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人生:愛心、耐心、同理心

我常說:神很公平,每名小孩都有他的特質,就算是SEN學生或特殊學校的學生,他們可能在某些地方表現不足,但總有一些過人之處,如繪畫有天分、跑得特別快、懂得關懷別人……

雖然如此,我曾有過一次很失敗的經驗。十多年前,我帶一名學生和家長到一所特殊學校參觀,他們主要是教導輕度智障的學生,全校約有三百名中、小學生。當時的校長先安排我們參觀一節小學課,我見只有八名學生,卻有兩名老師,心想學生那麼少,有多難教?其後發現那是絕不容易的,當一名老師很用心講解時,約四分鐘後,同學便開始有異動。這時另一位老師便會走過去關心他,在他身旁說幾句,他便會平靜下來;偶爾又會有學生行出位,那時老師便會拖著他,問他有何需要?然後引領他坐下來……。整個課堂都見老師忙得不可開交,但在老師的愛心關懷下,課堂都能順利完成。那時我才覺得自己在教學上的膚淺,原來照顧這些特殊學生,著實不容易,老師們少一點愛心和耐心都不可。

接著,校長帶我們到中學部,這時他們剛完成集會,學生正要離開禮堂,我們只好站在一旁,讓他們從身旁經過。這時有一位高大肥胖的男生,經過我時熱情地摸了我腔膛一下,然後說:「叔叔,你來參觀,歡迎你!」我由於沒料到他會觸摸我,頓時有點不知所措,整個人都呆了,面容也繃緊,只好勉強點頭示好。到現在,我仍會自責,原來我不了解他們,沒有同理心,沒站在他們的角度想。其實這些學生會比較純真和熱情,觸摸我是因為想向我示好;我自己心理上準備不足,才會失儀。我衷心佩服從事特殊教育的同工,他們的愛心和耐心遠遠比我多一萬倍。

最近,我帶領屬會的聯校IT計劃,要舉辦一個編程的氣墊船比賽,這間特殊學校的老師也有參加。為了讓學生能參與,負責這項目的老師每次都會問我不同的問題,想我幫她調動和解決,就是希望我能安排導師到校,安排他們的學生參賽。雖然她明知自己的學生很難拿到獎項,但她很想學生參與。她那鍥而不捨的精神,令我深受感動!

我深信,若老師擁有愛心、耐心和同理心,她必定是一位好老師;我亦深信,天父從沒放棄過每一位學生,祂會安排不同的小天使去幫助他們,讓他們茁壯成長。早陣子,有兩姊妹回校探望老師。我跟她們傾談,知道姊姊正在大學讀醫科,妹妹則在大學讀教育。我說:她倆同樣重要,一個醫治別人的身體,一個照顧孩童的心靈,兩者都是神的小天使。我們其實都可以當小天使,讓我們像歌曲《動力信望愛》的歌詞一樣,携手為孩童而努力,一同見證基督的大愛。

「我站到街中聽鬧市聲音,我望見艱辛顛沛眾生。我立志服務這大片人群,要讓這動力燃亮愛心。我願意關心軟弱與灰心,要用我雙手鼓舞信心。我願以毅力化做我能源,晝夜去傳送信望愛!」

蔡世鴻校長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

談天說道 之 小學生談戀愛

蔡世鴻校長|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

早年,有朋友請我分享對小學生談戀愛的看法。我心想:有這麼嚴重嗎?小學生不是只顧著忙補習、玩手機和看電視嗎?他們何時變得那麼早熟,竟然學會談戀愛?原來事情不是那麼簡單。

那麼早熟?

