展出合適的社交技巧、情緒管理方法以及生活模式。如此之下,筆者相信ADHD患者出現的精神情緒問題是可以避免的。

ADHD的治療方法有兩大方向:藥物治療以及行為治療。根據 MTA study (MTA Cooperative Group. Arch Gen Psychiatry 1999 ),如要達至ADHD小孩「正常化」的童年生活 (Normalization),合併以上兩大方向最為有效。藥物治療是控制ADHD的核心徵狀最為有效的方法,目標是加強專注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以及減少活躍過動的行為。行為治療是利用行為改變技術(Behavioural modification),透過有系統、有計劃地運用心理學原理,使用增強(Reinforcement)的方法,幫助患者減少或消除不良行為,以及建立有效合適的行為模式的治療過程,對增強小孩的自信以及改善心理質素會有效果。

正如比喻說,ADHD小孩是剎掣器失靈的汽車,藥物是直接加強剎掣器的功能,而行為治療像是駕駛改進課程。對於飽受各種「意外」困擾的ADHD小孩,如何有效合適地安排藥物及行為治療,是成功令他們重過正常化生活的關鍵。可是,家人對藥物治療常存許多迷思及擔心,十分害怕藥物對小孩產生副作用。其實,世上沒有一種藥物是零副作用的,重要的是,衡量小孩各方面的成長因素,以及ADHD徵狀對小朋友的身心影響之後,如何從中作出適當的選擇。

李耀基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