青年協會在2017年訪問了7,000名中小學生,其中約有1,000人表示,小學時已經開始拍拖,極端個案是一名十二歲的女孩認識了男方幾天,便上對方的家過夜。在2015年,也曾經有記者訪問過100名小學生,當中有10%受訪學生表示有戀愛經驗,部分人更表示他們談戀愛時會拖手、擁抱和親嘴。

作為一所小學的校長,我也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女同學一般到五年級已踏入青春期,開始打扮,有時會主動與男生玩耍;但男孩一般到中學才發育,他們在小五、小六時,多數只顧和男同學打機、打籃球,對女同學主動撘訕,不以為然,有時還會覺得煩厭。但假如小六班裡出現了一位年長一、兩歲的插班男生,他長得較高大、成熟,運動又表現良好,很容易便會和早熟的女同學成為一對戀人,更會出現親密的行為;又或者已上初中的男同學遇上小學的師妹,小六女學生會對他們有點崇拜;要是男方又開始對拍拖有興趣,戀愛便開始了……

如何避免?

對於小學生過於早熟,年紀小小便情竇初開的原因,不少專家都有不同的意見。有些人說,是因為食物的基因改造了,令小朋友變得早發育;也有人說,是電視劇影響,令小朋友嚮往愛情;部分人指出,是性教育不足,未能照顧兒童的成長心態;也有人認為,是小朋友希望得到認同,想找異性朋友傾心事……個人認為以上種種原因都有可能。家長如要避免早戀的情況發生在自己的子女身上,最有效用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關愛子女。

青協的調查指出,小學生談戀愛的擇偶條件很簡單;發現他們在選擇男女朋友條件方面,首三位分別為溝通及彼此了解(50.8%),關心與愛錫自己(40.5%)和品格良好(40.4%)。這三方面條件,如果父母能為他們做到,孩子又怎會外求?要跑去找年長一點點或同齡的異性談心事、求認同呢?不少教育研究都指出,影響小學生的群眾之中,第一位是父母,第二位是老師,第三位才是朋友;所以如果子女在小學時期,你不關心他們,當他們升上了中學,親子關係便會愈來愈疏離;到時學壞了,你也不知道。父母要知道能夠影響中學生的群眾,排在第一位是朋友,第二位是老師,第三位才是父母。

如問我兩小無猜是好是壞?我當然不贊成,太早了!我們不是古代人,十三歲便要成親。如家長覺得拍拖這個問題似乎很遙遠,就讓我們退後一步來看;大可談談如何避免子女在成長過程中有不良的行為或結識不良的朋友。這些都是家長不希望遇見的情況,但如何避免?答案都是那一個──關愛你的子女。

愛回家

我不是前線社工,可能見識得少;但年輕時,我曾經在桌球室當過暑期工,經常見到一伙伙年輕人,當中甚至有小學生。男男女女,有大有小,常常在桌球室流連和睡覺。我當時想,在桌球室睡覺多辛苦,為甚麼不回家睡?那時我不夠膽跟他們傾談,怕他們是黑社會人物。但這一幕幕「不愛回家」的情景,幾十年來都纏繞心中。現在年紀大了,就明白箇中原因;那是因為他們有家歸不得;缺乏家人照顧,才會不愛回家,結交上壞人。

要避免子女學壞,首要讓他們愛回家;而要他們愛回家,家長要做的事很簡單,就是溝通與關懷,有效地表達你們愛子女之情。子女處於青春期,有自己的看法,家長只要跟他們多傾談,問題便可解決。在九至十四歲時期,孩子會覺得父母的愛遠比朋友的愛重要,所以不要吝嗇你們的愛,多慰問、多關心、多陪伴,給他們一個温暖的家,他們便會愛回家。

網上報名

教學人生:不同的目光

我常常跟老師說,要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子女,所以我很愛看我的學生。他們入學時是小小的幼童,經過六年時間,看著他們慢慢地成長,那份成功感,實非筆墨所能形容。但是在疫情之下,同學們都戴上口罩,我便多看了他們的眼睛。原來在不同的情況下,他們有不同的目光。

多年前,我曾訪問過李清詞牧師。她是香港第一位女牧師,曾經當過英華女書院副校長。她說:「現今的校長工作太忙了,很少關注學生的事情,我們以前簡單得多,只專注校內工作,每位學生的名字、他們的家庭背景、父母,甚至是畢業後的生活,我們都會關心。教育是育人的工作,關心他們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我聽後十分慚愧,自問平日工作確實忙碌,很少時間跟學生和家長詳談。自此,每當我看見學生不舒服或受傷,坐在校務處等待治理和等家人接回家時,我都會坐下來安慰他們。他們的目光由無助、不開心,變成温暖和快慰。儘管這些目光有時一閃即逝,但是在學生最無助的時候,我們如能向他們表達關心,換來是難忘的回報。

我讀小學時,常常在教員室外罰企。估不到幾十年後的今天,在我校教員室外的小巷,也是小息罰企的「聖地」!我心想,要在門外企,是方便老師處理學生吧?當我經過這條小巷,偶爾會看到兩、三位同學站著。他們看見我,多數低下頭,目光總是迴避、慚愧和無奈。這時,我會過去拍拍他們的肩膀,有時也會說一句「xxx,努力吧!」這時,學生的眼神如釋重負,因為他們發現我不是過來罵他們。我不知道他們會否因而改變過來,但是這一點小鼓勵,會令他們好過一點。為甚麼我會這樣做?我只想表達「做錯了,不要緊,大家都會原諒他,下次努力改過便是。」

聖經帖撒羅尼迦前書第五章11節說:「所以,你們該彼此勸慰,互相建立,正如你們素常所行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除了教授知識外,更要鼓勵和關心學生。縱然只是小小一句說話、一個拍拍肩膀的小動作,也會從學生純真的目光裡看到這些鼓勵和關心的重要意義。家長呢?我相信你們看著子女的眼神是充滿愛,所以在管教子女時,不妨寛宏一點,更不要目露凶光;一旦動手打了子女,對他們會造成磨滅不了的陰影。長路漫漫,管教子女要花心機、花時間,急也急不來。

   學生放學時,我喜歡站在學校門口跟他們道別。那時,他們的眼神是無比喜悅的;聽到他們開心地說:「校長,再見!」然後揮手道別,我也快樂起來!他們是因為見到我而高興嗎?我覺得他們是因為可以回家而開心吧!

蔡世鴻校長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

教學人生:離別的叮嚀

亞行,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你們已過了英國一年。當初你們兩夫婦向我辭職,我問你們放棄這份穩定的教學工作,到英國去幹甚麼?你說:「校長,我打算到英國後,沖咖啡謀生。」我說:「哪會有外國人飲你的港式咖啡?太冒險了!」你回了我一句:「校長,你放心吧!我們有的是青春。」對,近來有一大伙年輕老師移民,他們沒有整全的計劃,心口掛著「勇」字便出發了。期望他們在彼邦生活愜意,得蒙主拖帶,走出燦爛的將來。

亞偉,自從你上個月辭職,說要移民到英國,我感到你是不高興的。你打從畢業便回母校當老師,五年了,見你工作投入用心;為學生而喜,為學生而憂,我便知道你是一位好老師。上星期小六畢業禮,你特意穿上一套筆挺的西裝,像是出席一個十分莊重的典禮;因為你知道這是你最後一次參加小六畢業禮。中午,你還約了同是校友的未婚妻回來,拖著不同的老師拍照,在學校不同的角落留影;我便知道你捨不得這份工作,捨不得母校,捨不得學校的同事和學生。你說,你到英國後可能做地產經紀。我只可以說,世上少了一位好老師,但願你盡快找到自己的方向。

外母,你在二月染上新型冠狀病毒病,雖然你最後康復了,但是身體已大不如前。你卒之在五月離開了我們!我們不知你會去到哪裡?只能不住禱告,祈求天父保守你、看顧你。這幾個月來,家中依然是愁雲慘霧。尤其是我的太太和小姨,哀傷之情,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專家說,親人逝世,要一年才能復原。只是這次第五波疫情,便差不多有一萬人病歿,傷心欲絕者又何止十萬!只有祈求天父撫平各人的心,讓哀傷者得蒙照顧。

這兩年,香港被疫情和移民潮弄得夠慘,學校充滿著離愁別緒,年輕人帶著不知方向的心情離港,老人家因疫症病逝。牧師在上星期的畢業主日向同學說:「你們要不住禱告,雖然禱告不是每次都應驗,但是天父會聽到,祂自有祂的安排。」甚麼安排?我們根本不用估量,我們只要依靠上主便可以。詩篇第二十三篇指出:「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他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和合本》)我深信主是信實無變的,我們縱有多大難關,祂必保守我們,祂必與我們同在,我們必不致缺乏。

蔡世鴻校長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

教學人生:兩位好老師

這晚參與某中學的法團校董會會議,期間略感疲倦,連忙拿起校長派發的學校文集來看;隨手打開,是一篇中四學生的作品,題目是「影響我至深的老師」。我的腦海中立時打了兩個問號:在我的求學時期,哪些老師對我有重大影響?壞影響的不要提了,有沒有好影響的老師?

我曾經看過一篇研究說:人一生中,令人尊敬和難忘的老師不出三位。我仔細想想,確實有兩名老師對我有重大影響,至今難忘!

第一位是小學時期的張主任。我小時候十分頑皮,由三年級開始經常被記缺點、小過和大過,是學校的壞份子。六年級時,張主任教我數學,也不記得她教得好不好,只記得她常常苦口婆心對我說:「蔡世鴻,你很聰明,你應該將聰明用在讀書和服務上。」最後,她選了我做班長,希望我以身作則,改變自己。結果如何?當然是失敗了!我當了幾天班長之後,因為對同學動粗而被免職。雖然我做得不好,但是這是我人生僅有一次當班長,至今難忘!我十分尊敬張主任,她沒有放棄每一位學生。我上到中學二年級,還常常回小學學校探望她;已經過了數十年,想來她應該不在人世了。

第二位是我中三的中文老師,他姓劉。中二時,我的中文成績很差,每次考試都不合格;被劉老師教了一年,竟然大有進步。後來,我在中四選修中國文學,有幸又是他任教,最後我在中學會考竟然拿到A。為甚麼我會有這麼大的進步?很簡單,劉老師除了教學技巧好,他喜歡看書,也指導我們如何看書,感染我喜歡看書。他出身寒微,家裡沒有錢供他上中學,所以他日間工作,晚上到夜校進修,二十多歲才入讀大學。他以一級榮譽成績畢業,完成了碩士學位,更拿了幾屆青年文學獎……。這樣勵志的故事,對我們有莫名的鼓勵,大家在他的薰陶下,懂得珍惜時間,努力讀書。當年我們有十四位同學修讀中國文學,四人在「會考」拿到A,其他人都拿到B或C。後來劉老師轉校了,直到我當上校長,才發現他在教育大學教授中文,我便去探訪他,這十多年來常常有來往。最近,劉老師身體不好,想來都有七十歲了。他怕自己走後只剩下師母一人,我拍拍心口說:「老師,如果我比你長命,我幫你照顧師母。」我內心當然希望他倆長命百歲,共享晚年。

觀乎兩位我尊敬的老師,張主任用愛感染我們,她對學生從不放棄;劉老師也是用愛教學,他言教身教,常常教導我們做人的道理,鼓勵我們做好自己。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可以是一生的,這份工作絕對不能含糊。其實要成為一位好老師,除了要認真教學,更要用愛去對待學生,你用愛來教導,學生便會用心來學習。作為一位基督徒校長,我常對老師說:「只要你用基督的愛去教導學生,你必定是一位好老師,必讓學生一生銘記。『言教、身教、心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神揀選了我們去當一位老師,我們便當用心去履行這份使命。」

蔡世鴻校長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

教學人生:正向教育

去年學校要訂立「關注事項」,老師說:「推行正向教育吧!」我說:「你們不能只說學校推行正向教育,因為關愛是正向,面對逆境也是正向,推行價值教育,我們要聚焦一點。」得到的回應:「那請校長你想吧!三天後請交功課。」唉!真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我回家想了又想,究竟小朋友要學會甚麼道理,才能令他一生受用、一生快樂呢?最後我想到了:人只要懂得感恩,便會知足常樂;人只要珍惜所有,便會有積極人生。因此,我最後選了「感恩、珍惜」作為我們學校的「關注事項」。

我還記得教會有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家,他當時九十多歲,身體異常壯健。有一天,他對我說:「我每天睜開眼睛,看到自己仍活在世上,我都會祈禱,感謝天父賜與,讓我可以見到我的家人。」某天,這位充滿智慧的老人想浸熱水浴,殊不知他在浸浴時安詳地離世!當時我認為可能是他年紀老邁,所以才有這種每天謝恩的想法。現在我年長了,才明白健康和生存也不是必然的事。這位老人家懂得每日感恩,更懂得珍惜家人,他教曉我們「感恩、珍惜」的重要。我有一位四十多歲的親人,因為過於肥胖,在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一住便住了四個月。我唯一可以做的,便是懇切禱告。感謝主!他最近出院了,但是康復的路途十分漫長。上星期某一個晚上,有一位老師的丈夫致電給我,告知他太太的弟弟在健身時猝死,只是三十來歲。他太太泣不成聲,身體不適,所以代她致電告假。原來生存不是必然的,我們的確要每天感恩,更要珍惜現在,珍惜家人。

去年九月在學校的開學禮上,我勸勉學生要往正面思想。由於學校當時半日制上課,中午又沒有課外活動,學生回校的時間很短,校園生活也大大改變。我請他們不要埋怨只可以在課室小息,也不要投訴小食部沒有開業;往正面想,我們要感恩去年停課大半年後,終於可以回校上課。同學們碰面,嘴裡有說不盡的話題,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我要求他們多禱告、感恩之外,也要珍惜和同學相處的時光。因為在疫情下,每天能回校上課,也不是必然的事。沒想到上學期還未完結,學校便需要轉為網課。

有一次學生對我說:「校長,您叫我們每天禱告,但是有時沒有用。我祈禱明天天氣好,可以去旅行;我祈禱生病的祖母能痊癒,神都沒有理會我。」神有聽禱告,只是祂亦有自己的決定。如果神每事都順應我們的請求,令生命沒有盡頭,令幸福來得理所當然;我們又怎會明白「感恩」和「珍惜」的重要意義呢!

請謹記詩篇二十三篇第一至六節:「耶和華是我的牧人,我必不會缺乏。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到安靜的水邊。他使我的靈魂甦醒;為了自己的名,他引導我走義路。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山谷,也不怕遭受傷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杯滿溢。我一生的日子,必有恩惠慈愛緊隨著我;我也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蔡世鴻校長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

教學人生:人間有情

約在大半年前,我校盧主任對我說:「校長,我有一個個案,想你看看有沒有辦法幫她申請資助?我說起來也心痛……」我校有一位女家長黃媽媽,大兒子讀中二,另外兩個孩子一個讀小四,一個讀小二。黃媽媽患上末期癌症,丈夫在內地有外遇,一整年沒有回家看她。患上了絕症,她從個人保險中支取了幾十萬元醫病。她已一年沒有工作,積蓄也已經用得差不多;而政府說保險已賠給她一筆金錢,她沒有資格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她患病期間,由胞姊幫忙照顧三名子女,但其姊也有一個小女孩須要照顧;其父偶爾幫忙,但年紀已不小了……

「校長,可否幫她申請緊急援助金?」
「可以的,但辦學團體的援助金只有一萬元,有用嗎?」
「總比沒有好!」
「好的,我們做到便做吧!她的丈夫呢?」
「沒有出現過。」
「要告訴她,她丈夫可能等她死後,回香港變賣他們的聯名單位,搶子女的撫養權。因為孩子可以申請『綜援』,每月有萬多元。」

為了子女,黃媽媽的生命力很強;幾次傷口大量滲血,痛楚難當,她都捱過了。大兒子在學校出名頑皮,在家卻是個負責任的孝順大哥,照顧媽媽和弟妹,替媽媽處理傷口……我們除了關心,只有透過不同的機構幫她申請援助,前後也只拿了兩萬元。教會也有經常探訪他們,透過禱告,將他們一家交予上帝。

六月,盧主任對我說:「校長,黃媽媽早前快撐不住,但是子女到醫院探望時,握著她的手,她離奇地好轉了一些,現在回家休養。」
「母愛是最偉大的,可能是迴光反照。」
「對,她也知道,所以透過家庭社工,將一半的單位擁有權轉給外公;大兒子在她死後,去保良局住,兩個年小的孩子去兒童之家。她不想把子女交給外公,因為外公年紀大了,而胞姊有心無力。她說子女沒有媽媽了,要自己學習生存,靠別人也不是辦法。」
「相信她是對世界完全絕望,才會狠下決心。但是這樣安排,對子女來說實在太殘忍了。我們和教會盡量幫助三個小孩吧!」
「校長,她十分感謝學校和教會,覺得在絕望的世界中,有我們給予支持和慰問。」
「人間是有情的,但是她這樣安排,令三兄妹分開,實在太決絕了;其實還有其他辦法。哀莫大於心死,她含著怨恨離開,何苦呢?」

九月開學,盧主任對我說:「校長,黃媽媽在暑假走了。最近家庭社工通知,我才知道。」
「真慘!我一會兒跟小孩談談,看看他們需要甚麼支援。她的丈夫有回香港嗎?」
「不用擔心!黃媽媽死後,社會福利署接管了三個孩子;外公也有照顧他們。她的丈夫有回香港,要求子女的監護權,但是沒有成功。」
「女人最怕嫁錯郎,難怪她含著怨恨離開。」
「也不算,她覺得死前有很多人幫她。」
「唉!她最後也看開了。我們施恩莫望報,只要幫助到人,人家是感受到的。她的經歷可謂人間悲歌,但是我們仍見到人間有情。人是渺小的,我們可以做的事不多,但是上帝安排了我們做老師,我們只有盡力而為,引領孩童走當行的道路。」

我想起詩篇23章1-4節:「耶和華是我的牧人,我必不會缺乏。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到安靜的水邊。他使我的靈魂甦醒;為了自己的名,他引導我走義路。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山谷,也不怕遭受傷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但願天父引領黃媽媽到安歇的水邊,安慰她的心靈。

蔡世鴻校長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

教學人生:兩隻蝸牛

這陣子常下雨,有時早上灑一陣雨,中午又陽光普照;有時又會連下幾天雨,好不容易才看見天晴。陰晴不定的日子,最易令人思前想後……

我的校長室外有一個小花園,每次下雨後,總有一、兩隻蝸牛在走廊上蠕動,不知想往哪兒去?這時我會慢慢走過去,把蝸牛從地上拾起來,然後放回草地。日復一日,一年下來救了不少蝸牛,頗感自豪。有一次,一名老師看見了,忍不住對我說:「校長,人家很辛苦在草地上爬到走廊,你為什麼又把牠放回草地?」我笑著回答說:「我是為了救牠們,我不知牠們想往哪兒去,但走得這麼慢,我怕牠們被不小心的路人踏碎;又怕太陽一出,把牠們曬乾。我把牠們放回草地,就像老師看見學生走錯了路,會用心地糾正他們,引領他們學好,免他們受傷害和學壞。」老師:「明白了,校長。我們真偉大!」

我聽後沾沾自喜,沒錯,把蝸牛放到安全地,跟教養孩童沒兩樣。聖經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詩篇23篇1-2節)作為一位基督徒校長,上帝安排我們教導孩童,如有走歪路的、不知方向的學生,我們都有責任幫他們重回正路,讓他們在安全的環境下長大,免受傷害。我原來把走歪路的蝸牛當作學生,把牠們放回青草地,便會安心起來。

這天早上下著大雨,我看見一隻蝸牛爬到牆上,高度到我的頭頂。我便順手把牠撿起,放回草地去;卻發現牆上原來有另一隻蝸牛,牠已爬到二樓高,觸手難及。我心想:「你爬到那麼高,我也救不了你,這道牆有五樓高,太陽一出來,準把你曬死,又或是摔下來摔死。」沒辦法,就如有些學生長大後在社會中學壞,我們要幫他也幫不了。作為教師,有時我們會告訴自己,有些學生救不了,那是很無奈的;我們只可安慰自己,盡了力便算。我內心希望那蝸牛爬快些,快點爬上天台的花園,便不致乾死。

如我估計,中午便開始停雨,明天準會陽光普照。晚上六時許,我正準備回家時,卻發現那隻蝸牛爬回地上,差不多走回草地了。原來牠感覺到空氣沒那麼濕潤,知道會曬乾,趕快從高處爬回地上。這次我沒有把牠放回草地,反而讓牠慢慢走回家,我喃喃說道:「感謝主,原來一切自有主的安排,走歪了路的,上主會引領他們重回正道。」我相信一些無助的學生,上帝也必幫助他們,讓他們躺臥在青草地上。

晚風徐來,我內心感到萬分舒暢;走出校園時,蹣跚的腳步變得輕快起來。原來在教育的道路上,我們是絕不孤單,除了有一班熱心教育的同工外,更有上主的看顧和帶領。祂已為我們準備好一切,我們必不致缺乏。

蔡世鴻校長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

教學人生:愛的教育

上月因嚴重體罰致死小女孩「臨臨」的父親和繼母被判終身監禁。如你問我有否喜悅?我會說:「沒有!」因為他們獲判甚麼刑罰,也救不回「臨臨」,也抵消不了她這幾年來誠惶誠恐、捱餓抵冷的悲慘生活。相信每一個看到有關報導的人,內心一定是揪心之痛,我們可能不禁問:「為甚麼世上有這樣歹毒的父母?為甚麼小女孩這樣不幸?為甚麼學校沒有一早報警?」

這讓我想起兩則報導:2015年,教宗方濟各在馬尼拉講道。一名十二歲女童帕洛馬爾哭問教宗:「許多孩子因被父母遺棄而走上吸毒及賣淫之路,為何神允許這種事發生在無辜兒童的身上?為何這麼少人幫助我們?」教宗聽後為之心酸,上前把她摟進懷裡,承認無法解答這問題。更早之前,2011年教宗本篤十六世在日本海嘯後探訪,一名7歲女童松木惠麗奈經歷了311的九級大地震和海嘯災難後,她問教宗:「為何兒童要這樣難過?我希望能夠與神對話的教宗向我解釋。」84歲的教宗也沒答案。他說:「我也有同樣的疑問:『為何會這樣?為何你要承受這種苦楚,而其他人可以活得很好。』我們也沒有答案,但我們知道耶穌也如你們一樣無辜受苦……。總有一天,我們會明白一切苦難不是無意義的,而是天主背後的慈愛安排。須知我們與你和所有受苦的日本兒童同在,我們會為你祈禱,你可確信神會幫助你。」

「臨臨」的不幸,我們都很難過,但為甚麼會有這樣的事?我們也沒法解答!作為校長,我除了為兒童祈禱外,也希望大家從不幸中學習。我把「臨臨」的事轉發到教師群組,叮囑老師留意有沒有學生被虐待和疏忽照顧?另一方面,有議員提議立法,規定學校一定要呈報所有虐兒個案。這建議可行嗎?個人覺得通過這條法例容易,如何執行則有待商榷。

我見過一位用心教導子女的單親媽媽,有一次因一時氣憤,用間尺打了頑皮的兒子一下,令他手臂上留下傷痕。她內心也很內疚,如我們看到了這道傷痕,是否一定要報警?拘捕了媽媽,又由誰來照顧兒子?

數年前的一個寒冷冬天,有一位小學校長看見一名學生衣衫單薄,報警舉報獨力照顧孩子的婆婆疏忽照顧……拘捕了婆婆,又能解決他倆生活上的難題嗎?教育是愛的工作,不是一條冷冰冰的法例便可解決所有問題。立法雖然可減少虐兒情況發生,但是最重要是「愛的教育」。只要我們以愛心來照顧孩童,多關心他們,多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多聆聽他們的喜怒哀樂,多與家長溝通;不管有沒有這條法例,我們也會及早發現學生的問題。我深信教育是愛的工作,我們要以基督的愛來行事,兒童才會獲得幸福快樂。

十多年前,有一位校長致電給我,說他學校縮班,很希望我接收他的學校一位好老師。我們面見過這位老師後,覺得她很適合。當時有一位同工跟我說:「校長,你知不知道這位老師的丈夫被另一名警察謀殺了?這幾年常有報章訪問她,我怕聘請了她,學校會經常見報,可能……」我說:「我知道她的事,但如我們連老師都不關愛,又怎叫他們關愛學生?只要是好老師,我們也要用愛來互相包容,教育界是應該充滿愛的。」最後我聘請了她,她也深受學生的愛戴。

聖經說:「因此,你們既然是蒙愛的兒女,就要效法神。行事要憑著愛,好像基督愛我們,為我們捨己,當作馨香的供物和祭品獻給神。」(以弗所書5:1-2)但願天下的父母和老師都能以愛心來教養孩童,讓他們健康成長,讓他們沉浸在愛的教育。

蔡世鴻校長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

教學人生:被偷走的時光

十多歲時,爸爸曾跟我說:「你到四十歲回望,就會發覺二十五歲後的時間過得特別快。」他這番說話,我在三十歲時已深信不疑。每年的小一新生日,我都會提醒家長珍惜時光:「看看你們的小朋友,才六歲,進來小一時天真爛漫,但有一天,你們會驟然發覺他們已變成有自己的想法、懂得關愛別人、懂得為未來打算的小六學生,所以家長要珍惜子女的小學生活,要一同學習、一同玩耍;因為子女上了中學便開始獨立,學業也較忙,大家便會少了相處的時光。」

說起小一的爛漫,在此分享幾則有趣的事:一天,我剛與學校工友傾談完,有一個小一學生走過來說:「校長,你做得不對。」我問他我做錯了甚麼事,他說:「你竟然跟工友叔叔交談,媽媽說不可以這樣做的。」我說工友叔叔並不是陌生人,他幫我們清潔校園,有時也會照顧小朋友,然後他便離開了。這種「質問」以往也試過,有一次小息時,一個小一生走到我跟前說:「哦!校長你講粗口!」我問她我說了甚麼?她大聲說:「你講『黐線』啊!」我心想我快要「黐線」,只好微笑著請她離開。年前也發生了一件有趣事,有一位女老師跟我說:「校長,你知不知剛才那男孩很開心,你猜猜他跟同學說了甚麼話?」我當然說不知道。她說:「他說他剛才偷偷摸到校長的手,很高興,今天不洗手了!」我說那有甚麼大不了,你以為我是劉德華嗎?

小一學生總是那麼可愛,那麼天真,但因疫情關係,學校前年十二月便停課,他們回校時已是去年六月,我平白錯過了跟他們相處的半年光景。記得復課時,有個小一學生跟訓導主任說:「叔叔,請問1B班房在哪裡?」唉!他們連訓導主任都忘了,遑論記得誰是校長!我才不會問他們我是誰。這班小一生糊裡糊塗地便升上了小二,誰不知踏入十一月,低年級又要停課,他們又要在家中學習,他們被偷走了一年多在校學習時光,我也快忘記他們那喜悅的笑容。

聖經說:「教養孩童走他當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會偏離。」(箴言22:6)我常常感恩,感謝天父安排我成為一名教師,讓我教養孩童,使他們明白真理,和他們一同成長,見證基督的大愛。縱然現在因疫情而停課,我們也要學會珍惜,珍惜時光,珍惜與身邊人相處的機會。

又停課了,偌大的校園變得冷清清,沒有了同學的玩耍聲,我也感到無比落寞,老師常埋怨網教工作量大增,效果又不好!沒辦法,大家在疫情下都不好過。聖經說:「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讓明天為自己憂慮吧,今天的難處已經夠多了!」(馬太福音6:34)我們還是抖擻精神,縱然是網教,也要做到最好 ,因為教學是神聖的工作,教養孩童是我們一生的責任。

蔡世鴻校長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